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 山 镇 花 桥 小 学 示 范 课教案年 级:四 年 级课 题:三角形的认识执教时间:2011年3月7日第二节教学内容: 课本第222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2 结合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难点与关键:1、 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2、 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分组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
2、情境,引入新课。1、 让学生列举学过的图形。2、 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三角形?3、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什么是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特征。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 观察实践、探索新知。1、 教学例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现在我们就利用手里的材料分组探究。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做出的三角形,师总结过程与方法。(1) 用小棒摆。(2) 用三角板直接描画。(3) 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2、 谁能说说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构
3、成的图形叫三角形。3、 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出示三角形,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角边边角角顶点边顶点4、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出示如下三个三角形。谁能说说这三个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5、 教学例2.(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准备的小棒中任选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学生分组操作并记录每一种情况,然后交流。讨论:为什么同样都是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比较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三、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1-3题。1、 学生独立练习,师巡视指导。2、 小组交流、讨论。3、 小组个人汇报,师生评议。四、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所学内容有:1、三角形的概念。2、三角形的特征。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五、 布置作业顶点-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