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工程地基施工关键技术与技术管理的论文 1.1土体置换技术 该技术是水利工程软弱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措施。该技术通过机械设备将施工场地内的软弱土体全部挖出,再以各种承载力较高的土体置换,比方卵石、粗砂和碎石等,最后采用夯实的方法对换填的土体进行压密处理,从而到达加固地基、进一步提升地基土体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如果软弱土体的范围较大,采用该技术那么会导致挖土和换填的工程量增大,进而提升工程造价。因此,该技术措施主要用于辅助施工。 1.2强夯技术 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常遇到黄土、砂土等软弱土体。对于此类土体,可采用夯锤夯实的方法加固,从而提升土体的承载力。比方,某渠道工程的地基土体为黏土、
2、砂土组成的多层结构,渠道的底板位于中壤土、重砂壤土和细砂土之上,后两种土体分布不均匀,且重砂壤土还具有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施工单位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决定采取强夯技术对地基土体进行夯实处理,并结合现场情况,选用了单击夯击能为300kN的夯锤;夯实处理后,又进行了土样试验,结果说明,强夯处理后消除了土体中的地震液化问题,土体的承载力到达了渠道设计要求。 1.3降排水技术 1.3.1降水技术有些水利工程施工中会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对于此类情况,可采用井点降排水技术处理,其应用优势为降水效果好、本钱低、周期短。该技术措施的具体做法为: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部位增设一定数量的井点,并设置
3、相应数量的水泵抽取地下水,从而减少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应用该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必须保证水电等设备的性能良好,以免在抽水过程中因设备故障而导致抽水连续的情况发生,并应观察井点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地基处理技术不适用于桥涵较多的水利工程,这是因为设置的井点过多会导致工程本钱增加。1.3.2排水技术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中较为常用的排水技术有塑料排水板、挤密砂桩、砂井排水等。上述排水技术均适用于软土层较厚或路堤较高的软土地基。其中,砂井排水技术能有效去除软土地基中的淤泥土质,从而进一步提升软土的巩固性。该方法的处理效果较好,但想要使软土地基完全固结,那么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
4、该方法不适用于工期较短的工程。 1.4化学固结技术 所谓“化学固结”,是指以石灰、水泥等原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相应的方法将之与地基内的软弱土体结合,从而使深层的软土固结硬化,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减缓软土的沉降。该方法的特点是加固效果好,但施工本钱相对较高。常用的化学固结技术有灌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 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技术管理尤为重要,其不仅直接影响着地基施工的进行,还与施工的质量、平安、进度等要素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提升地基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 2.1全面了解工程地质情况 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的有序开展,应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制
5、订完备的地基施工设计图,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并解决影响地基施工的地质问题,从而为地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根底。 2.2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挖前,应结合施工方案清理施工现场的各种障碍物,认真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对基准点、定位桩、基槽尺寸等进行严格审核,确认其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后,方可施工;如果发现测量结果不达标,那么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然后复测。此外,还应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且在开挖特殊地段前,应明确其地质构造,并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施工平安。 2.3强化进度管理 由于很多水利工程都需要在汛期到来前完工,导致工期较短,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开展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订可行
6、的进度方案,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防止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监控好工程中的隐蔽环节和关键部位,以免因返工而延误工期;进一步强化进度控制工作,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平安的根底上,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快施工速度,争取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地基施工。 2.4加强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地基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地基施工质量的管理。具体而言,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各种原材料进场前应由专人负责检查、验收,发现不合格的材料时,应及时与供货厂家联系;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防止因设备问题而引发质量问题;做好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检查工作,并结合地基的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地基工程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施工中常遇到各种地质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加固技术处理地基根底,从而提升地基土体的承载力。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技术管理,保证地基施工的质量、平安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