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01T512-2017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5847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01T512-2017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4201T512-2017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4201T512-2017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4201T512-2017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4201T512-2017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B 23DB4201武汉市地方标准DB4201/T 5122017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17-06-20 发布2017-07-20 实施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4201/T 512-2017前言本规程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汉市江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朱伯华、姜正军、张凯、刘启明、田仕本、李桃青、李洪瑜、王凌峰、苏斌。IDB4201/T 512-2017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马铃薯(Solanum tu

2、berosum L.)大棚早熟高产栽培的产地环境、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包装与运输、田园清洁及生产档案管理。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地区大棚早熟高产马铃薯的生产,长江流域其它地区可参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18133 马铃薯种薯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1049 绿色食品 薯芋类蔬菜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3、.1早熟品种从出苗至成熟70 d以内的品种。3.2出苗期从种薯播种至幼苗6 片8 片叶展开的时期。3.3茎叶生长期幼苗6 片8 片叶展开至主茎的封顶叶展平的时期。3.4结薯期从块茎膨大增重至成熟的时期。14.1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4.2 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pH 值 5.56.5 微酸性的壤土。5 播种前准备5.1 种薯准备5.1.1 品种选择宜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抗病,且适宜于当地栽培的品种,如:早大白、费乌瑞它、中薯5号、中薯3号等。5.1.2 种薯选择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 的规定。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特

4、性、健康无病、无破损、均匀一致、大小适中、色泽光鲜、生理壮龄、贮藏良好的脱毒薯块。5.1.3 种薯处理5.1.3.1 打破休眠5.1.3.1.1 种薯播种前应完全通过休眠。打破种薯休眠宜采用温度处理法或赤霉素处理法。5.1.3.1.2 温度处理法:适宜于早熟品种或即将通过休眠的种薯。一是将种薯贮藏在黑暗条件下,保持在18 25 直至发芽;二是采取变温处理,即先将种薯在4 环境中贮藏14 d,再贮藏在18 25 直至发芽。5.1.3.1.3 赤霉素处理法:采用赤霉素10 mg/L,浸种20 min30 min,或用喷雾器均匀喷湿种薯,晾干后保持在18 25 ,直至发芽。5.1.3.2 切块5.1

5、.3.2.1 种薯宜采用小整薯播种,单薯重超过50 g以上的,应在播种前3 d5 d切块种植。切块时应纵切,将顶芽切分为2 块,切块应为棱形或三角形,每个切块重25 g30 g,带有1个2个芽眼。5.1.3.2.2 切块前后,切刀应消毒,可采用75 酒精或3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 min10 min。在切块过程中准备两把以上的切刀,交替消毒使用。5.1.3.3 种薯消毒切块后的种薯应消毒,可用滑石粉、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混合药剂拌种。药剂按照滑石粉: 72 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5:3(质量比)混合均匀,药剂重量为种薯重量的3 。充分拌种后置于阴凉通风

6、处摊晒3 d以上,厚度不超过10 cm,待伤口愈合后播种。5.2 备耕5.2.1 选择田块选择2 a内未种植过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类作物和根茎类作物,且盖有塑料大棚的田块。5.2.2 精细整地2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细耙,精细培土。深耕土壤25 cm30 cm,耕耙质量应达到土壤疏松、散碎、细匀。5.2.3 平衡施肥5.2.3.1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 的要求。5.2.3.2 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少施化肥,适当补充微肥;5.2.3.3 施肥量: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2 000 kg3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0

7、0 kg200 kg、复合肥(N:P:K=17:9:22)100 kg、尿素15 kg、硫酸钾20 kg。地膜覆盖栽培应将所有的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施入;5.2.3.4 施肥方法:有机肥和尿素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其他肥料做种肥,播种时开沟点施,避开种薯。5.2.4 土壤处理在作垄前,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250 g对水稀释后,拌土30 kg,均匀撒施地面,防治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5.2.5 开沟起垄作垄前补足水分,开沟起垄,按110 cm包沟开厢,垄面宽80 cm,沟宽30 cm,垄高30 cm,要求达到沟平、沟直、壁陡。5.3 整(建)棚盖膜充分利用

