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赉之以礼:台湾地区“番”目觐贺乾隆帝八旬万寿考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84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赉之以礼:台湾地区“番”目觐贺乾隆帝八旬万寿考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赉之以礼:台湾地区“番”目觐贺乾隆帝八旬万寿考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赉之以礼:台湾地区“番”目觐贺乾隆帝八旬万寿考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本谨致谢忧。专题论文赉之以礼:台湾“番”目觐贺乾隆帝八旬万寿考实刘灿内容提要乾隆五十五年(1 7 9 0),台湾“生番”头目怀目怀等1 2 人觐见乾隆帝恭贺八旬万寿,先后于避暑山庄、圆明园、紫禁城全程参加庆典活动。清廷办理“番”目觐贺事务时,既援照金川土司朝觐例给予宴饮待遇,亦依循“番”俗备办赐物、安排赏戏等活动。在要求“番”目尊奉朝仪制的同时,也因应其性情特点,减省接驾、随扈等繁复礼节。台湾“番”目觐贺万寿之行背后,反映出清廷对台地族群关系的协调与平衡,进而推动“番”屯制度的实施。乾隆帝通过化导边疆部众,不仅形塑了王朝的礼法正统地位,亦向朝鲜、越南等朝贡外邦彰显海疆永靖的图景。关键词台湾

2、“番”目朝靓制度万寿庆典理台政策乾隆帝作者刘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乾隆五十五年(1 7 9 0)皇帝八旬万寿庆典盛况空前,朝鲜来使柳得恭曾以诗作“桃绶柳丝总乱真,空中楼阁镜中春。西华门外西山路,绿臭丹香醉煞人”描绘一派升平景象。在清宫八旬万寿盛典图中,绘有台湾“生番”头目与各少数民族部众、域外朝贡使团等一起瞻觐乾隆帝的场景。有清一代,台湾“番”目仅于乾隆五十三年(1 7 8 8)、五十五年两度进京朝觐,学界关于人觐缘起、“番”目身份及行程安排等问题已有较为充分的探讨,但由于目前鲜见“番”目本身留下可兹利用的图文蒙侯彦伯、尤淑君、卢树鑫诸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并惠赐资料,柳得恭:热

3、河纪行诗,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 0 册,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 0 0 1 年版,第2 6 页。相关研究主要有林衡立清乾隆年台湾生番朝贡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文献专刊,台北,成文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945一9 5 0 页;黄崇文乾隆接见高山族头目怀目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承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承德文史第1辑,1 9 8 3 年,第1 6 1 1 6 6 页;郝时远清代台湾原住民赴大陆贺寿朝靓事迹考,中国社会科学2 0 0 8 年第1 期,第1 1 5 1 2 8 页;张双智清代朝靓制度研究,学苑出版社2 0 1 0 年版,第2 1 2 一2 1 8 页;刘耀、陈文新

4、朝鲜使者笔下的台湾原住民贺寿朝靓活动述略,东疆学刊2 0 1 6 年第4 期,第7 一1 2 页;伍媛媛从清宫档案看乾隆朝台湾生番避暑山庄贺寿朝觀,清代宫廷史研究会、承德市文物局编清宫史研究第1 3 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 0 2 0 年版,第4 3 8 一4 4 3 页。13灿之以礼湾奋目觐贺乾隆帝【旬万寿考实刘文记述,使得朝觐活动的具体细节颇难勾勒,因缺乏亲历者视角而历史现场感略显不足。台湾“生番”头目进京,发生在清廷平定林爽文起义,褒奖有功“番”众、义民的背景下,海岛边陋和深宫内廷由此建立了直接联系,反映出统治者对台地多元族群关系的调控。乾隆五十五年“番”目人觐以恭贺万寿为主要目的,庆典活

5、动先后在避暑山庄、圆明园、紫禁城三处宫苑举行,展现了清代朝觐制度体系的鲜明特点。为强化朝鲜、越南等外邦来使对自身中华正统地位的认同,清王朝运用国朝礼仪化导“番”目,并通过宣扬“番”目事迹彰显皇统远达海疆的绝对威权。故此本文以宫廷仪制作为切人点,利用清宫档案、地方志书及清人笔记、诗文,并结合同为庆典亲历者的朝鲜、越南使节燕行文献,考察台湾“生番”头目参加万寿节庆贺礼、宴饮、观剧等活动的情况,尝试挖掘“番”目贺与清廷调整对台治理模式、落实“番”屯制度的联系,探析清王朝以礼制化导“番”目对于维护王朝统治秩序的意义。一、尊奉朝礼:台湾“番”目吁请人觐与恭贺万寿乾隆五十五年清王朝正式进人八旬万寿庆贺时间

