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发展的重要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51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发展的重要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发展的重要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发展的重要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 4 3论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发展的重要性摘要:景德镇柴烧落灰器技艺是一种古陶瓷色釉制作技术,不施釉面,纯泥胎入窑,烧制中,马尾松随火焰化灰包裹坯体,当温度达到灰的熔点形成釉质层。从泥坯入窑开始,一气呵成烧制 7 天左右。本文以迹艺柴窑研发的柴烧落灰器茶具为例进行研究,发现使用不同落灰发色、器型、材质的茶器对茶的口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景德镇柴烧落灰器技术在中国陶瓷发展中潜力巨大。关键词:景德镇柴烧落灰器技术;迹艺柴窑茶具;中国陶瓷发展中图分类号:J 5 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9 8 9 2(2 0 2 3)0 8 0 4 3(0 3)T h e I mp o r

2、t a n c e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A s h D e c o r a t e d V e s s e l s o f C h a i K i l n i n J i n g d e z h e n0 引言当下人们正处在自我意识的崛起,对精神的享受要求逐步增长,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等传统文化的复兴。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制作工艺这种朴实的外表和让茶酒等更好喝的独特属性必将成为对生活有高质量要求的人群的常备陶瓷用器。1 中国陶瓷发展简述在距今约一万年左右,人类已经学会制作陶器。新石器时期烧造温度不足,导致植

3、物灰未熔解成釉,商代出现了龙窑,江西吴城第六次发掘中,龙窑窑址出土吴城文化的原始瓷与硬纹硬陶。在研究时,当烧出特殊的发色时,推断其成因,使偶得发色效果可用技术复现。正是我们追求“美”的本能,由此可推断古人发现釉的过程:先人在提升烧制水平时偶然发现每次放在高温区约 1 1 0 0 以上的陶坯表面上有不规则晶体层。由于人们对这种闪闪发光的物体的本能向往,在实践中发现是灰飘到了陶的表面在高温下就会形成的,从而发现并使用原始灰釉。但由于烧窑造窑技术的缺陷,无法做到温度均衡,完全包裹成釉,于是先人想到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木料烧成的灰加水刷到陶的表面形成釉质层,从此陶瓷的发展就变成胎与釉结合的形式,又

4、名做原始青瓷(如图 1,图 2)。收稿日期:2 0 2 3-0 4-0 4 修订日期:2 0 2 3-0 5-2 7作者信息:叶娇娇(1 9 9 2 -),女,汉族,江西省景德镇人,迹艺柴窑窑主,本科,研究方向:景德镇陶瓷设计;龚俊杰(1 9 9 2 -),男,汉族,江西省景德镇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烧成工艺类非遗传承人,研究方向:景德镇陶瓷烧成技艺。叶娇娇,龚俊杰 (景德镇迹艺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镇,3 3 3 0 0 0)A b s t r a c t:J i n g d e z h e n f i r e w o o d a s h e s e r s t e c h n o l o g

5、y i s a k i n d o f a n c i e n t c e r a m i c g l a z e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w i t h o u t a n y g l a z e,p u r e m u d e m b r y o i n t o t h e k i l n.A l l b y f i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 i t h Ma s s o n p i n e f o r m f l a m e a s h w r a p p e d i n t h e m u d e

6、 m b r y o,f r o m t h e m u d i n t o t h e k i l n,f i r i n g f o r a b o u t 7 d a y s,w h e n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r e a c h e s t h e m e l t i n g p o i n t o f a s h t o f o r m t h e g l a z e l a y e r.I n d a i l y e x p e r i m e n t s,d i f f e r e n t f l a m e a s h e s c o m b

7、 i n e d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f i r e w o o d a s h e s e r s c a n o b v i o u s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t a s t e o f h o t d r i n k s s u c h a s w i n e,t e a,c o f f e e a n d m i l k.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t h e w o o d-f i r i n g w a r e o f a n c

8、 i e n t a r t a s a n e x a m p l e t o s t u d y.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f i r e w o o d a s h e s e r s h a s g r e a t p o t e n t i a l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i c s.K e y w o r d s:J i n g d e z h e n f i r e w o o d a s h e s e r s

