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法运算定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激发求知欲。1、口算:37+63= 124+246=师:指名迅速读题说出结果。2、引入新课师: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二、探索新知(一)加法交换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那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呀?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出示例题)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师: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旅行途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汇报,老师
2、课件相机出示线段图。2、解决问题。师:通过简单的线段图我们很清晰地知道要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谁来说一说。学生口述汇报,教师板书:40+56=96(千米)师引导说“40+56是用上午骑得40千米加上下午骑的56千米师: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学生口述汇报,教师板书:56+40=96(千米)师引导说“56+40” 是用下午骑得56千米加上上午骑的40千米师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生
3、: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生答教师板书56+40=40+56 3、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师:请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道算式,说说你的发现?生:都是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等于96。师:不同呢?生: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师:位置怎样了? 手指着。师:谈话,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呢?的确,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随即将生1给出的结论中的“。”改为“?”)。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生:验证。师:验证猜想,需要怎样的例子?应该多举几个例子,多观察几组不同的算式,才能从中发现规律。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式
4、子吗?学生举例子,教师写在黑板上,4、通过实例发现规律。师:还有这么多同学要说,如果我们每人说一个是不是就可以说完了?那我们就先说到这。(用省略号表示)师:你认为怎样举例最好?师: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 师: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师:我们通过观察算式,归纳得出了这条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师随机张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5、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定律。其实这个规律,是加法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板书:运算律)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一规律要说一句很长的话,比较难记。其实,我们还可以
5、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现在就4人为一组合作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表达方式最多。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师:哪个小组代表愿意起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追问:你们还有别的表达方式吗?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各种表达方式,(在数学上),通常我们都用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这里的a和b可以是哪些数呢?用字母表示和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律哪个更简单?6、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好!老师出道题,看谁真的学会了。指名口答,师追问: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屏示:96+35=35+ 204+=57+204 37+=59+ 76+=+76 这4道练习都用到了哪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