6、,正月初一日皇帝颁布恩诏回顾往昔功业,“硒者阮光平不战归诚,宠界藩封之爵。廓尔喀腾欢面内,长依属国之班。缅甸荒,遣使远呈金表。生番异域,输心来叩彤”,同时宣示各项应办赏赉事宜。其中所言“生番”来朝,系指因协助清军平定林爽文事件有功,乾隆五十三年底台湾屋鳌、阿里山、大武垄、愧山等社“生番”头目30人人京瞻觐之事。彼时因尚有未及一体进京“番”社,福建巡抚徐嗣曾奏请令其次年陆续瞻觐,乾隆帝朱批“欣悦览之”。由于首批“生番”随年班部众参加朝觐活动历时近一个月,返程抵台时已至次年三月,当年未再有“番”目进京。因倾羡于人觐所获恩荣,待到乾隆五十五年八旬万寿恩诏颁布后,狮仔社怀目怀、八洞关社迈阿台、望仔立社

7、均力力等“生番”头目1 2 人“出界叩头,各求轮流进京”。正月二十八日,台湾镇总兵奎林援引前案,奏称该“番”目等“均愿赴京叩祝皇上八旬万寿,以展忧”。乾隆帝亦认为“生番”“畏威怀德,驯化归诚,联名签悬叩,沟属好事”,于三月十一日发出廷寄,传谕奎林派令熟悉“番”情的贡生张维光带同“番”目于四月内行抵福州,由徐嗣曾沿途带领照料。众“番”在七月二十日以前赶赴热河瞻觐,“与外藩蒙古同预宴”。柯志明运用张耀馄私藏岸里社古文书、罩兰庄刘阿妆家藏刘中立家族谱与史料影本、台湾大学藏岸里大社古文书等材料,对比两次赴京朝觐“生番”头目名单指出,消灭林爽文军的泰雅人南北势群才是清廷的主要酬庸对象。详见柯志明熟番与好

8、民:清代台湾的治理部署与抗争政治中册,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2 0 2 1 年版,第6 2 8 一6 3 1 页。阿桂等:八旬万寿盛典(一)卷6 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6 0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 0 0 8 年版,第7 3 0 页。3福建巡抚徐嗣曾为台湾生番赴京瞻起程内渡日期事奏折(乾隆五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伍媛媛编选:乾隆朝台湾“生番”朝靓档案,历史档案2 0 1 9 年第3 期,第5 页。为据报台湾生番签请赴京庆祝恭折奏闻事(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十四日),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编:明清台湾档案汇编第3 辑第3 9 册,台北,台湾历史博物馆、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

9、限公司、台湾大学图书馆2 0 0 7 年版,第1 3 0 页。这1 2 人具体名单为:狮仔社怀目怀、沙里兴社乌答老域、末笃社啰沙怀祝、屋鳌社也曦(原文写作口字旁)哇丹、八洞关社迈阿台、珠萝大埔社投旺、茄蔡社阿眉达主吧里、老浓社劳达楼兵雅、望仔立社均力力、旺子立社阿邦、七脚亭社知母恋、浮圳鹿社大。详见阿桂等八旬万寿盛典(一)卷5 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6 0 册,第6 1 9 页。奏为台湾土著居民头目虔请赴京祝寿筹办情形事(乾隆五十五年正月二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档号:0 4-0 1-1 4-0 0 4 6-0 6 8。大学士伯和坤等字寄闽浙总督伍拉纳等传谕提督衔台湾

10、镇总兵奎林等奉上谕狮仔等社生番头目怀目怀等十二名内渡来京祝即著该抚带同各番目等赴热河瞻靓(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十一日),洪安全总编:清宫廷寄档台湾史料(一),台北,故宫博物院1 9 9 8 年版,第2 9 7 2 9 8 页。14台湾历史研究2023年第3 期与前年“生番”朝觐仅在京城活动不同,此次参加的八旬万寿盛典,乃乾隆五十二年(1 7 8 7)皇帝在王公大臣及直省将军大吏等吁请下,谕准照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之例筹备,以阿桂、和坤、刘埔等人为总办,大致流程为“(五十五年)七月驾驻避暑山庄举行庆典,二十四日启踏回御园;八月十二日进宫,十三日御殿受贺,十六日幸御园”。安南国王及朝鲜、南掌、缅甸等国朝

11、贡使团,蒙古、回部王公及大小金川、甘肃土司等少数民族首领皆来觐贺。在此“南瀛北漠通诸国,西藏东丽会一家”的高规格庆典活动中,台湾“生番”行程自不容延误。因定于避暑山庄万树园的链宴时间提前至七月十四日,徐嗣曾安排“番”目等五月初三日自福州起程,赶在礼部限定的七月初十日前抵达热河。七月初九日,怀目怀等1 2 名“番”目人觐,向乾隆帝献寿礼胎鹿皮1 0 0 张、豹皮4 0 张、“番”锦1 0 0 匹、千年藤5 厘、沙连茶5 厘;到九月初七日离京前,全程参加了八旬万寿庆典活动,具体日程如表1。表1台湾“番”目贺万寿活动日程表日期活动安排地点与土尔扈特部王公、回部王公及伯克,缅甸、南掌国使臣初九日等同日

