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2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设想1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2联想想像法。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要注意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
2、3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4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5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沧海桑田化石演变示意图。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张锋产生了极大
3、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道诗呢?听读课文,感受诗的大体内容。注意节奏、重音。检查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奇hun(幻) gu(裹)藏 cng lng(葱茏) zhu yu(卓越)骸(hi)骨 潜(qin)行 躯壳(k) 档(dng)案 猛犸(m)2.解释下列词语。幽雅: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海枯石烂: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二、整体把握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2、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诗歌分为三层:第一层:(12节)
4、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三、合作探究1、 你怎样理解第4节中“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的?明确: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第5节中“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5、”是写人吗?你怎样理解?明确:不是写人。这一节中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无论多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3、科学家通过化石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哪些知识?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仿佛使远古林木重现在人们眼前。四、课堂小结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等优点。作为说明文的一种表述形式的科学诗是借助诗歌向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又焕发了艺术性。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