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实践之“的”——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019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实践之“的”——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实践之“的”——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5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实践之“的”一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理论与方法项久雨*【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普遍意义上讲,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其在中国具体化、时代化,使其成为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一理论与方法一书以创新意识、问题意识、现实意识、民族意识、范式意识、关系意识,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这一问题的时代意义,深刻阐释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蕴与现实价值,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推向更系统、更全面、更成熟的高度。【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

2、。”思想就是力量,实践是理论之源,方法是实践之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史。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续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的新篇章。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江学者、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汪信砚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就是这一新篇章中的优秀代表作。拜读全书,笔者认为,该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六大意识,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凸显相关研究的创新意识从全书的章节

3、设置及内容写作看,这种创新意识体现为研究所运用的新视野、*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 0 2 1,第1 1 页。326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2022年第2 期新论域、新方法三个方面。所谓新视野,是指研究运用世界历史视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置于近百年来中西文化激荡甚至是世界历史的潮流之中,从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中深刻揭示这一命题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谓新论域,是指在明晰该命题的理论本性、思想理路、历史脉络、时代挑战的基础上,揭示其未来走向。所谓新方法,是指将研究方法升华到总结研究

4、规律的层面。立足对该命题的多维度阐释,既把思想和实践层面的整体性研究同分层分析研究结合起来,也着眼于对该命题的比较研究。新方法的运用,形成了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宝贵经验,解决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及其中国化研究的错位难题,为研究提供了基本原则、思路和方向,具有较大的启示与价值。总而言之,该书通过通俗、易懂、生动的语言浸润读者心灵,基于对这一问题理论、实践与方法三个维度的思考,从学术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创新等多对辩证关系展开研究,开辟了这一命题研究的新视野、新论域、新方法。通过把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运用到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出了中国人文社会

5、科学研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重要结论。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自已的理论立足点、方法论原则和评价标准。只有坚持这一新的研究范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创新,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发展作出自已应有的贡献。凸显相关研究的问题意识该书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性,突出表现了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一研究本身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呕待解决和回答的一系列问题。对该问题的理解,首要且基本的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二者间的辩证关系。二者究

6、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前者是否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又是否是前者的存在依据?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关乎如何理解这一命题的理论与方法。该书围绕这一命题衍生出的二者基本关系的探究,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双方发展的同一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随之发生。前者内在地包含着后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后者是前者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理清二者的关系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开启在中国传播的实践活动,实现中国化的价值目标,则需要解答如何与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这一难题。这是研究始终绕不开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曾言:“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

7、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参见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一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 0 2 1,第1 9 5 页。327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实践之“的”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该书在坚持世界历史视野的基础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研究和反思中国现实社会所面临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同时也立足人类整体文明的最新发展态势,注重人类实践、科学和哲学的最新成果以及回应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通过人类文明最新发展成果来解答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以此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

8、,从而在不断开拓理论的新境界中永葆自身的时代性特征。三凸显相关研究的现实意识这种现实意识是指,研究应做到不“唯西”,不“唯书”,只“唯实”。首先,该书紧扣中国具体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一方面,该书紧密结合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中国思想文化中宝贵的哲学财富。该书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反思、审视与扬弃中国传统哲学,完成对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同时借助中国传统哲学新的表现形式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蕴含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成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且带有民族本土特色和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另一方面,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当前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和分析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并强调其

9、对中国当前实践的指导。该书的现实意识还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诸多误读的破解上。这里的“误读”即错误理解,包括对这一命题各种形式的错误理解和曲解。这些“误读”既歪曲了这一命题本身的客观合理性,又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辨辩析、澄清和消诸多的误解,及时做出回应,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命题的理论本质,继而进一步深化对其研究的实践进程,推进该命题在中国的深人发展。针对诸多误解,书中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现代化、大众化、通俗化等概念进行了深度阐释,并将这些概念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相关联从而进行深度辨析。再者,该书的现实意识亦体现在拆穿所有企图歪曲、否认、黑化这一命题的谎

10、言:一方面,围绕外界普遍觉得其是虚假的、反马克思主义的、非科学或含糊的命题三个方面,在学理和现实层面展开批判;另一方面,反驳外界对该命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误解与责难,揭露这些谬论反映了教条主义作崇的思维方式,批判其背离客观事实的荒诞。四凸显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指,该书向我们清晰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发展过程。其民族化,实际上就是把这一哲学与一定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使其带有民族的特色风格,为其扎根本土实践奠定基础,进而实现自身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 9 6 0,第5 4 4 页。328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从世界历史

11、进程看,这一哲学已经走过了1 7 0 多年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以民族化为主导、通过民族化而实现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相统一的表现形式。这一过程结出了丰硕的民族化成果,形成了苏联、东欧、朝鲜、中国以及越南的本土化典型。其中,中国的民族化表现形式指的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其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现实或当前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反过来丰富和发展其理论体系和具体内容。此外,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深耕的土壤,成为其民族化特征的重要依托,构成中国社会现实的重要因子。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这就

