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1单选题1、下表展示了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约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约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约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A城市经济职能增强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商品经济对国家重要性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知,宋太宗至宋神宗赋税总额不断增加,但是农业税不断减少,商业税不断增加,D项正确
2、;城市经济职能无法体现,排除A项;农业税萎缩不代表农业经济衰退,排除B项;土地兼并严重与农业税减少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在王安石变法前,变法派大多经历平平,位低资浅且多出身贫寒,但由于他们遇到大变革时代,在变法时,其中的很多人迅速步入权力中心。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A废除了贵族科举的特权B冲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统治C完善了官吏选拔的程序D改革了科举选拔官员的标准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王安石变法前,变法派“位低资浅且多出身贫寒”;变法时“很多人迅速步入权力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变迁,客观上冲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贵族地主的特权在当时仍然存在,排除A项;王安
3、石提拔有识之士为变法效力不意味着官吏选拔程序得到完善,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并未改变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排除D项。故选B项。3、辽史百官志一中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特点B轮番而治的习俗C全面汉化的趋势D保守顽固的作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南北面官制度分别管辖其境内的契丹人和汉族人,这反映了契丹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契丹实行南北面官轮番而治,排除B
4、项;北面官的设置体现了契丹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排除C项;南面官的设置意味着契丹接受了汉族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4、“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的一物。持续不已,自然贯通。”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不包括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根据“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的一物”可知这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他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D项符合题意;程颐、程颢和朱熹都是理学的代表,他们倡导格物致知,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5、元代建立初期就面临着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的难题,如何将丰裕的物资运往大都,是统治者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元代采取的举措是A修运河,
5、开海运B迁国都,促生产C民分治,四等人D迁人口,兴农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时期为了将南方丰裕的物资运往大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修整运河,同时开辟了海运,A项正确;元朝没有迁移国都,排除B项;四等人制度是民族政策,和运输物资无关,排除C项;兴农业也和物资的运输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6、李沆(北宋名相)字太初,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一夕,(宋真宗)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刘娥:出身寒微)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上述史事体现了北宋A统治阶级仍未打破门第观念B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良好C高级官僚深受理学观念侵染D皇权受到了“制度性”约束
6、答案:D解析:材料中作为宰相的李沆敢于焚烧皇帝的手诏,结合所学可知,宋真宗的手诏未经过既定程序,不合规范,体现出宋代皇权受到“制度性”约束,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皇权受到制度的约束,不是门第观念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的皇帝手诏显然没有通过三省六部的商议,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理学观念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7、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下列哪项不属于宋元手工业发展的成果()A矿冶业发展B棉纺织业发展C稻麦复种制D釉里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手工业发展迅速,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繁荣的时期之一,其中又以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三个行业最为突出,而稻麦复种制不属于手工业,C项符合题意;
7、ABD项属于手工业,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8、北宋文人文同在诗中写道:“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南宋士人余芑舒交代其子孙“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据此可知,宋代()A商业活动受到重视B冗官现象日益严重C四民社会地位相同D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可知,宋代不把读书做官看成唯一的途径,表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D项正确;“读书不求官”不代表商业活动受到重视,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没有涉及冗官现象日益严重,排除B项;“地位相同”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9、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
8、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然后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标志长寿;龙龟负书的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精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A垄断纸币的印刷权力B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C保证纸币的美观耐用D体现金融领域的创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精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有显著的“防伪”功能,B项正确;材料不是垄断纸币的印刷权力,排除A项;材料的设计不是保证纸币美观,而是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排除C项;宋朝商品经济繁荣,但是没有出
9、现金融领域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10、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B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D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表明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B项正确;A项太过绝对,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11、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0、下列不能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是A词的繁荣B程朱理学兴盛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D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宋代词进入繁荣时期,程朱理学兴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这些都能作为陈寅恪的观点的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2、在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学发展中,有这样一副对联“春风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对古代中国文学进行了描述。它反映出古代中国文艺A因时代发展而各具特色B因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C因社会需要而推陈出新D因政府提倡而各领风骚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如
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魏晋时期虽社会动荡,但书法绘画成就斐然。题干中的“唐诗晋字汉文章”即说明古代中国文艺因时代发展而各具特色,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时期的文艺特色,而不是“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排除BC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体裁并非全是由于政府提倡,D项错误。故选A项。13、盐铁专卖始于战国,榷酒始于汉武帝,唐中叶以后茶叶也开始征榷,至宋朝更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对各类大宗商品自始至终进行征榷的朝代,而且制度日益繁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宋代开始放弃了抑商政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商业税成为宋代重要税源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BCD答案:D解析:封建国家从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盐
