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92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赵志强1,禹雪2,蔡文伯2(1.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摘要 在努力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民族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高校规模化扩张缺失了民族特色;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双重目标”;高校的社会服务力度较小且定位不准。为推动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差异化“帮扶”机制,形成内涵式发展观念;合理规划高校办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打造东进西出人才供应链,加快民族高校人才集聚;明确地域化发展目标,

2、突出高校服务职能。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教育中图分类号 G7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4336(2023)04-0029-06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变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实现高等教育发展应跨越单纯对量的追求,更加关注公平和质量。1自2001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提出以来,民族高等教育进入了快车道,受援高校数量稳步增长、层级逐渐多元、质量不断提升,不仅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更是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选择。同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中指出,要重点提升民族教育发展质量,持续加大

3、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2020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进一步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也提出,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突出了高质量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价值。为此,我们立足于民族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变化,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民族高等教育实现创新性突破。那么,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哪些困境?应采取什么措施突破发展困境?是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亟须解决的现

4、实难题。一、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涉及从教育理念、改革举措到制度保障等民族高等教育建设的方方面面。回顾西部大开发20年进阶史,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民族高等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根本转变,构建了立体化、多元化、特色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民族群体多聚集在西部地区,在此选取西部12省份代表民族地区,从机构数量、人才规模、人才质量和社会服务方面对民族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一)民族地区高校机构数量显著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全国高校机构数量为1225所,自实现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

5、发展,截至2020年,全国高校机构数量增长至2738所,是2001年的2.24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12020年民族地区高校从298所增加到734所,年均增加21.80所,其中,四川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绩效的测度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71864032);新疆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兵团教育精准扶贫成效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ZD04)。作者简介 赵志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禹雪,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蔡文伯,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塔里木

6、大学“昆仑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第11卷第4期2023年7月Vol.11No.4July 2023民 族 高 等 教 育 研 究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of Nationalities29增加的数量最多,由2001年的49所增加到2020年的132所。同时,民族高校机构数量占全国比重越来越高,由2001年的24.33%上升到2020年的26.81%,二十年间上升2.48%,使得民族地区的人才红利有机会充分开发,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趋于合理。表1各年份民族地区高校机构数量(单位:所)省份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2001年20302949

7、302832009年41685092476162018年537565119727972020年54826813275827省份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全国西部占比2001年47258821122524.33%2009年893991537230524.03%2018年9549121950266326.10%2020年9650122056273826.81%数据来源: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二)民族地区高校人才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越发展,对师生群体的需求就越旺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行以来,特别是“春晖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措施的出台,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主动投身西部、发展西部,为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8、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从教师规模来看,表2中20012020年民族地区高校专任教师规模从12.72万人扩大到45.38万人,年均增长1.633万人,其中,四川、陕西和广西的增长数量较多,二十年间分别增长7.34万人、4.98万人和4.33万人。从学生规模来看,20012020年民族地区高校在校生规模从153.73万人扩大到872.89万人,年均增长率35.96万人,其中,四川的增幅最大,由2001年31.6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80.09万人。简言之,民族地区高校师生数量增长幅度较快,多项指标占全国比重逐年增加,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民族地区应显示出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9、,助力高等教育新格局的快速实现。表2各年份民族地区高校师生数量(单位:万人)省份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全国西部占比专任教师规模2001年0.931.011.212.200.901.000.872.360.880.210.240.9153.1923.91%2009年2.232.952.996.181.962.490.205.621.960.380.511.62129.5222.46%2018年2.694.524.298.703.624.010.266.852.890.470.822.08167.2824.63%2020年2.805.344.929.543.944.34

10、0.277.343.100.490.912.39183.3024.76%在校生规模2001年9.9615.1616.1631.6710.8211.900.6831.3711.091.792.3210.81719.0721.38%2009年35.1952.8348.42103.5929.9139.363.0389.3736.154.387.5624.162144.6722.10%2018年45.5394.2276.28156.4768.7576.473.57105.4848.367.0312.5337.492831.0225.86%2020年48.66118.4291.56180.0984.02

