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王立胜李昊天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寓意主要体现在理论渊源、历史脉络、显著优势和实践进路等方面。在理论渊源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历史脉络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全程中与其耦合互动。在显著优势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实践进路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四个方面相互融通、有机统一,共同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民主政治领域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关 键 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民主是全人类的
2、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于民主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事物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本质要求则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要求。透作者简介:王立胜,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昊天,男,中国人民
3、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研究”(项目编号:)。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过现象抓住本质,依据内容确定形式,是促进事物符合规律地向着正确方向转化的关键。鉴于此,分析和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之本质要求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显著优势和实践进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来源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
4、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形成的两大理论来源。而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之政治形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渊源上的从属关系,是理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关键要素。(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论依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诞生和发展的科学理论
5、,其在寻求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弊端的过程中对世界各民族的现代化之路作出了预判和规划。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是由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这一点为我们科学理解民主与现代化之关系提供了关键理论根据。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类民主理论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发展和实践,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以往民主形态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旗帜鲜明地主张民主的人民主体性,强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能够使民主制度真正成为人民的而非少数人享有的民主形态,这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产主义目标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
6、明确宣告的,工人革命首先“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最终目标是消灭城乡、阶级和工农业对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所谓民主制实质上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民主的意义取决于人民的内在规定。“在民主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具有与它本身的意义不同的意义。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强调,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政权而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他通过领 马克
7、思恩格斯文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列宁选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导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转变为苏维埃民主的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为国际无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树立了典范。显然,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直接理论渊源,而后者正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民主理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使得中国先进分子对民主
8、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新的认知。由此,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之政治形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出一条中国化的民主之路。由是观之,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大历史观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处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由近代至当代生生不息的发展脉络之中,无愧为 世纪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内嵌于中华文明薪尽火传、以民为本的文明特质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坚、博大精深,已浸润于每个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之中,成为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其中,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对民主的质朴认知和不懈追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华大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深植根于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沃土中。民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主要含有“为民之主”和“为民作主”之意,隐含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经世济民之道。成书于周代的今文 尚书多方 中周公告诫殷遗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的说法,是目前发现的关于民主概念的最早记载,体现了中华先民对于贤者治国的朴素向往。大约同时期,作为 尚书 类文献的清华简 厚父 中出现了“民心惟本,厥作惟叶”这类体现以民为本理念的表述。稍后出场的孟子、荀
10、子等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至今脍炙人口的主张。东晋时开始出现的伪古文 尚书五子之歌 更是运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语对民本思想作出理论概括,充分表达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极端重要性。此后,民本思想在中国数千年政治实践中深入人心,许多体认和论说的同义或近义命题层出不穷,直至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譬如,康熙帝亲撰、钦定的一批著作中都有论说“民贵君轻”的内容,雍正帝编辑的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和乾隆帝编辑的 御制执中成宪 都录有“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古训。可以看到,民本思想显然被清朝皇帝世代传承,成为教育统顾颉刚、刘起荱: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 年版,
11、第 页。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中西书局 年版,第 页。李学勤主编:尚书正义(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张分田:孟轲之学的“民贵君轻”与乾隆皇帝的“帝王之学”,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治集团的重要政治文化。概言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统渊源,不在于具体的民主机制、过程等在古代政治思想或制度实践中有无直接体现,而在于其独特的政治思维和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明确渊源。应当指出,以民本思想为重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在古代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和维持封建秩序。步入近代以后,其封建局限性愈发明显,难以满足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深陷困境和危机
12、之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而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底蕴深厚的思想文化支持。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脉络中耦合互动事物的本质有一个逐渐暴露、逐渐展开的过程,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现代化反映的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整体态势,与民主政治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强化是其持续演进的重要特征。诚然,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提出的新理念,但其所依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
13、性内蕴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内在地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史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长史,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互动的历史脉络。(一)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与创造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近代以后,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在追求现代化的征程中,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深刻认识到,要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发端,也意味着中国的民主之光被真正点亮。党的一大明确“承认无产阶级
14、专政”,“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翌年,党的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主张“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明确提出“由人民统一中国本部,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领导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将来向前发展过程中,它将实行国家工业化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建立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而且“民主必须刘九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统思想渊源,政治学研究 年第 期。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 第 卷,
15、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著作专题摘录,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选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党务上的以及国际关系上的,一切这些,都需要民主”。这一时期,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广泛实行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实行“三三制”的民主建政原则,保证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能参与边区事务的管理。解放战争时期,党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明确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任务,系统设计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加速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取得全国胜利的
16、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政治上站起来,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党在不同阶段积极灵活地制定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在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解放区政权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实现人民民主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广泛团结和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在民主革命的现代化探索中成功完成破题任务。(二)创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奠基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人民民主政治
17、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能动保障作用,创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规划新中国建设,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须有步骤地解决国家工业化的问题。”年 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初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论述:“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正是这次会议制定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为人民民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年末,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进一
