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篇 排水工程.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509300 上传时间:2024-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篇 排水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篇 排水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篇 排水工程(P297) 第一章 总论 一、概述 1、排水工程任务:收集、输送污水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 2、污水分类:生产(工业)废水(有机、无机)、生活污水(有机)、降水(雨)、城镇污水(生产、生活) 3、排水体制: ①分流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分别排放 ②合流制——上述合用一条管路——简单的直流制 截流式 4、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组成: 室内排水管道—室外排水管道—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处理厂—排水口 事故排水口 企业(工厂)排水系统—厂内管道—泵站、压力管道—废水处理站 雨水系统组成: 建筑物雨水管道—小区(工厂)雨水收集系统——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排水口 排洪沟 5、排水规划及设计 符合城市规划、新建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工厂与城市关系、分散与集中治理、重力流排放、再生水回用(以物化为主P309) 设计:可研、任务书、设计(二段、三段)、总体布置(P305) 6、城市回用水系统 以城市二级生物处理后水为水源进行深度处理(以物化处理为主),产生的再生水可作工业用水、城市杂用生、景观用水、农业灌溉及水源补充。 即:相当于给水微污染 + 给水处理工艺 采用压力管路设计水源直至用户,其处理工艺(见P309) 第二章 排水管渠 一、排水管渠设计与计算 1、方案布置原则(技经比较、各种关系)(P312) 2、污水量的确定:居民(定额)、综合(居民和公共规划用)、工业、不同的变化系数(1.3~2.3) 居住区污水量 工业企业污水量 Q2=∑QN(含生产、生活) 总量: Q=Q1+Q2 3、管道水力计算 明渠无压流 谢才公式 R1/6 (P318) R—水力半径 I—水力坡度 C—谢才系数 n—粗糙系数 ① 充满度: 污水不满流 h/d(水深/管直径)(P251) 雨水满流 ② 设计流速: 达设计流量充满度时流速>0.6m/s ③ 最小管径:最小 300 ④ 最小坡度:相应最小V时 0.002 0.003 ⑤ 最大埋深:7~8M 土方量 经济性决定 ⑥ 最小覆土:防冻、防荷载破坏 管道计算:由公式 已知:Q(n) 求D I(R h/D)(P320) 假设3个求其余2个 计算机 诺谟图表找 4、管道设计 ① 平面布置:划分排水区界、干管、总干管、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排水出路、支管布置(地形、道路)(P322)截流干管岸边布置 ② 排水泵站:中途、局部、控制埋深、低洼地提升,最终(至污水厂) ③ 设计管段:(两井之间)(P325) q=q1(本段)+q2(转输)+q3(工业) q1=Fq0 Kz (q0—比流量) ④ 管段衔接:(P325) 提升下游埋深,避免上游回水淤积 水面曲线平接(回水、埋深↓)、管顶平接(不产生回水、埋深↑)、跌水连接 电力、煤气、热水位于给水、排水管之上,给水在排水之上,并保证各管线之间的水平、垂直间距与建筑物距2.5~3.5m ⑤ 步骤: 总平面—支干管—设计流量—水力计算—绘制纵断平面图 二、雨水管渠系统 1、组成:雨水口—雨水管—检查井—出水口—水体 内容:暴雨强度计算(Q) 排水方式 管线 泵站 水力计算 管渠平面 纵断面 2、暴雨强度公式(小汇水面积雨量公式—不考虑降雨不均匀性): 降雨历时 暴雨强度 q—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降雨体积(L/S.hm2) q与降雨历时有关,历时长时对应值将小于历时短时 也与设计频率(重现期)有关 降雨量 渗透量 径流量 汇水面积 频率与重现期 暴雨强度各地都有不同公式,规范中规定: t—历时 p—重现期 A、c、n、b系数 设计频率与重现期: 根据已有雨量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作出频率曲线,根 据不同频率算出不同暴雨强度频率。 