9、 t e c h n o l o g y;Wo o d-f i r i n g t e a s e t o f J i y i;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i c sY e J i a o j i a o,G o n g J u n j i e(J i n g d e z h e n J i y i C e r a m i c s C o.,L T D.,J i n g d e z h e n,3 3 3 0 0 0)第 3 8 卷 第 1 5 6 期 2 0 2 3 年 8 月陶 瓷 研 究C e r a m i c S

10、 t u d i e sV o l.3 8 N o.1 5 6A u g u s t.2 0 2 3图 1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罐温度低无法形成落灰釉图 2 东汉时期的陶罐形成落灰釉状态 东汉时期完成从原始瓷到瓷的发展过程,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贴合人们当下生活习惯,把泥胎做得更好、把釉做得更好地、釉与胎体结合得更紧密,更好地形成漂亮发色的目标方向发0 4 4展。南北朝时期,烧窑造窑技术进一步提升,白瓷烧制成功,为后期的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陶瓷以“南青北白”为代表的两大瓷窑体系为主。这个时候陶瓷的发展阶段还是以色釉为主。宋代色釉发展的高峰期,以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为

11、代表,各地窑口百家齐放。明清时期陶瓷技术发展达到高峰,釉下彩、釉上彩、颜色釉、雕刻等各种制瓷制瓷工艺得到极致发展。现代,景德镇大部分制瓷匠人仍然在钻研这些技术,加上现代化工技术的发展,使得景德镇各类陶瓷呈现空前绝后的成瓷效果。2 景德镇柴烧落灰器的工艺及其发展在历史中的节点在陶瓷历史的研究中,先人由于当时烧窑造窑技术的缺陷,无法做到使火焰全方位对坯体进行包裹成釉。迹艺柴窑的柴烧落灰器传承两代都是非遗传承人把桩,专业烧制景德镇柴烧落灰器,运用景德镇传统柴窑烧制技术,“一满二烧三熄火”的烧制手法控制火焰与纯泥坯进行包裹,从裸泥坯入窑开始(图 3),一气呵成烧制 7 天左右。这种烧制技术用马尾松随着

12、火焰化灰包裹坯体,当温度达到灰的熔点形成釉质层(图 4),马尾松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化灰成为主要釉面发色效果。3.1 古代茶具的演变“唐煮、宋点、明泡”是茶文化发展的高光时期。唐代陆羽在他的茶经四之器中详细记载了“煮茶和喝茶的 2 8 种用具,可以分为 8 类:(1)生火用具:包括风炉、灰承、筥、碳檛和火5 种;(2)煮茶用具:包括鍑、交床和竹夹等 3 种;(3)烤茶、碾茶和量茶用具:包括夹、纸囊、碾、拂末、罗合(由罗和合组成)和则等 6 种;(4)盛水、滤水和取水用具:包括水方、漉水囊(包括绿油囊)、瓢和熟盂 4 种;(5)盛盐、取盐用具:包括鹾簋和揭 2 种;(6)饮茶用具:包括碗和札

13、2 种;(7)盛器和摆设用具:包括畚、具列和都篮等 3 种;(8)清洁用具:包括涤方、滓方和巾等3 种。”以上这些用具,看似平常,但从这里却可看出陆羽对饮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是并重的。他对饮茶器皿,一方面力求有益于茶的汤质,一方面力求古雅和美观,所有这些器皿,都是围绕这两个目标而精心设计的。陆羽的茶具饮茶器主要是说越窑青瓷为上,“刑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由此可以发现陆羽时期的茶注重茶与器结合时形成不同的颜色带来的视觉之美。到了宋代以龙凤团茶的点茶技艺为代表,茶百戏是在白色的茶末上用茶粉绘画出图案。建盏是当时为盛行的器具,建盏的兔毫、鹧鸪斑、曜变天目等发色在光感之下流转灵动。建盏器型古拙

