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2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难点: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数级、数位的概念。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用计算器拨出数19612368)(1)认识计数单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并知道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就是较大的计数单位。(2)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10个低一级的单位等于1个高一级的单位,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3)认识数位、数位顺序表及数级。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顺序表:把数位从右到左按顺序排列起来就制成数位顺序表。依照数位顺序表读数和写数会更方便。数级:把多位数按四位一分级,即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作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这四个数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个级、万级以及后面要学到的亿级都叫做数级。
3、(4)结合数位顺序表认识较大的数。亿级万级个级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9612368北京市人口为19612368人,这是一个八位数,最高位是千万位。千万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千万,百万位上的“9”表示9个一百万,十万位上的“6”表示6个十万,万位上的“1”表示1个一万由此可见,哪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注意:相同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如上面的“1”所在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意义就不同。三、反馈练习(15分钟)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亿以内数的读法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概括出读数的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含两级数的读法。难点:亿以
4、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1)学生试读,交流读数方法。第一个数的读法已经学过,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第二个数学生可能读作“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或“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哪种读法比较简便呢?试读例2另外两个数3080000和40500000。预设学生汇报有以下读法:标上数位再读;把数写在数位表中,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小组讨论大数的读法含两级的数怎么读?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2教学例3。(1)学生试读,教师订正
5、。(2)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学生交流讨论读数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完成第5页下面的填空)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三、反馈练习(20分钟) 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2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2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难点: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展示
6、题目: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2)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出示数位顺序表。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先写万级上的数。师: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写在万级上的数字分别是多少?(23)再写个级上的数。师:个级千位上有没有数?(没有)没有数怎么办?(用0表示或用0占位)如果不写0,就剩下“23184”,行不行?为什么?(3)小结写数的方法。写含有两级的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4)引导学生同样的方法写出另外三个数。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三百零二万六千写作:3026000二千零四十万
7、零七百写作:204007002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三、反馈练习(15分钟)1完成教材第8页第4题和第9页第8题。2完成第10页第11题。(教师读数,学生写数,指定几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5。(1)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美国2116100,日本3658200,泰国608000,俄罗斯2536300,印度606500,韩国4185400。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
8、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2)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适当辅导。)讨论完后,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讨论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608000606500(3)归纳概括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2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三、反馈练习(15分钟)1、完成教材第14页第1题。2、教材第14页第5题
9、。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理解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3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和不同。学习重难点重点: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读出下面各数。62300006154130100000002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6。(1)课件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整万数,最后都读“万”)(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板书:5000000500万100001万(4)让学生观察比较一下等号左右
10、两边的数有什么异同点?相同处: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不同处: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四个0,加了1个“万”字,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四个0。(5)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3教学例7。(1)课件出示例7主题情境图。(2)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更方便。(3)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怎样把这两个数改成整万的数?(4)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一个接近准确的数,叫近似数。强调:求出的近似数,必须用“”,但第二步和第三步结果是相等的,所以用“”,如果直接略写成用“万
11、”作单位的数,要用“”。三、反馈练习(15分钟)1、完成教材第14页第2、3题和第15页第6题。2、完成教材第15页第4题。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学习目标1知道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学习重难点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2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数的产生。(1)课件出示第16页“数的产生”经历。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动物数等,所以就产生了数。(2)人类最早的记数方法。实物记数就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记录数目;结绳记数是在绳子上打几个结来记录数目;刻道记数是在
12、木头上刻道记录数目。(3)自然数的产生。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产生了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也就是我们常用的1,2,3,4,像这些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2十进制计数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主题情境图。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比如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一生心跳约2530亿次;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为1339724852人。这样的数要怎么读写呢?(2)整理数位顺序表。除了
13、前面学习过的个级、万级,还有右起第九位至第十二位的亿级。亿级包括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对应的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分级是为了便于读写数,可以一级一级地读写。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1339724852(3)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是十,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三、反馈练习(15分钟)教材19页第4题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学习目
14、标1让学生认识亿以上的数。2能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学习重难点重点:读写亿以上的数。难点: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读数的方法。182730009023600560000362 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谁能读出这个数呢?(2)出示数位顺序表,把这个数一一对应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引导学生读这个数。(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含有三级的数的读法,全班反馈:让小组派代表到前面读数,并说说读亿以上数的方法是什么。总结读亿以上数的方法:a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b读亿级或万级
