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趣味导入:
【依次出示牛顿,巴甫洛夫、给自己写信的人 欧立希】
1、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人记性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而有的人——请看【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据说,牛顿曾把手表当作鸡蛋去煮;我们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给自己写信的人》,【德国医学博士欧立希】总是记不住父亲的生日;更厉害的是这位,提出著名的条件反射理论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一走进实验室便忘了人生大事——新娘还等着他去上教堂结婚呢。
这些科学家都有一个共通的“毛病”,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用课文的一个词概括他们的特点?——健忘!
健忘之于这些人类的天才,简直令人不敢相信,这些趣闻轶事,据说都是真的哦。作者杨晖留学欧洲就遇到过这么一位教授!
2、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4课,齐读课题——健忘的教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教授
1、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41页,读读关于这位教授的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这位教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预习:权威 学究 崇拜 裤兜 涉及 婴儿
3、请用一个关键词说一说这位教授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三、感受教授的“健忘”
1、师:这位教授健忘的笑话在校园里广为流传。指名分别朗读课文9、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2、你们边听边笑,笑什么呢?
3、师:是啊,健忘得连自己的儿子、车子都忘了,真是可笑!
4、如果说忘掉儿子、忘掉车子都是别人说的笑话,而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却千真万确。快速浏览课文2---8自然段,找出教授忘了学生“我”的句子,再读一读。
(2)教授为什么2次把我“遗忘”?(换了座位)
(3)教授总是忘了我这个学生,但对我的祖国------中国的评价却很高,教授心目中的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呢?默读课文,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出示句子:
“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我很崇拜她。”(尊重佩服) “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尊敬原意是用尊来敬高贵的人,延伸为敬重、敬爱等多种意义。)
①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中国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指名读。(评价:教授很了解中国)
生2:教授很崇拜中国,指名读。
(师:因为了解,所以对他心生------崇拜!(课件中“崇拜”变红),谁能读出崇拜来!指名读。
(评价: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啊! 教授对中国满心向往啊!)
师:教授还怎样评价中国?
生3:教授说这是个值得------尊敬的国家!指名读。
师:因为了解,所以崇拜;因为崇拜,所以尊敬(课件中“尊敬”变红)谁来读,读出教授对中国的尊敬。(评价:提到中国,教授就肃然起敬。)指名读
②师:来,我们一起读读教授的话(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③教授对中国如此尊重和崇拜,他可能了解中国的什么?指生发挥想象答(文学、建筑、历史„„) (教师评价:教授了解得真多!他的学识真渊博!他对中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教授把中国的这些文化记得清清楚楚!怪不得他说中国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
④(课件出示中国的四大名著、四大发明、长城、兵马俑等,配上悠扬的《茉莉花》曲) 师述: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四大发明令人瞩目,万里长城震惊世界,兵马俑气势恢宏,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文学巨著《红楼梦》是各国文学巨匠争相研究的对象,这首脍炙人口的《茉莉花》更是响彻全球,多么令人自豪啊!怪不得教授对中国如此崇拜和尊敬。
⑤全班齐读这两句话。
师:——对,教授就是像你们这样,从心底对中国充满了尊敬!
四、教授不健忘
1、 师:虽然如此了解和崇拜中国,却老记不住我这个学生,真是健忘!但,这位教授真的是记性特差,什么都记不住吗?(不是)
2、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教授并不健忘的句子。
3、出示句子:
教授两手插进裤兜儿,坐在讲台的角上,开始讲了起来。没有课本,没有教案。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地从他的口中准确地“输出”。更令我吃惊的是,讲课时所涉及的引语,他竟能说出他出自某书、某版本以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
(1)自由读读,你从哪儿看出教授不健忘?
①两手插进裤兜,坐在讲台角上。指名读。(评价:教授动作随意,看来是胸有成竹。)
②没有课本,没有教案。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地从他的口中准确地“输出”。
指名读:
(评价:教授已经将教学内容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
(评价:容量大、有条理,说的丝毫不乱,他的大脑堪比电脑。)
③所涉及的引语,他竟能说出出自某书、某版本以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
(同学们,教授讲课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经常要引用其他书籍或文件的语句,他能将这些引语记得清清楚楚。)指名读。
(同学们,翻开你们语文课本的最后一页,看看中间的那段文字„„同一部书,由于编辑、排版或装订形式的不同会产生很多种不同的版本,而教授能记得每一句引语出自某书、某版本、出版年月、甚至页数)指名读。
④ 教授岂止是不健忘,他的记忆力表现得实在是---惊人啊!【板书:记忆力惊人】来,我们一起读读,共同感受他惊人的记忆力。(课件部分词语变色)
⑤ “我不禁被他征服了”出现,你被他的什么征服了?(惊人的记忆、严谨的求实态度)指名读。
岂止是作者被征服了,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不也被征服了吗?齐读。
4、师:学到这儿,我就不明白了,这教授到底健忘还是不健忘?
师:原来健忘的教授---不健忘,他只是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到做学问上去了。【板书:专注于学问】
5、师:再回过头来看看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句子:
教授名叫伊里奇,是一所大学文学理论方面的权威。他在绘画、音乐方面也有着惊人的才能,同时,他对一些事情又特别健忘。
指名读。(师评价:这些成就都来源于他的这份专注,因此,课题中的“健忘”二字应该加上------引号。
5、师:教授对学术的研究简直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作者是通过写教授生活上的健忘来突出他做学问的严谨,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板书:对比】
师:作者运用较大的篇幅写了教授的健忘,其中有自己经历的,也有听别人说的,但作者的意图并不是展现其健忘,而是让教授智慧的光芒和人格的魅力在着墨不多处闪射,这种欲擒故纵的写作方法大家可以在习作中进行尝试。
6、小结:爱迪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可作为这些健忘名人的最好注脚:天才=1%的幸运+99%的专注。许多科学家就是过于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在生活中闹了不少笑话。笑过之后,仔细琢磨他们那种专注于事业,专注于科学的精神,其实是值得我们深深钦佩和学习的,正是他们在科学研究上废寝忘食,忘我地投入,才取得这样的成就,为我们人类做出突出的贡献,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也如此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