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414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 0 2 3年5月 第1 6卷 第3期 d o i:1 0.1 5 9 6 2/j.c n k i.t o u r i s m f o r u m.2 0 2 3 0 3 0 3 1h t t p:/g l l y l t.c b p t.c n k i.n e t【理论探索】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赵 亮1,2,张智倩2(1.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 1 6 0 8 1;2.辽宁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 1 4 0 5 1)摘 要 国家认同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冲击下,认同感正在经历着挑战。纪念性旅

2、游景区是爱国主义与国家认同的教育区,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能唤起游客的敬畏情绪。鉴于此,文章以敬畏原型理论、情绪评价理论、“刺激-机体-反应”(S t i m u l u s-O r g a n i s m-R e s p o n s e,S O R)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的影响。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得出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并开发量表,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案例地,将“小我”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分析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将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源分为象征性建筑、历史事迹记载、人文遗址遗存,小

3、我分为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国家认同分为国家情感、认同行为、承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小我的二维度(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维度与游客国家认同维度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研究不仅补充了敬畏情绪的作用机制,还在变量层次上丰富了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关键词 纪念性旅游场景;敬畏情绪;小我;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 F 5 9 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3 7 8 4(2 0 2 3)0 3-0 0 6 9-1 7 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家认同感正在经历着挑战1,

4、世界各国正进行着深入的交流与互动,人们在接收大量不同的信息、知识和价值观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与碰撞,因此国家认同教育非常必要。作为旅游社会文化效益的重要体现,旅游产业与革命传统教育相融合,对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强化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21 1。纪念性旅游场所的环境氛围具有教育、认知等功能,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纪念性旅游场所的形式较为丰富,战场旅游、战争旅游、遗产旅游、监狱旅游、灾害旅游等均属于纪念性旅游场所3,场所的文化景观讲述了历史人物和事件,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引发了震撼、敬畏、感动等积极情感,从而获得满意的、愉悦的旅游体验4-5。游客在纪念性旅游场所实地缅怀后,还可以净化心灵并引发反

5、思,能够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激发民族意识与爱96 基金项目 本 研究 受 辽宁 省教 育厅 科 学研 究经 费项 目“基于 具身 认知 的 游客 敬畏 情 绪 体 验 形 成 机 理 与 影 响 研 究”(2 0 2 0 L NG C 1 0)资助。收稿日期2 0 2 2-1 1-2 6;修回日期2 0 2 3-0 3-3 0 作者简介 赵亮(1 9 7 7-),男,辽宁阜新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与旅游者行为,E-m a i l:z h a o l i a n g 7 7 0 11 6 3.c o m;张智

6、倩(1 9 9 7-),女,辽宁丹东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与旅游者行为,E-m a i l:1 1 6 0 0 5 4 3 4 0q q.c o m,通讯作者。国情怀6-8。在纪念性旅游场所产生的旅游体验不仅具有责任教育等价值取向,还会唤起游客的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游客面对历史事件时记忆会被唤起,产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和责任意识的思考,能够给游客带来生命敬畏感和意义感的追思,增强敬畏意识,从而使游客产生敬畏的情绪共鸣。敬畏是一种混合了困惑、钦佩、惊奇、服从等诸多感觉的复杂情绪9,敬畏感对多种亲社会行为具有驱动作用,并且这种亲社会行为对旅游目的地的可

7、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 0。金鹏认为,国家认同是一种亲社会行为22 0,游客对国家认同程度的强弱、国家的归属感与正面评价、游客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认同行为、愿意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等都是国家认同的体现21 6,1 1。游客在纪念性旅游场所中,敬畏情绪被激发,可以使其产生国家认同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旅游育人,还有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从容应对全球化引发的国家认同危机。敬畏具有渺小感、超越感和连接感3种元素,其中敬畏的渺小感可以减少自我意识,把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外界,从而降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在面对比自己宏大的物体时,个体会减弱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8、这种减弱自身存在的状态称之为“小我”,小我可以促使个体的自我提升,使自己与社会的联系更密切1 2。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小我可作为中介变量,敬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可由小我来解释,有力地介导了敬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1 38 8 3,1 4,小我对人们的集体认知和行为具有影响,可促进人们积极融入社会群体1 51 8 5。据此推测小我可能会影响游客的国家认同行为,但现有研究中尚未有学者对小我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展开研究。此外,梳理敬畏原型理论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1 6以及国内敬畏情绪诱发情境与维度构成研究1 71 1 5,可以发现对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的探讨还存在着一定的研究空白,关于敬畏情

