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953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0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5 月May,2023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Vol.37 No.3(Sum.No.149)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一、引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下简称“民族特色村寨”)指的是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1。民族特色村寨具有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浓郁、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利用民族地区文旅资源,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事业,推进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是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民族特色村寨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

2、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路径2-4、民俗文化保护传承5-6和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空间分布7-8等方面。虽然有部分学者也关注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9-10、传统民族特色村寨开发利收稿日期:2023-02-05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自筹项目“广西民族团结示范村文化品牌构建研究”(20FMZ038);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广西创业青年参与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21BMZ018);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开放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西乡村创业青年参与路径研究”(2021GXMGY0205)。作者简介:李丹(1981),男,广西崇左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3、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社会发展、乡村旅游;赵泽华(1995),男,河南洛阳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坤(1986),男,湖北天门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为例李丹1,赵泽华2,方坤2(1.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2.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摘要:民族特色村寨发挥其文化、生态等优势,发展文旅融合项目,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广西

4、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为例,从村寨基础、需求、契机、协同行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兴利村的条件和原因;探讨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文旅融合项目持续推动村寨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并使村寨的治理能力、村民的自治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23)03-0025-0625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用11-12等研究热点,但大多是从宏观

5、层面来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及机理,鲜有关于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鉴于此,笔者选取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的“三岛湾国际度假区”为案例,展开深入调研。兴利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西部的红水河畔,辖3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瑶、汉、毛南、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13。该村交通条件便利,自然景观优美,旅游景点众多。近年来,该村推出生态乡村体验游、特色农业观光游,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2019年,兴利村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笔者通过深入调

6、研兴利村“三岛湾国际度假区”的建设历程,访谈兴利村度假区管理层、员工,兴利村村委会干部、度假区养殖户、周围居民和游客,全面了解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二、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兴利村的条件和原因根据深入调研地苏镇兴利村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将着重从村寨基础、需求、契机、协同行动四个方面分析“三岛湾国际度假区”文旅融合项目在兴利村落地的条件和原因。(一)基础:村寨多种优势兴利村具有以下四点发展文旅融合产业的区位优势。其一,交通便利。大化至忻城的二级公路通车多年,公路从村里穿过,陆路交通便利;河池市生态移民发展局主导建设大湾码头,水路交通条件也得到改善。村内3个自然屯,分别为头亮屯、

7、大湾屯、小湾屯,彼此道路互通,往来便利。其二,自然景观优美。兴利村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拥有较为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同时,河道密布适宜渔业发展。其三,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民族风情浓郁。度假区同村寨联合举办许多民俗活动,例如“壮族三月三”、祝著节等民族节日文化旅游活动,不同节日展示各个民族歌舞等艺术,这些都是兴利村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四,基层组织战斗力强、工作效率高。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领导班子拥有较强凝聚力,能够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协助旅游局征地,引进外部资本建设三岛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惠及全村。(二)需求:政府、企业与村寨文旅融合项目的设立,源于各主体的需求。都安瑶族自治县政府一直

8、在积极探索村寨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模式。兴利村是典型的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基于这种特殊优势,政府的需求较为明确,即积极推动该村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带动村寨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作为当地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广西M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是利用兴利村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兴利村村委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需求主要在于将特色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依托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特色农业、养殖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同步发展,使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由此可见,兴利村的特色民族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可以满足政府、

9、企业与村寨三方主体的共同需求,从而增强了三方在文旅融合项目中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三)契机:多方需求的契合文旅融合项目最终得以落地,需要合适的契机。都安瑶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又基于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急需企业前来开发。广西M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寻找旅游资源丰富、政府政策支持、开发前景较好的村寨作为景区进行投资建设。同时,兴利村也在寻找村寨发展的产业方向,通过村外企业、村外资金来促进村寨的发展。2011年,都安瑶族自治县政262023 年 5 月李丹,等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府在河池市政府的支持下,统筹组织了县政府、县文化和旅游局、广西M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的交流与对

