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州三中高中政治史(必修一)知识体系万州三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体系 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度 中央:相、卿士 行政管理 早期阶段 商: 地方:侯、伯 分封制:诸侯的权利:诸侯的义务: 周: 二者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大宗与小宗;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 中央官制 丞相 郡(守) 县(令) 乡 里 太尉 郡国并行制 削弱权归中央 汉 推恩令 加强 中央集权 唐:节度使制和藩镇 削弱 宋:地方分权(军事、行政、财政) 加强 元:行省制度 加强集中君权发展阶段 汉:内外朝制度 加强 完善:汉-元 唐:三省六部制 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君主专制 宋:
2、 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 加强 元:中书省 削弱权归中央 汉:擦举制 选官用管 魏晋:九品中正制集中君权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公民资格) 四个条件:地理因素 经济: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工商业阶层)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战争: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战争不断 奠基:梭伦改革希腊民主政治 三个阶段: 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 衰落:亚历山大征服希腊五个特点:主权在民、直接民主、轮番而治、公民内部平等、维护少数人利益公民法-共和国时期 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习惯法-起源影响后世维
3、系统治十二铜表法 -帝国时期 适用范围:罗马统治下的一切自由民 罗马法 万民法-发展 民法大全-完成体系 实质:以私有制为基础 核心: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 国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首相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责任内阁制 议会:上议院 下议院 内阁 总统 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三权分立 国会:参、众议院 最高法院 总统 法国:法国大革命 共和与帝制反复较量 1875年第三帝国宪法 共和制 议会:参、众议院 皇帝德国:王朝战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 宰相 议会:联邦议会 帝国议会 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
4、地半封建社会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特点:打开中国大门 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特点:扩大 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列强侵华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特点: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条约: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特点:直接消灭革命力量 以华制华 结果:取得百年来第一次反外来侵略的完全顺利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抗日战争 影响:国际地位提高,走向复兴 特点:统一战线 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阶级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 旧民主主
5、义 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基础、军事准备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革命 别 开端:五四运动-两个阶段(中心、主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中共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党纲:名称、目标、中心工作、中央机构 新民主主义 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迁武汉 “四.一二”“七.一五” 土地革命: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工农武装割据(内容)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 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抗战胜利解放战争:重庆谈判与政协会议 内战爆发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反攻 决战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规律理论 德意志古典
6、哲学 马恩理论研究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阶级斗争建政权需要 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 尝试 丰富发展 英国:宪章运动 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实践: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巴黎公社 革命措施:政权建设、经济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失败:原因、意义、教训 指导 继承发展 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基础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社会矛盾 历史条件 经济落后二月革命 七月事件 一战激化 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十月革命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影实现 十月革命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土地法令-民主革命任务 响 选举苏维埃政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
7、建设与祖国统一 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 开国大典 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 政治建设 取代 取代 一届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 纲领规定、宪法确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个自治区 47-=65年 挫折:“文革”践踏民主法治:公民权利、自由、法律、党政机关、社会秩序、两会 法制建设方针-16字方针、平反工作 法律制度 全面立法,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恢复人大政协制度、重开人大政协会议 民主制度 完善政协制度:16字方针 曲折发展 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区域自治法 扩大基层民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告
8、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的构想 理论 打破隔绝 81年叶剑英“九条声明”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条件:综合国力、“一国两制” 香港 历程:82年邓撒会谈 84年联合声明 97年回归 意义:洗雪百年国耻 运用 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打破隔绝 79 79年停止炮击金门 中央倡议“三通”台湾 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开放措施历史突破 成立两会、“九二共识” 国共第三次“握手”、2008实现“三通”背景 两大阵营对立,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遏制孤立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三大政策”,迎来第一次“建交热”和中苏结盟 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问
9、题的基本准则建国初 日内瓦会议-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 与亚非各国建交 作用: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美苏争霸二阶段,苏共美守现代中国对外关系背景 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两国需要改善关系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71年基辛格访华 72年尼克松访华 79年正式建交 成就 中日关系正常化:72年田中角荣访华 第二次“建交热” 作用:打破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出现外交新局面 中美关系时好时坏,中苏关系缓和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 调整外交政策-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0、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新时期 活动 参加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 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为经济建设赢得稳定的国际环境 作用 对地区、世界的政治、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制约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家性质、国际环境93年欧盟90年代日本90年代俄罗斯90年代中国67年欧共体4880年代日本61年不结盟运动 78年中国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冲击 雅尔塔体系 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 苏东剧变 一超多强(近期) 和平动荡并存 多极化(远期)二战后期 杜鲁门主义 华约 独联体1945年 1947年 1955年 1991年 欧洲:德国 波兰 欧、日、俄、中、美 南联盟 科索沃战争 国际关系 亚洲:朝、越 两德 9.11事件 阿富汗战争 美洲:古巴 冲击 伊拉克战争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