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设想,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力量。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索“孔子的社会抱负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美妙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妙社会的设想,并给
2、它定名为“大同”。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抱负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简介及背景 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教师提示需重点把握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男有分(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是故谋 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3.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3、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详细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依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争论解决。 4、课堂沟通翻译的状况。 5、同位沟通检查翻译的状况 五、合作探究、争论以下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顾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
4、能干的人担当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谐,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抱负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愿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看,得到适宜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殊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准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尽力去工作,工作着并欢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共享欢乐。 4、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索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像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熟悉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欢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
6、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抱负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联系历史学问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便评判,应以表扬鼓舞为主。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抱负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展大胆新颖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抱负将来的热闹气氛。 七、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欢乐着。尽管这个抱负社会在小生产的根底上不行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始终是很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妙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 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