11、96.423.856121.0058.117.4114.6748.673285.2926.57%数据来源:历年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30(三)民族地区高校人才质量不断优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职称、教师学历是衡量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表3可知,20012020年民族地区高校副高以上教师数量稳步增长,由2001年的5.05万人上升至2020年的18.42万人,其中,四川的增量最高为2.65万人,青海的增量最少仅为0.15万人。早期的这一成就主要与国家颁布的针对性文件、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有关,尤其2006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实施以来

12、,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显著提高。2从全国层面看,民族地区占全国比重由20.49%上升至23.21%,民族高校教师的质量提升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学历方面,20092020年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博士学历人数依然保持了上升态势(2001年多地数据缺失),由2009年的2.75万人到2020年的9.85万人,其中,陕西增量最多为1.78万人,西藏增量最少为0.03万人。在全国层面,西部民族地区占全国比重由2009年的15.63%上升至2020年的19.20%,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表3各年份民族地区高校教师质量(单位:万人)省份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3、全国西部占比教师质量(副高以上)2001年0.370.390.541.030.330.410.021.140.320.070.100.3324.6520.49%2009年0.830.980.211.132.170.930.062.120.710.190.210.5449.8820.21%2018年1.181.711.743.311.461.540.103.021.130.220.370.7272.2622.83%2020年1.261.951.973.681.611.650.113.391.430.220.410.7479.3723.21%教师质量(博士学历)2001年0.020.040.070

14、.130.020.040.150.030.023.492009年0.130.220.360.670.090.220.010.750.170.010.030.0917.5915.63%2018年0.400.651.031.720.510.600.032.140.490.070.130.3043.3818.60%2020年0.500.861.262.100.650.710.042.530.620.090.170.3251.3119.20%数据来源:历年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四)民族地区高校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科研创新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定位,西部

15、高等教育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只有在为地区服务中才能不断稳固、不断成长。从表4可以看出,20012020年全国高校签订社会合同数由5540单增长到13921单,民族地区高校签订社会合同数由576单上升至3297单,年均增长136.05单。虽然民族地区占比仍然较小,但后发优势已经凸显,二十年间由10.40%上升至23.68%,仅2020年民族地区高校合同数就接近全国高校总合同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广西、重庆、四川和陕西高校签订社会合同较多,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区高校签订社会合同较少,而青海和西藏地区签订社会合同几乎为零。这主要体现在重庆、四川、陕西等地的高等教育资源基础雄厚,在高校数量和

16、人才规模等方面均较其他省份更具优势。表4各年份民族地区高校签订社会合同数量(单位:单)省份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2001年3715525114902009年174061719242102018年5110734802192102020年5113876101366470省份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全国西部占比2001年12610001554010.40%2009年427120069877015.95%2018年74050010411120722.59%2020年1021106120291392123.68%数据来源:历年 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31二、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一)

17、高校规模化扩张缺失了民族特色通过表1可知,二十年间民族地区高校机构数量增长显著,且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取决于国家对民族高等教育建设始终处于“优待”状态,使得高等教育机构规模得以迅速扩张。但规模扩张并未改变民族高等教育的落后局面,韩索民认为,全方位扶持西部高等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有限的,民族高等教育并未完全审视自身的落后所在。3高校机构规模化扩张的源头体现便是专业的同质化,专业设置一味地向东部高校看齐,盲目设置经管类、人文类、机电类等专业,虽然短时间内确实可以扩大办学规模,减少成本投入,但也缺失了自身的民族特色。据调查,2018年宁夏所有高校均开设土木工程专业、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开设汉