8、已修建大棚,在播种前15 d,整棚盖膜。若无现成大棚,宜建成宽8 m、长42 m、高3.1 m、南北向的钢架大棚或竹架大棚。选用厚0.08 mm的无滴膜作大棚膜,覆膜后要达到膜面平整、清洁、完好、四周严密。6 播 种6.1 播种时间适宜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至元月上旬。6.2 播种密度每667平方米种植4500 株5000 株。6.3 播种方式每垄种植双行,窄行40 cm,宽行70 cm,株距23 cm26 cm。宜采用机械播种,起垄后覆膜。6.4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8 cm15 cm,视品种、墒情、土质等因素适当调整。感光性强的品种宜深播,感光性弱的品种宜浅播;墒情差的田块宜深播,墒情好的田块宜

9、浅播;沙质土壤宜深播,粘质土壤宜浅播。6.5 喷施除草剂应符合NY/T 393 的要求,播种后垄面均匀喷施芽前除草剂。3DB4201/T 512-20176.6 覆盖地膜喷施除草剂后,用宽度为1.2 m的黑白微膜或白色微膜覆盖整个垄面。覆膜时做到膜紧膜平,紧贴垄面,用土将膜边压严,垄面每隔2 m用土块压住。6.7 灌水将水灌满垄沟(不淹没垄面)后,用土封筑沟两头,待水自然滤干。6.8 扣棚将大棚膜两边封严,两头扣实,以利保温。7 田间管理7.1 破膜放苗当幼苗6 片8 片叶,在出苗处将地膜破小口,及时引出幼苗,并用细土将苗孔四周的膜压紧压严。破膜过晚,容易烧苗。7.2 间苗定苗齐苗后,及时查苗

10、补苗、间苗定苗。定苗时每穴留1株2株壮苗,疏除多余的小苗、弱苗、病苗等。7.3.1 出苗期白天温度宜控制在15 18 ,夜间温度控制在12 以上。7.3.2 茎叶生长期白天温度宜控制17 21 ,超过23 时应通风降温,夜间温度控制在15 以上。7.3.3 结薯期白天温度宜控制16 18 ,夜间温度宜控制在15 以上。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15 时,视天气情况,逐步揭开大棚两侧、四周的裙膜,加大通气量。7.4 水分管理7.4.1 灌溉水质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7.4.2 依据土壤相对湿度进行水分管理。苗期到茎叶生长期宜保持土壤持水量 70 ,结薯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 70 80 ,成熟期

11、保持田间干爽。雨天清沟排渍,干旱时沟灌,沟内的水位应在沟深的一半以下,速灌速排,忌大水漫垄。7.5 植株调控为防止植株徒长,视苗期生长情况,于现蕾至初花期,每667 平方米可用15 多效唑50 g兑水40 kg, 喷施1 次2 次。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可叶面喷施0.1 0.2 磷酸二氢钾2 次3 次,每次间隔 7 d左右。7.6 病虫害防治47.3 温度管理7.6.1 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7.6.2 主要病虫害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和黑胫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和地老虎。7.6.3 防治方法7.6.3.

1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使用脱毒种薯,轮作换茬,深耕炕地,高畦栽培,科学管理肥水,合理密植, 清洁田园,及早发现中心病株,发现后立即拔除并用塑料袋装好带出,远离田间深埋处理。7.6.3.2 物理防治使用杀虫灯诱杀地老虎,宜用防虫网、银灰膜等防避,黄色粘虫板诱杀,人工捕捉害虫。7.6.3.3 生物防治优先使用农用链霉素、寡雄腐霉、橄榄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7.6.3.4 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 的规定。限量使用限定化学农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8 采收、包装、运输8.1 总则产品质量、标签、包

