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数学 学科罗田县思源实验学校教案课题有 理 数 的 加 法(一)备课人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陈红霞)课 时第8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归纳、推断得到数学猜想,体验数学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能力目标: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断得到数学猜想,体验数学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练习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教学过程教学
2、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1)-3和-2; (2)-5和5; (3)-2与-1;(4)-(-7)和-7二、新授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如怎样计算4+(-2)呢?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这里两次都是向右运动,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
3、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学生探究:还有哪些可能情形?请同学们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4)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m要求学生画出数轴,仿照(3)画出示意图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的起点(如下图)(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 这个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 (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与起点的位置关系如何?在数轴上我们可知物体两次运动后位于原点的右边,即从起点向右运
4、动了2m(如下图) 写成算式就是:5+(-3)=2 从以上写出的个式子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综合上述,我们发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朗读课本第18页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例1:计算(1)(-3)+(-9); (2)(-4.7)+3.9; 解:(1)(-3)+(-5)=-(3+5)=-8; (2)(-4.7)+2.9=-(4.7-2.9)=-1.8;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8页练习1、2题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算式是:3+(-5)=-2 (5)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m所以写成算式是:5+(-5)=0 (6)先向左边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可写成算式:(-5)+5=0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多少呢?请你用算式表示它可写成算式是:5+0=5或(-5)+0=-5 学生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作业布置第24页习题1.3第1题.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