收藏 分销(赏)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59908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的重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涉及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如何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因素。2.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

2、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的(1)通过观测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3)通过运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3)通过结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五、教学策略设计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比较的认知策略

4、: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六、教学方法设计实验原理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七、媒体设计自制CAI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突触小体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八、教学过程设计引言:刘翔“见栏就跨”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刘翔要通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干完毕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

5、的反映。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反射大体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通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学生:反射弧。教师引

6、导学生观测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醒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识图。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简朴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通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度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尚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如何的呢?引导学生观测神经

7、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解决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兴奋的传导(1)神经纤维的传导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观测图示。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

8、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引导学生观测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

9、上传导的动画。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在何种状态?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学生观测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本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本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如何变化?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

10、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如何呢?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引导学生观测相邻的未兴奋部位: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假如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

11、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如何呢?(图示略)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2)兴奋的传递: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如何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

12、,形成突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相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具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具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克制性的。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测突触。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

13、择性。学生再次观测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克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克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不久又恢复为静息状态。有些杀虫剂能克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

14、使神经处在连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在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3)比较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间的传递信 号 形 式电 信 号化 学 信 号传 导 速 度快慢传 导 方 向双 向单 向实 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释放递质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局部电流;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克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概括的说:兴奋传导是膜电位

15、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学法指导学生在掌握上述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反射模式图,并注旨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药物克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板书设计二、神经调节(一)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分类、结构基础(二)兴奋的传导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性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2.细胞间的传递:单向性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克制九、教学评价设计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明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可连续发展,体现科学方法教育。设定知识、能力、态度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进程设立各种类型的形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观测、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最后分层设立一些经典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始终处在科学研究情境中,并获得相应的科学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学科魅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并且测试表白,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