12、铁专卖,到汉武帝时征收酒税,唐中叶开始榷茶,再到宋朝对各类大宗商品自始至终进行征榷,而且制度日益繁密等,说明国家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宋代商业税成为政府的重要税源,这些抑商政策均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宋代并未放弃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与之组合的AC两项;中国古代对商业征收重税等,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说法符合题意,排除没有将其组合在内的B项。故选D项。14、说话是宋代瓦肆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说话内容丰富,凡古今之事悉有囊括,庙堂田野具有之。因其通俗易懂,情节入胜,特别受欢迎。这A真实再现了纷繁复杂的历史B有利于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3、D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说话”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有利于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说话”作为宋代瓦肆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并不会完全真实再现历史,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排除C项;材料强调“说话”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有利于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未体现阻碍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排除D项。故选B项。15、宋代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这反映了宋代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宰相试图限制君权D君权相权关系
14、紧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可知宰相试图限制君权,对君主专制产生威胁,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就得不出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宰相试图限制君权,没有体现君权与相权之间的激烈斗争交锋,排除D项。故选C项。填空题16、南宋与金军多次战争,最终在_年与金订立_和议。以东起_、西至_一线划界,_对_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_”答案:1141绍兴淮水大散关南宋金岁贡解析: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
15、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之后,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机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名义杀害了岳飞。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向金称臣,并南宋每年给金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之后,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17、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_,_”成为普遍现象答案: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解析:根据所学,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
16、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18、_、_、_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答案:辽夏金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所以是辽,是夏,是金。19、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_的进步_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_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_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答案:文化北宋南北分卷江浙解析:根据所学,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
17、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20、金朝建立1114年,_的首领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_府,也称上京。答案: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会宁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21、巩固统一的措施(1)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设立_。(2)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_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_,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_,简称_。除今天的_、_、_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_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吐蕃地区,则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
18、_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元朝设_、_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_的管辖元朝还在_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答案:驿道驿站行省中书省行中书省行省河北山西山东10地方行政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西域澎湖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巩固统治,(1)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2)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吐蕃地区,则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宣政院进行政教合一的管
19、理;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还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所以是驿道,是驿站,是行省,是中书省,是行中书省,是行省,是河北,是山西,是山东,是10;是地方行政,是宣政院,是北庭都元帅府,是宣慰司,是西域,是澎湖。22、“四等人制”: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_答案: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23、南宋与金军多次战争,最终在_年与金订立_和议。以东起_、西至_一线划界,_对_称臣,每年向
20、金朝缴纳“_”答案:1141绍兴淮水大散关南宋金岁贡解析: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之后,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机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名义杀害了岳飞。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向金称臣,并南宋每年给金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之后,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24、到宋朝,_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
21、更多地来自_。宋朝_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_束缚答案:贱民雇佣无地人身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25、元朝农学家_编撰的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答案:王祯农书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所以是王祯,是农书。材料分析题26、阅
22、读下列辽夏金文化有关史实和材料,回答问题。领域史实或材料思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小说、戏曲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话本:宋元时期盛行,是早期的白话小说。科技印刷术: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战争。指
23、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元朝郭守敬创造出简仪(天文观测仪器);编定了授时历。元朝王祯农书,记载了南北方农业技术和工具。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出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思想文化的成就或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特征:思想领域内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性(或承古萌新);文学艺术领域大众化、世俗化趋势。中国传统科技呈现出总结性的特点。示例信息及特征:王守仁、李贽、黄宗羲等,反映出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内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性。论述:明清之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王守仁提出以“致良知
24、”为核心的理论,强调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着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李贽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道德标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严厉批判了封建专制,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反对理学清谈,主张经世致用等。明清思想界形成的社会批判思潮,体现了社会转型前夜的时代要求,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表格中的小说、戏曲成就可知当时世俗文化兴起,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根据科技成就可知当时科技发展繁荣。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思想文化出现世俗化的倾向,而且成就卓著。结合宋词、元曲和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