13、装、运输等均应符合NY/T 1049 的要求。8.2 采收根据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可于4月中、下旬分批用挖薯机采收。收获时需防止块茎损伤。收获后, 块茎应避免暴晒、雨淋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产品装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薯皮损伤。8.3 包装和标志产品收获后,应迅速挑选病薯、破损薯、虫蛀薯、畸形薯、青皮薯和砂石土块等,按大小分级,并按产品的品种、规格分别做好标签,包装销售。8.4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包装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污染物,远途调运中应注意防水、防晒、通风、降温、防止损伤薯皮。9 田园清洁5采收后,整理好大棚膜,清除地膜、马铃薯残体及杂草等,及时清洁田园。10 生产

14、档案建立生产档案,对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及产品去向等进行记载。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专管,保存期不少于3 a。6DB4201/T 512-2017附 录 A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表 A.1给出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表A.1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资料性附录)防治对象发生规律防控时间农药名称使用方法使用次数用药间隔期(d)备注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晚疫病在多雨低温年份易流行成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坡地发病重。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

15、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顶叶最抗病, 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过分密植或株型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瘠薄缺氧或粘重土壤使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7 d10 d 喷 1 次。发病前可用保护剂,发病后应用内吸治疗剂,不同药剂轮换使用。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预防喷雾37当气温在 10 25 ,且空气湿度超过 90 达 8 h 以上的天数3d4d 后,进行预防。58 甲霜灵锰锌600 倍液喷雾37及时拔除病株,轮换喷施68.75 银法利悬浮剂600 倍液喷雾64 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

16、液喷雾防治5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黑胫病病薯带菌,通过切刀切薯传给种薯,造成母薯腐烂,并从母薯通过维管束和髓部进入植株地上茎。后期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入新生的块茎。贮藏期间,病健薯接触,病菌可通过伤口或皮孔传染,传染快。土壤中遗留的病薯和病残体也是初次侵染的来源。田间病株可以通过昆虫和流水传播,从伤口再侵染健株。雨水多、低洼地发病重。播前进行种薯处理。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7 d10 d 喷 1 次。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 倍液喷雾及时拔除病株1730 甲霜恶霉灵可溶性液剂500 倍600 倍液喷雾7DB4201/T 512-2017表 A

17、.1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续)防治对象发生规律防控时间农药名称使用方法使用次数用药间隔期(d)备注早疫病一般多发生在块茎开始膨大时。为害严重时,叶片病斑相互连结成片,引起局部或整个叶片枯死。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特别是干燥天气和湿润天气交替出现期间,早疫病发生和流行最迅速。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病菌孢子可通过表面侵入叶片。在生长早期, 初次侵染,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 ,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发病初期或发病前施第一次药 , 隔7 d10 d 防治1 次,连续防治2 次

18、3 次。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800 倍液喷雾23710轮换喷施77 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 倍液喷雾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喷雾蚜虫属于转移寄生性的昆虫,可在冬春、夏秋寄主上相互转移生活,繁殖力极强,可胎生,也可卵生,一年可发生 20 代30 代,最快时 4 d5 d 即可完成一代,一头蚜虫在条件适宜时,经半个月至 20 d 即可发展到数千头以上。蚜虫的发生,受气候影响极大,温度、湿度、降雨、风力等对其发生蔓延起着重要作用,温度在 16 27 ,湿度 70 85 时,最适宜其发生为害,降雨多时可减轻为害,微风有利于有翅蚜的迁飞。在出齐苗后进行第一次喷药,以后每

19、隔 10 d20 d,根据蚜虫数量喷药一次。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4 000 倍液喷雾23710轮换喷施5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2000 倍液喷雾20 氰戊菊脂乳油2 000 倍3 000 倍液喷雾地 老 虎、蛴螬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幼虫是危害的严重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期。成虫白天栖息在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夜间活动,趋化性强,喜食甜酸味汁液,对黑光灯也有明显趋性,在叶背、土块、草棒上产卵,在草类多、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幼虫夜间危害,白天栖在幼苗附近土表下面,有假死性。蛴螬全部历期在土壤中度过,其中以第三龄幼虫期历期最长,为害最重,可把马铃薯的根部咬食成乱麻状,把幼嫩块茎吃掉大半, 在老块茎上咬食成孔洞,严重时造成田间死苗和毁灭性的灾害。土壤处理。50 辛硫磷乳油1 000 倍2 000 倍液灌根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