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 期 年 月塑料工业 聚乳酸基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金保彦 禹宝庆(.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上海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骨科 上海)摘要:共混是聚乳酸()改性最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 然而大部分聚合物与 不相容或相容程度低 因此需对其进行增容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聚乳酸基共混物增容的最新进展 概述了增容机理和增容技术 分析了不同增容方法对 基共混物的界面黏合力、结晶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 系统地比较了各种增容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展望了增容改性 基共混物的发展前景 其中纳米粒子增容对共混物性质无特异性 能够准确定位到界面 甚至赋予材料新的性能 是新颖且有前途的增容
2、方法关键词:聚乳酸 共混物 相容性 界面张力 性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聚乳酸()是一种脂肪族热塑性聚酯 是开发最广泛的商用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聚合物之一 它的原材料来自玉米淀粉、甘蔗和其他可再生物质产品 可由乳酸单体直接缩聚合成 也可由丙交酯二聚体开环聚合合成 开环法是目前生产 的主要方式 然而其合成环境要求较高 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例如高强度、高模量 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透明性及易加工性等 然而 固有的低熔体强度和缓慢的结晶速率阻碍了其成型性和发泡性能 韧性差和冲击强度低限
3、制了其广泛应用 因此 必须对 进一步改性聚合物共混作为一种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 它结合了多种现有聚合物的优点 所得共混物的性能也可通过均聚物的选择和共混物的组成进行调节 的大多数缺点在理论上都可以通过共混来克服 然而 由于大部分的聚合物与 不相容或相容程度低 共混物会产生相分离 从而导致所得材料的最终性能出现大幅度下降 因此 需要通过增容来提高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使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最优状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 基共混物的增容技术进行了大量探索 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使用不同增容方法对 基共混物相容性及其相关性能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4、临床高原学科()通信作者:禹宝庆 男 年生 教授 主任医师 从事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及生物医用材料研究 作者简介:金保彦 男 年生 硕士研究生 从事聚乳酸改性及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 塑 料 工 业 年 增容机理相容性可分为热力学相容性和工艺相容性 相互混合的组分以任意比例混合 都能形成均相体系 这种相容性称为热力学相容性(混溶性)对于一些热力学相容性不太好的共混高聚物 经适当加工工艺形成结构和性能稳定的共混高聚物 则称之为具有工艺相容性要使共混物达到热力学上的完全相容 混合自由能 必须小于 的降低有助于混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组分的混合或共混 降低幅度越大 两种组分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越好 性能
5、越好 混合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有两个组成部分 即熵 和焓 的变化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公式 由于聚合物共混过程一般是吸热过程 所以焓变为正值 而聚合物共混物中的混合熵 很小且为正 因此 大于 热力学上是不相容的如果经适当加工工艺将两种部分混溶或完全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产生精细的相形态并结合两种聚合物组分的有利特性 则说明两种聚合物相容性很好 而如果共混导致相形态粗糙和性能较差 则它们相容性差 对于相容性不好的聚合物共混物 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改善其相容性 以提高共混物的性能 这通常被称为增容增容的主要作用为:)降低相间的界面能并提高相间的黏合力)降低分散相的尺寸 提高分散相的分散程度)在加工过程中和整