12、人觐,皇帝赐食并各赏有差。演大庆戏。避暑山庄十一日皇帝赐食。演大庆戏。卷阿胜境十三日演大庆戏。避暑山庄十四日皇帝赐宴及万树园观烟火。(澹泊敬诚殿、万树园大蒙古包)七月十五日河灯朝鲜使团入觐,与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十六日回部王公、伯克,安南国王及陪臣,缅甸、南掌使臣,金川避暑山庄土司,台湾“生番”等一同受赏赐食。演大庆戏。卷阿胜境十七日至二十日皇帝赐座、赐食皆如前。演大庆戏。二十二日土司、“生番”等分起进京。三十日皇帝回踏至圆明园。皇帝赐王公大臣,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回部王公、伯克,初一日安南国王及陪臣,朝鲜、缅甸、南掌等使臣,金川土司,台八月湾“生番等食。升平宝筱大庆戏起。圆

13、明园同乐园初二日至初六日皇帝赐座、赐食皆如前。升平宝筱大庆戏毕。初十日演大庆戏阿桂等:八旬万寿盛典(一)卷5 5、7 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6 0 册,第6 4 6、8 7 7 页。御园指圆明园。【军机大臣等为万树园延宴改期各国贡使人等须遗行赶至热河事咨各省督抚文(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承德市文物局合编:清宫热河档案第6 册,中国档案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4 4 2 页。【军机大臣】等呈台湾生番呈进贡物清单(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初八日),清宫热河档案第6 册,第4 6 7 页。为台湾来京庆祝万寿之生番头目怀目怀等奉旨仍回台湾由京起程应用夫马车辆届时拔送庆丰司

14、预备等事致内务府等(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来文,0 5 1 3 0 0 2-0 0 1 7 5 0-0 0 5 7。前人研究已有对台湾“生番”头目贺寿活动安排的详细梳理,本文不作赞述,为便行文仅列简表。参见郝时远清代台湾原住民赴大陆贺寿朝觐事迹考,中国社会科学2 0 0 8 年第1 期,第1 2 3 一1 2 5 页;伍媛媛从清宫档案看乾隆朝台湾“生番”避暑山庄贺寿朝靓,清宫史研究第1 3 辑,第4 4 0 一4 4 2 页。15刘灿赉之以礼自觐贺乾隆#八旬万寿考实续表日期活动安排地点皇帝还宫,皇子皇孙等及王公以下大臣、绅民、者老,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回部王公

15、、伯克,安南国王及陪臣,朝十二日鲜、缅甸、南掌等使臣,金川土司,台湾“生番”等环跪称庆。王公大臣,蒙古、回部,安南国王及陪臣,朝鲜、南掌、缅甸紫禁城十三日等使臣,金川土司,台湾“生番”等恭进万寿贺表,行庆贺(太和殿、宁寿宫)礼。皇帝赐宴。八月皇帝赐王公大臣,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回部王公、伯克,十九日安南国王及陪臣,朝鲜、缅甸、南掌等使臣,金川土司,台圆明园同乐园湾“生番”等食。演大庆戏。皇帝赐王公大臣,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回部王公、伯克,圆明园二十日安南国王及陪臣,朝鲜、缅甸、南掌等使臣,金川土司,台(正大光明殿、湾“生番”等食;赏贵有差。演大庆戏。同乐园)二十一日演大庆戏。圆明园同乐园资

16、料来源: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 3 5 8 1 3 6 1,清实录第2 6 册,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2 0 1 2 4 6 页;阿桂等:八旬万寿盛典(一)卷7 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6 0 册,第8 7 6 8 8 0 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 5 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7 7 7 7 7 8 页。八月十三日是八旬万寿大庆圣节,乾隆帝在紫禁城太和殿接受庆贺礼,台湾“番”目依循礼制与王公大臣、藩部首领及外国来使等恭进贺表。皇帝法驾卤簿陈于太和殿前、太和门外及午门外各处,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两旁。按照贺仪,宗室

17、觉罗、蒙古回部王公及文武百官皆着朝服班列,和硕亲王、安南国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丹上;台湾“生番”与朝鲜、安南、南掌、缅甸使臣在丹内,班于右翼九品品级山之傍,面朝北向就于立位。皇帝着礼服御太和殿升座后,銮仪卫鸣赞官引众班行跪礼,待宣表官宣毕,众班再行三跪九叩礼。随后,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宗亲、蒙古回部王公、安南国王及满汉大学士进殿行一跪一叩礼并赐座、赐茶,台湾“番”目等在殿外站立位,同行一跪一叩礼。至殿内众人茶毕,于坐次再行叩礼后,内外班列皆起身站立,皇帝在中和韶乐泰平之章的奏颂中还乾清宫,太和殿庆贺礼成。关于典礼上台湾“番”目所着服饰,当年三月间,礼部曾咨请各该管督抚就“生番”、土司等“何人曾

18、经赏过顶戴,何人初次人觐”报送名单,“以便将初次到备给衣帽”,但目前尚未见督抚复奏情况。而“番”目抵达热河后的多项赏赐中,仅七月十一日清单载赏给怀目怀等1 2 人“每名红毡大褂一件”。此褂是备作典礼吉服,抑或仅为考虑到“梨园服已蒙茸,男女无分只尚红”“番”俗的阿桂等:八旬万寿盛典(一)卷5 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6 0 册,第6 2 3 页。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 1 册,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4 8 2 5 页。徐浩修:燕行记,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 1 册,第1 8 0 页。【军机大臣】等为万树园宴改期各国贡使人等须趟行赶至热河事咨各省督抚文(乾隆五十五年三