10、接,最终确认了文旅融合项目落地的可能性和广西M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法人资格。此次会议后,“三岛湾国际度假区”文旅融合项目确立。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村寨,三方基于自身的发展逻辑,以文旅融合项目的耦合为契机实现各自不同的发展需求。(四)协同行动:阶段性推进在三方的协调下,“三岛湾国际度假区”项目的启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选址阶段。2011年,由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等“牵头”与广西M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开始初步协商。在初始阶段,县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与企业对接,确认投资意愿和投资方案;另一方面与乡镇、村寨对接,了解村寨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在与企业、村寨充分沟通后,项目选址的标准确定

11、为“村寨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村委有意愿承接项目”。基于这一标准,地苏镇兴利村作为县级民族文化特色村寨,进入县政府“优先考虑”范围。第二阶段:村寨争取阶段。对于兴利村来说,文旅融合项目的最终落地,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争取。2011年,兴利村两委班子开会讨论,整理立项材料。作为这一阶段的行动主体,兴利村村委成员将项目视为村寨难得的发展机会,并以争取项目为目标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期间,村委成员连续加班,反复开会讨论,不断优化立项材料。从结果来看,兴利村村委这一时期的工作卓有成效,力证自身符合项目选址的标准,实现了文旅融合项目在兴利村落地的目标。当时,村委会为争取项目提出了如下口号:“兵贵神

12、速”“团结高效”,这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民族地区村寨谋求发展的态度之坚决。第三阶段:企业投资阶段。兴利村申请文旅融合项目获批后,村寨开始与企业直接对接,企业正式投资。这一过程中企业与村寨的分工较为明确,兴利村委负责处理村内征地事项及后续项目落地手续,而企业负责项目建设及资金运转。相关规划于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得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政府批准实施。三、文旅融合推动民族特色村寨振兴的路径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文旅融合项目在村寨得到持续发展,助推村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与此同时,村寨的治理能力、村民的自治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一)加强政策指导随着文旅融合

13、项目的发展,政府围绕示范点创建的标准“四美两宜”(“四美”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两宜”即宜居、宜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营造民俗文化氛围。“三岛湾国际度假区”地处小湾屯,在企业的协助下统一营造村内街道布局、建筑风格、民族文化元素。以头亮屯为例,头亮屯虽然只承接度假区的部分功能,但总体风格也符合示范点的创建要求。2015年,头亮屯主动发掘自身山歌文化资源,组建山歌协会,积极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二是打造地方特色农业。政府出台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头亮屯村民流转土地,使小块土地实现连片整合,然后又出台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引进外商投资

14、,租赁头亮屯连片土地种植火龙果。头亮屯示范区内大面积种植火龙果,不仅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释放本地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为度假区带来了特色农业景观,丰富了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内涵。2015年,都安红水河岸火龙果产业(核心)示范区荣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三是推动文旅空间融合。兴利村严格划定旅游示范区和民俗文化体验区,构建场域载体,促进文旅空间融合。以小湾屯和头亮屯27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为中心的旅游示范区加强基础设施保护和维护的力度,保留延续历史文化空间格局。民俗文化体验区在保留民俗特色的基础上,

15、清晰区分旅游空间和非旅游空间,为旅游空间提供民俗文化资源。四是打造“外展式”生态。大湾屯地处兴利村核心区域,除了统一建筑风格、凸显民族特色文化外,还着力打造了街道绿化、庭院绿化、沿河生态走廊,以展现自然风光,彰显生态宜居性。兴利村先后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绿色村屯”等称号,2019 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二)重视消费需求和市场引导游客是文旅融合项目的主要消费者,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是示范区建设的风向标。首先,游客的旅游体验引导企业完善基础设施。村寨、企业作为项目的两大参与主体,不仅要在项目落地前期对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充分建设,同时还要搞好环境卫生,定期维护基础设施,

16、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由此,兴利村推动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规划,严禁焚烧秸秆、乱挖乱采、乱丢乱倒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定期组织动员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清理垃圾,开展垃圾分类,建立了包括度假区在内的村寨垃圾处理机制和设施维护机制。其次,游客的旅游需求引导村寨丰富文化多样性。游客选择特色文化旅游是期望体验当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这就要求企业和村寨激发村民内在的文化自觉,展现特色民族文化。兴利村特色民族文化载体主要有民族舞蹈、民族节日、山歌等。企业、村委积极组织村民参与节日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民族文化,营造村落文化氛围。再次,游客的消费需求促进文旅产品多样化。游客的文