9、绪是通过何种具体纪念性旅游场景的诱发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小我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基于情绪评价理论和已有研究的概念关系间的相互作用推测,小我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与国家认同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综合上述思考,本研究将构建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影响作用模型,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案例地展开实证研究,揭示在具体纪念性旅游场景中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具体维度的影响,以此补充游客敬畏情绪作用机制的学术研究,并且为国家认同影响研究探索性地拓宽新的视角,深入探讨游客国家认同行为驱动机制。1 文献回顾1.1 敬畏情绪

10、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认为敬畏情绪是人类心理体验中一种典型的积极情绪。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对敬畏情绪的描述没有达成一致。K e l t-n e r等学者认为,敬畏情绪是当我们面对那些广阔的、浩大的以及超越我们当前理解范围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绪体验1 63 1 1。H a l s t e a d等学者认为,敬畏是包含了恐惧、恐怖、惊奇等复杂的情绪,是人们面对比自身 更强大的事 物 所 产 生 的 正 常 反应1 8。董蕊等学者认为,敬畏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包含了困惑、钦佩、惊奇、服从等多种感觉,敬畏的心理作用可以延长个体的时间知觉、促进个体的精神愉悦、削弱自我意识和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产生

11、亲社会行为1 9。敬畏的时间知觉延伸效应能够扩大个体时间充裕性感知,降低时间紧迫感,为个人提供认知和情感空间2 0。敬畏能促进个体产生精神愉悦,促使人们在精神世界追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 1-2 2。在敬畏情绪下,旅游者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和认知倾向,能够使个体融入社会群体、参与集体行动1 38 9 2,激发个体在亲社会行为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敬畏原型理论认为,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主要有物 理 诱 发 因 素、社 会 诱 发 因 素 和 认 知 诱 发 因素1 63 1 1-3 1 2。在旅游学领域研究发现,宏大的自然景观、神圣的宗教氛围、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令人感慨的远古文明等都是游客敬畏

12、情绪产生的源泉,敬畏除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宏伟的建筑等物理诱发源,还有科学理论和艺术创作等认知诱发源2 3。敬畏情绪的产生对游客的行为具有积极意义,游客敬畏情绪对地方依恋和游客负责任旅游行为具有正向影响2 4,能够促进游客产生道德行为、环保行为,影07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3期响游客文明旅游的行为意向2 5-2 6。敬畏情绪在旅游学中的探讨涉及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例如P e a r c e等学者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发现游客在自然旅游情境下可以产生敬畏情绪2 7;李卓等学者运用扎根理论探究游客敬畏情绪诱发情境与维度构成,发现敬畏情绪包含了震撼感、渺小感、愉悦感和虔敬感4

13、个维度1 71 1 4。综上所述,敬畏情绪在旅游学领域中已经越来越受关注,其在旅游学界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研究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探讨敬畏情绪的诱发,认为敬畏情绪是当我们受到刺激物的刺激后产生的震撼、渺小、愉悦、虔敬、钦佩、尊重等情绪。1.2 小我敬畏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情绪,它包含了渺小感、超越感和连接感3个典型的元素,处在敬畏情绪中的个体会把自我纳入更大的环境中,把自己看作是更大的事物或团体中的一部分,从而使个体感到渺小和谦卑2 8,但是这种渺小感和谦卑感不会降低个体的自尊水平和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感知1 52 0 1,因此敬畏能够导致个体的自我缩小。K e l t n e r等学者在敬畏与自我的研

