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1
试卷总分: 100 测试总分: 80
一、 单项选择题( 共 10 道试题, 共 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多选、 错选、 不选均不得分)
1.
1825年( )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2.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顾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 ) 。
A. 高低
B. 水平
C. 程度
D. 速度
3. ”十一五”期间, 中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 ) 亿元。
A. 十
B. 一百
C. 一千
D. 一万
4.
1964年( )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告诉铁路——东海新干线。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5.
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 )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A. 政治
B. 经济
C. 科学
D. 生活
6.
( ) 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7.
( ) 是中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
A. 铁路
B. 公路
C. 高速公路
D. 航空
8. ( ) 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9. (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铁路
B. 公路
C. 高速公路
D. 航空
10.
( ) 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煤炭
二、 多项选择题( 共 10 道试题, 共 40 分。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 多选、 错选、 少选均不得分)
1.
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 。
A. 安全
B. 快速
C. 节能
D. 节约土地
E. 平稳
2.
中国( ) 对地理中心偏离程度很大。
A.
人口重心
B.
经济重心
C.
工业重心
D.
农业重心
E.
文化重心
3.
区域交通系统包括( ) 。
A. 铁路
B. 公路
C. 水运
D. 管道运输
E. 航空运输
4.
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由( ) 三个部分组成的。
A. 区域交通系统
B. 区域公用事业系统
C. 区域安全系统
D. 公共工程
E. 区域社会基础设施
5.
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 ) 。
A. 多样性
B. 关联性
C. 整体性
D. 层次性
E. 单一性
6. 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能够分为三类即( ) 。
A. 中心型
B. 单一型
C. 双中心型
D. 网络型
E.
顺序—规模分布型
7.
基础设施包括( ) 。
A. 经济基础设施
B. 社会基础设施
C.
政治基础设施
D. 文化基础设施
E.
电力基础设施
8.
中国从( ) 四个方面研究中国区域重心的推移状况。
A. 地理重心
B. 人口重心
C. 工业重心
D. 农业重心
E. 经济重心
9. 公用事业系统包括( ) 。
A. 能源
B. 供排水
C. 管道煤气
D. 电信
E. 环境保护
10.
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者包括( ) 。
A. 克里斯塔勒
B. 廖什
C. 艾萨德
D. 杜能
E.
韦伯
三、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 共 20 分。判断正误)
1. 艾萨德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2. 交通运输是区域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3. 铁路是中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
A. 错误
B. 正确
4. 重心之间的偏高程度反映地域分布的相互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5. 我们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重心所在的位置。
A. 错误
B. 正确
6. 经济区是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
A. 错误
B. 正确
7. 在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 多搞小城镇”的方针。
A. 错误
B. 正确
8. 廖什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9. 铁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10. 电网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 送电、 变电、 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A. 错误
B. 正确
四、 论述题( 共 1 道试题, 共 20 分。)
1. 试述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1)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
( 2) 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 3) 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 4) 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