15、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或“万”字。c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2对应练习。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先同桌交流讨论,再指定同学汇报,集体订正。)3教学例2。(1)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和例2三个数。师: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呢?(引导学生一一对应把数字写在数位顺序表中)(2)小组讨论,归纳,并汇报,全班共同总结出写法,教师适时纠正。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4对应练习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三、反馈练习(15分钟)完成教材第22页第2、3、6题。亿
16、以上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改写。2能正确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整亿数改写的方法。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试着在稿纸上改写例题中三个数,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即时板书:2000000002亿100000000010亿5305000000005305亿(2)小结改写方法: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去掉万级和个级的8个0,加上一个“亿”字即可。2对应练习。完成教材第20
17、页“做一做”。3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的两个数。师: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如72938073万。那么对于亿以上的数,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呢?(2)小组合作交流求出例4中两个数的近似数,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03450000010亿987654000099亿(3)小结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结果要加一个“亿”字,由于是近似数,必须用“”。4对应练习。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三、反馈练习(15分钟)教材第22页第7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学习目标1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知道算
18、盘的结构和记数方法,了解电子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难点: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基本四则运算。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计算工具的认识。2认识算盘。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1)出示算盘,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2)用算盘表示数。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作为个位,再从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与整数的数位顺序一致。3认识计算器。(1)课件出示第25页主题情境图及计算器图。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它体积小,便于携带
19、,计算迅速、准确。(2)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3)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用计算器计算时,先按键开机,再用数字键按出第一个数,接着按运算符号键,再按出第二个数,最后按等号键得出结果。4教学例1。按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386179_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自己用计算器试算:825138_2639_3128_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得这样快?5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七道算式。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99991999929999399994说说你为什么做得又对又快?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畅所欲言。三、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28页第3、4题。整理和复习学习目标
20、1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位、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口算2、同学们回忆一下,本章学习了哪些内容?二、讲授新课(20分钟)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2师生共同梳理。大数的认识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在本单元中,同学们认为哪里比较难理解,容易出错呢?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再强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2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原数18
21、59490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240395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70538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3997026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3完成教材第30页第1、2题。四、反馈练习(15分钟)教材第31页第2题、31页第3题认识公顷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1、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口算2、以
22、前我们学习了那些面积单位?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的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画面。“鸟巢”真壮观呀!它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2)认识1公顷的含义。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1公顷呢?请同学们猜一猜可能是多大呢?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3)体会1公顷
23、的实际大小。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4)进行单位换算。出示题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简要小结:把用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用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2尝试练习教材第34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多少块这么大的正方形是1公顷。)三、反馈练习(15分钟)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2、3、4题。认识平方千米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
24、100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解决相关问题时的实际需要作基础。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欣赏图片读一读图中的文字。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我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2)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能想象一下1平
25、方千米有多大吗?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课件演示1平方千米的大小。(3)尝试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在小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根据汇报板书: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2尝试练习。教材第3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205(个)三、反馈练习(15分钟)教材第3637页的第5、6、8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学习目标1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习重难点重点: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难
26、点:角的认识。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关于线和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2、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线段: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线段可以用字母表示,如图中线段AB。直线: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如图中直线AB,2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名称线段直线射线图示端点个数两个无一个延伸情况不能向两端延伸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长度可以测量无法测量无法测量3.认识角。(1)课件出示第39页角的图形,建立角的概念。(老师在黑板上画角,学生观察体会画角的方法)(2)总结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
27、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3)角的符号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前面的角可以记作“1”。注意:不能把角写成小于号。4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39页中间和下面的“做一做”。(数角时要注意根据角的概念来判断,不要遗漏或重复。)三、反馈练习(15分钟)完成教材第44第1题。角的度量学习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度量角。2掌握应用量角器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角的度量和比较角的大小。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角的计量单位。(1
28、)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1、2图。问:1和2哪个大些?大多少?(2)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结果发现2大些。能不能通过三角尺比出2比1大多少呢?(不能)(3)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每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为1度,记作1。2认识量角器。(1)出示量角器实物,介绍各部分名称。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制成的。内圈数字从中心右边的0刻度线起,分别为0、10、20170、180。外圈数字从中心左边0刻度线起,分别为0、10、20、170、180。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1)用量角器度量前面1的度数。师生共同操作,在此过