18、语言文学专业的也达到75%。4这些专业在短期可以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但立足于长远发展,对于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优势的培育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一系列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使得民族高等教育的投入总量获得了较快增长,办学条件、配套设备等也均有较大程度的更新,也需要动态关注自身的发展瓶颈,加快建立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体系,在专业设置上应更加关注语言类、特色农业类等专业的设置,以独具特色的西部优势、量化宽松的西部制度助力高等教育发展。(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双重目标”近年来,民族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如规模扩招、引进人才等,使得民族高等教育有了从小到大的规模扩张,但进一步讲,人才质量无疑是

19、衡量民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大力支持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初衷便是实现群体的现代性,这就要求民族高等教育应重点关注群体发展的客观规律。5当前,人才质量的培育往往受到“双重目标”的影响,不利于民族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一方面,人才质量得不到充分体现。由表2可知,二十年间民族地区高校副高级以上教师数量增长13.37万人,平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但西部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落后局面,且人才需求也得不到填补,这其中就有人才的不充分利用问题,青年人才的挖掘力度不够、中年人才的引领作用不足均阻碍了潜在人才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过程的程序化处理。因东部高校发展较为成熟,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直接引用东部高

20、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立足于“校情”进行本土化培育,这种盲目性、形式化现象使得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稳定性。6不仅违背了人才培育的客观规律,难以保证育人质量,而且偏离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初衷。简言之,民族高校建设虽然可以在“稳基础”的同时“求突破”,但是民族高校的人才规模和质量仍然偏低,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校情”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提升。(三)高校的社会服务力度较小且定位不准传统意义上,高校多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社会服务职能在学校的工作中所占比例较低,7即便是高校签订的社会合同较多,能够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仍占少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的定位不准。从职能上讲,高校有教学

21、、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但由于评价体系的量化导向,使得高校教师更加注重对教学和科研的多元投入,忽视了社会服务在自身发展的关键作用,不利于高校的高质量发展。然而,教学能力好、科研能力强并不是教师或高校职能的主要表现,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转化,教学能力好要使受教育群体接受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强要使科研成果作用于社会发展,这样才能符合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进而推动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高校在对接产业时,也并不是一味地输出,更重要的是在输出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新自身的科研成果。可以说,高校的社会服务力度小且定位不准,使得高校难以找到符合自身的办学特色,进而影响高质量办学体系的形成。三

22、、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一)完善差异化“帮扶”机制,形成内涵式发展观念观念落后一直是制约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家对民族高等教育帮扶力度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输送现代化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需要完善差异化的“帮扶”机制。各帮扶高校应充分了解民族地区高校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短板,从人才流失、资金短缺等问题出发,创新教育资源整合和人才共享机制,积极引进帮扶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民族地区高校也应主动加强与帮扶高校32的沟通和交流,并借助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帮助帮扶高校发展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以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发展格局。其次,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是相对概念,内涵

23、式发展主要以发掘自身要素、激发内在动力为主,8对灵活应用差异化的“帮扶”机制,吸收多元化的“帮扶”资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民族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形成内涵式发展理念。从横向层面来看,需要东部高校加强与民族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帮扶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体系。从纵向层面来看,东部高校需要帮助民族地区高校找准定位,发展地域化的民族特色,并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减少“帮扶”因素,增加“合作”成分。(二)合理规划高校办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一直是高校追求的目标,多数高校在规模化扩张中获得回报。加快发展高质量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规模化扩张,更要找到

24、自身的发展特色,提升办学实力。特色是民族地区高校实现弯道超车加快追赶东部高校的重要举措,其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可形成“齿轮效应”。齿轮效应(Gear effect)是指齿轮之间具有连接性,一个齿轮会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并且转动的速度是同步的,当不同锥齿轮之间配合较好,更容易实现相应的目标。9为此,实现“特色”与“质量”的配合,才能形成积极的上升态势。“特色”是“质量”的基础,“质量”是“特色”的体现。当前,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规模化扩张转向高质量提升,就需要发挥民族特色,培育学科精度,如内蒙古大学致力于蒙古语言文字研究和应用,开发了蒙古文手机软件;10石河子大学致力于民族音乐、医学等方面的

