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章综合过关检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15138 上传时间:2024-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章综合过关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章综合过关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年上学期高生物同步验收 生物过关检测第一章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 1. 在低倍镜下能观察到的清晰目标,在转换高倍镜后却看不到了,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观察目标在视野之外 B.整个视野变暗 C.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D.被异物污染 2. 在使用10×的物镜和15×的目镜观察到某植物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将物镜换为40×后,视野的亮度以及看到的细胞数目比前一次 A.亮、少 B.暗、少 C.亮、多 D.暗、多 3.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被放大400倍。这里的“400倍”是指物体的(  ) A.表面积 B.体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和宽度 4. 在电子显微镜下我们看不到细菌的(  ) A.细胞壁 B.核膜 C.细胞膜 D.细胞质 5. 将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装片放在80 ℃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的颜色(如右图所示),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C.换上放大倍数为100×的物镜 D.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电光源亮度) 6. 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 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B.模拟尿糖的检测 C.低温或化学物质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D.土壤中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膜 8. 乳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前者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无各种细胞器 B.无成形的细胞核 C.无DNA D.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二、非选择题 9. 请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细胞: ①水绵细胞 ②蚕豆叶表皮细胞 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④大肠杆菌 ⑤酵母菌 根据你对显微镜使用和观察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________,以防止物镜触及装片。 (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使用________,待观察清晰后,将观察物移到________。千万注意换高倍物镜时不能将________升高。 (3)调焦时,在镜筒下降时要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镜筒上升时,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换上高倍物镜后要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 (4)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种类的细胞的形态、大小等特点不尽相同 ,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______,这又反映了细胞的________性。 (5)请你分别画出一个大肠杆菌和洋葱表皮细胞的模式图。 10. 如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今年夏天的一次活动中,他们从校园边的一个池塘取出一烧杯池水带回实验室,他们要研究这个池塘的污染情况。首先他们要检查所带回的池水中是否有生物存在。 (1)请问这个过程中一般常用的仪器是      。 (2)你认为判断水中生物的根据是: ①      ;②      ;③      。 (3)科学家利用变形虫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变形虫切割成两部分,其中无核的部分很快死亡,有核的部分继续生存。 ②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则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很快死亡。 ③将酵母菌和变形虫细胞的各种结构分离出来,再按各自原来的比例放在一起,结果失去了细胞活性。 以上实验说明                     。 12. 以下是几种生物的细胞结构,请认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能否进行有丝分裂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细胞是     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其结构基础是       。 (4)丁图如果分泌的是胰岛素,参与的细胞结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要观察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特征,应该用 培养基。此菌的菌落特征是 。 (2)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为 (3)此菌若为生产疫苗的“212程菌”,则作为生产和科研用的菌种应选用群体生长曲线的 期。疫苗产量最高的时期为 期。 (4)假定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分离获得了不能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这种维生素的类型。 第一步:将变异菌株接种到 培养基上扩大培养; 第二步:(简要写出以后的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14.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__。 (2)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这样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图。 ①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c、d对应的是:c________;d________。 A.目镜10×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20× ②视野最暗的图像_______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 ③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__(填“长度”、“面积”、“体积”);若A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目镜10×,物镜40×,视野中细胞为____________个。 15. 苏北某校高三学生在实验室内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先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所看到的图像如图甲。 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看到的图像如图乙。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看到的图像如图丙。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所看到的图像中的生物,有病毒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病毒________细胞结构,所以说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的可以不需要细胞参与,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一与实验二中的图甲与图乙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甲、图乙、图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相同吗?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即图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为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出的突起有的达1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图丙分别代表动植物细胞,但最早通过细胞将动植物看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形成的理论是________。 三、非选择题 16. 下图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上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部分过程,欲将丁细胞培育成植株,可选用 技术,这一技术的两个关键步骤是 和 。 (2)若上图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甲细胞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则乙细胞为 。在分离乙细胞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 。过程①区别于植物细胞常用的诱导剂是 ,过程②可利用 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的丁细胞还需进行 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上述制备过程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 。 17. 下面是以小鼠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工作,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进行小鼠胚胎工程操作时,首先在光控周期下(光照14 h,黑暗10 h)饲养成年雌鼠,并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________。然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卵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熟;并从雄鼠附睾中取出精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使________。再在37 ℃、5%CO2条件下,精卵共同作用4 h,冲洗后继续培养。定时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的变化,第5天可以看到胚胎发生收缩,细胞间隙扩大,接着胚胎内部出现裂隙,这是胚胎____________期开始的标志。 (2)如果体外受精后,在精核与卵核融合之前,用微型吸管吸除精核,再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作用类似于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处理后的受精卵可发育成小鼠。这种方法在动物新品种选育中的显著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小鼠甲的体细胞核移入小鼠乙的去核卵细胞中,由重组细胞发育成小鼠丙,则小鼠丙的基因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低倍镜下清晰的目标,换用高倍镜后看不见了,可能的原因,一是没有移动装片,换用高倍镜后,目标不在视野内;二是整个视野变得太暗或者换用高倍镜后,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B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5.【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放在80℃的条件下处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为了进一步看清A处的颜色,不需要增大放大倍数,只需调节视野亮度即可。 6.【答案】C 【解析】染色体位于细胞内,需要用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探究酶的活性的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都以显色反应来指示,可以用肉眼观察;大型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也可以用肉眼来观察。 7.【答案】D 【解析】酵母菌和乳酸菌一个是真核生物一个是原核生物。 8.【答案】B 【解析】 二、非选择题 9.【答案】(1)物镜 (2)低倍镜 视野中央 镜筒 (3)粗 粗 细 (4)多样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的储存场所 统一 (5)如图 【解析】 10.【答案】(1)C 无细胞结构 寄主(活)细胞 (2)A、B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B 藻蓝素和叶绿素 (4)D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解析】 11.【答案】(1)显微镜 (2)具有细胞结构 能够自主性运动 具有繁殖现象 对刺激发生反应(任意三个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解析】观察微小生物一般需用显微镜;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有序的物质结构;②新陈代谢;③生殖与发育;④应激性;⑤遗传与变异;⑥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任何的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细胞必须具有完整的结构。 12.【答案】(1)高等植物  不能  细胞不规则,有大液泡,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2)是低等植物  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心体  (3)叶绿体  (4)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13.【答案】(1)固体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2)温度、pH、氧气 (3)对数稳定 (4)第一步:完全培养基;完成第二步:配制系列培养基,有种培养基为只添加某一种维生素的 “完全培养基”;将扩大培养的变异菌种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实验结果分析:细菌能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所添加维生素,就是该变异菌株不能合成的维生素。 【解析】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鉴定菌种等。变异菌种不能合成某种维生素,但在只添加某一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此生长素即为该变异菌种不能合成的维生素。 14.【答案】(1)气泡 (2)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3)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 (4)①B A ②c 光圈 凹面镜 ③100 长度 10 【解析】若制装片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形成气泡影响观察。气泡与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空气与水界面折光不同而形成黑边,中间透明。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为倒像,移动装片时需向反方向移动。四个图中c的细胞体积放大倍数最大,而d的最小,可知应分别对应选项中目镜与物镜组合的乘积最大和最小。用显微镜观察图像时,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图像视野越暗。所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15.【答案】(1)没有。因为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无 不对。因为病毒虽不具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独存在时,不能繁殖,也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2)不同生物及同种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千差万别 (3)不同 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 (4)细胞形态与功能是统一的 (5)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细胞学说 【解析】细胞的形态各种各样,从显微镜下看到的许多细胞可以说明这一点,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是细胞生物,形体极其微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存。 三、非选择题 16.【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再分化 (2)(相应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 将抗原注射入小鼠体内 灭活的病毒 特定的选择性 克隆化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解析】本题以模式图的形式考查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及特点。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核心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骨髓瘤细胞和分泌单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7.【答案】(1)促进超数排卵 精子获能 囊胚 (2)后代都是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甲的体细胞核和乙的细胞质中的线粒体 【解析】体外受精需要获得卵母细胞,可用促性腺激素促进雌性动物超数排卵。获得的精子必须经获能处理才具有受精能力。一般早期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进行胚胎移植。由(2)题意可知,细胞松弛素B处理使未受精的卵细胞染色体加倍,由形成的细胞发育成的个体类似于植物单倍体育种技术,因此优点是后代都是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小鼠丙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甲的细胞核,少部分来自乙的线粒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