17、旅产品消费需求,促进兴利村陆续推出生态蜂蜜、生态火龙果、生态山茶等特色农产品,以及手工编制品、民族服饰、民俗纪念品等文创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兴利村的文旅产品种类。最后,游客的愉悦体验需要村寨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企业必须协同村委会和村民打造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建立“企业村委村民”三级宣传机制,使村民都认识到旅游产业与村民的生活、村寨的发展息息相关。村民为了村寨发展和自身利益,在市场的引导下,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举止,积极主动地营造村寨文化氛围。(三)推动村寨产业振兴在文旅融合项目中,村委会成为企业的监管者之一,村民则扮演了特色村寨文旅产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部分员工

18、还有机会晋升为企业管理层,代表兴利村与企业进行利益协调。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后,依托兴利村的熟人社会资源,上游原材料供应由村民出面协调,建设工地用工也多由兴利村和周围村寨提供劳动力资源,且依托村民延伸出河谷度假酒店、三岛湾号(游船风格建筑群)、三岛湾特色美食一条街、生态饮食餐馆等下游产业链。企业、村委、村民三者被纳入一条新的产业链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旅游度假区的打造为村寨提供了较多就业岗位。度假区常设岗位45个,在旅游旺季,可以以临时工的形式聘请村民来处理餐饮、后勤等事务,提供200个左右就业岗位。在需要岗位较少时,由管理层联系周围村民外出短期务工;在需要岗位较多时,由村委会负责居中联系村民来度

19、假区就近务工。文旅融合项目的发展,也带动了村寨周围旅游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例如度假区的渔业、水上乐园的服装产业、餐饮业、民宿等,由此通过就业与产业两方面,实现企业和村民的深度联结,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村寨产业发展。(四)推动村寨文化振兴在文旅融合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兴利村对村寨景观、公共空间、文化活动三个方面开展景观文化营造。一是在村寨景观文化营造方面,兴利村的文旅融合项目以“三岛湾国际度282023 年 5 月李丹,等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假区”为核心,优先对度假区景观进行规划,以红水河谷及周围山水风景为中心,建立河谷休闲栈道、水上乐园等景点;在头亮屯建设休闲广场、特色

20、农业观光亭、吊脚木楼等景点,形成“三岛湾+头亮屯”特色旅游文化区域。二是在村寨公共空间文化营造方面,以“三岛湾+头亮屯”旅游文化区域为基础,重新规划交通道路布局,并统一旅游区域和周围村寨的建筑风格,突显民族建筑文化风格。在度假区外还设有“民俗文化体验区”,供游客体验最真实的民俗文化。同时,修建文化广场,为“壮族三月三”、祝著节等节日提供活动场地。三是在村寨文化活动的营造方面,以民俗文化为村寨文化活动核心,将山歌和民族舞蹈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了发展、创新其形式和内容,兴利村成立了“山歌协会”。协会不仅对山歌的思想内涵赋予时代气息,而且对山歌表演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个人即兴演唱。随

21、着文旅融合项目的开展,“山歌协会”组织山歌爱好者进行集体训练和演出,并且在“壮族三月三”、祝著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联合周边村寨举行“山歌比赛”表演。通过“民俗文化体验区”“文化广场”等公共场域展示少数民族的民俗习惯,推动村寨文化振兴。(五)推进村寨治理创新文旅融合项目推进了村寨治理创新,村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在文旅融合项目建设过程中,村委会通过三个步骤将村民有效组织起来。第一步,村委会成员明确分工。村委将大湾屯、头亮屯、小湾屯分为三块管理区域,分别由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副主任三个成员负责,每位村委会干部负责自己管理区域内的矛盾协调、事务安排,对村落进行网格化管理。第二步,建立村