6、个使用寿命期间稳定分散相以防止团聚 聚乳酸基共混物的增容原理如图 所示图 聚乳酸基共混物的增容原理 ()基共混物的非反应性增容 添加无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的两单体在大分子链上无规排列 呈随机分布 没有一种单体能在分子链上形成单独的较长链段 无规共聚物中的单体可以看作是与共混物中的相应组分混溶的 等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用作聚乳酸/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增容剂 增容共混物的冲击断裂表面显示出更均匀、更精细的分散相形态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这可能是因为形成了更稳定、更厚的界面 链缠结程度增加 具有更强的黏附力 不易受到外部热能的影响 当 质量分数为 时 共混物
7、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 质量分数为 时 拉伸性能显著提高 这可能是由于中等尺寸的 颗粒稳定了 基体中存在的裂纹 等通过逐步修饰和一锅反应合成了左旋聚乳酸热塑性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三元无规共聚物 以此用作/共混物的增容剂 两种共聚物都增强了/共混物的相容性 尤其是在原位一锅反应中产生的 共聚物 逐步修饰合成的 共聚物只能促进 相的结晶而 共聚物在 和 链中表现出均一的多相分散和结晶加速 有助于 和 两相的结晶 此外 与 增容的共混物相比 增容的共混物表面光滑度更高 分散相的尺寸显著减小并扩大了分散程度 储能模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 体系具有更强、更灵活的性能 等使用聚(苯乙烯
8、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增容聚乳酸/亚麻籽短纤维(/)含有的环氧官能团与 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形成扩链、支化甚至交联结构 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延展性、韧性以及热稳定性 添加嵌段共聚物使用嵌段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的主要优点是一个嵌段可以与一种共混组分混溶 而第二个嵌段可以与其他共混组分混溶 嵌段共聚物会选择性地聚集到不相容均聚物的界面附近 每个嵌段与相应的共混物组分缠结 可以增强不混溶共混物的界面黏附力 防止分散相颗粒在后续加工或储存过程中聚结 足够的界面黏附力还可以有效阻止界面处产生裂纹 等研 究 了 乙 烯 醋 酸 乙 烯 酯 共 聚 物()对聚乳酸/生物高密度聚乙烯(/)不相容共混体
9、系的影响 虽然增容共混物中分散相典型的液滴状结构保持不变 但增容剂的使用减小了分散相液滴的尺寸 使界面黏附性得到改善 界面黏附力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经过夏比冲击第 卷第 期金保彦 等:聚乳酸基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试验 增容共混物的能量吸收最高达到 /比未增容共混物增加了近 增容共混物的韧性得到改善 断裂伸长率为 比未增容共混物提高了约 等使用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提高聚甲醛/聚乳酸(/)共混物的冲击强度经 改性的共混物断裂伸长率大幅提高 冲击强度从 /提升到 /等将纳米填料磷酸锆()混合到 中以改善其热稳定性 再通过熔融混合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
10、甘油酯共聚物()引入到/纳米复合材料中 冲击强度提高到 /约是纯 的 倍 通过添加带有 嵌段的共聚物 材料的冲击断裂形式由脆性转变为韧性 抗冲击性得到极大改善 等采用挤出和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镁(/)复合材料 使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环氧乙烷聚丙交酯)()作为/的增容剂 增容共聚物在聚乳酸和镁之间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界面 能够增强 和 之间的界面黏附力 降低聚乳酸的疏水性 这将有利于提高细胞黏附性和降解速率 添加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多接枝点和长主链在有效的链缠结和应力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等通过溶剂法和反应挤出法合成了以低聚乳酸()为支链的醋酸纤维素()共聚物 并将其作为聚乳酸/增塑醋酸纤
11、维素(/)的增容剂共混物的界面生成了 键 增加了大分子结构的刚性 与 之间的黏附性增加 从而使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增加 等合成了淀粉聚乳酸()共聚物 并对其作为热塑性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加入 相容剂后 聚乳酸的球晶尺寸减小 共混物的断裂表面空隙减少 黏附性和光滑度得到改善 这是因为 可以相互连接 和淀粉颗粒 当相容剂质量分数达到 时/的拉伸强度从 增加到 提高了约 断裂伸长率从 增加到 增加了约 说明共混物的延展性也得到改善 等使用全同立构聚丙烯()接枝的 共聚物对/进行增容 断裂伸长率提高到约 同时保持了非常高的刚度和出色的透明度 这与 等的研究结果类似 接枝共聚
