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三维目标 1、过程和方法运用学生习作发现问题2知识和能力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一篇议论文如果事例选材得当一定会使文章增色。学习重点 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论据。学习难点 恰当取舍论据。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探究)教学时数: 2课时(一节课写作,一节课讲解、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预习写作:学生习作(以蝴蝶整容这篇材料自己立意写一篇作文,课堂已分析立意)教学步骤:一、发上堂课学生作品中存在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合作探究找一找,
2、下面作文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学生活动)讨论结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素材运用不能为论点服务 2、素材引用不简洁使记叙过多 3、选用事例不具有代表性 4、论据不新鲜 5、堆砌事例二、教师和学生共同详细的讨论论据的选择容易出现的情况1针对作文中的问题(展示学生习作)一学生论证知足常乐运用周总理节俭的事例来说明。这很明显与论点不符。得出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小结: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就像央视的小崔说事栏目一样,遴选例子就是一条,我要拿这个例子说哪些事2拿学生手头代表性作品来看,一学生举例论证知足常乐时有张海迪,得出
3、学生作文论据陈旧!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小结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三不讲,即别人讲过的我不讲,书上有的我不讲,我讲过的不再讲。正源于此,他以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后世学者的精神典范。学生写作文时记住一定要有一节自己的甘蔗。3、再举例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
4、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讲解: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请大家看这段文字:多媒体展示因为太过强烈的欲望,庞涓想方设法陷害孙膑,但在战场上争斗,庞涓最终还是摆在孙膑手下而拔刀自刎
5、;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不幸被气崩了箭伤,英年早逝,临逝前他仰面向天,发出沉重、无奈、流传千古的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就连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笔下的睿智高尚、骁勇善战的奥赛罗轻信小人的挑拨与谗言,杀死了自己纯洁的妻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间惨剧,在真相面前不得不拔剑自刎,一世英名付之东流。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军事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欲望”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放下欲望,人身悠然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一)、论据的选择,论据的选择要紧扣论点(二)、论据力求新颖 (三)论据选择要典型。三、论据的使用1、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
6、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2、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少学生在叙例时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罗列材料,堆积词语,导致平淡寡趣、枯燥呆板。尽管所讲的道理千真万确,所用的语言却干瘪乏味。因此,在例子的表述上也应讲究技巧,下面仍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加以简析
7、。 (1)、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如: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一一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
8、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如以上这一例子,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如以下文字,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练习:修改手头作品四、作业根据以上方法,把我们的上次作文重新写一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