25、技发展情况展开阐述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27、阅读秦朝、西汉、元朝三代相关图片,回答问题(1)据图,说明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这一管理制度有何特点?(2)据图二,回答西汉初年对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存在什么弊端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管理?(3)据图三,回答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这-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答案:(1)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2)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推恩令。(3)行省
26、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1)制度:图一是前朝疆域图,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最主要的特点是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因为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2)制度:图二是西汉初年的疆域图,西汉初年对地方管理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制度。弊端:这一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地方侯国势力做大,严重威胁中央,即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后来汉武帝采取了推恩令措施加强对地方管理,从而消除了对中央的威胁。(3)制度:图三是元代疆域图,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
27、对地方管理实行行省制度。意义:这一制度的实行的意义包括主要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主要考虑统治阶级如何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方法。(4)趋势:结合图一、二、三可以得出: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问题上: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总体呈现这样的变化趋势,这也是整个封建社会中体现出来的趋势。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隶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
28、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材料二: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据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代的城
29、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答案:(1)特点: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城市;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成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2)新变化:城市商业繁荣;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政府对商
30、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较活跃。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的比以前更多”可概括出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根据材料“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可概括出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城市;根据材料“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可概括出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根据材料“设官管理”可概括出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根据材料“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可概括出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成
31、因:结合所学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形式变化、政府管理层面可概括出答案即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2)新变化: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可概括出城市商业繁荣;根据材料“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可概括出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根据材料“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可概括出海外贸易较活跃;结合所学从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等角度作答。小提示:29、历
32、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比图1、图2,提取元代行政区划变化的两条信息,并加以说明。答案:示例信息1元代行省的数量比宋代路的数量大幅减少,行政区域更大。说明元代相比于宋代,疆域辽阔,行政管辖区域更大。元代摈弃了宋代因过度削弱地方势力而划分行政区域过多的弊端,强化行省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信息2元代与宋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和划分标准不同。说明:元代的行省取代了宋代的路,管理权限和管辖范围更大,在命名上行政职能超越地理属性。元代在行政区划上更注重犬牙交错,便于军事控制,而宋代更注重山川形便,便于对地方进行监察。信息3元代把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纳入管辖
33、范围。说明唐宋以来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封建化程度较高.各政权并立。元代国家重新走向大一统,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元代疆域空前辽阔.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加密切。(答出三点即可)解析:信息1根据图片中行省的数量可以得出:元代行省的数量比宋代路的数量大幅减少,行政区域更大。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相比于宋代,疆域辽阔,行政管辖区域更大。元代摈弃了宋代因过度削弱地方势力而划分行政区域过多的弊端,强化行省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信息2从行政区划的名称和划分标准看,元代与宋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和划分标准不同。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行省取代了宋代的路,管理权限和管辖范围更大,在命名上行政职能超
34、越地理属性。元代在行政区划上更注重犬牙交错,便于军事控制,而宋代更注重山川形便,便于对地方进行监察。30、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金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晋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本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
35、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
36、、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汉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维护西周统治。(2)汉朝:儒学独尊地位
37、确立。魏晋:儒、道、佛三家并存。隋朝:提出“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唐朝:形成三教并行局面,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之后再次复兴儒教。(3)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精髓,将“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形成哲学体系;理来源于天理,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理学将天理和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理学摒弃佛道中彼岸世界思想,肯定现实生活,追求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完善。(答出2点即可)解析:(1)品德:根据“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得出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改变春
38、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维护西周统治。(2)从汉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其中汉朝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确立。魏晋时期儒、道、佛三家并存。隋朝提出“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唐朝形成三教并行局面,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之后再次复兴儒教。(3)根据“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精髓,将“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形成哲学体系;理来源于天理,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理学将天理和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理学摒弃佛道中彼岸世界思想,肯定现实生活,追求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完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