12、物可以在提高/韧性的同时 也提高共混物的强度 等使用 接枝共聚物作为相容剂 通过与 和聚碳酸亚丙酯()熔融共混来制备共混物 接枝共聚物改善了 和 之间的相容性 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的峰值分别为 和 /此时共混物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而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等使用 增容/共混物 增容共混物的杨氏模量显著增加 表明添加 有助于提高 纳米复合材料的刚性 等评估了两种接枝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和乙烯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对聚乳酸/高密度生物聚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加入 和 后 共混物的韧性和强度都得到提高 其中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
13、了 和 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 和 冲击强度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分别提高了约 和 纳米粒子增容纳米粒子对不混溶的共混物组分的性质没有特异性 并且很容易通过共混加入 将固体纳米粒子作为第三种成分加入到不相容的聚合物共混物中对形态和界面性质有很大影响 根据表面相互作用 纳米粒子可以定位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界面处 充当物理试剂 避免液滴聚结并稳定形态 从而保持共混物的性能 除了提高相容性外 纳米粒子的加入还可以获得结合了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两者优点的高性能材料胡桂新等使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对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物进行增容增容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 和 还赋予了共混物一定的抑菌性促
14、进了材料降解 等将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滑石粉熔融共混 制备了可生物降解的纳米复合材料 滑石粉颗粒选择性地位于界面 促进了 球形粒子的团聚 增强了 与 之间的界面黏结性 当共混物中加入 的滑石粉时 的结晶温度提高到 结晶度为 这是因为界面的滑石粉作为成核剂加速了 的结晶 含有 滑石粉的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为 和塑 料 工 业 年 /而不含滑石粉的共混物分别为 和 /这说明纳米粒子的加入可以显著提升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等报 告 了 使 用 还 原 氧 化 石 墨 烯()对聚乳酸和聚呋喃十二碳烯酸酯()生物衍生聚合物薄膜的增容效果/共混物是不混溶的 添加优先
15、在 相中分离的 的直径从 减小到 这表明 作为相容剂可以减小分散相的尺寸 还可以增加 的结晶度 当 也存在时 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这证明 和 在加速 结晶动力学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添加 后共混物拉伸强度从 增加到 当 含量达到 时 拉伸强度降至 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的 发生了团聚 因此应考虑到增容剂的添加量对共混物最终性能的影响 基共混物的反应性增容非反应性增容剂混炼容易 但需要的添加量较大 并且在熔融共混过程中 几乎不可能所有添加的共聚物分子都到达界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 许多共聚物分子更倾向于在共混物中形成胶束 而不是位于界面处 因此增容效率较低 另一种提高共混物相容性的方法是原位反应增容 在混合过程
16、中 反应性增容剂与两种共混物组分发生反应 在较短的加工时间内将相偶联 从而增强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界面相互作用 当两条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合物链在共混过程中在界面相遇时 它们必须在共混过程中以高速率分布在聚合物熔体中 添加具有环氧基团的聚合物用于 基共混物的环氧反应性增容剂主要可分为环氧化植物油、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商业化的巴斯夫扩链剂)和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其他共聚物 具有环氧基团的聚合物可以与 含有的羧基和羟基进行反应从而达到增容效果表 用于 基共混物的环氧反应性增容剂 共混物增容剂结果参考文献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酯)(/)环氧化植物油屈服应力