29、程中探究量角的步骤,教师归纳小结: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2)练习:用上面的方法度量前面2的度数。4比较角的大小。(1)课件出示第41页第2题,让学生先看两个角的特点,再用量角器度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再比较大小。(2)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三、反馈练习(15分钟)完成教材第41页第1、3题,第44页第2、4题。第3课时角的分类与画角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2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角的分
30、类。难点: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几种常见的角。(1)直角。(实物出示一副三角尺,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中直角的度数)直角90以90的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很方便,所以直角很重要。(2)平角和周角。(实物演示用折扇折出平角、周角的过程,抽象出这两种角的概念)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或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叫做平角)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平角1801周角3602几种角之间的关系。(教学例2,先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教师订正并小结板书。)因为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
31、0,平角180,周角360,所以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3画角。(1)教学例3,让学生在稿纸上试画一个60的角,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教师用实物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画角的过程。(2)画角的步骤: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量角器60刻度的地方点一个点。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4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三、反馈练习(15分钟)1完成教材第4445页第5、6、9题。2完成教材第46页第14、15题。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学习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32、,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各部分积的定位。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口算:1523412324322笔算:221462535944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1)估算。把145看作150,12看作10,150101500,估计有1500千米。(2)笔算。(让学生在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试算,看看笔算与估算相差多少,教师巡视指导,板书时同时讲解各部分积的定位。)145121740列竖式计算时,先用12个位
33、上的2去乘145得290,表示290个一,0要与12的个位对齐;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145,表示145个十,5要与12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即为结果。(29014501740)(3)拓展:任何多位数乘多位数,都可以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不同的是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乘时,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2尝试练习。学生独立做,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汇报,要求学生口述计算的过程,出现错误其他同学及时纠正,指名板演。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或用计算器进行验算。三、反馈练习(15分钟)1、完成教材第49页第1题前4小题。2、教材第49页第1题后4小题和第2题。因数末尾或中
34、间有0的笔算乘法学习目标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重难点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及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出示计算题:2040182024031053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2第(1)小题。16030_(1)引导学生比较16030与1603有什么异同?(2)提问:你会算吗?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进行计算。(3)学生反馈思考过程,师生共同探究方法。口算: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笔算:然后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第一,写竖式时,如何处理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第二,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最后,师生共同
35、进行小结:写竖式时先把两个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然后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总个数添在乘得的数后面。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是一样的。(4)即时练习:第48页“做一做”第1题。2教学例2(2):10630_(1)怎样算简便?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反馈时讨论: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303180(3)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交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简便写法进行讨论,探究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该与另一因数相乘,以及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
36、(4)即时练习: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归纳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师生归纳: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反馈练习(15分钟)1、完成教材第49页第3、4、5、6题。2、教材第49页第7题和第50页第11题。积的变化规律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2能将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问题中。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难点:能灵活地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1计算(1)626206200(2)204104
37、54二、讲授新课(20分钟)1观察比较,发现变化。观察第一组的三个算式,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220200),积也不断变大(121201200)。观察第二组的三个算式,一个因数相同,都是4,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20105),积也不断变小(804020)。2探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1)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2)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3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和积的变化规律相同。4概括规律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三、反馈练习(15分钟)1完成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8、。2完成第54页第1、4、5、10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含义。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出求单价与数量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学习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关系。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03240(元)10440(元)(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提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
39、问题?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像这样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了多少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数是总价。(板书:总价)提问:我们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请你来说一说下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学校买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2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篮球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是鱼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的什么?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
40、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板书:总价单价数量)提问: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板书:总价数量单价)(4)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的两个?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3
4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三、反馈练习(15分钟)教材第55页第8题。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2含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5分钟)口算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教学例5。幻灯片出示题目:(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再集体讲评。这两道题都是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多长的路的问题。求汽车4小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