3、雨水管渠设计流量公式 Q=ΦqF Φ径流系数(径流量/降雨量)的综合值 F汇水面积 根据极限强度理论——均采用最大值 4、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各管段暴雨强度及相应于该管段汇水面积的乘积再考虑径流系数(P336) P随重现期不同而不同,对排水一般为0.5~3.0年,重要地区3~5年,而对城市防洪则有20~100年或↑ 集水时间既考虑地面集水又考虑管渠内流行时间(折成系数) 5、管渠设计: ① 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就近重力流排入水体 ② 平行于道路、人行或草地下面以利维修 ③ 合理布置雨水口,排水通畅 ④ 按满流设计,但考虑淤积,管道Vmin=0.75m/s 明渠Vmin=0.4m/s 但Vmax决定于明渠及管材类别(P341) Dmin=300mm imin=0.003 管顶平接 覆土≥0.7m ⑤ 一般已知n(管材)Q求D、V、I(参照地面坡度i) 查诺谟图表求D、V试算后决定 ⑥ 划分排水流域 设计管段 检查井 计算管段汇水面积(地形决定) 径流系数 重现期P 集水时间t1 管道地点埋深(冰冻) 计算单位面积径流量q0=qΦ(q暴雨强度)( P343) 支干管水力计算 绘制平面及纵剖面图 三、防洪设计 ① 小汇水面积计算:通过数理统计频率曲线确定其某一频率下设计洪峰流量,进行防洪沟设计。重现期20~200Φ 设计频率(5%~0.5%) ② 防洪沟符合规划,利用天然地形,抗冲刷,人工护砌矩形或梯形明渠,水流顺畅,疏、导、护、防保护生命安全,属城市水力系统。 一般已知Q、i、n计算断面尺寸 四、合流制管渠系统 1、概念:同一管道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等。管线单一,投资维护省,但混合后溢入水体造成污染。 直流式合流制(水源充沛)——截流式合流制(带截流井)——分流制 不同地区不同排水制度,个别地区稀释水体量大,街区狭窄难于安排也可合流制。新建区——分流制。 2、布置特点: 直流式——古老,对水体污染 截流式——布置与水体平行干管 设溢流井 超过部分溢流入水体,其余部分入污水厂雨污全部处理——工程量大,不宜 3、截流管渠设计 ① 截流井以前管渠流量计算 Q总=Q生+Q工+Q雨=Q早前+Q雨前 ② 溢流井以后管渠流量 Q总=(n0+1)Q早前+Q雨后+Q早后 五、对环境影响 水质变化 对水体影响 对污水厂影响 改合流为分流 改直流合流为截流式合流 对逆流水适当处理 全建污水处理厂 注意合流制与分流制连线(P351) 六、管渠与附属构筑物 1、断面:圆形(水力性能好,过流量大) 梯形为主(雨水) 其它少用 2、材质:砼、钢筋混凝土、陶土、金属(少用)、塑料(玻璃钢加砂) 3、接口:柔性(沥青卷材、橡胶圈) 刚性(水泥、钢丝网水泥) 4、基础:砂土 枕基 带基 5、雨水口:截流井 检查井 跌水井 水封井 倒虹管 出水口 第四章 工业废水处理 一、废水性质及分类 1、有机:(可溶性 不溶性 易降解 难降解)化工、轻工、纺织、医药等 2、无机:重金属、酸碱盐、还原性无机物、机械加工、IT 各行业有各自特点 废水处理方法:物理方法(沉淀 过滤) 化学处理法(中和 氧化还原) 物理化学法(混凝 气浮 离子交换) 生物法(好氧 厌氧) 对不同的有机、无机废水选用不同的方法(组合) 二、酸碱废水处理 1、酸性废水(无机酸 有机酸):浓度1~10% 化工电镀 冶金酸洗 除尘水 碱性废水(无机碱 有机碱):浓度1~10% 造纸 印染 炼油 应尽量回收后处理 2、中和法 (1)直接中和法 对酸性废水可与碱性水直接中和或用中和剂——有石灰 石灰石 碳酸钠等固定床过滤中和 对碱性废水除与酸性水中和外还可用盐酸 硫酸 其中废酸 废碱等中和或用烟道气 自控仪器 中和池T=1.5~2.0h PH=7 (2)投药中和法 根据酸碱生成盐反应式计算其当量浓度相等时投药量,然后根据市场产品浓度不同进行换算其数量,再考虑不均匀系数。中和过程沉渣量由试验或公式确定。 中和剂 ↓ 废水——混合反应——沉淀——出水 ↓污泥 (3)固定床过滤中和 固体碱性物(石灰石 白云石)滤层,碱性滤料消耗补充 (4)升流式膨胀中和过滤 碱性固体颗粒 底部进水 升流向上 滤层膨胀 摩擦表面脱落 变速膨胀滤池下小上大 滚筒式 三、化学沉淀法 向含可溶性金属离子废水中投加药剂,使其生成难溶的金属盐类沉淀。 投药后(去除金属离子,投加负离子化合物)使溶液处于饱和状态(mol/L>溶度积常数)可产生沉淀析出作用,但药量不宜超过理论值20~50%,去除含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法 硫化物法 钡盐法等)或含P(高价金属离子盐)废水,按使用沉淀剂(药物)不同又分为: 1、氢氧化物沉淀法(P544) 投NaOH.Ca(OH)2与PH关系大 NaOH用于回收金属 Ca(OH)2用于浓度低不回收金属 但中性金属(Zn Pb Al等)尤应注意PH否则沉淀又溶解 2、硫化物沉淀法 硫化物溶度积常数小(比氢氧化物) 去除效果好 投药后生成金属硫化 物被去除 硫化钠 硫化钾 硫化氢 通常处理含汞废水PH=9~10(投石灰乳、硫化钠) 过量S投FeSO4去除 3、钡盐沉淀法 碳酸钡、氯化钡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生成铬酸钡沉淀(PH4.5~5.0),过量钡投石膏沉淀。 