14、究中,引入了“小我”的概念,认为“小我”是指减少自我意识、降低自我觉察的能力和减少自我相关目标的重视程度,这种转变对个体的合作与团结具有积极意义1 63 0 7。随后,S h i o t a等学者认同了“小我”这一概念,在研究中证明了敬畏情绪会导致自我关注降低的假设,认为敬畏情绪的体验强调自我对外界强烈的感知,并不强调专注自我和提高自我2 9。小我具有中介作用,P i f f等学者研究发现,敬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可由“小我”来解释1 38 9 3。P i f f等学者系统地探索了对小我的测量与量表的开发,认为小我可划分为“环境浩大感”和“自我降低感”2个维度,即在浩大的环境中感知到自身的渺小和

15、对 自 我 的 消 减,是 对 小 我 的 一 种 诠 释1 38 9 2。S h i o t a等学者编制了自我渺小感量表,测验发现在自然环境下产生敬畏的参与者更能感到自我的渺小,觉得存在比自己更伟大的东西2 99 5 0。B a i等学者根据S h i o t a自我渺小感量表的2个题项和开发的3个感知自我大小的图像测量题项,编制了自我感知大小量表1 52 0 0。目前,国内外对敬畏情绪中小我的测量较少,我国学者对小我的测量是基于国外已有的量表对其进行本土化的修订,常见的小我李克特量表(L i k e r t s c a l e)问项如“我觉得存在比我自己更巨大的东西”“我觉得自己是某个更

16、大实体的一部分”“我觉得自己是渺小的或微不足道的”等是对P i f f等学者的小我测量题项的中国化修订。本研究也将采用P i f f等的小我二维度划分方式,并将根据研究情境修订小我量表。1.3 国家认同学者对国家认同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共识性,认为国家认同就是对国家的忠诚,是对国家的情感归属状态3 0。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国家认同的研究更关注国家认同教育方面3 1,但也不乏对国家认同影响因素的探索,因其内涵丰富,所以影响因素也包含了多个维度。从社会维度来看,个人的年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结构因素、爱国主义教育与舆论宣传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国家认同感3 2。从心理维度来看,人们的认知体验、情感体

17、验、政党认同、民族认同、红色情感、敬畏情绪等也会影响国家认同。对于国家认同的测量直接可用的量表并不多,更多的是关于政党认同、社会认同等相关研究的测量。J o n e s等学者认为,国家认同可分为先赋性和自愿选择性2个维度3 3;P o l l m a n n认为,国家认同可分为国家身份认同、民族国家身份、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4个维度3 4;李波认为,国家认同可分为国家认知、国家情感、认 同行为和承 诺4个维度1 13 5。在旅游学领域,关于国家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文 化 遗 产、旅 游 景 观、博 物 馆、旧 址 等 方面3 5。在红色旅游情境下,国家认同被分为文化依恋和功能依恋2个维度3

18、 6。本研究中的国家认同,是指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国家主权等的认同,是公民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对国家的认同。根据旅游学领域已有的关于国家认同的研究,敬畏情绪可以引发游客国家认同感,因此本研究将继续在旅游学科中对国家认同进行探索,发掘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2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源的维度结构分析2.1 数据来源本研究借助N v i v o 1 1.0对网络文本与访谈资17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料进行扎根分析,游记选取游客参观的纪念性旅游场所,包括战场旅游地、战争遗址、监狱遗址、陵墓遗址、自然灾害旅

19、游地等。选取网络游记的标准为:(1)游记的作者为涵盖了不同性别、年龄的群体,且游记必须保持客观性;(2)游记选取要在众所周知的、点击率较高的、文章记录完整详尽的网络平台,本研究在马蜂窝旅游、途牛旅游和携程旅行三大网络平台选取文本;(3)选取在2 0 1 5年1月至2 0 2 2年1月这7年间的网络游记。通过查阅与筛选,最终确定了2 8篇游记文本。根据游记选取的网络平台不同,按照马蜂窝、途牛、携程三大网站的拼音首字母将选取的游记分别命名为M 1、M 2、T 1、T 2、X 1、X 2等,随机选出6篇游记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命名为S 1、S 2、S 3。访谈材料由到访过纪念性旅游场所并产生敬畏情绪

