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心吸痰技术,操作步骤,查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及手腕带,评定:病情、意识状态、呼吸情况(有没有呼吸困难和发绌)、,SPO2,是否下降、口鼻腔情况、气管导管位置和固定、痰液量和黏稠情况、听诊有没有痰鸣音(叩背)、心理状态和合作能力等,中心负压吸痰术,第1页,操作步骤,通知:,1.,吸痰目标和步骤,2.,操作中可能出现不适和风险,取得合作,注:患者痰多危急时就马上实施操作,然后再向患者或家眷作适当解释,中心负压吸痰术,第2
2、页,操作步骤,准备,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防护衣,2.,环境:清洁、舒适,3.,用物:吸引装置、吸痰管、听诊器等。连接并检验吸痰装置,调整负压,4.,患者:头转向一侧,颌下铺治疗巾,注:吸痰管选择(小于气管套管内径,1,2,),长短适当(经口鼻吸痰、气管切开吸痰管长约,30cm,;经气管插管约,55cm,),中心负压吸痰术,第3页,操作步骤,注:调整压力,成人,0.040.0533MPa,(,300400mmHg,),小儿,0.0330.04MKPa,(,250300mmHg,),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予百分百纯氧吸入,2min,中心负压吸痰术,第4页,操作步骤,实施:,1.,连
3、接吸痰管,试吸力,湿润导管,2.,插管:进管时阻断负压,3.,吸痰: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每次,15s,,间歇,35min,。,4.,肺部听诊:痰鸣音有没有降低或消失,5.,整理:患者体位舒适、清洁,用物分类整理,中心负压吸痰术,第5页,操作步骤,观察与统计,1.,观察呼吸是否改进、痰液吸引情况,有心电监护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SPO2,情况,2.,统计痰量、性质、颜色,中心负压吸痰术,第6页,相关知识,经口插管深度为:,1416cm,经鼻腔插管深度为:,2225cm,经气管套管深度为:,1020cm,经气管导管深度为:,1025cm,,标准上超出气管插管长
4、度,插管至适当深度,遇阻力向外退出,1cm,后吸引,中心负压吸痰术,第7页,注意事项,注意无菌操作标准,痰液黏稠者可雾化或拍背,35min,再抽吸,吸痰管一用一换,吸痰托盘,4,小时更换一次,中心负压吸痰术,第8页,痰液黏稠度判断与处理,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无痰液滞留在管道内壁。提醒要减小气道湿化。,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度黏稠,吸痰后有少许痰液滞留在管道内壁,易被水冲洗洁净。提醒气道湿化较满意,可维持当前气道湿化量。,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显著黏稠,常呈黄色,吸痰后有大量痰液滞留在管道内壁,不易被水冲净。提醒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机体脱水,需要增加气道湿化量。,中心负压吸痰术,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