17、、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和韧性均有显著提高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环氧化植物油提高了断裂伸长率和冲击韧性聚乳酸/聚羟基丁酸酯(/)环氧化植物油提高了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 但强度有所下降聚酰胺/聚乳酸(/)环氧化植物油提高了强度和韧性聚乳酸/热塑性淀粉(/)环氧化植物油增强了界面黏附力 增加了热稳定性聚乳酸/聚(环己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酯)(/)提高了界面黏附性 提高了冲击性能聚乳酸/聚呋喃(/)减小了分散相的尺寸 提高了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酯)/聚乳酸(/)减小了分散相的尺寸 提高了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酯)(/)提高了
18、的黏度 增加了 相的结晶度聚乳酸/聚酰胺 (/)改善了 和 之间的相容性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酯)(/)增大了界面黏附力 提高了拉伸模量和强度聚乳酸/聚(己内酯)(/)减小了分散相的颗粒尺寸 并显著减少了/界面的空隙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酯)(/)增大了界面黏附力 提高了 相的结晶度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环氧化反应性增容剂对 基共混物的增容效果进行了研究 如表 所示加入环氧化腰果酚基预聚体()、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玉米油()、环氧化亚麻籽油()和环氧化芝麻油()等环氧化植物油可以增强相间的黏附力 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和断裂伸长率 但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机械
19、性能 加入商业化的巴斯夫扩链剂 第 卷第 期金保彦 等:聚乳酸基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可以减少合成过程 减小分散相尺寸 增大 相的结晶度 有效改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 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 加入其他含有 的共聚物能起到类似的增容效果 添加具有酸酐基团的聚合物马来酸酐()可以通过与 基共混物中的组分发生反应在界面处形成嵌段或接枝共聚物 以此来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 由于聚乳酸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相容性不是很好 因此 等采用马来酸酐接枝的 ()对其进行增容 马来酸酐的加入能够减小分散相 的直径 使其在 基质中以细长棒形式存在 增加与裂纹的相互作用 降低扩展速度 有助于维持断裂的整体稳定性
20、改善冲击性能 等研究了聚乳酸/聚(酰胺)(/)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添加 相容剂的共混物采用双螺杆挤出加工 在共混物中的分散性得到增强 界面黏附性增强 当 的质量分数为 时 延伸率可达 当 质量分数达到 时 出现了原纤化 尺寸也变得更小 原纤化和较小的液滴尺寸是提高延展性的关键因素 等为了提高聚乳酸与淀粉之间的相容性 使用马来化的植物油类(向日葵油、菜籽油和蓖麻油)作为增容剂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油与马来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 时增容效果最佳 分散相的尺寸更小 团聚更少 分布更均匀 添加小分子引发剂或催化剂目前在交联领域进行的科学研究表明 将有机过氧化物用作自由基引发剂可能是一种提高 性能的成功且简便的方
21、法 有机过氧化物是最常用的交联体系 它分解形成 自由基 与聚合物链中存在的氢基团发生反应 改变聚合物的性能 过氧化二异丙苯()是聚合物工业中最广泛使用的交联剂 等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 加入 作为反应性增容剂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研磨轮胎()橡胶/可能发生的界面增容机制如图 所示 和 都可以被 的自由基夺取氢原子 形成大量的大分子自由基 这两个大分子自由基相互作用 分子接枝到 上形成接枝聚合物()作为/界面的界面过渡层 可以提高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和界面黏附力不经进一步退火处理 共混物的结晶度达到 是纯 的近 倍 在几乎不影响拉伸强度的前提下 增容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性能与纯 相比 共混物的
22、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 和 但拉伸强度仅下降了 冲击断口的塑性变形表明 增韧作用主要归因于 引发剂的增容作用 界面黏附性的改善导致共混物失效时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图 和 之间可能发生的界面反应 等使用质量分数 的 对/共混物进行反应性改性 增容共混物中形成的交联体系有效改善了 和 之间的相容性 除了形成交联外 共混物中还生成了位于界面处的 共聚物 改善了两相之间的黏附力 有效防止 分散相的聚结 然而 在反应共混过程中 反应环境的高温和过氧化物的短时间分解会立即释放自由基 这意味着聚合物的交联比共聚更多 交 联 体 系 起 到 的 增 容 作 用 更 大 等通过添加低聚乳酸()来
