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挑战与应对陈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重庆 沙坪坝400030)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分析了中学教师在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面对挑战,要利用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增强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打造多元化数字平台,全面提升中学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强调数字技术伦理规范,开展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数字素养;中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数字素养
2、已成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必备基本素养,悦澡葬贼郧孕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缘郧应用及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促使教育数字化不断转型,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极大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变革,培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新人。中小学教师承担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数字化快速转型下教育领域各要素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因此,提升一线中学教师的数字素养被置于重要地位。一、数字化转型时代对教师
3、数字素养提出新要求(一)政策要求: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安排及一体部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学教育应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智慧交互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第一,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
4、化的重要引擎,在战略实施层面,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每位教师。第二,数字时代,面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而数字素养是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第三,数字化时代,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需适应环境,并能利用数字技术教书育人。圆园圆圆年员圆月圆日,教育部发布 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列出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及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明确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内涵和指标框架,为指导中学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提供了参考标准。(二)实践要求:培养教师核心能力,增强教师的不
5、可替代性随着数字技术的颠覆性发展,机器阅读理解能力首次超越了人类的平均水平。尤其是悦澡葬贼郧孕栽的发明,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数字化转型时代教师的地位和能力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广泛讨论。数字化转型时代,一名合格的教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能力?1课堂内外初中教研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更关注数字空间内人与人的交流协作、个体的广泛参与以及教师对学习者的引领,多资源开发、多情景展现、多形式交流的特点体现出教育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另一方面,智能化教育环境使人机关系从辅助转向协同,教师与人工智能合作形成的“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被推广使用,对教师人机协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教师不断
6、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核心能力,从而增强教师的不可替代性,促进数字时代教师角色顺利转型。因此,教师亟须提升自身的数字技术的使用能力、利用数字技术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数据应用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二、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一)意识挑战: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之困数字化意识包括教师的数字化认识、数字化意愿及数字化意志。数字化认识指教师对数字技术价值的理解;数字化意愿主要体现为教师进行数字化实践和探索的能动性;数字化意志体现为教师在教育数字化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时所拥有的信心与决心。首先,存在短时间内无法转变教师落后观念的问题。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不可估量,难以捉摸,教师适应
7、这样的改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对数字化课程的价值认识不到位,难以快速适应数字化转型下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很迷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如何转变、朝什么方向转变自身的数字素养的认知还太清晰。其次,数字化时代的快速转型容易导致教师产生抗拒和厌烦情绪,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动性下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二)知识与技能挑战:数字技术与技能学习之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一方面需学习掌握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的内涵、特征及其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还需学习数字技术资源的选择策略和使
8、用方法,掌握在教育教学中选择数字化设备、软件及平台的原则和方法,做到熟练应用数字化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由于知识和技能没有及时更新,教师在教学中用背答案的方法传递数字化知识和技能,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及形式化的问题。第二,教师在数字技术教学资源和策略的选择上如稍有不慎,便容易导致教学资源的杂乱堆积,降低教学效率。第三,教师在学习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技术与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着重思考如何让数字技术更有效地服务人类,而不是被技术奴役。(三)应用能力挑战: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之困数字化应用能力表现在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实施、学业评价以及数
