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ill a vacan position 1 斗栱 唐宋代称为“铺作”, 明清称“斗拱”或“斗科”,在江南则称“牌科 , 3斗拱的类型: 柱头铺作(柱头科 补间铺作(平身科) 转角铺作(角科) 4、斗拱的基本组成: 2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 3我国最早的建筑文献考工记,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官书,匠人主要内容: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 4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正12边形密檐塔,我国遗存最早的佛塔 , 汉代地下砖石墓室的三种结构形式: 板梁结构;拱券结构;叠涩砖穹窿 5最早的石窟寺:新疆克孜尔石窟, 敦煌莫高窟(366年)大同云岗(460年) ,石窟寺的三
2、种类型: 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 6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架建筑: 南禅寺大殿(唐) 7唐代的砖石塔的实例 楼阁式砖塔大雁塔(明代重修)密檐塔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唐 单层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唐)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8 营造法式 北宋,李诫;建筑预算定额标准材分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9元代的藏传佛教建筑北京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10明园冶计成园冶,属于造园专著(私家园林) 清工程做法, . 雍正年间官书工部工程做法 以斗口为基础单位: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宽度,一个斗口为10分;材分十一等11我国最早提及城市规划理论的著作考工记营国制度12住宅的
3、构筑类型中:木构抬梁、穿斗、混合式、干阑式、井干式、阿以旺13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纵向“三朝”的阶段三朝五门序列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14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祭祀自然神;祭祀祖先;先贤祠庙北京太庙三大殿的名称前殿(享殿):祭祀先祖中殿(寝殿):供奉祖先神主后殿(祧庙):祭祀远祖神主 太原晋祠现存的宋代建筑 圣母殿 15战国中山王墓出土兆域图铜板,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16佛光寺大殿的结构特征面阔7间,进深四间8架椽;单檐四阿顶,用鸱尾台基低矮;金箱斗底槽有侧脚、生起;无普拍枋外檐柱头铺作:七铺作双杪双下昂,
4、一三跳偷心;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无栌斗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上平槫下用托脚、室内用平闇和月梁 16佛塔的六种类型与实例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傣族佛塔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宋);苏州报恩寺塔(南宋);泉州开元寺双塔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唐);山西灵丘觉山寺塔(辽)单层塔: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北齐);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唐)喇嘛塔:北京妙应寺塔(元);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明)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明);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清)傣族佛塔:云南景
5、洪曼飞龙塔 17佛宫寺释迦塔的特征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八角形平面,副阶周匝、金箱斗底槽9层(明5暗4),67.31米 18建筑意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1.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_穿斗_ 与 _抬梁_两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 _斜杆_ 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2中国木构架的组成采用 _榫卯结构_ ,加之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使整个木构架具有较强的_抗震性_ ,经受过大地震的著名辽代木架建筑如_天津(草鱼刀)县独乐寺观音阁_、_山西应县佛宫寺塔_ 都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证明。3中国古代很早就采用了模数预加工拼装体系,唐宋采用_材制_制、明清
6、采用_斗口_制4栱在宋代也称“_铺作_”,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_斗科或斗栱_”或“斗栱在江南则称“_牌科_”。 室内斗栱通常只支撑_天花板 _的重量或作为梁头节点的_联系_构件,其结构作用显然不及檐下斗栱明显。 5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向外悬挑的华栱是短悬臂梁,是斗拱的主干部件;“斗”是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栱的作用相同。 6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 7庭院是由屋宇、围墙、廊庑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8全城报时的鼓楼,或称谯楼,一般设于城中心地区
7、或府县衙署之前,上置铜壶滴漏等计时报时设备。古代防御建筑城楼有门楼、箭楼、角楼9原始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10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陕西岐山风雏村西周建筑遗址,由二进院落组 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11北魏统治者建都平城(山西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阙开凿龙门石窟。北魏佛寺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为前塔后殿的型制。北魏时所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 12最早的石窟是在新疆如3世纪起开凿的库车附近的克孜尔石窟,其次是甘肃
8、敦煌莫高窟,创建于366年。13宋代彩画主要包括:遍画五彩花纹的“五彩遍装”。以青绿两色为主的“碾玉装”和“青绿迭晕棱间装”。还有“解绿装”和“丹粉刷饰”等 14宋代最高的塔是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达84米,有11层,为楼阁式塔。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是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在砖砌塔身外面加砌了一层铁色琉璃面砖作外皮。 15木经的作者是北宋初年都料匠喻皓,营造法式著书人是北宋将作监李诫,营造法源作者是香山派掌门人姚承祖15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和预算是由“样式房”和“算房”承担。在样式房供役时间最长的当推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清样式雷所作的圆明园、清代帝后陵墓等的工程图纸称“画样”、模型称“烫样”