23、增强聚乳酸的韧性 为了改善/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对/反应挤出的影响加入 只能使 的冲击强度略有提高 从/达到 /添加 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得到显著提高 达到了 /这是因为 在反应挤出期间形成了大量的自由基 形成了交联体系 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适当的催化剂能够在高温下促进并加速不相容共混物的聚酯之间的链段交换 从而通过酯交换反应形成嵌段或无规共聚物起到增容作用 等以 和淀粉()为原料 以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为添加剂 通过反应熔融共混制备/共混物 增容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为 和 /分别是纯 的 倍和 倍 在熔融共混过程中 具有丰富羧基的 在淀粉的无定形区域发生反应 虽
24、然淀粉的形状和晶型没有改变 但表面活性提高了 增加了淀粉与塑 料 工 业 年 之间的黏附力 能够参与 与淀粉界面的酯化反应 形成支链/交联共聚物嵌入 与淀粉界面 进一步改善了混合物的相容性 从而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党开放等以聚四氟乙烯()作为/共混物的催化剂优化了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下降 泡孔密度提高 形貌完整度变好 拉伸和压缩性能也得到提高 以钛酸四丁酯()作为催化剂 对/的共混物进行增容 在温度升高时 催化剂可以再次被激活以加速聚酯组分之间的酯交换反应 从而导致聚合物结构发生变化 增容共混物中分散相的直径减小 分散程度增大 界面黏附力增加 断裂伸长率从 提高到 材料的韧性得
25、到提高 添加 粒子最近 粒子()被提出作为一种新型相容剂来调节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形态和界面性质 粒子是一种表面分隔材料 在同一粒子的两侧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或物理性质 这种 粒子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 结合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纳米粒子的优点 由于与两种聚合物组分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它不仅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界面 而且可以稳定在界面上 要想让 粒子作为相容剂 颗粒的一侧必须被一种聚合物充分润湿 而另一侧则被另一种聚合物润湿 与单个化学粒子相比 具有不同润湿特性的能力使 粒子优先位于界面的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等使用基于二氧化硅的纳米片用作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增容剂 其增容机制如图 所示 纳
26、米片是一种拱形结构 凹面富含氨基 凸面富含羰基 当用于/复合材料时 的羧基与 凹面上的氨基发生反应 的刚性使凸面上的羰基指向 形成疏水相互作用 与不含 纳米片的/复合材料相比 含有 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 和 这是因为界面化学键的断裂消耗了大部分能量 等同样使用基于二氧化硅的 纳米片作为增容剂对/共混物进行增容/可以锚定在共混物的界面上 形成致密的二氧化硅层 阈值较低 有利于两种聚合物之间的应力传递 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等使用 粒子对/进行增容 一端为二氧化硅 一端为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 在细胞结构的/界面自组装 为 的迁移提供了通道 二氧化硅
27、侧与 形成氢键 侧与 形成疏水作用 提高了界面黏附力并抑制了相分离 添加 的 粒子 拉伸强度从原来的 提高到 断裂伸长率从提高到 等使用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化的纤维素作为 纳米圆柱体 用来增强/的性能/中的硅烷化纤维素纤维增强了两种聚合物之间的黏附力 从而将它们的形态从海岛调整为连续结构 添加质量分数 的硅烷化纤维素时 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增加了 拉伸强度增加了 图 在/复合材料上的相容机制图 /等成功合成了在二氧化硅纳米片的相对侧接枝 链和环氧基团的功能性 纳米片 功能性 作为增容剂被掺入典型的增韧聚乳酸/热塑性聚氨酯(/)混合物中 在熔融共混过程中 通过 上的环氧基与 的羧酸基团之间的反应