9、字化协同育人等方面。从应用层面来看,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不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从学情分析来看,初中教师容易出现经验主义、模糊不清、以偏概全、随机零散的问题,分析的案例不具有广泛性和推广性,导致教师容易迷茫和困惑。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提供什么样的课堂会影响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主权较小,导致教师在获取、管理数字教育资源、设计数字化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创设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定位较模糊,不利于进行个性化、精准化教学。(四)社会责任与专业发展挑战: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之困一方面,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对数字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够,数字安全保障系统有待加强。首先是数字社
10、会责任,包括法治道德规范、数字安全保护;其次是数字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数字化学习与研修、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及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另一方面,目前对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有很多,但切实有效的系统性研究却非常少。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还需更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作支撑。三、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应对策略(一)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数字意识一方面,教师须有意愿提升数字素养。教师应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数字技术的价值和各种操作程序,及时更新自身观念,有意识地学习数字工具和数字技术,养成数字思维习惯,遇到问题不放弃、不退缩,学会调整因数字化快速转型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由知识传授者走向知识协同者,
11、由课程执行者转向课程研发者,由课堂主导者迈向课堂组织者,由作业监管者2参考文献:咱员暂吴砥袁陈敏援 教师数字素养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咱允暂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袁圆园圆猿渊园缘冤院源原苑援咱圆暂何曼援 多维创新引领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咱允暂援 在线学习袁圆园圆圆渊员园冤院猿援咱猿暂马陆亭援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 建设教育强国咱允暂援 上海教育袁圆园圆圆渊猿远冤院员援咱源暂王世伟援 以高端数字化人才引领并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咱允暂援 图书馆论坛袁圆园圆圆袁源圆渊园猿冤院员员原员猿援咱缘暂武法提袁田浩袁高姝睿援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教育形态院关键特征与生成途径咱允暂援 中国基础
12、教育袁圆园圆猿渊园员冤院猿猿原猿苑援咱远暂王杰援 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咱阅暂援 武汉院华中师范大学袁圆园员缘援咱苑暂徐维斌援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咱允暂援 新课程研究袁圆园圆圆渊猿源冤院员原缘援渊责任编辑院向志莉冤转为学习引领者。另一方面,教师须有意识利用数字工具开展深度合作。教师可利用政府及学校提供的多种形式的资源,如在线研讨会、在线酝韵韵悦资源、悦悦贼葬造噪、专家交流会及数字教育博览会等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二)打造多元化数字平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在数字化快速转型背景下,学校应抓住关键,精准求变、科学应变,积极构建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新机制,从而全面提
13、升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一方面,学校应创新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优化培训资源,利用“线上垣线下”“职前培训垣在职培训”等多样化的数字平台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和培训时间灵活化。首先,学校应注意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结合智能化A责责监测教师的学习情况,避免培训流于形式,浪费培训资源及时间。其次,学校应构建精准化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建设主题式新型课程体系,帮助教师提高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学生学业评价的能力,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推动教学实践反思与改进,以部分带动整体,全方位、全过程地提升课程质量和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各种数据平台。第一
14、,学校应创建教师数字素养微认证系统,满足教师数字素养的个性化学习诉求,优化数字化教学环境,搭建智能教学空间,营造数字化教学氛围。第二,学校应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教师数字化资源,为教师增加专门的教师数字素养板块。第三,学校应与大批智慧教育领域企业合作,加强数字素养方面的沟通协作,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互联、优势互补,为教师自主学习、提升及交流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的数字学习平台。(三)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第一,在教学设计方面,结合新课程标准,在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中实现数字技术与教学的
15、有机融合。例如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利用大主题、任务群等开展项目式学习。第二,在教学实施方面,可尝试实施“双师双线混融”教学,探索可广泛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型,实现资源最大程度共享,让教学设计成为可再生资源。第三,多从数字化教案及作业设计入手,开展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提供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机会,创新数字课程设计,形成区域化的特色数字课程,实现区域内循环支持、彼此赋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共享的文化素养。(四)强调数字技术伦理规范,以数据驱动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教师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应始终牢记职业伦理道德,自觉规范数字技术使用的各种行为,注重保护数字安全,维护学生隐私,注意规避数字安全风险。教师应在数字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努力实现自我发展;在促进自身数字技术进步的同时,努力培养自身的数字社会责任感。首先,学校应高度重视对中学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定期对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规模化测评,实现精准化、一对一的培养,以数据为驱动,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为导向,不断优化评价方法,使评价体系更具精准性、规范化、动态化及个性化。其次,学校应充分发挥中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的诊断、调节、激励、管理及监督功能,及时为教师提供反馈分析,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再次,应适当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为完善我国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体系拓宽思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