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聚焦学生文化自信的高中英语思辨课教学设计研究——以上外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2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844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学生文化自信的高中英语思辨课教学设计研究——以上外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2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焦学生文化自信的高中英语思辨课教学设计研究——以上外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2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聚焦学生文化自信的高中英语思辨课教学设计研究——以上外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2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德育研究聚焦学生文化自信的高中英语思辨课教学设计研究以上外版选择性必修二 Unit 2为例杨虹(上海市曹杨中学上海200333)摘要 在高中英语思辨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基于主题意义,挖掘育人价值,通过统整素材,渗透学科德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面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并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逐步实现思维成长。关键词高中英语思辨课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坚定民族自信的基础,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英语作为传递不同文化的工具,在文化自信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

2、17 版 2020 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英语教师需要有主动育德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语篇的育德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通过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与情感,树立学好中英文服务祖国的责任心,坚定文化自信。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必要的,也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文化体验与实践。教师不仅要关注单个课时的教学,还需要整合单元整体教学,逐步渗透文化自信,其中思辨课作为新教材中的一个全新课型,同时也出现在每个单元靠后的课时中,在

3、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也能较好地整合单元德育渗透点,落实单元德育目标,培养文化自信。二、概念界定(一)文化自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2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 提出:学生通过广泛接触、了解、比较中外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加深对优秀中华文化的理解,培作者简介:杨虹,上海市曹杨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和学科德育

4、研究。55养家国情怀,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断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国际视野,提升人文精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3高中阶段,学生逐渐形成思维模式、判断能力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育人价值适逢其时,也是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关键之一。4教师应在合适的时候,抓住时机扩充资源。在备课时,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对课堂内容进行整合,适当增加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增进中外文化交流。这样教师能够达到两个目标:有益于学生理解教材涉及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5在上课时,文化“体验”与“实践”应贯穿、渗透全过程。教师要创设各种平台与机会让学生进行体验或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鉴别能力,

5、让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转化为其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最终达到培育文化自信的效果。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文化传授可分为文化感悟、文化体验、文化实践、文化评价等阶段。6(二)高中英语思辨课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7高中英语(上外版)中将思辨课(critical thinking)安排在单元靠后课时,在学习完单元前几课时之后,学生在提高思辨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单元学习内

6、容的梳理和整合,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三)思辨能力培养布 卢 姆(Benjamin S.Bloom)将 认 知 域 分 成 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如图 1所示,并且给出了每一个层级的具体定义,即后来的学习目标。布卢姆认知能力模型将思辨能力中的各种技能进行分层定级,突出思维技能形成的过程性和动态性。8在布卢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安德森(Lorin W.Anderson)和克拉斯维尔(David Krathwohl)的类级模型将该模型层级进行了修订,如图 2 所示,提出将创造能力作为思辨能力的最高层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思辨与创新之间的关系。9该模型更好地解释了学生认知发展的

7、过程,为教师在英语思辨课教学中设计层层递进的认知和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通过梳理概括中外文化,比较两者异同,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情感,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由此可见,通过思辨课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可行的。本 文 将 以 上 外 版 选 择 性 必 修 二 Unit 2 CriticalThinking 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思辨课中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Evaluation4SynthesisAnalysisD*Application)?ComprehensionKnowledgeA+U0+*U!F33U%4U-EDKM*UD*-

8、U?KMEDF?FKE0.)?!+G!DD14D0?AE?*?F4E0E图 1布卢姆认知能力模型56德育研究ECreatingEvaluatingAnalysisD*Application)?UnderstandingRemembering+/F3U4+4&!4B-4B?U-)?3FK+54+A*+-4+L0K8-J+-/2F8,+-*G!DD?AE?*?F4图 2安德森和克拉斯维尔类级模型三、聚焦学生文化自信的高中英语思辨课教学实践(一)学情分析基于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学生获知了较多学习语言对于思维的好处,熟悉了举例论证和因果分析的说明方法,并且逐步对中国汉字文化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对于汉语

9、学习背后的文化要素的探索还不够充足,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为 Language and mind,单元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主题群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其中,Reading A 是有关语言和思考方式之间联系的 TED 演讲,Reading B 是介绍语言学习对大脑发展益处的科研杂志报告,Listening,Viewingand Speaking 有关濒危语言以及学习语言对人们生活 中 的 不 同 部 分 都 能 带 来 积 极 影 响。本 课 时Critical Thinking 板块主要是在之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综合运用前面课

