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赖瑞芳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教材人教版教学内容1、邓稼先学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2、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学情分析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一、预习检测: (一) 根据意思写词语:1、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很少有人知道。 ( ) 3、小心谨慎,贡献全部力
3、量。( )4、承当荣誉时无羞愧之感。( )5、每家每户都明白。( )6、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7、形容英勇作战,奋不顾身的悲壮情怀。 ( )8、比喻在原有的事物中酝酿、生长着的新事物。 ( )活动2学习目标展示:1、精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2、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3、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活动3自学指导(一)1.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2.课文的事例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概括事例的套用法句式: 时间地点人物怎么样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1、课文所写事例及所表现的精神品质: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报效祖国)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
4、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小结: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位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2、三方面:(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鲜为人知;(3)以小见大。活动4自学指导(二)(精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5、)1、 你认为作者在第三部分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2、 文章还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1、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邓稼先是一个忠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不要引人注目的、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2、A.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B.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C.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活动5自学指导(三)1
6、、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2、文中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中华男儿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1、表明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2、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振我国威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3、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课后作业布置作业:一、抄写生字词;二、写一段你熟悉的人物事迹(100字左右);三、预习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