19、月二十八日),清宫热河档案第6 册,第4 4 2 页。5【军机大臣】等奏拟赏赐台湾生番头目及义民通事社丁人等物件清单片(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十一日),清宫热河档案第6 册,第4 7 5 页。16台湾历史研究2023年第3 期单纯赐物,暂难以定论。若无特别规定,“番”目等可能仍如初到热河时一样身着本民族服装,“其冠服剪发覆额,刺卦文于眉间或额上。戴红质青绣冠,穹窒如覆盆,四围有檐,上加梁,梁上插饰鸡羽,即鸡笼十五社旧俗。檐左右各悬小铃三枚,即三保太监所遗也。里着狭袖右绿长衣,表着狭袖中红金线缘短衣”。或为易于辨认,每名“番”目颈项上皆戴着写有所居社名及人名的木牌。无论衣饰如何,众“番”初觐天颜便能够

20、遵照如此繁复的仪制顺利完成庆贺礼,已实属不易。有些遗憾的是,返台途中浮圳鹿社“番”头目大因出痘在山东郑城病殁,狮仔等社“番”目亦染疫症。原本清廷将万寿庆典活动首站设在热河,即考虑到蒙古王公多未出痘,甘青川边土司亦不甚耐受暑热,而避暑山庄植被葱郁、清静宜人,能够让远道来宾逐渐适应环境变化,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或许清廷有意避免“番”目面圣后染病身故给“番”社部众造成恐慌,自此直至清末台湾“生番”头目再未有人京朝觐之行。二、赏以宴飨:何故赐酒独无台湾“番”目乾隆五十四年(1 7 8 9)首批入京“番”目返台时,带回花红布匹、盐斤、烟米等大量赏赐物,成为其余未蒙御赏者叩请进京祝寿的缘起。领兵赴台平叛的

21、钦差大臣福康安曾希望通过令“生番”瞻觐天颜广示招徕,使“民番等得以共庆升平,相安无事”。然而清代藩部及属国朝觐皆有定制,台湾“生番”此前未曾在国家仪轨层面与皇帝有直接交往,应予其何种待遇尚待确定。福康安提议“照四川屯练土司之例”办理。实际上这个样板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初议于乾隆四十年(1 7 7 5)八月大小金川叛乱即将肃靖之际,为使川边藏区土司经此役后“怀德慢威”,乾隆帝令定西将军阿桂酌带数人随同回朝军队人京,使其“瞻仰天朝礼法,承受恩典,将来即照新疆年班之例,轮流人觐”,由理藩院专事管理。考虑到该土司等多畏暑热,次年二月阿桂奏请由川省提督于十一月带领土司进京,“彼时正值人觐之各蒙古及土尔扈特

22、王公扎萨克,并回城大小伯克等,俱集京师。在各土司等,见王会辐轶,既益生其震叠,而轮班之王公、伯克等,亦知无远不服之盛”。阿桂深悉乾隆帝已有实行川边藏区土司朝制度之意,便建议令土司直接赴年底蒙古、回部年班集会现场,从而达到威慢土司与统御藩部的双重目的。此后川边土司分为两班,以三年为期,确立轮班朝觐制度。由于福康安曾人川领兵作战,又任过川督,至台湾平定林爽文起义后,即有照四川屯练例设置“番”屯,将“熟番”挑募屯丁的主张。而对于为围捕林氏出力有功的“生番”,则取土司赴京朝觐之法加以赏贵。川边土司年班与蒙古王公、伯克、喇嘛年班等的显著区别,在于入觐人数并非预先郁永和:土番竹枝词二十四首,黄叔:台海使槎

23、录(台湾文献丛刊第4 种)卷8,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5 7年版,第1 7 4 页。徐浩修:燕行记,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 1 册,第5 1 一5 2 页。自京回闽台湾番目大在途病故(乾隆五十五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编: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8 6 册,九州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4 2 7 页。4浮圳鹿社“番”头目大出痘病故后,同行“番”目又有三人抵台不久病故,引发社众抗议。柯志明认为此事若在前次朝时发生,恐怕会大大影响“生番”进京的意愿。详见柯志明熟番与好民:清代台湾的治理部署与抗争政治中册,第6 3 0 页。奏闻搞赏番目缘由折(乾隆五十四年四月二

24、十三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7 1 辑,台北,故宫博物院1 9 8 8 年版,第721.页。奏为查明台地出力生番等优加赏给缘由折(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九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6 8 辑,台北,故宫博物院1 9 8 7 年版,第2 0 9 页。高宗纯皇帝实录卷9 8 9,乾隆四十年八月癸卯,清实录第2 1 册,第2 0 7 2 0 8 页。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 0 0 2,乾隆四十一年二月癸卯,清实录第2 1 册,第4 1 0 页。17刘灿赛之以礼:台湾“番”目觐贺乾隆帝八旬万寿考实分定,而是当年拟定,由四川总督、成都将军会同办理。乾隆五十三年台湾“番”目赴京即照土司首次觐见例,于是年底参加年班朝