9、,工程说明书称“工程做法” Key words explanation1. 金厢斗底槽: 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2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包围一圈外廊)之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3黄肠题凑:“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4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一种形制,是在地宫上方,用
10、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 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如明十三陵。5五音姓利,就是把人的姓氏分成宫、商、角(ju)、徵(zh)、羽五音,再将五音分别与阴阳五行中的土、金、木、火、水对应,这样即可在地理上找到与其姓氏相应的最佳埋葬方位与时日。因此,丧葬择地选日时,若与之相合则阴阳相生,大吉大利,反之阴阳相克,主凶。 .6叉柱造: 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11、7.举架 :举指屋架的高度。为了使建筑的屋面取得曲面效果,清代采用举折法,从建筑横断面看屋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由多条直线组成的折线。宋代用举折 古建当中,指屋架的高度,宋称-举折。所谓举架是指,木构架相邻两檩中的垂直距离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作用,使屋面呈一条凹形优美的曲线。越往上越陡,利于排水和采光。 举:屋架的高度 按建筑进深和屋面材料而定 折:因屋架个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屋面横断面坡度成一根曲线。8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到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
12、楼,此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9平板枋(普拍枋)阑额之上承托斗栱的构件;叉手:蜀柱两边的斜撑,或不用蜀柱只用人字形两斜撑支撑脊槫10分心斗底槽:门屋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槽:殿身内用柱子和斗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柱列与斗栱所在轴线;11鸱尾: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12偷心造 出跳之拱,昂头上不置横向拱者Picturing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立面和剖面2北京四合院平面并名称3故宫只画中轴线院落空间,建筑就用矩形块代替4四铺作5天坛6妙应寺白塔7太和殿平面8楼阁式塔与密檐塔 佛
13、宫寺 嵩岳寺 Answering briefly一 城市建设1、简述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城市初生期(父系氏族社会末西周)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汉)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开放式街市(宋清)2试述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答: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柱础矮平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建筑装饰简洁有力3宋式建筑的风格特征答: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废弃了“里坊制”,开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商店、桥梁都有了新的发展。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
14、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总平面的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层次深厚,主体建筑突出,屋顶的组合多变。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很大发展源于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一改唐代的直棂窗和板门,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两色为主的做法,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开封祐国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饰面建筑;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仿木建筑形式。园林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
15、4试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答: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 玻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广泛 形成了新的定型木构架,斗拱作用减少,梁柱构件整体性增强 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 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明代家具闻名于世5清代建筑风格看书6实例实例:隋大兴(唐长安)、宋东京、元大都、明南京最突出的特点隋大兴(唐长安):结合地形,随地势高下布置,分区宫北(高)市南(低)城居中、郭三面包围城、苑在城北。宫城南建皇城,中央官署集中于皇城,外郭专建坊市(唐长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整的里坊制城市)宋东京:四水贯城惠民河、五丈河、汴河、金水河里坊制
16、解体开放式的街巷制、遍布全城的网宫城、皇城、外郭; 以宫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全城主轴线元大都:水系:以高粱河为水源,汇为海子,并开通惠河以水面为中心确定格局“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明南京:改造扩建:扩大城址;营建皇城;调整城市分区1、避开旧城,东建新宫,西北建军营:皇城区(城东)、 居民和商业区(城南)、 军事区(西北)2、四重城墙:宫城、皇城、都城、外郭顺应地形构筑,形制不规整南宋平江府苏州1、以府治所在之子城为中心2、经纬涂制水陆交通网3、双层护城河二住宅与聚落1住宅的构筑类型中:木构抬梁、穿斗、混合式、干阑式、井干式、阿以旺等住宅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区域)穿斗式:用穿祊把柱子串
17、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放在柱头上,在与檩条平行方向,用斗方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室内空间尺度较小。用于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柱子上搭梁,梁上架檩条,梁上再用柱支梁,如此层叠。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减少柱子数量,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多用于北方以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应用:北方抬梁式;南方穿斗式,白族、彝族;皖南抬梁、穿斗混合式竹木构干阑式下部架空,竹、木结构;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适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地区。木构井干式 原木垒成墙体,作为承重结构墙,东北和西南林区阿以旺 新疆维吾尔族;土木结构,平屋顶,带
18、外廊;阿以旺夏室(大厅),冬室(卧室)毡包 轻木骨架+毛毡,北方游牧民族2北京四合院的特征中轴对称、等级分明大门作为等级标志;运用影壁组织门面空间(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以院为核心:交流、活动;采光、通风;绿化墙垣厚重而封闭防风沙、防噪音、防干扰 结构构造:抬梁加硬山(主);单坡或平顶(次)色彩素雅,以灰、青色为主3徽州民居的特点按风水选址;建筑以楼层为主;重装饰:墙门、墙头;木装修;天井狭小;防火、排水、排烟处理较好;梁架:彻上明造;月梁; 冬瓜梁结构体系,穿斗式或抬梁穿斗混合;平面形制:三合院、四合院、H形、日字形;五岳朝天,四水落地。4中国古建筑庭院布局的特点。答:这种庭院