20、的游客提供。访谈的时间为2 0 2 1年1 2月至2 0 2 2年2月,每人3 0分钟左右;访谈人数直到访谈的内容不再出现新概念为止,因此访谈人数为1 0人。根据已有的关于敬畏情绪诱发源文献,围绕以下问题设计访谈提纲:(1)您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是否产生了敬畏情绪?(2)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有哪些旅游资源使您产生了敬畏情绪?(3)您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产生敬畏情绪时都想到些什么?访谈文本分别命名为P 1、P 2、P 3。2.2 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对数据进行逐行编码和将其逐层概念化、抽象化,并通过不断比较把抽象出的概念打破,进行重新综合的过程。本研究严格按照贴近原始文本资料的原则,经过多次的编码与反

21、复的修正,最终提取了9 8个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通过归类、提取和抽象化,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了1 9个初始范畴。这1 9个初始范畴分别为:人物遭遇、烈士爱国精神、故事记载、数据记载、口述历史纪录、场景再现、建筑颜色、留念性建筑、纪念馆、历史性建筑、战争发生地遗址、抗战武器、陵墓遗址、监狱遗址、遗物、地震遗址遗迹、火山遗址遗迹、火灾遗址遗迹和飓风遗址遗迹。开放性编码举例如表1所示。表1 开放性编码示例范畴化概念化语句(节选)人物遭遇诱发敬畏幸存者令人尊敬M 1 1:看了幸存者讲述她们遭遇的视频,我相信还有很多幸存者怕别人揭穿她的往事。我们应该尊重她们,尊重她们的意愿,她们受的苦够多了

22、,但是作为一个后辈,该轮到我们为她们争取一个交代了故事记载诱发敬畏文字描述让人肃然起敬M 1 6:进园区后看到的第一个雕塑是最高的一个,看到雕塑下面的文字,瞬间汗毛就立起来了,肃然起敬场景再现诱发敬畏影像、场景令人震撼X 5:在纪念馆中看过这些影像之后产生巨大的震惊,愤怒、悲痛让人很难呼吸,无法用语言描述。痛定思痛,我们要铭记历史留念性建筑诱发敬畏残历碑令人敬畏P 3:纪念碑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很高、很宽、很厚,像立体台历,两边对称,上面刻着“1 9 3 1年9月1 8日”,右边记录着事变发生的过程,让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抗战武器诱发敬畏武器装备令人震撼P 7:看到馆内一些烈士的抗日武器和侵华

23、日军遗留下来的匕首、军斧、烟幕弹等武器装备感到非常震惊,敬佩烈士们奋起抵抗的精神监狱遗址诱发敬畏监狱令人震撼M 1:进入监狱,监狱的每块砖都砌得工整无缝,把里面的沉重气息和外面的阳光完全隔断,非常震惊,简直连蚊子都飞不进去地震遗址遗迹诱发敬畏汶川地震废墟使人产生渺小感M 9:这堆钢筋水泥的小山包,原来是高中部男女生宿舍楼。我不清楚原来是几层的宿舍楼,但地震完就变成了这样。我看得很揪心,心想如果当时这里面有学生、老师、教职员工,能有一个人活吗?人在自然面前还是很渺小啊27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3期2.3 主轴编码主轴编码是对开放性编码中相互独立的初始范畴进行进一步的归类