25、研究,并通过在线推介的形式进行传承和发扬。这些举措不仅可以防止在现代化浪潮下民族文化的“褪色”,而且可以与时代相互融通,不断形成自身的民族优势,避免实现同质化发展现象。(三)打造东进西出人才供应链,加快民族高校人才集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经济发展政策,使得许多民族地区高校可以凭借较为充足的经费将高质量建设作为未来长远发展的目标。那么,应该怎样助力民族高校高质量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人才共育,积极融入东西部高等教育协作发展计划。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可以将目光瞄向东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通过交流合作促进西部地区人才的观念革新、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探索东进西

26、出的人才供应链,尝试在东部地区成立西部教育研究院或者人才交流平台,以点带面地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可以运用行政手段搭建东西部高校合作平台,并通过合作次数和合作成效相结合的方式给予东部高校一定的政策奖励,加快带动民族地区高校向区域高水平大学转变。需要注意的是,民族地区高校在东部地区吸引人才仅仅是解决了人才短缺的一部分问题,民族高等教育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培养本土化、特色化的高水平人才,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后发优势,打造“金字塔”型的高水平人才结构。(四)明确地域化发展目标,突出高校服务职能民族高等教育因具有后发特征,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双重目标”,为加快推进民族高等教育

27、高质量发展,有必要针对民族高等教育的自身特点,建立地域化、有侧重的发展目标。一方面,民族高等教育要与国家教育体系的整体目标相契合,紧抓“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努力实现与其他地区高等教育实现协同共进。另一方面,要突出民族教育特色,顺应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11民族高等教育是以“两个面向”为核心特性的,即面向少数民族,面向民族地区。12民族高等教育理应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现阶段,后发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强进,其中,四川、陕西、贵州等民族省份发展更加明显。民族地区高校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打造特色化的产业服务链

28、,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向。产业服务链应对弱势学科进行精简和提炼,筛选出有应用价值的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开发,并以学科链为基础部署产业链,为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简言之,民族高等教育要发展,产业对接是关键,只有全方位推进产教融合,才能将教育资源转变为发展资金,最终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变革。33参考文献1 周元宽,鲁沛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逻辑理路和实践取向 J.重庆高教研究,2022,(4):49-59.2 许丽英,郑燕婷.新中国70年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 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2):119-128.3 韩索民.西部高等教育的不充分发展及

29、对策思考 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6):138-141.4 张少华,海晓红.“转型”与“转设”视角下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宁夏民办高校为例 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10):190-194.5 羌洲,马挺.监督问责和多元参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1):18-23.6 陈巧妹.民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促进策略 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7(4):61-66.7 高东辉.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问题和路径选择 J.当代教育科学,2016,(3):37-40.8 许可,郑宜帆.中国共产党领导

30、科技创新的百年历程、经验与展望 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2):15-26.9 钟海青,李静.教育供给视角下地方民族院校办学特色的发展研究 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5):170-175.10 阿木古楞,苏德.新中国成立70年内蒙古民族教育政策的逻辑进路与时代走向 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5):37-44.11 罗云,武建鑫.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43-47.12 曲木铁西.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J.民族教育研究,2006,(2):35-40.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of H

31、igh-quality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Higher EducationZHAO Zhi-qiang1,YU Xue2,CAI Wen-bo2(1.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2.Normal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striving to achieve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

32、m,ethnic minorityhigher education,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Atpresent,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arge-scal

33、e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dualgoal”of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social servi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re small and their positioning is inaccurat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higher education,it is

34、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differentiated“assistance”mechanism and form the concept ofconnotative development;rationally plan the sca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running a school;create a talent supply chain from east to west,and accelerate the gathering of talents in ethnicmino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larify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goals and highlight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Ethnic minority areas;Higher education;High-quality education责任编辑荷叶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