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第1课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讲学稿文本说明本文编排在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群星闪耀,感受名人的风采”单元。该单元为“杰出人物”单元,邓稼先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入理解两位大科学家的伟大友谊,学习邓稼先优秀品质,加强思想教育。这是大科学家写大科学家的非一般的人物传记,内容选择很体现个性;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在思想认识上超乎寻常,但在语言表达上则不甚适合初中生学习体会;文章涉及“两弹一星”背景知识,学生不太熟悉,较难理解。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作者把人物放在祖国百年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就把人物提高到了历史的高度,这使文章有了一种宏大的气魄。作者和邓稼先虽然是中学和大
2、学的同学,但由于长期阻隔,作者不可能写他的一切。对于邓稼先最具历史意义的工作的许多具体情况和细节,直接的经验材料有限,能够写到文章中去的,只是两三个片断,而没有去过多地写邓的细节,扬长避短。学情分析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2.单元教学要求:学习精读的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3.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适应了初中的
3、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阅读对一般记叙性文本的能力,但是,对阅读这类人物传记文本,特别是在记叙中结合议论,又有一定背景影响的文章,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不少的困难。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会精读课文,抓住一些句段和细节品读,分析人物性格品质,把握作者的感情。3.学会邓稼先的优秀品质,感受真挚的友情。重点难点1.归纳内容和概括人物性格品质是重点之一;理解对比在文中的运用是重点之二。2.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难点之一;关键句和引文理解是难点之二。过 程第二次备课一、课文引入1.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重点。2.阅读有关注释和“导学案”的有关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
4、等。3.展示课文标题。4.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出来读一读,讲一讲)二、检查预习1.识记一些重要常识,预习第“4”题。2.落实生字词。小组长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情况,有重点地汇报一下,预习第“1-3”题。3.加强字词的积累。字要落实书写,词在理解的基础上,部分要运用。4.教师通报“预习案”中的“课前准备”和“自主阅读”的完成情况。三、学习与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训练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1.读课文,结合小标题,归纳基本内容(填表)。小标题主要内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社会背景,引出主人公“两弹”元勋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揭示巨大贡献
5、的原因民族感情?友情?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我不能走”极端困难中坚持工作永恒的骄傲总的评价2.再读课文,结合小标题,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填表)。小标题人物形象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影响人类历史、树立民族尊严“两弹”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民族感情?友情?让民族自豪、祖国骄傲,尽忠职“我不能走”不畏艰辛、身先士卒、勇于奉献永恒的骄傲忠诚纯正、无私奉献、坚定不移(找到总结性和评价性的词语、分析相关的事件与细节得出结论)(二)小组合作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训练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示例:全文是总-分
6、-总的结构: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总起。二至五部分是分写。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四、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伸和扩展,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揭示巨大贡献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个人品格层面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国家层面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民族文化层面的原因)。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三)品味语言。在文中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段,并做旁注,写出阅读感受。(训练语言感受能力,即语感)示例1:“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生命垂危之际,他所想到的仍然是祖国的国防事业,他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至死不渝,至死不
7、懈,作者对此无比地崇敬与佩服。示例2:“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整容。”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表现出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国心。示例3:“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文”“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颤抖?”这些语句中,采用疑问推测的语气,充满了对好友邓稼先的一片深情。(四)小组合作探究对比写作方法(或表现手法)的运用。学习重点(训练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第一步:朗读第三部分(小组进行或班上进行,齐读
8、或个体)。第二步:小组合作整理出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相同点与不同点。第三步:小组合作概括出文中两个事例,分析其与前面邓特点的关系。第四步:找到结论句来精读与理解。第五步:理解本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六步:小组合作归纳出这一对比的作用。相同: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不同: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善于辞令、富有个性;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不骄人(不引人注意),有奉献精神。作用: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体现他
9、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为下文写邓稼先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卓越成就做铺垫。(五)小组合作探究“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重点(训练朗读能力、理解与分析能力)第一步:朗读第五部分(小组进行或班上进行,齐读或个体)。第二步:展示吊古战场文译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步:小组合作理解吊古战场文在文中的作用。第四步:小组合作概括文中那个事例,分析其表现邓的品质。第五步:小组合作理解儿时歌曲的作用。提示:文中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中心的,都是为了表达主题的,其意图、作用都要从中心和主题来考虑。一次试验发生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描写邓稼先工作环
10、境极其恶劣,显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渲染悲壮、凄凉的气氛,突出其对事业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变联系起来,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之情。(六)附加:(视教学实际,可灵活处理,甚至不使用)课文为什么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探究提示:要多角度来思考。从文本的内容,表达的主题角度思考;从作者及写作对象的身份及其情况角度思考;从社会背景角度思考 从作者和邓稼先的身份来看,都是科学界的大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
