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兰文化融入陶艺美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四会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84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文化融入陶艺美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四会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兰文化融入陶艺美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四会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兰文化融入陶艺美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四会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引言兰花,“花中四君子”之一,有着“天下第一香”的美誉,一直都是中国人民所喜爱的对象,兰花的“王者之香”伴随着中华大地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兰”不同的文化内涵,由此交汇融合成中国兰文化,人们以兰修心、以兰养性、以兰颂德,同时又借兰喻人、借兰抒情、借兰抒怀,把兰花视为高雅纯真的化身。中国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对兰文化的宣传推广有利于加强思想品德意识,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文化自信与认同感。中国陶艺制作源远流长,是一门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于一身,凝聚着中华民族审美的艺术。陶艺的制作赋予人一定的审美情趣,是人们情感因素的表达,以及对美的意识形态的熏陶,承载着对美育进行传播的作用

2、。在乡村地区开展陶艺活动更是将陶艺美育带到乡村,结合乡村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特色进一步拓展美的边界,加深美育的意义。因此,将兰文化的精神内涵与陶艺工艺的精神内涵相融合,探索我国当代美育的应用路径具备高度的现实性。1兰文化概述(1)兰文化起源中国兰文化主要起始于儒家文化,二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他由卫国经隐谷的时候发现了兰,惊异于兰在孤寂中不为无人而不芳,就在谷风徐徐中作了猗兰操,他称“兰为王者香”,赋予兰以很高的格调,因此他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2)兰文化蕴意中国兰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人文底蕴深厚。从广义上来讲,兰文化是人类

3、与兰花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包括精神活动、物质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换句话说,兰文化即是“人化”,凡是人与兰花相关的一切活动,本质上都有兰文化的性质。从狭义上来说,兰文化是人类与兰花相关的全部精神活动的总和。中国兰文化重精神、重理想、重信念,是兰花与道德追求的结合体,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经远远超出兰花本身,而是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讨论的兰文化主要范围是其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个方面。2兰文化在陶艺美育中的发展潜力(1)我国兰文化与陶艺美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我国自古就有养兰、种兰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

4、芳”。屈原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在现代,各地政府与企业也大力推广兰文化,各种新型兰事活动兴起,如开办兰博会、兰文化展、兰花文化节等,如 2019 年无锡博物院举办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展,2023 年上海植物园举行春兰精品展等,但大多人民还未深入了解兰文化。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有关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陶艺进入中小学课堂已有 20 多年历史,陶艺教育单独作为学校的课程,以及兰文化引入校园特色教育活动等都时有看到,但是将兰文化精神与陶艺工艺结合传递美育知识的相关内容目前还有待开发。(2)四会兰文化与陶艺美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四会市兰花产业始于2004年

5、,凭着四会冬无严寒、收稿日期:2023-05-22摘要兰花在我国已有 2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广东省四会市大力发展兰花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美育作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开展陶艺教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挖掘四会当地特色兰花文化,以陶艺作为载体,将兰文化精神与陶艺内涵结合融入美育当中,对当地乡村振兴及乡村美育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有益补充,对四会市、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乡村陶艺美育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 兰文化;陶艺;乡村美育;四会兰文化融入陶艺美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四会为

6、例陈思敏 熊青珍(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江苏陶瓷综合评述17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水文适宜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兰花产业迅速扎根、发展、壮大。如今,四会已拥有兰花企业 62 家,种植面积近万亩,兰花年育苗3 300万株,年产值达4.5亿元,有国兰、杂交兰、洋兰、蝴蝶兰四大系列 230 多个品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兰花产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兰花种植基地。在四会兰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头部企业意识到产业融合升级的重要性,率先发展农文旅融合,开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研学等乡村美育活动。如今年 2 月 25 日,四会市石狗镇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现场会暨

7、 2023 年兰花旅游文化节在石狗镇文体广场隆重举行,国内外各地游客到场参观感受兰文化并选购兰花相关产品,也有学校联合兰花企业基地开展研学劳动教育,如今年 1 月,四会市肇广实验学校师生到雅兰芳研学实践基地开展了“劳动励心志、学兰助成长”的研学之旅。在这些活动中都很少看到陶艺的融入,实际上陶艺教育是乡村美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美育活动的重要环节,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兰花本身和陶艺有密切的联系,兰花的种植环境、兰花的纹样装饰、诗词歌赋都可以与陶艺结合,兰花的精神文化内涵也与陶艺制作的工匠精神相匹配,因此,兰文化融入乡村陶艺美育能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播与培育,助推乡村振兴,带动当地兰花产业

8、的发展。3兰文化融入美育形式(1)诗词中的兰文化 兰花历来备受文人墨客青睐,在众多经典诗词歌赋中,文人墨客多从兰花的物质及精神两个层面进行描述,物质层面从形状、香气等维度进行描述,在兰花的精神内涵方面则表达兰花高洁典雅、与世无争等高尚品质。从物质层面看,宋代词人苏轼的题杨次公春兰中写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寥寥几语把兰的非凡风姿以美人比拟写得绘声绘色,将兰花的香气写得沁人肺腑。从精神层面看,孔子家语中提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将兰花比作君子,突出兰花的高雅圣洁。宋代词人姚述尧的词点绛唇

