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区域发展差异考能检测 湘教版一、选择题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图中A、B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B光热、水源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2B地如果不合理灌溉容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沙尘暴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A地位于欧洲北海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阴天多,加之纬度较高,光热条件差;B地位于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灌溉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B地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使土壤盐分在地表积累,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答案:1.B2
2、.C(2012温州龙湾中学月考)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35题。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解析:选B。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较少。4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解析:选A。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分布较为分散。5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解析
3、:选D。丁省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与丙省山东省相比,经济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2012海宁中学模拟)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68题。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解析:选C。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农业科技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 BC D解析:选A。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甲、
4、乙两区域热量充足,两区域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8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干旱的气候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短缺A BC D解析:选C。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是制约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和甲、乙、丙三幅气温降水柱状图,回答911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B区比区纬度低,故热量比区充足C区和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照条件相同D区比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
5、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一月0等温线,同时也是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从而影响到两侧种植业的不同,南方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图中I区为东部季风区,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为青藏高原区,区比区纬度高,但是由于区海拔高,故热量较区少,比I区更少;区、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且由此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10下列对应选项正确的是()A甲农耕业、河谷农业B乙畜牧业、灌溉农业C丙高寒牧业、绿洲农业D以上选项全部错误解析:选D。根据甲、乙、丙三幅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以及降水状况,不难判断
6、出甲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图为温带季风气候,再对照农业生产其他因素,不难分析出甲农耕业(水田为主),乙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丙农耕业(旱地为主)。11下列不属于I自然区的地貌是()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解析:选D。联系三大自然区内的主要地形,可知内蒙古高原大部分属于区,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12读某年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表和我国某地局部示意图,甲、乙、丙三个经济地带分别对应图中的()经济地带甲乙丙第一产业(%)181510第二产业(%)464950第三产业(%)363640A BC D解析:选C。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经济越发达,其第三产业
7、所占的比重就越大,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表中数据显示,在三个经济地带中,丙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应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带;再比较甲和乙,两地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等,但乙地的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应为我国的中部地区,则甲就应为西部地区。13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B限制性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工业结构: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解析:选A。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我国东部地区分为南方地区和
8、北方地区。北方地区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北方地区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区和能源基地;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南方地区跨越亚热带地区和少部分的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水稻种植广泛;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二、综合题14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区域项目AB人口(万人)22393508面积(平方公里)2708055375耕地面积(千公顷)9892760
9、GDP(亿元)160135276城市化水平(%)67.535.5三次产业结构24751264430每万人大学生数(人)34391单位GDP消耗(千克标准煤/元)0.260.54(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_;B区域_。(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资金劳动力技术、管理原料、燃料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区域差异及区际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统计资料获取信息并描述阐释区域特征、论证探讨区际联系的能力。 (1)从资
10、源、产业结构、交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比较,找出A、B区域各自的优势。(2)A区域为经济发达地区,输出的主要为资金、技术等,B区域输出劳动力、资源等;因劳动力、资源成本的差异,A区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B区域转移。(3)资金、技术流向欠发达的B区域,其影响可从资源开发、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就业等方面分析。答案:(1)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2)(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15(2012桐乡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1: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
11、、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材料2:2011年春节一过,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材料3: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发了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1)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面对“民工荒”现象,你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有利条
12、件?答案:(1)西安冬季气温较成都低。西安比成都纬度高,太阳高度较小,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少;西安接近冷空气源地,易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成都受(秦岭)山地阻挡,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小。(2)原因:国家政策的支持,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或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当地就业机会增多;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中西部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效明显,部分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减弱等。应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高农民工收入,改善其工作、生活、居住条件等。(3)西三角经济区内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等。-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