四、氧化还原法 由氧化还原电位决定 以氢的氧化还原电位标准值为O(E0)在其前面的丢失电子为后者还原剂,在其后获得电子为氧化剂。 1、氧化法 常用氧化剂:氯气(Cl2) 漂白粉(CaOCl2) 次氯酸钠(NaOCl) ClO2 O3 H2O2 臭氧 高锰酸钾等 臭氧氧化法:装置多种 管式或板式 杀菌脱色 印染废水 含氰废水 成本高 H2O2氧化法:碱性条件下破坏甲醛 氰化物加催化剂 亚铁Fenton试剂 主要用于:氰化物 硫化物 醇 醛等及杀菌、脱色、除臭等。 含氰废水——氰酸盐(局部氧化法)后再完全氧化,但后者用量为前者1.1~ 1.2倍)——CO2+N2(要求PH=10~11) 碱性氯化法 光氧化法:(紫外线+催化剂)在氧化剂参与下(H2O Cl2 O3) UV—— H2O2 UV——Cl2 UV——臭氧 电解氧化法:直流电场作用下阴阳极板上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污染物质由 于带不同电荷向不同极板方向上运动。极板为不溶性(石墨)。 法拉第定线电解槽——回流式与翻腾式 单极板电路与双极板电路 用于含氰废水、含酚废水处理 2、还原法 (1)投加还原剂使污染物无害化: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Cr(OH)3↓ (PH2~3) (PH7~9) 还原剂:亚硫酸钠(高浓度) 硫酸亚铁(低浓度) (PH 2~3) (2)电解法:可溶性电极(铁板) 阳极溶出亚铁离子 含铬废水——六价铬——三价铬(亚铁—三价铁) 阴极析出氢气使PH↑ 注意极板钝化(倒换电极) 主反应与次生反应 电离 印染废水(电凝聚法) 五、气浮法 利用微细气泡的浮力将污染物(疏水悬浮物)带出液面,形成泡沫,实现 固液分离。 1、原理:污染物不易被水浸润,决定于界面张力(亲水↓疏水↑) 为维持泡沫稳定性,需适当投加表面活性剂。投加混凝剂(聚合铝、聚合 铁等),将乳(油)化稳定系脱稳破乳,压缩双电层,使其电性中和利于气泡黏附而上浮。投加浮选剂提高其疏水性,如肥皂、动物胶等。 2、用途:含油废水中油回收,回收造纸废水中有用物质(纤维)代替二沉池。气浮池表面负荷高↑、池容↓,浮渣含水率低,相当浓缩后,但电费↑管理维修复杂。 3、分类 电解气浮:电解槽内不溶性电极产生的气泡将污染物带至水面,气泡细小由 电极板块数间距决定 氧化作用 散气气浮:①扩散板(微孔陶瓷、塑料板)等形成气泡分散于水中(气泡较大),效果差。 ②叶轮气浮法,负压吸入空气旋转打碎。 溶气气浮:加压溶气——空气过饱和——减压释放实现气浮,用途广。又分①全溶气 ②部分溶气 ③回流加压溶气。 溶气方式——水泵吸水管吸气(气蚀)、水泵压水管溶气(射流 器)、水泵空压机(溶气罐、释放器) 气浮池型式——平流(多用) 竖流(少用——电解、散气)(P561) 气浮法应用:石化行业为主 纺织早期用(二沉池),目前不用。 六、吸附法 吸附——相界面物质易富集 多孔材料 1、作用:物理吸附(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化学键) 一般同时发生。 吸附剂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 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极性分子 吸附质溶解度↓吸附容易 PH影响(活性炭酸性>碱性) 吸附平衡:吸附速度=解吸速度 吸附容量:单位重量吸附剂吸附 吸附质重量 吸附等温线:吸附容量在一定温度时 随平衡浓度变化曲线 吸附速度:单位重量吸附剂在单位时间吸附 吸附重量 2、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树脂吸附等) 粉状炭 粒状炭(水处理炭) 多孔材料 比表面积500~2000m2/g 已有标准 活性炭再生:热再生 化学再生(电解、臭氧) 溶剂再生 生物再生 3、吸附工艺: 动态吸附(硫化床 移动床) 静态吸附(固定床) 固体床:常用降流式(反冲洗) 升流式(砂滤池) 单床式 多床串联式 移动床(升流式):互动式 充分利用吸附容量 无冲洗 防乱床 流化床(升流式):炭呈膨胀流化态 无反冲 连续进排炭 少用 静态试验决定穿透曲线,吸附带下移末端 污染物出现 直至与进水相同 应充分利用该部分容量 末端或深度处理采用 预处理重要 主要去除重金属 难降解可溶性染料 生物活性炭(生物曝气滤池) 七、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 无机:废水——调节——投药(混合)——沉淀(气浮)——排放 ∟回收或排泥 有机:废水—调节—厌氧(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 生物膜)—沉 淀—投药(混合)—沉淀—消毒—排放 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