11、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两人相隔时间长、空间宽,对邓稼先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是扬长避短;邓稼先从事的是国家级别机密研究工作,具体的情况不能写,这是保密的需要;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四、学以致用。1.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选择其中一位科学家,在小组上向同学介绍。2.请搜集邓稼先事迹与品格,结合课文内容,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六、拓展阅读。课外阅读资料中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预习案 【预习目标】1.继续默读训练,做到专心致志,保持默读速度(限时6分钟,每分钟500字);2.积累相关的字词,要求字要读准音、写工整,词能结合语境理解并会使用;3.初
12、步感知作品内容,要求理清写作思路,概括作品内容,归纳人物形象;4.感受作者的情感,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段,说说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自学指导】1.课本预习:专心默读课文,自查工具书,积累相关的词语,熟记文学常识;使用互联网,养成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思路,勾画文中重要的语句,自主进行批注。2.导学案使用:A类题型非培优同学必做,B类题型培优对象必做,AB类为所有学生做,没有要求必做的学生可自己可选做;自主思考,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将疑惑标注出来,可课前在小组讨论时解决。(AB)【自主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元勋(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13、选聘( )无垠( ) 殷红( ) 彷徨( )( ) 鲜为人知( )2.认真落实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要求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田字格),反复多次,达到工整、熟练。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歌可泣: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层出不穷:鲜为人知:4.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邓稼先本文是一篇 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 。其作者是 ,美籍华裔 ,获1957年诺贝尔 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AB)【课前准备】课外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功绩与品行(条件不允许,可课后落实)。【自主阅读】(AB)1.认真阅读,结合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4、及人物形象(填写下表)。小标题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社会背景,引出主人公影响人类历史、树立民族尊严“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B)2.理清行文思路:全文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_(AB)3.在文中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段,并做旁注,写出阅读感受。_【问题思考】(AB)1.精读第三部分,思考: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_(B)2.精读第五部分,思考:文本写了哪件事,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又引用儿时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我的疑问】(AB)_【材
15、料链接】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关于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做 “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不能捏
16、造。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三、探究案【探究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散文的“形散神聚”之特点;【合作探究1】(AB)精读第三部分,学习对比写法。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探究提示:朗读文本;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明对比的作用(一般性的作用,特殊的作用);抓住关键句来理解。相同: 不同: 作用: 理解两个关键句: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17、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_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_【合作探究2】(AB)精读第五部分,学习“形散神聚”的特点。文本写了哪件事,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又引用儿时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探究提示:朗读文本;明确文中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中心的,都是为了表达主题的,其意图、作用都要从中心和主题来考虑。_【合作探究3】(B)课文为什么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探究提示:要多角度来思考。从文本的内容,表达的主题角度思考;从作者及写作对象的身份及其情况角度思考;从社会背景角度思考_ _【学以致用】(AB)1.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
18、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选择其中一位科学家,在小组上向同学介绍。_2.请搜集邓稼先事迹与品格,结合课文内容,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_【拓展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1985年7月的一天,在解放军三一医院的走廊上,国防部长张爱萍正焦急地等待医院的化验结果。几天前,他的亲密战友、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被诊断为癌症。他多么希望这只是误诊哪!几分钟后,化验结果再一次击碎了他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他走到邓稼先的床前,难过地问:“老邓,有什么要求吗?请尽管提出来。”邓稼先微笑着说:“没有。组织上不要再为我麻烦了,也不要给国家再浪费了。”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却平静地对妻子说:“我知
19、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三个月后,北京红叶正浓,到处是秋天的景色,到处洋溢着国庆的欢乐气氛。邓稼先被深深地感染了,对警卫员说:“走,去看看北京。”他们悄悄溜出了医院,伴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邓稼先身上挂着导尿瓶,穿着土里土气,不时亲热地向陌生人微笑。拥挤的车厢内,谁能知道这位瘦削、虚弱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哇!久违的天安门广场,终于在他们面前出现了。邓稼先显得异常兴奋。他走走停停,一切都那么让他陶醉,让他迷恋,也不由得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那是1950年6月,他与“留美科协”总会的人们聚集在邓肯湖畔,大家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畅谈对新中国的向往。两
20、个月后,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一件是要送给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八年后,他真的用上这些知识研究原子弹。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离开了温暖的家。为坚守国家的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那是建国后中国最为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开撕毁
21、合同,撤走专家。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领头人,他多次向同志们表示: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罗布泊腾空升起了一朵蘑菇云,全世界都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所震惊。此后,他又马上投入到氢弹的艰难研制工作中去了。?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往事仿佛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还是那么新鲜,那么让他激动不已。望着共和国的旗帜在祖国蔚蓝色的天空高高飘扬,他的胸膛涌动着强烈的自豪感。但是癌症扩散的阴影,又将他拉回到现实中。他预感到这是最后一次来天安门,最后一次向共和国国旗告别了。警卫员心疼地问他:“您能行吗?”邓稼先点点头,说:“怎么不行?你不知道今天是国庆节?”说完,邓稼先从远到近,从东到西,围着那杆国旗奔跑起来。那种喜悦之情,真像孩童一般。他轻声低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举手致意,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全部交给国旗。这是一颗科学家的心,永远鲜红,永远跳动。啊,国旗,这是他的心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