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性总结研讨会”交流材料高三一轮复习及一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一模考试宣告了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结束,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考试中地得到了部分的暴露,当然由于考试所涉知识点和设问所限,也有些问题没有暴露出来。下面我就自己在一轮复习及一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各位专家和同仁“解剖”和参考。问题一:重视基础知识落实但落而不实。表现在:(1)重点知识记忆不准确。如经济生活中“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就业的意义”、“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等。(2)易错易混点和知识的区别把握不清
2、。如经济生活“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属性”、“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区别及如何调控经济运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宏观调控的手段”、“引进来与走出去”等。如单科28题,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很多同学记忆不准确,导致失分。策略:把基础知识砸死在知识专题的复习中。二轮复习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再落实。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在提高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系统整理与记忆主干知识,做到逻辑清晰,要点完备。对练习中所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要对所涉知识点所在知识板块要进行即时巩固,如此也可提高知识掌握的针对性、有效性。所谓舍得时间方能套“狼”。问题二:
3、学生“知识库”中的库存增加但没有有序摆放。通过一轮复习学生的知识储备明显增加,但存在知识整合不足、摆放无序致使用不顺手、效率低的现象。表现为背了许多知识,考试时想不起或用不上,接不上轨。尤其表现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学生从经济生活中抽不出每一个单元的宏观原理,对文化生活尤其是第四单元的逻辑结构把握不清。对各个模块中单元知识体系构建不全面。如单科26题“有关创新的哲学依据”,漏掉创新的社会作用;如文综31题第三问,“有关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漏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策略:发挥老师在构建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教给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通过引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将书读薄,化繁为简,实现知识的块状化
4、、网状化,在脑海中以知识网络和知识板块呈现。如“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不止于教材中的三个方面,还可与本课中企业经营的要求、第一专题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知识、第四专题中“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世贸组织的规则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完整性。二轮复习中侧重于重构与整合,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和还原为理论体系,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学科思想,掌握方法。注重把握两个体系:一是常规体系,即章节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使零散的知识互相联系。比如在复习政府时,可以把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主要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等整合;二是非常规体系,即打破章节的大体系,比如
5、经济生活除按章节顺序体系,还可以“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生活的三主体:国家、企业、个人”; “经济生活的背景: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构建。问题三:选修部分复习不充分。选修部分独立命题,按照山东省考试说明的要求,选修部分考题的难度系数在0.7左右且只考问答题,但就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选修部分考题的难度系数根本不是在0.7左右,选修部分的高考题难度相对较大且比较灵活。节后,受文综试题要改用全国卷传言的影响,选修部分的复习不充分,临阵磨枪,“水过地皮湿”,学生对具体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如文综38题:第(1)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同学在答题时知识表述不够规范,即记忆
6、不牢固。第(2)问得分相对较低,大部分同学得分较低,主要问题是知识回答不够全面,大路知识“影响因素”大多同学都能得分,但对于“民族团结、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有较多同学没有想到,而对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则只有个别同学能够回答出来,失分率非常高。策略:选修题高考的特点:一、时代性,关注国际国内重大热点;二、基础性,基本观点、主干知识;三、开放性,形式灵活新颖、注重能力考查。必须适当加强选修模块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扎实记忆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上,既能通过构建知识体系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联系,实现“广积粮”,又能把具有联系的知识整合起来,实现“深挖洞”,还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以往高考在选修部分各
7、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及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如:“2011年高考文综36.【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据材料,分析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为什么能有效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我们通常只要求学生掌握“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这一结论性知识,而未深究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导致学生在高考中遇此题时,手足无措,丢分可想而知。所以,在复习选修时,对主干知识除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问题四:一轮复习结束学生形成的能力与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有较大差距。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对所获取信息的整合意识不够或能力不足。如27题第二问
8、,学生不结合材料,只照搬课本有关原理,失分较大。文综题目30题第一问,漏掉文化对人的作用,甚至是直接答成民族精神的知识。第二问要点也不全面。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存在针对性不足,甚至有误用知识的情况。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量不足或重点不突出,与书本知识的交叉点不明确,可以为我所用者少。如文综31题第(3)问,“山东省委”运用了政府的相关知识。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方面。语言不简洁,学科术语使用不规范,呈现口语化、文学化倾象。辩证的观点和方法不熟练,论据不充分,不能学以致用。在考试中多有出现。4.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方面。问题意识淡薄,科学性和创新性不足,不会事不善于发现问
9、题。答案的创新性不够,生成性不够,如单科28题第(2)问“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答出者较少。策略: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大纲,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高考试题的规律性,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趋势;研究高考的命题特征,落实高考考查知识和能力。形成能力要有抓手,把这些能力的培养放在具体的题目训练和日常复习中去。例如: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在落实在平时的练习、考试甚至是知识的讲解中,通过区分主语、谓语、宾语的方法,抓住题干材料的中心思想;通过抓“关键句、词”,明了设问的主旨。单科第2题:“受问题汤圆事件的影响,该公司股票价格累跌幅一度高达94.44%。这主要说明”,虽只有一句话,也需要“获取和解