19、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三 宫殿 坛庙 陵墓一宫殿1. 简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答: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2、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纵向“
20、三朝”的阶段3唐大明宫的主要有成就和特点有哪些?答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苑区。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到北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
21、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
22、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较古的方法,唐以后逐渐淘汰。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技术。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应该说技艺已相当纯熟。 二 坛庙1、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祭祀自然神;祭祀祖先;先贤祠庙2论述明清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答:(1)总体布局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
23、征天圆地方。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2)建筑特点:建筑设计遵循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术上表现天的崇高、神圣和皇帝与天之间的密切关系。(圆形平面、附会天为“阳”使用奇数,屋面使用蓝色琉璃瓦)在空间组织上,通过轴线及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突出主体。(举例分析)大片的松柏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3陵墓战国中山王墓出土兆域图铜板,现存最早的建筑
24、总平面图明十三陵的布局特征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13陵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13陵共有一总神道(大红门、碑亭、石像生、龙凤门),微有弯曲;以山向为基础组织各轴线,力求与山川相称明陵的建筑序列:从神道入口起至祭祀区的宝城结束历经的主要建筑陵门祾恩门祾恩殿陵寝门(内红门)棂星门五供石台明楼宝城宝顶 四 宗教.1中国佛教石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总体平面长依崖依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延纵深布置不同由于建造需要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2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
25、特点是什么?答:(1)造型特征:观音阁台基较低矮,各层柱子略向内倾斜,下檐上面四周建平座,上层复以坡度缓和的歇山式屋顶,造型上兼有唐代建筑的雄健和宋朝建筑的柔和,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时代。(2)结构技术成就:高三层,外观为两层,中间设暗层。结构上使用内外两槽的构架和明栿、草栿两套屋架,内外槽和两套屋架紧密联系。上下柱子不贯通,采用“叉柱造”。上下两层空井采用不同形状,有利于防止空井的构架变形,加强阁的刚度。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刚度。利用下昂和华栱出跳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点调整屋面坡度,使外观更雄壮有力2佛塔的六种类型与实例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
26、刚宝座塔、傣族佛塔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宋);苏州报恩寺塔(南宋);泉州开元寺双塔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唐);山西灵丘觉山寺塔(辽)单层塔: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北齐);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唐)喇嘛塔:北京妙应寺塔(元);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明)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明);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清)傣族佛塔:云南景洪曼飞龙塔3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并比较与清代建筑在构架形式和外观造型上有何异同。答: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建于晚唐
27、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的成熟期的代表作。大殿平面形式为金厢斗底槽,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成方形,斗拱高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柱础矮平 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 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 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 建筑装饰简洁有力。五 园林明清皇家园林的造园特色规模宏大,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分宫室和园林两部分,宫室自成一区,再划分景区;集仿名园胜
28、迹于园中;整体布局较严整,平面构图呈几何关系,轴线平行或转折;主体建筑与山水空间相衬,起统帅作用,体量尺度高大;小范围叠石手法,大范围内依靠堆土成山,适当与真山结合的手法;群植或成林布置花木。颐和园的设计特点:它的设计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既有北方园林的皇家气派,又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秀丽多姿。园中有园,开扩的前山前湖区与收敛的后山后湖区,也因有气势雄伟与幽静深邃而各具特色。2、明清私家园林布局的设计原则与手法全园各景区主题多样景区之间隔而不塞入园和主要景区前欲扬先抑:观赏路线曲折萦回建筑、环境配置尺度(关系)得当余意不尽,引发联想远借邻借园外景物3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答:颐和园布局根
29、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属于宫廷格局而无园林气息。万寿山前山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前山中心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自由布置。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
30、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4营造法式及其成就答: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5谈谈考工记“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
31、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其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以后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6试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答: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汉唐以来的里坊制,取消了夜禁制度。出现了夜市和自由形成的草市,都城内临街设店,一些娱乐性建筑也大量沿街兴建,某些大寺观还附有园林、集市,成为市民活动场所之一。建筑艺术:总体布局上加深了院落纵深发展的程度,建筑群体组合高低错落富于变化。建筑风格