24、。将开放性编码中的9 8个基本概念和1 9个初始范畴带回资料现场并进行持续性的分析和深度的比较,最终根据逻辑关系整合出更高抽象层次的范畴。通过分析将1 9个初始范畴总结出五大主范畴,分别为:人物经历、历史事迹记载、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和自然灾难遗址遗迹。主轴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主轴编码 开放性编码包含概念示例人物经历人物遭遇幸存者、遇难者、示威者、烈士烈士爱国精神抗日爱国精神、不怕牺牲、奉献生命、不畏强暴、英雄气概、宁死不屈、爱国情怀、永不屈服精神故事记载文字描述、感人的故事、文字解释、展板记录历史事迹记载数据记载遇难者人数、数据显示、数字、数据记录口述历史纪录

25、口述证词、口述、影像口述记录、人物诉说场景再现影像、场景、道具、设身处地、触景生情、情节、场面象征性建筑建筑颜色背景颜色、颜色深沉、颜色的视觉冲击、光线留念性建筑残历碑、塑像、雕像、纪念碑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第7 3 1部队罪证陈列馆、博物馆历史性建筑西墙、集中营大铁门人文遗址遗存战争发生地遗址长平古战场、抗日战场抗战武器武器装备、兵器、压制性武器陵墓遗址秦始皇陵、陵园、墓地、坟地监狱遗址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重庆渣滓洞、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遗物消防头盔、手稿、证书、照片、简历、军用毛毯、手表、抚恤令地震遗址遗迹汶川地震遗址、北川地震遗址、唐山地震遗址自然灾难遗

26、址遗迹火山遗址遗迹庞贝古城火山遗址、火山遗址火灾遗址遗迹阿尔山火灾遗址、火灾遗址飓风遗址遗迹卡特里娜飓风遗址、飓风旅游地2.4 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对主轴编码提取出的主范畴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串联并进一步提炼、整合,找出核心范畴。本研究首先确定“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源”为核心范畴,然后确定与核心范畴有联结关系的其他范畴,通过分析得出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影响敬畏情绪产生因素为人物经历、历史事迹记载、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和自然遗址遗迹5个因素。旅游者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对人物经历、历史事迹记载进行深层认知后产生了敬畏情绪,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等其他感官对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自然遗

27、址遗迹得到的直观感知产生了敬畏情绪,这与敬畏原型理论中敬畏的诱发因素不谋而合。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关系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2.5 理论饱和度检验扎根理论下的理论饱和度检验是对新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时不再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用来证明范畴的完整性。本研究通过对随机抽取的6篇文本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按照上述同一流程进行37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图1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源模型编码分析,没有发现新的概念与范畴,证明本研究范畴发展足够丰富,在理论上已经达到饱和。2.6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量表开发与检测由扎根理论分析得出,纪

28、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因素有5个,分别是人物经历、历史事迹记载、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和自然遗址遗迹。关于敬畏情绪的测量,目前最常用的是特质性积极情绪量表中的敬畏情绪分量表,国内关于敬畏情绪的实证研究较少,可借鉴的中国化敬畏情绪量表屈指可数。周凌霄等学者对敬畏体验量表进行中文修订后的量表包含了宏伟、联结感、身体感觉、顺应需要、小我和时间知觉变化6个维度3 7。祁潇潇构建了在旅游情境下我国宗教山岳型景区游客敬畏情绪量表91 1 5。李卓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敬畏情绪,开发了中国游客敬畏情绪量表3 8。本研究根据前文扎根理论得出的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因素,结合李卓的游客敬畏情绪量表,编制

29、了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的诱发量表。具体来说,将扎根理论得出的主范畴对应的初始范畴内容以及网络文本和访谈的资料,结合李卓的敬畏情绪的4个维度编制测量题项,通过与旅游专业教师、相关专家的探讨共形成包含1 6个测量题项的量表并以此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形式,由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学历和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量表组成。本研究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研,一共收集到2 0 0份问卷,通过仔细核查,剔除全部选择相同选项的问卷,剔除后共得到1 8 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 1%。运用C I T C值和C r o n b a c h s 系数对初始量表