10、读信息”,根据主、谓、宾法,可提炼为:“问题汤园事件(企业形象)影响股票价格跌”。在平常复习中就要多进行这类训练,在练习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之与高考的要求相适应。问题五:一轮复习的基础性与高考的高层次、全面性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不相适应。基础不牢固,记忆不准确,再现能力不足;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不够。一轮复习知识的基础性特点与高考尤其是全国卷对知识深层次考查不适应。比如: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轮复习一般停留在企业经营成功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而2011年全国卷38题第(2)问设问如下:假如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注重考查知识的思维深度,而不是广度。策略:对
11、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拘泥于让学生记忆课本中的现成字句,而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内涵的重新发现与拓展深化,围绕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掌握其精髓,领会其实质,并能对知识进行转换、整合成新知识。把复习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做到突出重点,以干带枝,由点带面。问题六:在一模考试中暴露出来了不同程度的解题能力不足。以人文素养为代表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不高。近几年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就非常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指导和培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方法上,很多学生仍不甚明了,不很清晰,缺乏逻辑性,存在写到哪儿算哪儿的情况。在一模考试或日常训练习中,学生普遍存在对古诗词、文言类
12、题目的理解能力不足,解题能力差。漫画不能明其意,存在瞎蒙的现象。图表题提取信息不全面,语言不规范。意义类题目的规律、角度总结不够,失分较多。如单科29题第(1)问,“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解决材料一中问题的意义。策略:方法来源于过程,方法要放在具体的题目情境中归纳。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题型训练,使其熟练掌握每种题型的科学方法和规范思路。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是背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授之以渔还不够,学生只有运用它捕到鱼,才能说真正掌握了它,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这就需要经过“实践认识新的实践新的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和真正掌握。所谓:伤其十
13、指,不如断其一指。实现题型训练的系列化,要有目的、有计划、不惜时。要舍得时间去限时训练和讲评,选用典型题目对同一题型连续练,真到学生掌握为止,不能逮啥做啥,真正克服题目练了一大堆,哪种题型都会点,哪种题型都不精的“四不像”的情况。利用好讲评课,贯彻潍坊“345”课堂要求,让学生自己教自己,还原思维过程;重视例题的作用,二轮复习的错题本不同于一轮(按章节建立),可以按题型建立,这样能做到对同一题型的对比,通过观察得出题型解题规律。问题七:关于粗心。在历次考试后的考试总结中,学生总将部分失分归于“粗心”,但下次考试“涛声依旧”,选择题错选干扰项,非选择题作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如文综31题第
14、(1)问,“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不少同学不能准确作答,答成其它哲学道理。文综30题第(1)问误答民族精神的知识等。策略:其实深究起来,粗心真的不是粗心。所谓“粗心”实质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根本途径是抓死基础。其次,克服急躁情绪,牢记“牢记磨刀不误砍柴功!”,审题即是磨刀,审对题就是磨好刀,舍得时间去审题,审题时养成标记关键词句的习惯,把题目从题干到设问的各个要素都看清、标明,形成思路大概后再按一定的逻辑次序去组织答案(或由主到次,或教材顺序,或材料信息的呈现顺序)问题八:复习中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对矛盾。矛盾具有客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认识和解决矛盾。
15、1有限的课堂时间与众多的考点需要复习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文综考纲政治学科仅必修部分就列出了190多个主干考点,而考卷涉及的内容却非常有限,因此,这些考点的性质、地位在高考中大有区别。另一方面,我们的课堂时间非常有限。策略:做好“取”、“舍”的文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得最大效益,对这些考点就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区别对待。有所“取”,主干知识要深挖,适度挖掘,有效拓展,切忌二轮浅尝辄止。有所“舍”是指在某个复习主题下,大胆删除、简化复习内容。可以说,“取”与“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共同为提高复习效率服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取之有据、舍之有理呢?从静态的维度看,课标、教材、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考试
16、说明等当然是必备的依据。但从高考要求看,还必须考虑基础国情、高三学情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热点等动态依据。静态的依据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学科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动态的依据则引领我们不断生成当年度的备考热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要做好“取”这篇文章还涉及“度”的问题,即某一个具体的考点挖掘的程度。例如,“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重要考点一般而言,依据“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常规思路即可覆盖这一主题的常规内容,但就这一主题而言,复习到这一步却还不够,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涉及“又好又快科学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价格变动的影响、国家财政税收”等许多相关知识,而且社会生活中国家调控的具体举措
17、也非常多。2大跨度的复习时间与遗忘规律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记住后面的,忘记前面的。策略:科学复习,克服遗忘。利用遗忘规律,使用滚动复习的方法,在没有遗忘时就及时进行复习,以保持最大记忆量,而不是等忘了以后再重新复习。在复习中要通过总结性训练、错题再练、穿插训练、模块内外综合等方法,以练带本,对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知识缺陷要及时进行补救性记忆。3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两种要求之间的矛盾。识记、理解、运用,三种要求,关键在理解,老师与学生的差别在哪里?是老师的记忆力好于学生吗?不是!是老师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策略:理解即领悟!学生“自悟”是其一,可以让学生对复习过的知识“过电影”;课堂上给一点学生“
18、静一静”的时间,让学生有自主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看教材仍然要动笔,通过用笔思考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他悟”是其二,“他悟”即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学生方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通过学生与老师间对知识的探讨交流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僵化的书本知识与日新月异的命题背景之间的矛盾。书本知识是相对稳定的,但政治考试命题情景,答题时出现却是不断变化的,用死知识表述新问题,词不达意,新脚穿旧鞋,既不舒服也不美观,得分当然受影响。策略:关注时事,立足高考需要查找时事与教材的交叉点、补充性内容、创新性内容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完善,学生的语言储备和知识储备。还可开展运用所学知识分
19、析有关时事的训练,这是老师的功夫与责任。例如: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等等。以上是在高三一轮复习及一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我们接下来的复习有所启发,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