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触电事故的应急抢救技术.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658063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电事故的应急抢救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触电事故的应急抢救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触电事故的应急抢救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触电事故的应急抢救技术电力发展触电事故增多,发生了触电事故应怎样有效地组织抢救,本文作了详细的描述,供朋友们学习参考。触电事故的应急抢救应分秒必争,一经明确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的表现,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与医务人员接替时,应提醒医务人员在触电者转移到医院的过程中不得间断抢救。1迅速脱离电源1.1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2、1.2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所有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开。在脱离电源过程中,救护人员也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1.3 低压触电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或墙壁开关等只控制一根线的开关,有可能因安装问题只能切断中性线而没有断开电源的相线。(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头),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

3、索、皮带、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5)若触电发生在低压带电的架空线路上或配电台架、进户线上,对可立即切断电源的,则应迅速断开电源,救护者迅速登杆或登至可靠地方,并做好自身防触电、防坠落安全措施,用带有绝缘胶柄的钢丝钳、绝缘物体或干燥不导电物体等工具将触电者脱离电源。1.4 高压触电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1)立即通知有关供电单位或用户停电。(2)戴上绝缘手

4、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电源开关或熔断器。(3)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应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固定可靠接地,然后另一端系上重物抛掷,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另外,抛掷者抛出线后,要迅速离开接地的金属线8m以外或双腿并拢站立,防止跨步电压伤人。在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1.5 脱离电源后救护者应注意的事项:(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而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2)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

5、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止坠落的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救护者也应注意救护中自身的防坠落、摔伤措施。(3)救护者在救护过程中特别是在杆上或高处抢救伤者时,要注意自身和被救者与附近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再次触及带电设备。电气设备、线路即使电源已断开,对未做安全措施挂上接地线的设备也应视作有电设备。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绝缘工具和牢固的绳索等。(4)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的时间。1.6 现场就地急救:触电者脱离电源以后,现场救护人员应迅速对触电者的伤情进行判断,对症抢救。同时设法联系

6、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的医生到现场接替救治。要根据触电伤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急救方法。(1)触电者神志清醒、有意识,心脏跳动,但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此时不能用心肺复苏法抢救,应将触电者抬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地方躺下,安静休息12h,让他慢慢恢复正常。天凉时要注意保温,并随时观察呼吸、脉搏变化。(2)触电者神志不清,判断意识无,有心跳,但呼吸停止或极微弱时,应立即用仰头抬颏法,使气道开放,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时切记不能对触电者施行心脏按压。如此时不及时用人工呼吸法抢救,触电者将会因缺氧过久而引起心跳停止。(3)触电者神志丧失,判定意识无,心跳停止,但有极微弱

7、的呼吸时,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法抢救。不能认为尚有微弱呼吸,只需做胸外按压,因为这种微弱呼吸已起不到人体需要的氧交换作用,如不及时人工呼吸即会发生死亡,若能立即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按压,就能抢救成功。(4)触电者心跳、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抢救,不得延误或中断。(5)触电者和雷击伤者心跳、呼吸停止,并伴有其他外伤时,应先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然后再处理外伤。(6)发现杆塔上或高处有人触电,要争取时间及早在杆塔上或高处开始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迅速将伤员扶卧在救护人的安全带上(或在适当地方躺平),然后根据伤者的意识、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情况来进行前(1)(5)项不同方式的急救。应提

8、醒的是高处抢救触电者,迅速判断其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是十分重要的。若呼吸已停止,开放气道后立即口对口(鼻)吹气2次,再测试颈动脉,如有搏动,则每5s继续吹气1次;若颈动脉无搏动,可用空心拳头叩击心前区2次,促使心脏复跳。若需将伤员送至地面抢救,应再口对口(鼻)吹气4次,然后下放至地面,并继续按心肺复苏法坚持抢救。(7)触电者衣服被电弧光引燃时,应迅速扑灭其身上的火源,着火者切忌跑动,方法可利用衣服、被子、湿毛巾等扑火,必要时可就地躺下翻滚,使火扑灭。2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2.1 判断意识和通畅呼吸道:2.1.1 判断伤员有无意识的方法:(1)轻轻拍打伤员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2

9、)如认识,可直呼喊其姓名。有意识,立即送医院。(3)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注意,以上3步动作应在10s以内完成,不可太长,伤员如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即停止掐压穴位,拍打肩部不可用力太重,以防加重可能存在的骨折等损伤。2.1.2 呼救:一旦初步确定伤员神志昏迷,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哪怕周围无人,也应该大叫“来人啊!救命啊!”。注意,一定要呼叫其他人来帮忙,因为一个人作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而且劳累后动作易走样。叫来的人除协助作心肺复苏外,还应立即打电话给救护站或呼叫受过救护训练的人前来帮忙。2.2.3 将伤员旋转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