25、觐活动。除行程安排外,在颁赐恩赏的标准上,清廷亦着意参考川例。据军机处核查,四川屯练降“番”无顶戴者到京后皆赏六品顶戴,但对台湾“生番”总社与各社小“番”目无所区别“不足以示鼓励”。为此奏准赏给屋鳌、阿里山、大武垄、愧山四总社“番”目六品顶戴,小“番”目七品顶戴,其余赏赐各物皆按“生番”喜好选备。至乾隆五十五年怀目怀等人朝贺寿时,尽管皇帝未再明令以土司例办事,但从原定七月十三日“番”目与两金川、甘肃土司一体瞻觐的安排,以及八月十三日恭进万寿贺表、行庆贺礼,二十日参加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恩赏链宴,“生番”皆紧随土司其后的排位来看,清廷仍延续了援照川例的思路。此番人觐时间将近两个月,怀目怀等受赏出席了

26、万树园大蒙古包宴、同乐园与宁寿宫戏宴、正大光明殿宴等多场宴会,既领略了草原风情,又享受到宫廷美味。每场宴会皆需按照固定的宴班座次排位,万树园蒙古包宴因地处户外,氛围相对轻松,或利于消除藩部及来使得见天颜时的局促不安。园中设七丈二尺大黄殿,梁柱饰以金、朱漆,配有地平、宝座、屏风、踏踩。殿陈设皆属精品,“但觉金碧辉煌,五色相错”,日后甚至得到英使马戛夏尔尼(GeorgeMacartney)“亚洲人生活程度之高及帝王自奉之奢侈,乃远非吾欧洲人所能及也”的评价。避暑山庄、圆明园两处清音阁与紫禁城宁寿宫畅音阁戏宴的规制则基本相同,戏台东厢长廊列坐亲王贝勒等宗室及阁部大臣;西厢长廊坐蒙古回部王公、安南国王

27、与外邦来使以及台湾“番”目。宴会特点可谓“边吃边看”,席间通常传膳三次,第一、三次为正式的早晚膳,两人一桌,餐毕上酪茶;第二次颇有加餐性质,每人一盘餐食,用后上清茶。相较而言,正大光明殿宴因具有欢送各方来使性质而更为正式,每桌皆设3 0 道菜品。宗室、蒙回王公及安南国王坐于殿内御座东侧,衍圣公、阁部大臣坐于御座西侧,各省督抚及土司等坐于殿庭东侧甬道,朝鲜、安南、南掌、缅甸使臣及台湾“番”目坐于殿庭西侧甬道。有学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即大宴上乾隆帝为宗室亲王,安南国王,蒙古、回部王公,有功重臣,朝鲜、缅甸、南掌陪臣及金川土司等3 9 人手赐厄酒,台湾“生番”却不在其列。这一土司和“番”目待遇差异的背

28、后,或也反映出清廷对“生番”实际的定位,以及理台政策的调整与落实。自康熙统一台湾后,清廷内部即就是否推行世袭土司制度管理台地土著居民,展开过多番讨论。正如乾隆十年(1 7 4 5)闽浙总督马尔泰上奏所指,台湾生熟各“番”性情、语音迥异,不仅“生番”不受“熟番”约束,“熟番”众社间亦互无统摄。又据台湾道庄年等报称,“台郡番社一百数十处,既不便一社设一土司,又断不能强素不联属之社番,令其听别社土目管束”;且“生番”多无知嗜杀,即便以“熟番”土目改设土司,亦难以对其严行管束。台地“熟番”首领受地方官驱策并可革换,类似“内地基层社张双智:清代朝觐制度研究,第2 0 8 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

29、上谕档第1 4 册,第7 1 2 页。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 5 册,第7 7 7 页。阿桂等:八旬万寿盛典(一)卷5 3、7 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6 0 册,第6 2 5、8 7 9 页。杨海霞:避暑山庄烟火琐谈,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 0 1 6 年第1 期,第1 1 1 页。6石利锋校点:热河园庭现行则例卷1 0,团结出版社2 0 1 2 年版,第3 2 0 页。马夏尔尼著,刘半农译,林延清解读:1 7 9 3 乾隆英使见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0 6 页。8徐浩修:燕行记,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 1 册,第1 7 1 8、2 0、2 0

30、6 页。9郝时远:清代台湾原住民赴大陆贺寿朝靓事迹考,中国社会科学2 0 0 8 年第1 期,第1 2 4 页。赐酒具体名单仅开列3 8人:睿亲王、庄亲王、怡亲王、阮光平、誠郡王、克勤郡王、贡格喇布坦、旺扎尔多尔济、巴图、满珠巴咱尔、拉旺多尔济、旺沁班巴尔、拉旺喇布坦、索诺木巴尔珠尔、桑济扎尔、云端多尔济、纳斡达尔济、额尔德锡尔、沙拉扣肯、迈哈默特鄂三、阿桂、和坤、嵇璜、王杰、福康安、海兰察、彭元瑞、董诰、孔宪昭、朝鲜陪臣二、缅甸陪臣二、南掌陪臣三、金川土司二。详见阿桂等八旬万寿盛典(一)卷7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 6 0 册,第8 8 1 页。奏议台湾设立土司并贸易之处事(乾隆十年十月初