22、寨治安联防的基层治理机制和“村委小组村民”三级沟通机制。基层治理机制和沟通机制的建立,不但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中的困难,而且有效地防止了村寨盗窃、赌博等治安隐患和犯罪事件的发生,村内治安问题逐步减少。2020年,兴利村被评为“无讼村”,就是其网格化管理和三级沟通机制成效的有力证明。第三步,建立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及时接受村民对村寨治理方面的反馈,了解村民的诉求,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老年协会以解决村内老人问题为主,红白理事会则以规范婚丧风俗为主,村民监督委员会则在村内有重大公共事务时开会启动。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组织化管理建设,村寨的治理能力、村民的自治能

23、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四、对文旅融合推动村寨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如前文所述,当前民族特色村寨采取“旅游+”模式具有以下优势:其一,民族特色村寨拥有特色文化资源。一般来说,民族特色村寨都拥有相对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这是一种天然的资源优势,文旅融合模式可以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其二,文旅融合模式打造周期较短。打造周期较短有利于快速呈现成效。其三,文旅融合项目打造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于其他政府统筹的项目,文旅融合项目投入成本较少,大多为企业自行融资,政府和地方村寨只需要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后续维护费用。因此,文旅融合项目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带动产业多等多个优点,成为特色村寨产业发

24、展中优先考虑的项目。纵观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过程和产业链的延伸,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带动村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首先,在旅游景区建设期间,文旅融合项目可以充分利用村寨多方面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并将其投放到项目建设中。其次,在旅游景点建设完成后,慕名而来的大量游客会增加对娱乐设施、宾馆住宿、餐饮和日常用品等方面的需求,这29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也会带动村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次,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岗位需求和游客带来的消费需求,又反过来激励村民提供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丰富村寨文化资源,也会激励村民围绕旅游产业继

25、续深入开发上下游产业链。在这个环节,一方面,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村寨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市场需求反向激励村民提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而优质的文化资源又会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只有文旅两者有机融合,才能促进村寨产业、经济、文化三者同步发展。在关注文旅融合模式带来的成效时,也应该清晰地认识文旅融合产业对村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有效度与限度。首先,要充分认识文旅融合模式对带动村寨发展具有许多积极效益:一是可以协调村寨的社会分工,使其更加适应村寨的发展需要,也可以提高村民自治能力;二是围绕文旅融合项目营造村寨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三是依据市场需求和村寨发

26、展需要,完善村寨基础设施、规范村民言行举止,文化、生活、产业等各方面实现“规范化”。其次,也应该认识文旅融合产业带动村寨发展的局限性:一是以文旅融合产业为主的村寨,多以外部市场为导向对村寨进行改造,有时会出现过于追求“吸引外部游客”,忽视本地人需求的现象;二是以文旅融合产业为主的村寨,虽然有村委的监督和制约,但有时会出现企业话语权过大,不利于村寨推行平等协商制度的现象;三是文旅融合产业对村寨其他相关产业的改造、包装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仍以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需要为主,难以对村寨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层次带动效果。参考文献:1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

27、L.(2012-12-05)2023-02-01.https:/ J.民族学刊,2022(11):57-68+148.3 邵青,周鸿勇.民族乡村振兴中特色村寨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发展路径优化以浙西南畲族民族村为例 J.青海民族研究,2019(3):80-86.4 徐苇苇,李忠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旅游产业交融互促研究 J.广西民族研究,2021(4):171-179.5 张中奎,蔡威.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之间的有效衔接基于贵州民族村寨的讨论 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2):59-66.6宋姗姗.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德育价值整合路径研究 J.贵州民族研究,2019(

28、2):218-222.7王虹,陈麦池,张明新.民族村寨文化空间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探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54-58.8 赵玉奇,余压芳.西南民族村寨文化空间识别技术体系研究 J.贵州民族研究,2022(5):129-133.9 李忠斌,陈小俊.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生态振兴 J.青海社会科学,2020(4):73-81.10李忠斌,骆熙.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J.民族研究,2019(6):32-47+139-140.11汪雄,袁际学.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村寨体育旅游开发的行动逻辑与实践理性基于云南弥勒可邑村的田野考察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79-86.12张立辉,张友.贵州黔南州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J.民族学刊,2019(6):17-22+112+114-115.13 都安政协网.兴利村成为都安乡村振兴典范 EB/OL .(2020-01-08)2023-02-01 .http:/ 责任编辑:秦初生)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