12、要求研究者既要做到审视和反思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统意义和当代价值,又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吸取智慧来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特色,使其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哲学形式。这个过程折射出这一哲学对中国传统哲学扬弃、批判和革新的实践活动,赋予传统哲学以新的内涵。五凸显范式意识从新中国成立7 0 多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长期以来未能形成相关研究范式。基于此,该书提出了研究应坚持中国化范式的基本遵循。围绕此范式进行研究,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牢固地确立立足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这有效地弥补了中国化范式在研究过程中缺位的现象。中国具体实际,既有中国文

13、化传统,也有当前社会现实,是该命题的基本立足点,也构成了命题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这就系统全面地揭示了研究范式的应有之义,批判了社会上流行的把这一研究范式视为“儒化”、封建化、向传统复归、变形化等错误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是自身实践性的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其在中国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证,开辟研究所需要的特定空间场域,进而实现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研究话语体系的时代目标,给予当代世界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补给。对于如何恢复或重新确立这一研究范式,该书作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其在研究和教学的多年经验中的思考,包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纠正对

14、该命题性质的误读、对该命题进行正确的学术定位等。总之,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质上是要坚守这一特有范式。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源头、形成、发展三个方面,以时间为纵向维度,以空间为横向维度,在横纵结合、时空交汇的前提下,系统梳理了其源流。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中极其重要的维度,纠正了以往研究者们不重视研究范式的问题,把这一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和水平。329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实践之“的”六凸显关系意识该书为我们分析和解答了研究所涉及的多对关系。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三者间的关系。在三者之间,中国传统哲学和

15、西方哲学带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二者的异同深刻影响着自身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过程,也深刻影响着其理论成果的形成与发展。对三者间关系的梳理,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经验同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宝贵观点结合起来,以此深化对这一命题的研究,进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形式,构建这一哲学体系的中国话语。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的关系。该书认为,前者是无产阶级价值诉求的理论表达,其可以中国化并且正在发生着中国化,而后者从总体上看却只能“在中国”,并不具备中国化的发生条件。一方面,分析西学东渐这一历史事实是该命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其

16、实现理论目标和发挥理论功能的必要条件,从根本上反对以往研究漠视西学东渐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批判将该命题本身看作是西学东渐内部范畴的观点,反对将其当作是西学东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反对其理论内容全部隶属于西方哲学体系的错谬。并且,本书从理论本质、价值目的、社会性质、传播结果、社会效应等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学的本质区别,表明了双方所代表的不同阶级的价值诉求和理论表达。最后,该书为我们解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普遍认为,二者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不同阶段或时期,存在着截然分明的界线,并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化的前提、中国

17、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积极成果。但在该书作者看来,这些认知是值得商椎和完善的。对此,作者给出了自身对于二者关系的理解与回答:不可从简单化、片面化和孤立化的角度去理解二者的关系,这在根本上违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该书指出,依据历史事实、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才能正确理解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而理清二者的关系问题。这段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中国的启蒙传播阶段,即1 9 1 9 年5 月至1 9 2 7 年7 月。在这个阶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由分散的个人传播向有组织传播的转变。启蒙传播阶段实际上主要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第二个阶段

18、是在中国的系统传播阶段,即1 9 2 7 年8月至1 9 3 7 年6 月。在这个阶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唯物史观的启蒙向系统传播的转向,在中国社会掀起了宣传唯物辩证法的高潮。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传播体系,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机1参见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 0 2 1,第2 3 6 页。参见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 0 2 1,第2 3 9 页。一330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结合的高度,较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哲学内容。即使在传播的起始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

19、觉地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来宣传、阐释和应用这一哲学,也已经内在地包含着中国化的实践活动。这种内在含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根本目的,即要用这一新学改造旧中国之社会现实、构建新中国发展之图景。由此观之,其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的发生,并不是两个前后相继的历史阶段,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其在中国的传播,实际上已经开启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本质内含着中国化的实践指向。同时,双方又内在地统一于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互为前提和基础。Insist on Using the“Arrow of Marxism to Shoot the“Goal of Chinese Practice-Review of the

20、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Theory and MethodXiang JiuyuAbstract:In a general sense,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is to apply Marxistphilosophy to Chinas specific practical activities,constantly promote its concretization,enrichment and modernization in China,and make it a theoretica

21、l theory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explore the book Sinicization of MarxistPhilosophy-theory and method,which clearly shows u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of thisproblem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problem consciousness,realistic consciousness,national consciousness,

22、paradigm consciousness and relationship consciousness,deeply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is problem,and promotes theresearch on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to a more systematic,comprehensive andmature height.Keywords:Marxist Philosophy;Sinicization;Change According to Ti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