32、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在装修及装饰及色彩上,灿烂的琉璃瓦和精美的雕刻、彩画都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效果。建筑结构:木构建筑结构开始简化,斗拱机能开始减弱;建筑的标准化、定型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便于估工备料、提高设计施工速度;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建筑材料:大量用砖(城墙、路面、砖塔、墓葬);琉璃砖瓦的生产、标准化和镶嵌方法都得到提高。书著:出现了总结建筑建造经验的木经和营造法式两部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文献。园林兴盛。Describe1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答:(1)总体布局: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宫城之内,
33、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2)建筑特点: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
34、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3)艺术
35、成就: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以及辉煌的单体建筑艺术成就都令人惊叹,如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故宫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2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
36、的两大类型,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 2. 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造景手段上,二者都采用模拟象征等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出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林环境。3. 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4.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艺术的追求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待美的思想和看法。作为一种有一定程度人工化,由各种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构成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尤其环境的园林艺术的美跟自然美不同。它是一种艺术美,起自然性与社会性
37、同意近私于自然美。5. 对整体性而言,从园林建筑(不仅是这里所说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许多的中国建筑中都有)中所体现的中和、平易、朴素、含蓄和深沉,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传统。6. 园林建筑里也反映着中国人对生态和环境的现代化的思想。“天人和一”、“顺应自然”、“珍惜生态”等哲学理念的手法和形式处处体现在其中。中国的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其主要要素是山、水、花草和建筑。因为山、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而建筑就是置于山、水之中,构成“天人和一”的关系。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一脉相承的。他们之间有很的不多之处,但是更多是相同点,他们都是中
38、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和杰出代表,他们其中深深地蕴涵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同时他们也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的观念。3论述明清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答:(1)总体布局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2)建筑特点:建筑设计遵循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术上表现天的
39、崇高、神圣和皇帝与天之间的密切关系。(圆形平面、附会天为“阳”使用奇数,屋面使用蓝色琉璃瓦)在空间组织上,通过轴线及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突出主体。(举例分析)大片的松柏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4从唐代到清代中国建筑造型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答:城市建设:1考工记匠人营国制的内容,解释,意义合和影响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其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
40、城市规划学说。以后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 2主要历代都城的规划特点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隋唐长安城将宫室、坛庙和官署位于南北纵轴线的两侧,道路网划分为若干棋盘格,每一棋盘格称为坊,绕以坊城,自成一区。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都是仿长安城
41、修建的。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城为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实例。 3里坊制与街巷制城市面貌的区别 :街坊以道路划分,仍采取类似闾里的形式,称“里坊制”。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当时,全城划分为108个里坊(每个面积2570公顷,大体相当于今天一个大型的居住小区)。这些里坊内部有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以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开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以便于统治和管理。北宋东京(今开封)完全采取一
42、种新的规划形制。商业、手工业和城镇中各种行业的发展与自古沿袭下来的“里坊制”规划形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其焦点是:商业市场的活动空间须要扩大和开放,而旧形制下市场过份集中且用地紧锢。这是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北宋东京的规划重新把宫城(大内)布置在城市中心,构成“大内里城罗城”三套城墙的格局,这主要是防御上的考虑。形制上的最大突破,莫过于彻底废弃了“里坊制”,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型的。它们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并按一定专业相对集中布置,“瓦子”则是“娱乐区”5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基本构成方式及构件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43、?答: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
44、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