10、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如伤员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将其转动,使伤员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伤员头、颈、胸平稳地直线转至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四肢平放。注意,抢救者跪于伤员肩颈侧旁,将其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解开伤员上衣,暴露胸部(或仅留内衣),冷天要注意使其保暖。2.2 通畅气道: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微弱或停止时,应立即通畅触电者的气道以促进触电者呼吸或便于抢救。通畅气道主要采用仰头举颏(颌)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

11、注意:严禁用枕头等物垫在伤员头下;手指不要压迫伤员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颈部上抬时不要过度伸展,有假牙托者应取出。儿童颈部易弯曲,过度抬颈反而使气道闭塞,因此不要抬颈牵拉过甚。成人头部后仰程度应为90,儿童头部后仰程度应为60,婴儿头部后仰程度应为30,颈椎有损伤的伤员应采用双下颌上提法。2.3 判断呼吸:在通畅呼吸道之后,由于气道通畅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维持开放气道位置,用耳贴近伤员口鼻,头部侧向伤员胸部,眼睛观察其胸有无起伏;面部感觉伤员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或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注意:保持气道开放位置;观察5s左右时间;有呼吸者,注意保持气道通畅;无呼吸者,立即

12、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通畅呼吸道:部分伤员因口腔、鼻腔内异物(分泌物、血液、污泥等)导致气道阻塞时,应将触电者身体侧向一侧,迅速将异物用手指抠出;不通畅而产生窒息,以致心跳减慢。可因呼吸道畅通后,随着气流冲出,呼吸恢复,而致心跳亦恢复。2.4 判断伤员有无脉搏:在检查伤员的意识、呼吸、气道之后,应对伤员的脉搏进行检查,以判断伤员的心脏跳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1)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进行(首次人工呼吸后)。(2)一手置于伤员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3)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两侧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13、。注意: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妨碍触及;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造成头部供血中断;不要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未触及搏动:心跳已停止,或触摸位置有错误;触及搏动:有脉搏、心跳,或触摸感觉错误(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伤员脉搏);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无呼吸,瞳孔散大,面色紫绀或苍白,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可以判定心跳已经停止;婴、幼儿因颈部肥胖,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腋窝和肘关节之间的中点,用食指和中指轻压在内侧,即可感觉到脉搏。3 口对口(鼻)呼吸当判断伤员确实不存在呼吸时,应即进行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其具体方是:(

14、1)在保持呼吸通畅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伤员鼻孔(或鼻翼)下端,以防气体从口腔内经鼻孔逸出,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并用自己的嘴唇包住(套住)伤员微张的嘴。(2)用力快而深地向伤员口中吹(呵)气,同时仔细地观察伤员胸部有无起伏,如无起伏,说明气未吹进。(3)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伤员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伤员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伤员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可放松,以便伤员从鼻孔通气,观察伤员胸部向下恢复时,则有气流从伤员口腔排出。抢救一开始,应即向伤员先吹气两口,吹气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吹气无起伏者,则表示气道通畅不够,或鼻孔处漏气、或吹气

15、不足、或气道有梗阻。注意: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1200ml会造成胃扩张;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儿童伤员需视年龄不同而异,其吹气量约为800ml左右,以胸廓能上抬时为宜;抢救一开始的首次吹气两次,每次时间约11.5s;有脉搏无呼吸的伤员,则每5s吹一口气,每分钟吹气12次;口对鼻的人工呼吸,适用于有严重的下颁及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骨折等情况的伤员,难以采用口对口吹气法;婴、幼儿急救操作时要注意,因婴、幼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托颈,以保持气道平直;另一方面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可用口贴住婴幼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

16、鼻呼吸。4 人工循环(体外按压)人工建立的循环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第二种是开胸直接压迫心脏(胸内按压)。在现场急救中,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应牢记掌握。4.1 按压部位: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4.2 伤员体位:伤员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伤员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伤员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4.3 快速测定按压部位的方法:快速测定按压部位可分5个步骤。(1)首先触及伤员上腹部,以食指及中指沿伤员肋弓处向中间移滑。(2)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

17、3)然后将食指及中指两横指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4)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5)再将定位之手取下,重叠将掌根放于另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4.4 按压姿势:正确的按压姿势。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伤员胸骨上方正中,靠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4.5 按压用力方式:(1)按压应平稳,有节律地进行,不能间断。(2)不能冲击式的猛压。(3)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压按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4)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5)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4.6 按压频率:按

18、压频率应保持在100次min。4.7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关系通常是,单人为152,双人复苏为51,婴儿、儿童为51。4.8 按压深度:通常,成人伤员为3.85cm,513岁伤员为3cm,婴幼儿伤员为2cm。4.9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1)按压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骨折(肋骨或肋软骨)(2)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易致肋骨或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3)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肋软骨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4)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3.85cm。(5)按压

