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趣味心理学,陈云,心理学基础,2007-10-23,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上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按照刺激来源分:,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又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二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三感觉对比:闻了臭的再闻香的,香味更浓了,四联觉:看到红色想到温暖,意识概述,一,.,意识,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意识的定义,: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包含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的觉知。,二,.,无意识:对刺激的无意识,无意识的行为,注意的特征,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1、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 ),3、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4、,注意分配,在同意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注意分配的条件:,、从事活动是熟练的;,、活动之间有内在联系的;,、不在同一种感觉道;,、不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播放视频:无意视盲),需要和动机,一、,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二、需要的种类(识记),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产生的角度),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满足需要的对象),三、什么是动机,动机、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激发活动的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四、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3,、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状态的预先准备阶段,。,4,、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示 意 图,缺失性需要,生长性需要,情绪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悲哀、恐惧,二、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也叫心情,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现意外或危险情境时表现出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对应激事件作出的反应叫应激反应,。,三、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7,种表情依次为:高兴、惊奇、生气、厌恶、恐惧、悲伤、轻蔑,基本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气质,一、,气质,: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的心理特征,二、,气质类型学说,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心理学中的气质类型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3,、,气质的特性,:,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4,、,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5,、,如何看待气质类型,(识记),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气质类型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一、,性格,: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与态度、气质相比较(,P80,),二、,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第四单元 性格,归因,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成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都有一套从其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关于行为原因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影响归因的因素大致分为:,一、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异,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显然,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解释会有差异。,二、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倾向。,三、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四、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情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从 众,一、从众,(conformity),的概念,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行为特点如下:,压力的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行为的意识层面,自愿性,二、从众的功能,使社会趋于一致(社会层面),适应社会生活(个体层面),去个体化,播放从众视频:1、电梯,从众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标清版,2、寡不敌众”:韩国版克隆阿希从众实验,“,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概念,二、影响喜欢的因素,(一)相似性,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1,、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2,、吸引力,3,、社会地位的相似,4,、年龄的相似,(二)互补,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形式有三种,1,、需要的互补,2,、社会角色的互补,3,、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人际吸引,(,三)外貌吸引力,(四)人格品质,(五)熟悉性和邻居性,播放:你是好先生or坏先生?大彻大悟的心理学实验标清版,思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阶段,年龄,主要发展任务,良好人格特征,婴儿前期,0-2,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7-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青少年期,12-18,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成年后期,50,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第一逆反期与第二逆反期的区别,1.,时间,3,岁左右期间(2-4岁)称为,“,第一逆反期,孩子从,(10-11到15-16,岁)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突出在青春期发育期。,2.,对象,.,第一逆反期,父母,第二逆反期,教师和父母,3.,表现,.,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长大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开始建立,强调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存在,逆反期,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迅速地向高层次需要。,(,成人感,),4.,行为,他们学会了用,“,我,”,、,“,我的,”,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方式行动,不愿意让别人来干涉,他们的事,表现为,执拗、任性。,一般表现为不愿接受社会主流观点,不愿意听取长辈和教育者的意见,而刻意去表现自己的,主见和个性,不惜争吵,甚至走向决裂和破坏的极端,。,二次逆反期,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1、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2、额评测配衣服我放草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3、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4、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5、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一、周期节律性。,二、意识水平。,三、暗示性。,四、心理活动强度。,五、心理活动耐受力。,六、心理康复能力。,七、心理自控力。,八、自信心。,九、社会交往。,十、环境适应能力。,郭念锋心理健康10条标准,“,心”的生活,新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