31、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0 3-1 0 9 6-0 4 8。18台湾历史研究2023年第3 期会的乡约、保长”性质,“生番”头目则更与川藏边区世土司差之远矣。在清廷已明确台湾不设土司的背景下,福康安仍奏请“生番”头目瞻觐乾隆帝,此举背后的推动者或可见台地官员与迁台汉人的身影,映照出台湾开垦进程中地方政府、汉人移民社会与“熟番”“生番”等多方间的互动关系。大量涌人的移民对土地需求骤增,使得清政府为保障“番”民生存空间、在乾隆二十五年(1 7 6 0)修筑为界的土牛沟不断被突破。汉人不仅向“熟番”保留区内的近山地区设隘开垦,甚至逐渐进入“生番”赖以生存的内山地区。其希望界外开垦

32、的权益能够获得官方认可,台地官员也有意将私垦土地纳人清政府实际控制范围内,协调处理移民与“番”民间的竞争冲突。因此平定林爽文起义过程中,界边守隘的汉人武装作为“义民”,在主张施行“番”屯制的台湾知府杨廷理等台地官员的推动下走向台前,成为协助清军平叛的重要力量。既有研究指出,当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领兵赴台时,曾接到福州士人领袖郑光策上书,力陈“宜招义勇以厚兵威”,而郑氏关于义民的信息,多来源于日后在杨廷理举荐下前往台湾出任教谕的侯官举人谢金銮。福康安为征召义民事传见南安教谕郭廷筠时,郭氏指迁台移民中“漳、泉、粤三籍素分气类,动械斗”,并举荐正避居厦门且在台颇孚民望、庄佃甚多的诸罗举人郭廷机、彰化举

33、人曾大源等返台效力,调动泉、粤义民力量,对抗林爽文为首的漳民。待到乾隆五十三年初起义渐靖,福康安于正月初八日即上奏为随军出力的义民首领请赏翎顶职衔,二月初五日乾隆帝谕令其对情愿出仕者酌量才具,咨送吏、兵两部候补实缺,以示鼓励。三个月后,该大臣奏请派员带领“生番”瞻觐,实则顺势为义民面圣创造了机会。细察是年底随同首批“番”目人京的汉人身份,可以发现其中四人为应行引见的有功义民首:曾中立,广东嘉应举人,时为海东书院掌教,后任邵武府同知罗前荫,福建侯官举人,时任台湾府儒学教授,后以同知衔借补高州府通判;曾大源,台湾彰化举人,原籍福建晋江,赏内阁中书衔,后在军机处行走;黄关于清前期中央、地方政府围绕是

34、否在台设立土司展开的历次讨论,以及土司制度与“番”屯制度的关系等问题,参见卢树鑫务实的快择:清前期在台筹设土司述论,台湾研究2 0 2 1 年第4 期,第8 8 9 9 页。黄卓权:从版图之外到纳入版图一一清代台湾北部内山开垦史的族群关系,台北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学报3 卷3 期,2013年秋季号,第1 7 0 页。郑光策:上福节相论台事书,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清经世文编选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 2 9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8 年版,第1 5 页。陈志豪:清代北台湾的移垦与“边区社会(1 7 9 0 1 8 9 5),台北,南天书局2 0 1 9 年版,第4 6 4 7 页。

35、乾隆五十二年郭廷筠上福中堂平剿台匪节略,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8 4,凤凰出版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福建第5 册,凤凰出版社2 0 1 1 年版,第1 6 5 页。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 0 2 种)卷4 4,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1 年版,第6 9 8 页。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上谕将台湾府诸罗县更名为嘉义县,以此表彰县城义民帮同官兵抵御林爽文部众侵袭的义举。详见谕内阁将台湾诸罗县改名嘉义县(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天地会(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3 4 页。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2 2 6

36、,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福建第8 册,第3 0 2 页。奏报奖励台地出力义民事(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初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6 7 辑,第1 3 页。9谕钦差协办大学士福康安等务获庄大田等(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初五日),天地会(四),第3 5 8 页。福建巡抚徐嗣曾为义民曾中立等随生番进京见事奏折(乾隆五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乾隆朝台湾“生番”朝觐档案,历史档案2 0 1 9 年第3 期,第5 页。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7 3 种)壬部,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0 年版,第3 9 8 页;题请以曾中立补授邵武府同知事(嘉庆二年九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吏科题本,

37、0 2 0 1-0 3-0 8 2 4 7-0 2 1。奏请以罗前荫借补高州府通判事(乾隆五十六年四月初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0 4-0 1 1 2 0229-099。周玺:彰化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 5 6 种)卷8,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2 年版,第2 3 3、2 5 6 2 5 7 页。19灿责之以礼:觐贺乾隆#旬万寿考实一刘奠邦,台湾府台湾县武举(解元),原籍广东饶平,后任厦防同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闽省派委带同照料“番”目进京的叶培英、王松也并非单纯的从属保障人员,均为出现在前文所述正月初八日福康安请赏奏折中的义民首领。王松本是淡水厅厅役,曾与叶氏受