28、链原位接枝到 的一侧 通过 上的接枝链和共混部分之间的选择性链缠结 大大增强了界面黏附力 从而提高力学性能 在 的质量分数为 时 断裂伸长率从 增加到 拉伸模量从 增加到 冲击强度提高了近 动态硫化和界面增容典型的热塑性硫化橡胶()由两个主要组分组成 即热塑性聚合物作为连续相 交联弹性体作为分散相 动态硫化()是一种生产 的特殊工艺 其中橡胶在与塑料共混过程中发生硫化 防止分散的橡胶相发生聚结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通过硫化和界面反应的程度控制相形态 从而控制所得共混物的性质 这种方法通常仅限于含有可固化聚合第 卷第 期金保彦 等:聚乳酸基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物的共混物 并且需要通过反应性增
29、容来提高 与其他聚合物之间的界面黏合力 以提高共混物的性能 等探究了含缩水甘油基的二氧化硅()和三硅烷醇异丁基的二氧化硅()颗粒对动态硫化制备/环氧化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的环氧基团能够与 的官能团和 链末端存在的基团反应将 掺入/混合物中可显著提高储能模量 这是因为自固化形成了交联体系 有利于增强界面黏附力 提高力学性能 此外 通过添加 颗粒 可以影响/的黏度 由于存在七个异辛基及其增塑作用 的加入降低了复数黏度 有利于材料的加工制备 等使用 作为引发剂 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了/的热塑性硫化橡胶/共混物的形态在动态硫化过程中呈双连续结构分散相尺寸随着加工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加工过程中
30、 的某些部分会接枝到 上 加工温度越高 接枝越多 界面相容性越好 可大幅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等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增容剂 对聚乳酸/聚氨酯(/)进行动态硫化 在共混物中 基质内成功形成了交联聚氨酯 降低了 的整体结晶速率 促进了 成核 等使用异氰酸酯作为增容剂 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生物基 该材料由聚乳酸和新型聚合物滑环材料()组成 动态硫化过程中观察到 的相转化现象 分散在 连续相中的 粒子平均直径为 当/共混的质量比为/时 由于 分子在变形时具有独特的滑动效应 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 和 结论与展望总结分析近几年增容聚乳酸基共混物的研究 发现增容方法较多 其中添加预制
31、共聚物是常规且有效的方法 然而特定共聚物必须在混合之前合成 由于制备特定聚合物的额外投资 这种方法在工业应用领域并不受欢迎 反应增容的反应都发生在界面处 可以有效降低界面张力 提升相容性 具备非常好的增容效率 其不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更适用于工业应用 纳米粒子是最新的增容方法 不仅能提高聚乳酸和共混物组分之间的相容性 还会增强力学性能或赋予所得复合材料一些新的功能 因此引进纳米粒子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增容技术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聚乳酸基共混物的性能会越来越新颖、均衡 用途会越来越广泛参 考 文 献 ./()()().:.()().():.:():.:.:.():.:.().():.():.:.()
32、:.()()()().():.()().():.塑 料 工 业 年 .():.()/().():.():./():.():./.():.:():.()()/.():.().():.().():./.():.():.:()/.():.()()().():.胡桂新 刘雨洁 张文哲 等.抑菌型可降解/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塑料工业 ():./.():./.():./().():.()().():.:.():.()()():.():./.:.第 卷第 期金保彦 等:聚乳酸基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33、)/().():./.():./:.:.()/().():./.:.李孙辉 刘嘉铨 郭熙桃 等.对/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响.塑料工业 ():./.():.().():./.:./.():.:.:./.():.()/():.():.():.()/.():.党开放 黄泓鑫 武高健 等./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微孔发泡行为及性能.塑料工业 ():.塑 料 工 业 年 /.():.()/(/).():.():.:.():.:.()/()(/).():.()/().():.()/.():./(/).:./()/.():./.:.()/.():.().():.(本文于 收到)(上接第 页)陈智峰 郝天英 林勤保 等.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的非有意添加物和鉴别技术研究进展.分析测试学报 ():.():.:.董犇 黎梓城 郑建国 等.食品接触用再生 制品中非有意/有意添加物迁移量的筛查及安全评估.食品工业科技 ():.():.可无限回收利用的塑料问世.绿色包装 ():.():.伯克利实验室开发出 定制材料以解决混合塑料回收问题.金属功能材料 ():.():.():.(本文于 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