10、时所学习的因果分析法,梳理英语学习对自己思维的影响,然后引入真实情境,创设学习任务即学校作为华文教育基地,每年会开展一次面向华侨子女的“寻根之旅”,我们学生作为学校志愿者需要向这些华侨学生介绍围绕汉语学习开展的一些特色活动。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与情感,树立学好中英文服务祖国的责任心,坚定文化自信。本单元聚焦文化自信的单元活动链如表1所示。表 1聚集文化自信的单元活动链主题语境:“人与社会”,主题群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单元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影响,使学生加深对祖国语言内涵的理解与情感,提升保护中国濒危语言的意识,并树立学好

11、中英文并服务祖国的决心57德育目标序号1类别C1国家语言描述比较不同语言的异同,认识到语言对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加深对祖国语言内涵的理解与情感,树立学好中英文并服务祖国的决心教学内容教材板块ReadingA:Howlanguageshapes theway wethinkCriticalThinking课时德育目标Period 1(ReadingComprehension):比较语言的异同,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思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Period 2(VocabularyFocus):比较中英文异同,加深对祖国语言内涵的理解与情感Period 6(CriticalThinking):分析汉语

12、热现象背后的原因,挖掘汉语魅力以及汉语学习的好处;推广汉语学习项目,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教学活动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内化并运用本文知识和信息,基于自身学习英语的经历,表达自己对语言影响思维的看法应用实践类活动(造句、翻译练习):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主题相关的造句、翻译练习描述不同语言间差异及语言对思维的塑造作用迁移创新类活动:内化本课词汇用法及主题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经历,阐述汉语是否对讲话者思维产生影响,进一步探究语言影响思维的方式迁移创新类活动 1:基于多模态材料,判断评价外国人误用汉语的例子,合作探究“汉语热”现象背后的原因迁移创新类活动 2:基于先前讨论,从汉字的“音形义”出发,

13、合作探究中华汉字魅力,激发文化自信,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迁移创新类活动 3:深入探究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合作探讨中英文名言警句传递的深刻内涵,探索分享汉字承载的文化价值迁移创新类活动 4:深入探究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合作探讨,综合运用语言知识技能,创造性地推广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1)通过分享英语学习经历,深入认识英语学习对思维的影响;(2)通过比较英汉语言特点,挖掘汉字魅力以及汉语学习对思维的影响;(3)通过介绍汉语学习活动,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续表)58德育研究(四)教学过程本节思辨课设计了教学流程,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带领学生的思维由

14、低阶向高阶逐步螺旋式上升。在此过程中,将德育教学目标渗透到每个活动中,分层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如表 2所示。表 2思辨课的整体设计活动123类型记忆(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运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造(Creating)等级要求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回忆本单元前几课时所学,并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从中梳理概括英语语言学习对自己思维的好处厘清语言学习及其好处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汉语热背后的原因运用例证和因果分析方法,说明汉语在“音、形、义”三方面和英语的异同,挖掘汉语背后文化的特点,分析汉

15、语学习对学生的思维的影响向华侨学生介绍学校中文学习项目,其他学生评价其吸引力德育渗透了 解 中 外 语 言 学习,感受语言多样性比 较 中 外 语 言 异同,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用 英 语 传 播 中 华文化,服务祖国1.活动 1:整合单元内容,初探汉语影响本节课由上节课作业引入,帮助学生梳理概括本单元之前几个课时中有关语言学习的好处以及相关例证,然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运用本课时之前所学的例证和因果分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英语学习对自己的思维的影响,感知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汉语热,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设计意图】通过本单元之前课时的学习,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已经能够通

16、过例证和因果分析的说明方法对语言学习的好处进行梳理,厘清其逻辑关系,也为本节课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搭建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支架。学生能够基于自身英语学习经历,深入认识英语学习对思维的影响,然后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合作讨论汉语学习背后的文化因素,初步探究汉语学习的影响。在本活动中,学生思维属于“记忆和理解”阶段。2.活动 2:比较中英异同,感知汉语魅力教师以外国人对于“怂”字的错误理解作为引入,组织学生探讨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关注中英文在文字结构上的差异,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和思维因素,同时带领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中文的“形”之美,即源自自然,自古传承,意义源远流长。接下来,通过对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7、的吟唱和上学期所学的 Bob Dylan 的 Blowing in the wind 的哼唱,通过声音探讨中英文在诗词创作中的异同,感受中文和英语通感的“音”之美,即共通之美,可读可唱,承载生活美好希冀。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 Reading A 中 的“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smell as sweet.”,思考中英文在格言警句方面的异同,体会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义”之美,即大道相通、求同存异,消弭隔阂。在此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相关主题词汇以及因果分析和举例论证的说明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引导学生比较中英文异同,感知汉语魅力。