38、淡水厅同知也即“番”屯制章程主要筹划者徐梦麟的指派,前往屋鳌、狮头等社晓谕“生番”截堵林爽文部众。此行二人护送“番”目入京,皆以千总补用。这些义民首因能在以闽、粤籍为主体的台地汉人移民中发挥影响力且熟悉“番”情而受到拔擢,清廷利用移民群体内部的矛盾有效制乱,并对台地移民社会各方势力进行调和与平衡。为防止逆乱再度发生,意识到国家权力在“番”界外缺位的清政府,不仅恩赏“生番”头目觐见皇帝的荣典,重视表彰界边垦拓的义民庄户,更扩大利用“熟番”武力,推动“番”屯制度在台湾建立。到乾隆五十五年“番”目人觐贺寿时,前次因风信不顺无法成行的义民首、州同职衔贡生张维光,再次获得带同“番”目的机会,与已升任泉州

39、府知府、担任护送委员的徐梦麟一体赶赴热河。边地“生番”在八旬万寿盛典上尊奉朝礼的表现,显示出清政府的实际治理范围已延伸至界外地区,势将引起区域资源的重新配置。贺寿“番”目恰迎合了乾隆帝对界边“益涵圣化”的期待,是年九月,闽浙总督伍拉纳奏议台湾新设屯所分拨埔地事,年底“番”屯制通过军机处议覆正式施行。正因如此,与大宴上其他边疆民族地区首领不同,“生番”头目并非因少数民族首领身份觐贺万寿实现政治地位的跃升,更多是作为清廷皇统远达海疆的象征,并彰显朝廷优赉至意。清代朝觀制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1 6 9,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福建第6 册,第6 8 5 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 4 册,

40、第7 4 5 页;题为遵旨议准黄奠邦调署福建泉州府厦门同知卢又绅补授建宁府同知事(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吏科题本,0 2-0 1-0 3-0 7 9 0 2-0 0 4。另有未及随同“生番”入京的义民首张源勤、谢清华、高振、郭廷筠4 人,日后亦咨部引见,分任安徽安庆府通判、直隶宣化镇标左营中军守备、福建诏安营守备、广东惠州府知府等职。详见周玺彰化县志卷8,第2 5 7 页;为题报直隶宣化镇标左营中军守备谢清华病故事(嘉庆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兵科题本,0 2-0 1-0 0 6-0 0 3 4 6 4-0 0 1 9;陈培桂:淡水厅志(台湾文献

41、丛刊第1 7 2 种)卷9,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3 年版,第2 7 6 页;为题报福建诏安营守备高振患病休致事(乾隆六十年五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兵科题本,0 2-0 1 0 0 6 0 0 3 2 2 8-0 0 1 6 题报惠州府知府郭廷病故日期事(嘉庆二年六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更科题本,0 2-0 1-0 3-0 8 2 4 2-0 0 4。2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4 6,第7 3 3 页。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六日上谕淡水厅同知徐梦麟补授泉州府知府,七月十七日再谕徐氏暂留同知任,待台地抚绥事宜办跋,再赴泉州新任。详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

42、档第1 4 册,第2 5 1、4 1 6 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 4 册,第7 1 2 页。罗烈师认为义民不专属任何祖籍人群,各籍人群为谋求更大的生存竞争资源,都会利用这一官方名义取得合法性。而清政府则有意通过表彰义民来维持各籍民人的平衡,实现有效统治。详见罗烈师台湾客家之形成:以竹堑地区为核心的观察,博士学位论文,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2 0 0 6 年,第1 5 7 页。需要注意的是,仅用简单的祖籍省份将台湾汉族移民划分为闽人和粤人,把“闽人”等同于福佬人,“粤人”等同于客家人,难以厘清移民中复杂的族群关系。福佬人与客家人以“语言声气”为分类原则,漳、泉之人与潮属之

43、潮阳、海阳、揭阳、饶平数县同操闽南方言的人合为一群,而潮属之镇平、平远、程乡三县与闽省之汀州人同操客话,合为一群。参见谢重光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1 8 年版,第2 1 4、2 2 6 页。)在林爽文起义已靖的善后阶段,错综复杂的义民势力及其与台地官员的联系,引起了福康安等清廷大员的警惕,也从侧6面反映出筹划“番”屯制对界外资源进行再分配过程中的央地博奔。柯志明指出,从拔给“番”屯近山养赠埔地供其自行垦种的做法看,清廷本有意延续三层式族群分布构想,将“熟番”安顿在中间地带,以隔绝“生番”、汉人。但维持此中间地带,为没有汉人踪迹、仅供“熟番”“打牲耕种”一一单一纯净族群地

44、带一一的理想,既有实际困难,也未曾认真执行过,甚至连建立一个专属“熟番”管业收租的中间地带也无法坚持。详见柯志明熟番与奸民:清代台湾的治理部署与抗争政治中册,第6 3 8、6 4 1-6 5 5 页。为护送生番进京之台湾嘉义县六品顶戴义民首张维光到福建已迟应令仍回台地母庸进京事致内务府(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来文,0 5 1 3-0 0 2-0 0 1 7 5 0-0 0 5 4。8台湾生番头目到省并交卸印务带领起程日期(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初六日),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8 6 册,第1 4 2 页。尽管“生番”头目并未获得更高等级的政治身份,清廷仍然重视其作为

