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朗读指导须用心启东市善成小学 杨柳当今,可能众多语文老师都在琢磨这么一个问题:怎么才能把课上出语文味儿?是呀,怎么上才叫有语文味儿呢?我也一直很困惑,直到一次听课,那位上课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学习语文还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朗读。”听了这句话,我顿然明白:是呀,语文课就是要把学习语文的能力一一地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就拿培养学生朗读这项能力来说吧!这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所以教师须用心指导学生读准、读顺、读懂。朗读指导首先要教学生读准字音,课上检测生字词的预习时,要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特别是多音字的朗读,更要通过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比如
2、:“种”有两种读音,什么时候读第三声?什么时候读第四声?要根据意思来确定,表示“类别、种类、量词”的读第三声,表示“种植”的读第四声,这样学生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多音字。其次,教师要教学生读顺课文。对于文中难读的长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了然于胸,上课时,有意识地拿出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划停顿符号、教师范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流利。最值得教师思考的是怎样指导学生读懂文字。最近听了好几堂课,发现教师都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的方式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有教师引读,比较朗读,师生分角色朗读让我受益匪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录像课夹竹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朗读指导。出示:然而,在一墙之
3、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指名读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出示:让这位学生再读。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出示一句和第一句比较:开出一朵,又一朵花败了,长出一嘟噜,又一嘟噜花黄了。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后句读起来让人泄气。再出示一句和第一句比较: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发现了前一句是越开越旺盛,后句则是越开越少了。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朗读中,读出花接连不断盛开的旺盛的生命力。整堂课,老师就这样精心地指导着学生的朗读,学生读着读着,便读懂了夹竹桃的韧性,读懂了夹竹桃的妙处那浓浓的语文味儿在教室里弥漫,学生的朗读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