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班级: 姓名: 学科: 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学习重点)2.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学习重点)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学习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二、资料准备:1、陶渊明: 诗人。名 ,字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 ,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
2、其为 。 有 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2、桃花源记写作背景: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 “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他有志不能施展。他也曾任彭泽令等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义熙元年(),愤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 “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虽 “心远地自偏”,但 “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 “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
3、,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三、学习过程:环节三:交流展示自学成果。1、正确朗读并注音。 便舍船( )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 阡陌(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遂与外人间隔( )( ) 及郡( )下,诣( )太守 刘子骥( )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 今: )2).复前行,欲穷其林。 (古: 今: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 今: )4).问所
4、从来。 (古: 今: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妻子,古: 今: ) ( 绝境,古: 今: )6.)无论魏晋。 (古: 今: )7.)豁然开朗(古: 今: )8).诣太守,说如此。(古: 今: )9) 欣然规往 (古: 今: )10)不足为外人道也(古: 今: )3、一词多义 (1)“遂”:遂与外人间隔( ) 遂迷( )2)乃: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 )(3)“志”: 处处志之 ( ) 寻向所志 ( )(4)“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4、通假字: 便要还家 ( ) 5、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品读课文,走进桃源1、品读桃源景: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美丽风景的语句,再用“桃源真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桃源真美,你看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美在一片落英缤纷的桃林。 2、品读桃源人: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对桃源中人及其生活的感受,并谈谈你的看法。3、感悟桃源: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思考:桃源胜境究竟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何要描绘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呢?四、拓展应用:请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作者陶渊明的处世态度的看法。五、达标与反馈。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2文中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4探讨: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