9、兰花写兰花“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突出其不争不抢、不媚不俗的高尚品格。(2)书画中的兰文化兰花作为花鸟画中的一个表现题材,与“岁寒三友”梅、竹、菊俗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众多画家为之淘尽笔墨,久画不衰。本文对兰花画作也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进行分类。南宋著名画兰家郑思肖的墨兰图(见图 1)寥寥几笔展现了有花有叶而无根的兰花形象,借此表达其亡国之后的不屈情怀;明代唐伯虎的陶谷弱兰图(见图 2)以蜀葵为主,右下方兰花寥寥几株不易看出,符合标题中“弱兰”二字,借兰喻人,唐伯虎将一个个能够引发悲怀伤神与富贵温暖之感的图像置于一起,其产生的交错节奏正是苦乐无常的人生写照,

10、当然也表现出他内心的五味杂陈。(3)器物中的兰文化兰花元素出现在器物上同样由来已久,如明清时期的瓷器上均有出现兰花纹样,兰花纹多占据瓷器主体部位,韵味浓厚,另有其他纹饰附加装点。明代兰花纹(见图 3)在瓷器上的表现形式以青花为主,兰花纹形态主要有写实和写实变体,且多样化,以分层少的图案式构图为主,多以简单的弧线或回纹、云纹等划分为层次,简单明了。清代兰花纹(见图 4)装饰技法仍以青花为主,图 1 南宋 郑思肖墨兰图图 2 明代唐伯虎陶谷弱兰图江苏陶瓷综合评述18图 3 明代兰花纹瓷片并以珐琅彩、粉彩为发展趋势,兰花纹形态更加写实,这时期写实兰花纹变得更加细腻,注重工笔,色彩也更为艳丽。兰花纹构

11、图的形式多样化,且中国画构图占主导。4兰文化融入陶艺美育路径兰花在物质层面有形状似美人、颜色无可比、香气幽远等特点,精神层面则有高雅圣洁、与世无争等高尚品质。蔡元培先生曾倡导“美育代宗教”“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这表明陶艺可以培养人的审美和高尚情操,与兰文化内涵有高度的相似性,将兰文化内涵与陶艺结合是为当前乡村美育拓宽途径,为四会兰花产业振兴发展增添新形式。(1)兰花的种植环境与陶艺制作材料相结合土生万物,“泥”作为大自然中最普通的材质,也是和人最亲近的一种材质,人都有玩泥巴的天性,一看到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碰一碰、

12、捏一捏。兰花作为一种植物,同样需要土壤。中国栽培兰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古书路史载:“尧帝之世有金道华种兰”,说的是 4 000 年前尧帝在世的时候在金华旁边的兰溪有一个叫金道华的人种有兰花。西晋张华著 博物志 载:“舜帝南巡,在兰台亲手栽兰”,说的是舜帝南巡在中台种下兰蕙。兰花的种植材料与陶艺所用材料陶泥之间有必然联系,种植兰花所用的花盆器皿多数也是用陶泥所做成的,运用陶泥制成花盆种植兰花在过程中感受自然风土,领略兰花与陶艺的自然气息,感受源于自然的生活之美。(2)兰花的形态特征与陶艺造型审美相结合诗人以“美人”来形容兰花的非凡姿态,充分说明兰花形态的审美趣味,南宋画兰名家郑思肖的墨兰图中

13、更是寥寥几笔,运用相对对称的中心构图形式呈现出兰花坚韧挺拔、不屈不折的高雅形态。陶艺作品同样具有曲线美、纹样美、色彩美、器形美等等欣赏趣味,以兰花形态融入陶艺创作之中,将兰花纹样画在陶艺作品上,直接制作成兰花形态的陶艺作品或小部分兰花形态点缀,借用兰花的颜色搭配装饰陶艺作品等等,在思考与动手中深入感受兰花与陶艺的造型之美。(3)兰花的精神内涵与陶艺制作工艺相结合兰花历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更是有“花中君子”的美称,这与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分不开,在古今众多诗词、书画、器物等作品中,作者借用兰花来表达高雅圣洁、坚贞不屈、与世无争等高尚情操。陶艺制作过程比如拉坯、彩绘、烧窑、捏塑等步骤都需要精湛的工

14、艺手法,即使在捏、揉、按、压的过程中也需要细心、耐心的制作及思考,通过对陶艺基本材料、工具、技法的学习,掌握陶艺成型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与兰花的高雅圣洁、坚贞不屈、与世无争等文化内涵相呼应,在手脑协调思考过程中感受兰文化与陶艺美育的价值与意义。5结语兰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笔下歌颂赞扬的对象,其形态似美人之姿,颜色淡雅清新、香气幽远自发,其高雅圣洁、坚贞不屈、与世无争的精神内涵与陶艺的材料、造型、工艺相映照,将二者融合进行美育教育是四会兰花产业发展的创新形式,也是当前乡村陶艺美育的有益补充,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手工艺均有促进作用。参 考 文 献1 苏宁.兰花历史与文化研究 D.北京:中国林业科

15、学研究院,2014.2 陈 国 亮.陶 瓷 艺 术 发 展 面 面 观 J.景 德 镇 陶瓷,2011,22(03):136-137.3 李祥东,高寒.赋泥土以生命现代陶艺的艺术特征J.景德镇陶瓷,2008(03):13-14.4 张婧婧.从陶艺饰品的市场价值看陶艺专业教育的市场趋向 J.中国陶瓷工业,2007(5):49-52.5 曾映雪.兰花文化与瓷画兰花创作 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4(06):73-74.6 解新明,张向前.植物学教学的课程育人和文化自信J.高教学刊,2020(14):53-56.7 成倩,纳海燕.兰花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浅析 J.天府新论,2007(B12):123-125.图 4 清代金彩兰花盖碗江苏陶瓷综合评述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