30、题项进行纯化,删除C I T C系数小于0.4的测量题项,C r o n b a c h s 系数最好在0.7以上信度才基本符合要求。基于以上要求,本研究运用S P S S 2 6.0软件检验问卷数据的内部一致性。通过检验发现量表的C r o n b a c h s 系数均大于0.9,说明信度非常好,C I T C系数均大于0.4,不需要删除题项,因此量表不做修改,量表项总计统计如表3所示。为了确定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采用KMO和B a r t l e t t系数进行结构效度检验。当KMO0.9时表示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KMO0.8时表示适合作因子分析;KMO0.7时表示一般适合作因子分析

31、。本研究中KMO值为0.8 8 2,表明适合作因子分析。B a r t l e t 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值为0.0 0 0,小于显著性水平0.0 5,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的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量表适合作因子分析。47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3期表3 量表项总计统计题项删除项后的标度平均值删除项后的标度方差修正后的项与总计相关性删除项后的克隆巴赫 A l p h a在纪念性旅游场所了解到幸存者或遇难者的遭遇,使我更加尊敬、尊重他们6 3.1 65 4.8 9 70.4 7 00.9 2 8在纪念性旅游场所体会到烈士的爱国精神,使我产生了尊重、崇敬的感

32、觉6 3.1 45 5.4 0 50.4 2 50.9 2 9纪念性旅游场所对人、事、物的感人的故事记载,使我对他们的经历充满了敬意,更加尊敬、尊重他们6 3.4 25 3.0 3 00.6 1 50.9 2 5到陵墓遗址旅游(如秦始皇陵、墓地、坟地等),使我对生命产生了尊敬之情6 3.5 35 1.8 2 00.6 4 90.9 2 4到纪念性旅游场所看到遇难者遗物,使我感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6 3.4 35 2.8 2 10.6 0 50.9 2 5纪念性旅游场所对事件的场景再现,使我感到在巨大灾难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6 3.3 35 2.8 1 90.6 4 60.9 2

33、 4纪念性旅游场所对当事人(或见证人)对灾难发生情况的口述记录,使我感到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自身的渺小6 3.3 85 2.6 9 10.6 2 60.9 2 5到自然灾难遗址遗迹(如地震、火山、火灾、飓风遗址遗迹)旅游,使我感到在自然灾难面前人是渺小的6 3.3 55 2.4 2 80.5 9 30.9 2 6纪念性旅游场所对灾难(战争)造成伤亡人数的数据记载,使我感到生命的脆弱、自身的渺小6 3.3 75 1.7 4 90.6 9 60.9 2 3纪念性旅游场所的象征性建筑使我感到震撼6 3.4 55 1.3 7 50.7 3 30.9 2 2到战争发生地遗址(如抗日战场)旅游使我感到震撼

34、6 3.4 25 1.8 0 30.7 0 40.9 2 3到纪念性旅游场所看到抗战武器(如兵器、武器装备等),使我感到震撼6 3.4 65 1.7 7 50.7 0 00.9 2 3纪念性旅游场所的建筑颜色(如青灰色的墙体、馆内漆黑的背景等),使我感到震撼6 3.4 95 0.2 2 90.7 1 30.9 2 2到监狱遗址旅游(如旅顺日俄监狱、重庆渣滓洞等),使我感到震撼6 3.4 75 2.4 0 50.6 3 50.9 2 5到纪念馆(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第7 3 1部队罪证陈列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参观,使我感到震撼6 3.4 55 0.5 8 00.7

35、 2 20.9 2 2纪念性旅游场所的留念性建筑(如纪念碑、雕像、塑像等),使我感到震撼6 3.4 65 0.7 5 80.7 4 10.9 2 257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3 研究假设与模型3.1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对小我的影响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敬畏情绪会导致自我关注降低,削弱自我意识、降低自我觉察的能力和减少自我相关目标的重视程度2 99 6 0。敬畏使个体感到自己是更广阔、浩瀚事物中的一部分,认知到自身的渺小21 4。敬畏的心理作用可以削弱自我意识,使自身产生渺小感1 92 0 0 2,游客在自然景观和宗教景观产生敬畏情绪后