19、冲击式,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6)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7)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8)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按压效果。(9)双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是交叉放置。5 心肺复苏法5.1 操作过程有以下步骤:(1)首先判断昏倒的人有无意识。(2)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叫“来人啊!救命啊!”等。(3)迅速将伤员放置于仰卧位,并放在地上或硬板上。(4)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或颌)。(5)判断伤员有无呼吸(通过看、听和感觉来进行)。(6)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两口。(7)保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8

20、)如有脉搏,表明心脏尚未停跳,可仅做人工呼吸,每分钟1216次。(9)如无脉搏,立即在正确定位下在胸外按压位置进行心前区叩击12次。(10)叩击后再次判断有无脉搏,如有脉搏即表明心跳已经恢复,可仅做人工呼吸即可。(11)如无脉搏,立即在正确的位置进行胸外按压。(12)每作15次按压,需作两次人工呼吸,然后再在胸部重新定位,再作胸外按压,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协助抢救者或专业医务人员赶来。按压频率为100次min。(13)开始1min后检查一次脉搏、呼吸、瞳孔,以后每45min检查一次,检查不超过5s,最好由协助抢救者检查。(14)如有担架搬运伤员,应该持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超过5s。5.2 心

21、肺复苏操作的时间要求:O5s:判断意识。510s:呼救并放好伤员体位。1015s:开放气道,并观察呼吸是否存在。1520s:口对口呼吸两次。2030s:判断脉搏。3050s: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5次,并再人工呼吸2次,以后连续反复进行。以上程序尽可能在50s以内完成,最长不宜超过1min。5.3 双人复苏操作要求:(1)两人应协调配合,吹气应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2)按压频率为100次min。(3)按压与呼吸比例为152,即15次心脏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4)为达到配合默契,可由按压者数口诀1,2,3,4,14吹,当吹气者听到“14”时,做好准备,听到“吹”后,即向伤员嘴里吹气,按

22、压者继而重数口诀1,2,3,4,14吹,如此周而复始循环进行。(5)人工呼吸者除需通畅伤员呼吸道、吹气外,还应经常触摸其颈动脉和观察瞳孔等。5.4 心复苏法注意事项:(1)吹气不能在向下按压心脏的同时进行。数口诀的速度应均衡,避免快慢不一。(2)操作者应站在触电者侧面便于操作的位置,单人急救时应站立在触电者的肩部位置;双人急救时,吹气人应站在触电者的头部,按压心脏者应站在触电者胸部、与吹气者相对的一侧。(3)人工呼吸者与心脏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中断时间不超过5s。(4)第二抢救者到现场后,应首先检查颈动脉搏动,然后再开始作人工呼吸。如心脏按压有效,则应触及到搏动,如不能触及,应观察

23、心脏按压者的技术操作是否正确,必要时应增加按压深度及重新定位。(5)可以由第三抢救者及更多的抢救人员轮换操作,以保持精力充沛、姿势正确。6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转移和终止6.1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心肺复苏术操作是否正确,主要靠平时严格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在急救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可以根据以下五方面综合考虑:(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伤员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则说明复苏无效。(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可见伤员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如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

24、如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伤员心跳已恢复。(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伤员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5)出现自主呼吸。伤员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口对口呼吸。6.2 转移和终止:6.2.1 转移:在现场抢救时,应力争抢救时间,切勿为了方便或让伤员舒服去移动伤员,从而延误现场抢救的时间。现场心肺复苏应坚持不断地进行,抢救者不应频繁更换,即使送往医院途中也应继续进行。鼻导管给氧绝不能代替心肺复苏术。如需将伤员由现场移往室内,中断操作时间不得超过7s;通道狭窄、上下楼层、送上救护车等的操作中断不得超过30s。

25、将心跳、呼吸恢复的伤员用救护车送医院时,应在伤员背部放一块宽、阔适当的硬板,以备随时进行心肺复苏。将伤员送到医院而专业人员尚未接手前,仍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6.2.2 终止:何时终止心肺复苏是一个涉及到医疗、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终止心肺复苏,决定于医生,或医生组成的抢救组的首席医生,否则不得放弃抢救。高压或超高压电击的伤员心跳、呼吸停止,更不应随意放弃抢救。M2.7.3 电击伤伤员的心脏监护:被电击伤并经过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电击伤员,都应让其充分休息,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少于48h的心脏监护。因为伤员在被电击过程中,由于电压、电流、频率的直接影响和组织损伤而产生的高钾

26、血症,以及由于缺氧等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经过心肺复苏抢救,在心跳恢复后,有的伤员还可能会出现“继发性心脏跳停止”,故应进行心脏监护,以对心律失常和高钾血症的伤员及时予以治疗。7 抢救过程注意事项7.1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按压吹气l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问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3)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7.2 现场触电抢救,对采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应持慎重态度。如没有必要的诊断设备条件和足够的把握,不得乱用。在医院内抢救触电者时,由医务人员经医疗仪器设备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决定是否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