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5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测控导航表知识点 题号及难易度1.组成细胞的元素1,2,3,10(中)2.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4,8,9(中),11,123.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5,6,7,13(中)一、选择题1.(2012广西桂林月考)下列哪一实例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B )A.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C.哺乳动物血液中Ca盐含量太低会抽搐D.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解析:Mg、Ca、P都是大量元素,B为微量元素。2.(2012三明一中段考)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成细胞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元素大多
2、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N不仅是生物膜系统的重要成分,也是ATP、DNA不可缺少的成分B.人体内环境中的Na+、Cl-有维持渗透压的功能C.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C元素占人体细胞的百分比最高D.C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解析:ATP、DNA以及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N元素,A项正确;人体Na+、Cl-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恒定起重要作用,B项正确;鲜重时,氧元素占人体细胞的百分比高,干重时碳元素占人体细胞的百分比高,C项错误。碳循环过程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项正确。3.(201
3、1郑州第一次调研)关于生物体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且各种元素含量差异不大B.人体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因此说,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C.生物细胞内微量元素有Fe、Mn、Cu、Zn、B、Mo等,是作用不太重要的一类元素D.烘干的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解析:生物体内的元素含量各不相同,A项错误;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细胞干重中碳元素含量最多,B项错误、D项正确;微量元素也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C项错误。4.(2012蚌埠二中高三月考)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
4、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 D )A.水分容易进出细胞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C.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解析:从图示可知,红细胞在0.9%的生理盐水中维持正常形态,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在浓盐水中失水皱缩,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5.(2011茂名一模)常温下进行下列处理,能发生颜色变化的是( C )A.向重铬酸钾溶液中充入CO2B.在斐林试剂中加入葡萄糖溶液C.在淀粉与碘液的混合液中加入唾液D.向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解析: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的是酒精,A项不能;还原糖鉴定需水浴加热,
5、B项不能;碘与淀粉变蓝色后,加入唾液蓝色变浅甚至消失,C项能;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而非氨基酸,D项不能。 6.(2011常州第一次调研)某学生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迪特溶液(与麦芽糖反应呈红色)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因此,他作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 A )A.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解析:该同学忽视了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他的实验进行了实验前淀粉的检测和实验后麦芽糖的检测,但忽略了干面包中是否含有麦芽糖。应在实
6、验前检测一下,再通过结果对比来得出结论。7.(2012安徽双语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用碘液、苏丹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试剂种类 碘液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甲+乙+丙+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B.碘液、苏丹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解析:与碘液呈蓝色的是淀粉,苏丹染液是检测脂肪的,双缩脲试剂是检测蛋白质的,所以甲种子中主要是淀粉,乙种子中主要是脂肪,丙种子中主要是蛋白
7、质,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8.(2012北京朝阳区期中)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自由水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水是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细胞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基本相同A.B.C.D.解析: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为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提供介质,许多生化反应必须有水的参与。不同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含水量是不同的;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大,其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越弱。9.(2011襄阳四校期中)用含32P标
8、记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下列结构以及化合物均有放射性的是( D )脱氧核糖 核膜 细胞壁 线粒体基质 转运RNA 叶绿体基质A.B.C.D.解析:所给的化合物或结构中,含有磷元素的是核膜、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含DNA、RNA)、转运RNA;而脱氧核糖与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只具有C、H、O三种元素,不含有磷元素,由于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此D项正确。10.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元素CHONPCaS植物43.576.2444.431.460.200.230.17动物55.9
9、97.4614.629.333.114.670.78A.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B.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C.N、S含量说明动物细胞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D.由表中数据可知,S元素为组成两种生物体的微量元素解析: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动物血钙过低时,才会发生肌肉抽搐;因此A、C项错误。S元素为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大量元素,D错误。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均以碳链为骨架,因此碳元素的含量能说明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B正确。二、非选择题11.根据细胞中无机盐的功能,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所示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
10、素组成情况,并且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请推测A、B、C最可能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A: ;生理功能为 。 B: ;生理功能为 。 C: ;生理功能为 。(2)分析下列事例事实一: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事实二: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活跃。事实三:M是叶绿体内某种色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事实一表明某些无机盐可调节细
11、胞的 。 你对事实二中的现象的全面解释是 是良好的溶剂,是 反应的介质并参与某些反应。 事实三表明无机盐是细胞中 的重要组成成分。 解析:从图中可知A、B、C三种物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而Mg、Fe、P是它们的特征元素,因此A、B、C分别表示叶绿素、血红蛋白、DNA。(2)事实一说明HC对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幼小植物和初生蝌蚪抗逆性强可提高成活率。M和C构成了植物体和动物体中的重要化合物。答案:(1)A:叶绿素 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 B:血红蛋白 构成动物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或主要运输氧气,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C:DNA 生物的遗传物质 (2)酸碱平衡 自由水 细胞代谢
12、 某些复杂化合物12.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请分析回答:(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Cu、K、Ca、Zn、P、Mg、Na、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在神经兴奋的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元素是 。 (2)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中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2011年的干旱天气给北方许多地区的农作物带来了灾害,作物细胞内 的比例下降,导致作物代谢活动减弱。 (3)有些减肥药的主要成分是利尿剂,服用后
13、使人体失去较多的水分和无机盐,因而在服药期间会出现口渴、尿多、疲劳等症状,服用过量甚至会危及生命。水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有 和 等。 (4)有人将海水稀释直接用于无土栽培,其现实意义是 。 如用这种稀释的海水栽培蔬菜,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是 。 解析:在Cu、K、Ca、Zn、P、Mg、Na、Fe中,K、Ca、P、Mg、Na属于大量元素。在神经兴奋的传导中,K+主要用于维持静息电位,Na+主要用于维持动作电位。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维持渗透压、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运输物质、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等。将海水稀释直接用于无土栽培,可节约淡水资源,但要考虑稀释后所含离
14、子的种类及其浓度是否适宜蔬菜生长。答案:(1)K、Ca、P、Mg、Na K、Na (2)结合水 自由水 (3)维持渗透压 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运输物质 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答出两点即可) (4)节约淡水资源(或利用海水资源等) 稀释后所含离子的种类及其浓度是否适宜蔬菜生长13.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 。总糖含量变化是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 ,由此可推测糖类和蛋白质的关系是 。 (2)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
15、养,预测图中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 (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实验原理:蛋白质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a: 。 b: 。 实验结果: 。 解析:(1)经分析图像可知,可溶性糖的含量在13天增加,在3天后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上升,而总糖含量下降,由此
16、可推测糖类可转变为蛋白质。(2)在黑暗环境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机物含量下降,曲线呈下降趋势。 (3)用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且蛋白质的含量与颜色深浅呈正相关。双缩脲试剂由A液(0.1 g/mL NaOH溶液)和B液(0.01 g/mL CuSO4溶液)组成。使用时,应先加A液制造碱性环境,再加B液34滴,无需加热即可观察到紫色反应。由图像可知,在大豆种子萌发的9天时间内,蛋白质的含量是增加的,所以用萌发至第1天、第5天和第9天的大豆种子制成的蛋白质制备液,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升高,用双缩脲试剂检验,颜色也是依次加深。答案:(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下降 上升 糖类可转变为蛋白质(2)下降 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3)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更正: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b:错误更正:直接观察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5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