36、也会感知到自身的渺小1 71 1 4,因此敬畏情绪对小我具有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纪念性旅游场所下敬畏情绪诱发因素能够影响小我。在心理学研究中,学者们经常按照P i f f对小我的划分把其分为“环境浩大感”和“自我降低感”2个维度,“环境浩大感”即在浩大的环境中感知到自身的渺小,“自我降低感”是个体对自我的消减,2个维度是小我概念的一种诠释1 38 9 3。本研究也采用这种方式,以“环境浩大感”和“自我降低感”来全面概括小我,实现概念的可操作化。根据敬畏原型理论,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得出纪念性旅游场所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为象征性建筑、人物经历、人文遗址遗存、历史事迹记载、自然灾难遗址遗迹5个方面。

37、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地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根据其具体特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不属于自然灾难遗址遗迹,并且馆内缺少幸存者悲惨经历的自述资料,多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描述悲惨事件,为确保研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故本研究只选取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历史事迹记载3个方面分别探索与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H 1 a: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1 b: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自我降低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2 a: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2 b: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自我

38、降低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3 a: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3 b: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自我降低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2 小我对国家认同的影响敬畏可以导致个体自我关注的减少。P i f f认为,敬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小我来解释,敬畏体验会导致更小的自我感和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因此小我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1 38 9 6。亲社会行为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十分吻合,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金鹏将个体对国家认同的表现视为亲社会行为,即个体能够减

39、少对自身的关注,从而增加对国家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关注22 0。基于此,本研究也将国家认同视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探讨敬畏情绪下的小我能否激发游客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是否将国家认同付诸行动,是否增加对国家的关注,以此来探索小我与游客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对国家认同的维度划分,本研究将以李波的国家认同量表为基础,结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将国家认同划分为国家情感、认同行为和承诺3个维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H 4 a: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4 b: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4 c: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对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5 a:游客的自我降低

40、感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5 b:游客的自我降低感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5 c:游客的自我降低感对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3 游客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在旅游学研究中比较常见,主要体现在游客的行为、旅游体验和旅游情感等方面。例如,将情感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大类,积极情绪对个体、社会具有正面效应,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3 9。基于情绪评价理论,在旅游中积极情感可对游客自身、行为意图产生影响,是游客行为意愿的诱发动机26。敬畏情绪作为积极情绪中的一种,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产生的敬畏情绪可以诱发游客产生正面行为,对游客实施环

41、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91 1 6,对游客负责任旅游行为具有正向影响2 41 5 3,对促进游67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3期客文明旅游具有现实意义。金鹏在红色旅游情境下探讨了敬畏情绪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并且将国家认同视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受到红色旅游因素的刺激产生敬畏情绪,会扩大关注范围并付诸行动,产生亲社会行为,增强对国家认同的感知23 3。根据情绪评价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本研究认为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对游客国家认同具有正向影响。游客在纪念性旅游场所的游览过程中通过纪念性旅游场所的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历史事迹记载的刺激产生了敬畏情绪,敬畏情绪会使游

42、客扩大对事物的关注范围,增强对国家的热爱与关注,将爱国行为付诸行动。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H 6 a: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6 b: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6 c: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7 a: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7 b: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7 c: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8 a: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 8 b: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43、;H 8 c: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基于S O R理论模型来探索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与游客国家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上述的分析与假设,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对小我二维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小我二维度对游客国家认同各维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对游客国家认同各维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将敬畏情绪的诱发视为前因变量,小我视为中间变量,国家认同视为结果变量。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图2 概念模型4 研究设计与调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主要是为警示后人勿忘历史而建,馆内以丰富的史料介绍了

44、日本发动的“九 一八”事变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事迹。这些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遗迹属于纪念性旅游场所,因此本研究选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案例地符合“纪念性旅游场所下敬畏情绪诱发”的需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自从建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达数千万人次,年接待游客量达1 8 0万人次,法定假日期间游客量最多,有利于收集问卷。笔者将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77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检验假设与中介效应分析。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P i f f的小我量表、李波的