14、朴实的发色沉稳与精致细腻的茶百戏图案形成对比,带来视觉冲击。建盏的原矿釉质带来的质感,给人温暖的感觉。一根回水线,使得注水、击打时水流回转更好产生茶沫。到了明代,以散茶为主,明代著名的茶具以永乐年的压手杯为代表。永乐压手杯上手沉稳釉面温润带来触感的享受;杯内里狮子为舞狮图,带来视觉享受;撇口贴合嘴唇,茶汤滑入口腔,带来视觉享受。由此研究发现古代的茶具,高端的制瓷工艺制作的器具是为了从视觉、触觉、全方位的身心得到舒适的享受,展现茶汤的色香味,让茶更好喝,使用起来更舒服!3.2 不同器型对同一泡茶的影响在实践研究中,天然茶叶、水、冲泡手法、投茶比、养护时长这些因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以盖碗和壶为冲泡

15、器为做对比。通过表 1 可知,不同材质和器型的茶具对茶叶冲泡的口感起到了改善作用。冲泡器对冲泡茶叶时的温度保持和茶叶的翻滚度的把控是决定茶的风味的重要条件之一;茶叶与水接触的温度、时长决定着内涵物质的释放度,水温度越高、茶叶与水接触时间越长内涵物质释放越快;茶叶与水接触的翻滚程度决定着茶汤的附氧量,这就是“活”“发香”效果。图 3 柴烧落灰器烧成前不上釉纯泥胎入窑图图 4 柴烧落灰器烧成后自然落灰釉发色图3 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对当下生活中实用性的优点展现在研究中,发现景德镇本地马尾松在高温高压下化灰变成釉质层,其釉面成分、色泽、与琥珀相似。这种工艺的釉质层在日常实验中对酒、茶、咖啡、牛奶等热

16、饮在上对有口感增进心理作用,使口感更加醇香顺滑甘甜,非常适合做陶瓷入口器。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的色泽是火焰缠绕冲击的痕迹,发色呈现火焰跳动的肌理效果,这种自然的痕迹形成的软釉质层质感非常温润。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它会和水发生氧化,触感和视觉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温润,具有盘玩性。传承与创新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0 4 5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制作的壶的器型特点是“藏”型的,比较适合茶内质比较厚的茶,可以把茶叶潜藏的内质释放出来,达到口感醇厚,喉韵回香的效果。(图 5)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制作盖碗的器型特点是“放”型的,所有

17、比较适合茶内质比较清爽香甜的茶。可以把茶叶的香绽放出来,口感清甜,香气扑面。(图 6)表 2 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制作的主人杯不同的器型和材质主要是带来触觉、视觉的不同享受。根据茶汤特点我们分为外向表现力的撇口造型和内向表现力的敛口造型两种。4 结论当代景德镇柴烧落灰器技艺经过龚俊杰两代把桩师傅多年研究,结果如下:(1)景德镇柴烧落灰器技艺以迹艺柴器为例,发色效果根据当季当月活木烧制形成。发现不同的季节和月份采用不同山头的马尾松柴烧出的发色效果完全不同,产品发色质感会具有当季特色。比如夏季景德镇雨季多,马尾松吸收土地的矿物质水含量大发色层次单薄,而冬季景德镇相对干燥,马尾松吸收土地的矿物质水含

18、量少发色层次丰富。(2)景德镇柴烧落灰器采用马尾松化灰形成不同的落灰走势,从而产生不同的落灰发色。通过研究,柴烧落灰器的造型、材质、发色对茶汤口感的色香味表现也有所不同。所以,可以做到同一种茶通过不同的茶器搭配可以喝出他不同的口感层次。“景德镇柴烧落灰器身上的每个灰点都是和火焰对冲留下的璀璨,想要站在哪个层次就要扛住哪个层次火焰的历炼”。将景德镇柴烧落灰器的釉面制作工艺与其他传统陶瓷工艺相结合有待进一步研究。围绕国家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景德镇柴烧落灰器技艺前景可观。参考文献 1 冯先铭.中国陶瓷.修订本 M.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2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 M.紫禁城出版社,1 9 9 3.3 陆羽,钟强.茶经 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1 2.4 吴觉农.茶经述评:茶述评 M.中国农业出版社,2 0 0 5.5 王宇.探析景德镇柴烧与日本备前烧的各自特点 J .陶瓷研究,2 0 2 2,3 7(0 3):1 0 8-1 1 0.表 1 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制作壶和盖碗对茶口感的影响表 2 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制作的主人杯对茶的影响图 5 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制作的壶试同一款茶图 6 景德镇柴烧落灰器工艺制作的盖碗试同一款茶?传承与创新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