18、【设计意图】从学生周围的事件入手,引发学生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传播中华文化,减少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同时,通过本单元之前课时,已初步搭建了一条文化自信培养活动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思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带领学生比较中英文异同,挖掘汉字特点。基于之前的铺垫,在本活动中,组织学生综合运用所整理出来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比较中英文异同,从“音、形、义”三方面,挖掘汉字学习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59祖国语言的理解和情感。在本活动中,学生思维属于“运用和分析”阶段。3.活动 3:基于真实情境,推广

19、汉语学习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引入真实情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主要任务背景,即学校作为华文教育基地,每年会开展一次面向华侨子女的“寻根之旅”,学生作为学校志愿者需要向这些华侨学生介绍围绕汉语学习开展的一些特色活动。教师同时给出相关例子和因果分析的语言供学生参考。在每组学生完成介绍之后,其他小组需要根据其表现完成评价表,如图 3所示。图 3小组介绍评价表【设计意图】通过前几个活动,已经帮助学生掌握例证和因果分析方法,并且了解学习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为最后活动的产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活动中,在真实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综合运用课堂所学,进行多元思维,创

20、造性地解决该情境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优秀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坚定文化自信。最后,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即时对学生的本节课所学进行检测,加深学生对汉语内涵的理解与情感,树立学好中英文并服务祖国的责任心。在本活动中,学生思维属于“评价与创造”阶段。从活动 1 到活动 3,通过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逐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带领学生体验文化感悟文化体验文化实践文化评价的阶段,逐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四、研究结论与反思上文展示的教学实践旨在将高中英语思辨课教学和学科德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品味汉字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反思如下。(一)跨学科融合教学,挖掘文化内涵教师要善于根

21、据教学实际需求,打破知识教学碎片化、学科课程孤立化的局面,开发和利用各学科的学习资源,为落实学科德育提供素材。基于单元主题,根据每节课的育人目标,教师有目的地搜寻不同学科的文化元素,通过精心设计,将其融入英语课堂中。以本节课为例,以“汉语”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探讨汉语的魅力以及其背后发展的历史,带领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二)巧设活动链,促进文化渗透思维课作为单元的第六课时,其育人目标的实现依托于前几课时的铺垫,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其巩固和提升。教师要基于主题意义,明确单元德育目标,设计相对应的活动链,将不同课时之间的德育目标串联起来。设计思维课课时活动时,教师可以

22、设计层层递进并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链,体现思维技能形成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同时将文化“体验”与“实践”贯穿与渗透在全过程。以本节课为例,一开始指导学生基于之前所学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异60德育研究同,然后通过学习逐步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与情感,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德育目标在本节课中逐步渗透,最后自然产出。(三)创真实情境,传播中华文化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创设尽量真实的语境。真实语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真实语境的创设,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关联,激活已有的有关于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话可说。以本节课为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语

23、言学习经历,深入认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最后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曹杨中学组织的华侨寻根之旅),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学生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自然而然地运用到真实语境,传播中华文化,体现真实交际功能,从而深化本节课的育人价值。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在思辨课中,我们英语老师需要在各种课型中,思考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各种素材,挖掘其潜在的育人价值,同时联系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参考文献:1 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4、,2020.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4 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 宋建平.致力于培养文化自信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7).6 孙凌博.涵养中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高中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探索 J.英语教师,2021(4).8 9 李军华.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课例研究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3).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ig

25、h School English Critical ThinkingLesson Focusing on StudentsCultural Confidence A Case Study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2BU2YANG Hong(Shanghai Caoyang Middle School,Shanghai 200333,China)Abstract:I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igh school English critical thinking lesson,teachers can figure out teaching ob

26、jectives basedon the theme and accomplish the goal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s,thus helping students form a correct attitudetowa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sprea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and gradually

27、 realize the growth of thinking by applying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the lesson in the real context.This paper discusses howto improve studentscultural confidence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inking lessons in senior high school.Key words:High School English,Critical Thinking Lesson,Teaching Design(责任编辑:李玮)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