45、国家认同量表和已经开发的纪念性旅游情境下敬畏情绪诱发量表并结合研究情境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调整语句,经过预调研形成正式量表。问卷调查工作于2 0 2 2年7月2 9日至8月1日进行,一共发放了4 0 0份问卷,回收3 6 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 2%。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 8.1%,女性占5 1.9%;各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分布;5 4.9%的游客学历为大专及本科;月收入在 2 0 0 1 5 0 0 0元的游客最多,占4 5.9%;游客的职业分布较为分散,2 9.1%的游客为企业管理者,职员占比相对较大;沈阳本市的游客最多,其中有5 7.6%的游客是第一次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

46、5 数据分析5.1 结构模型检验根据结构方程建模的基本要求,需要对模型适配情况的优劣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使用AMO S 2 4.0进行验证 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x2/d f=2.0 2 7,RMR=0.0 1 9,RM S E A=0.0 5 3,C F I=0.9 4 3,T L I=0.9 3 3,P N F I=0.7 6 9,P G F I=0.7 0 9,满足简约适配度指标。大部分拟合指标均达理想标准,但G F I值为0.8 8 3,接近于0.9的理想水平,也有研究将G F I 0.8作为理想标准4 0,因此可认为本研究的C F A测量模型的数据拟合情况较好。各变量组合信度C R均大于

47、0.7,平均方差变异AV E均大于0.5,量表的内容一致性理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建构效度是由区分效度和收敛效度体现的。纪念性建筑、历史事迹记载、人文遗址遗存、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国家情感、认同行为、承诺对应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均大于0.5,并且达到0.0 1显著水平,说明同一变量的各个题项间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如表4所示。区分效度结果如表5所示,通过比较每个变量AV E平方根与任意2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发现,AV E平方根的数值均大于任意2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各变量题项间区分效度较好。表4 C F A 结果变量题项参数显著性估计u n s t dS.E.临界比值Ps t dC RAV E象

48、征性建筑C A 41.0 0 00.7 0 8C A 31.0 7 80.0 8 91 2.1 3 6*0.7 3 3C A 20.9 7 90.0 8 41 1.6 6 0*0.7 3 0C A 10.9 9 10.0 8 71 1.4 4 5*0.7 0 10.8 1 00.5 1 6历史事迹记载HR 41.0 0 00.8 6 5HR 30.9 5 30.0 4 72 0.1 5 5*0.8 4 3HR 20.8 5 50.0 5 11 6.8 3 0*0.7 5 9HR 10.9 4 30.0 4 62 0.4 4 5*0.8 4 50.8 9 80.6 8 7人文遗址遗存C R 31

49、.0 0 00.7 0 8C R 21.2 4 80.0 9 31 3.4 8 0*0.8 5 1C R 11.0 6 40.0 8 21 2.9 5 7*0.7 7 60.8 2 30.6 0 9环境浩大感V 11.0 0 00.8 8 0V 20.9 80.0 4 62 1.1 7 9*0.8 5 1V 30.9 8 40.0 4 42 2.2 1 6*0.8 5 4V 40.9 0 50.0 4 71 9.1 7 8*0.8 0 70.9 1 10.7 2 087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3期表4(续)变量题项参数显著性估计u n s t dS.E.临界比值Ps t

50、 dC RAV E自我降低感S 11.0 0 00.7 0 2S 21.1 3 90.0 9 81 1.6 1 1*0.7 6 7S 30.9 5 80.0 8 81 0.9 0 0*0.6 8 10.7 6 10.5 1 5国家情感N E 11.0 0 00.8 1 3N E 20.9 8 50.0 5 81 6.9 3 1*0.8 1 0N E 30.9 7 90.0 5 71 7.0 5 2*0.8 2 7N E 40.6 8 40.0 6 21 0.9 5 8*0.5 7 80.8 4 60.5 8 4认同行为I B 11.0 0 00.8 9 0I B 20.9 0 40.0 4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