45、边疆部族的独特代表性。早在乾隆五十三年首批“番”目入靓时,上谕已明确指出义民通事等虽一体受赏,但“系内地民人,非生番可比”,因此宴时不必入座。详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 4 册,第7 1 2 页。20台湾历史研究2023年第3 期度体系中,链宴赐酒是皇帝直观考察各民族地区首领的方式。在等级权力结构既定的“国际宴会”上,乾隆帝自然会避免以此形式赋予“生番”来朝更多政治意味。即便是两年前更具有臣服中央意涵的首次人觐,台湾“番”目与蒙古王公及朝鲜、暹罗使臣同时参加紫禁城保和殿除夕赐宴,亦仅蒙古王公至御座前受赏赐酒。此番八旬万寿庆典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举行的首场大宴,得赐酒2 3 人,除

46、安南国王外,同样以蒙古王公为主。关于赐酒流程,正大光明殿上得乾隆帝手赐厄酒的朝鲜使团副使徐浩修有详细记述。徐氏与正使黄仁点由大学士和坤引导,至御座西侧台阶下站立,等待前一位衍圣公受赐礼成后,上阶跪于御座前,乾隆帝依次为正、副使赐酒,“手执青玉杯香酝,召副使亲授。余首后起立,亲受跪饮。和坤接杯,余叩首后由西级降还原位”。安南国王陪臣潘辉益则作纪事诗,生动记录了领受赐酒时激动的心情:“恩旨自天来,礼官呼潘武。应有起出班,五中喜且惧。倭登殿阶,阁老前引步。趋向就座旁,曲聆温谕。案头玉酒壶,酌出御手。亲赐碧玉厄,加额恭领受。倾饮不敢余,醍醐润肺腑。反爵交侍臣,叩谢连稽首。降阶还就班,足蹈而手舞。”可见

47、赐酒环节礼仪要求严格,因需要单独直面天颜,让官至礼部尚书的安南来使亦感到紧张。而三年后在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帝的马戛尔尼使团,同样感受到了宴饮礼节的繁重,以及在彰显君臣巨大尊卑距离之外,为君主预防阴谋的作用。“所有磕头、下跪、双手高举等等动作姿势,均使行礼者无法走到御座跟前突然作流血五步的冒险尝试。”甚至1 9 3 0 年代瑞典探险家赫定(SvenHedin)看到清朝理藩院关于皇帝赐酒仪制的记载时,还推测“那些可怜的首次参加这种宴会的人必须要先通过一个充分的练习课程,才会被允许来到天子面前”。或许清廷未安排赐酒“生番”头目,也因担心其缺乏对宫廷秩序的理解和应对经验,为免御前失仪将恩典变为过失,不若

48、仅令其随众行动,确保典仪顺利完成。除了这段赐酒的插曲外,朝廷给川边土司和台湾“番”目的赏赐物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比如乾隆四十一年底协同清军平叛的各土司等首次人觐,“著加恩均赏戴二品红顶,并令子孙承袭”;随同土舍头人亦赏六品顶戴,与“生番”总社头目待遇相当。八旬万寿盛典上,川边土司及土守备、土千总等多获赏纬帽、朝珠、蟒袍,以正衣冠而明身份;“生番”的赐物则主要为彩色布匹、瓷器、漆器、食品,多依循风俗而满足其“衣极鲜华酒极醋的喜好。张双智:清代朝制度研究,第2 2 3 页。2关于边疆民族首领初次朝政治意义的研究,参见张双智清代朝制度研究,第2 1 9 2 2 0 页。3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 3 1

49、9,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丁已,清实录第2 5 册,第8 4 8 页。徐浩修:燕行记,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 1 册,第2 1 1 页。潘辉益:星槎纪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第6 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1 0 年版,第2 4 6 页。按潘氏所云,其本人和另一安南使臣武辉皆得赏赐酒,而武氏亦留有诗文记述:“步步层梯迩北宸,天颜爬尺喜身亲。”见武辉、吴时任、潘辉益燕台秋咏,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第7 册,第2 6 6 页。由于当日赐酒名单中并无二人姓名,是否因随国王阮光平同受宣召而未单独记名,抑或名单3 8 人与赐酒3 9 杯数字不符,存在计数错漏情况,暂未发现

50、有助判断的旁证。6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群言出版社2 0 1 4 年版,第4 1 5 页。赫定著,赵清译:帝王之都:热河,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1 1 年版,第1 8 7 页。赫定所述乾隆帝招待蒙古王公和各国使臣的内容在理藩院记录第3 1 章似有不确,相关内容可见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理藩院则例第1 册卷2 1,海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416417页。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 0 2 3,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清实录第2 1 册,第7 0 9 一7 1 0 页。详见军机大臣等奏拟赏赐台湾生番头目及义民通事社丁人等物件清单片(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十一日)军机大臣等呈七月初九日至十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