18、步明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问题,标志着人民政协发展成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从而使统一战线在国家层面实现组织化、制度化的转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政治和组织基础。年 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和完整地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并强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于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由此,“四个现代化”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而人民民主扮演着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政治保障角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
19、制度的政体,中国 毛泽东文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选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周恩来选集(下),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形成并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初步搭建起基本制度体系和结构。这也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充分调动起大家参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迸发出亘古未有的热情和能量。但总的来看,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0、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独创性理论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三)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突飞猛进改革开放后,党在审视国内外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民主政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从政治层面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体系之中,书写下经济快速发展且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为设计改革开放大局,邓小平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提出“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我国今天最重要的新情况、
21、新问题,“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年 月,党的十二大强调,“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同年末,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的经全面修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从多个方面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次以宪法形式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系统阐释民族区域自治,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形成提供根本法依据,标志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须制定更加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治特征愈加突出,社会主义民主
22、政治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上获得深入发展。年 月,党的十六大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描绘出新时期人民民主实践的整体运行逻辑。立足新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定位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既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而不断深化,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突飞猛进保驾护航。与之相对应,中国式
23、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 邓小平文选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简言之,形成了民主发展与经济建设循环作用的良性机制。(四)正式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纵观百年党史,重要概念命题的创制、调适和定型往往是成功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的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
24、足新的历史方位,科学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盼,创造性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并大力推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显著特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强调:“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年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推动人民群众有序有效参与国家立法,广泛凝聚社会共识。随着新时代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与既有制度
25、安排一道持续转化为具体现实、科学有效的民主实践,我国人民民主的过程性和全面性愈加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由此应运而生。年 月,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几天后,习近平在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全过程的民主”的论断:“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年 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一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新概念,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个月后,习近平在中央人大
26、工作会议上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特质与要求进行系统深刻的阐释,标志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正式形成。翌年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专题阐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确证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在政治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民主实践的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此前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其他领域协力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发
27、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其目标任务,也是其重要保障。党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卷,外文出版社 年版,第 页。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卷,外文出版社 年版,第 页。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 年第 期。导人民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且现实地体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推进以生产力与生
28、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为社会有机体的主体内容协调联动发展,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上层建筑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对于确定事物的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属性,揭示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民主价值的人民性,强调民主实践的过程性,注重民主领域的全面性,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在民主政治领域有着与西方现代化根本不同的理论逻辑,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价值上以人民性超越西方民主的资本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其终极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真正意义上自由人的联合体。基于此,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创造性地阐释了以
29、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新的最高的民主类型”。作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之产物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谋求全体规模的人民民主,摒弃金钱主导的精英民主,凸显民主价值的人民性。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也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在内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恰好与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契合。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内,各个环节均围绕解决人民面临的实际民生问题展开,广泛地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地位投身其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的形成,“美好生活”
30、的现实在发展民主与改善生活的循环进阶过程中渐次达成。换言之,“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特征相承接,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下,亿多人口、个民族都有权利通过多种民主渠道和民主形式平等地广泛行使民主权利。质言之,新中国的政治不是任何别的政治,而是“人民政治”。相形之下,“金钱政治”一直是西方民主的底色。西方现代化实际上是以资本为中心、以物的增殖取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驱动其运行的资本逻辑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主要目标,服务于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及其利益最大化需求。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资
31、本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操控一切的现实,决定 列宁选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卷,外文出版社 年版,第 页。徐俊忠:关于新中国政治文明与政治类型的思考 兼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位,开放时代 年第 期。了西方民主在表面上所呈现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不可能使绝大多数人获得真正的民主,“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在西方民主的运行机制内,无序资本和利益集团在选举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他们以捐助竞选资金的方式挑选各自属意的政治代理人,从而导致表面上热热闹闹的竞争性选举只不过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的资本代理人斗争。“简言之,全体选民的合唱,吟咏的只是有权有势者
32、的声音。”与之相反,中国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公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能够有效防止现代化进程被无序资本和利益集团操控的风险。这也从民主政治的角度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上以过程性超越西方民主的间歇性过程性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意指发挥民主实践中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和补充的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用完整连续的民主过程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体现在民主选举之外,还有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这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环节在过程中充分反映人民
33、的具体意志、具体想法,实现人民的具体利益,体现人民民主的具体性、真实性。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合作治理的过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以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治理水平,形成最大公约数。首先是在选举环节,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选出代表自己意愿的人来掌握并行使权力,包括国家机构选举、村(居)委会选举、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等。其次是在协商环节,人民就党和国家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与相关部门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达成政治共识。再次是在决策环节,人民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咨询、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到决策过
34、程中,使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然后是在管理环节,人民行使宪法赋予的各项权利、承担宪法赋予公民的责任义务,积极主动参加选举、协商、决策、监督等,在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最后是在监督环节,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度,形成一套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监督体系,人民可以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使国家和社会各种公共事务始终在人民全过程监督下运行,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际效能。相形之下,西方民主在程序上过分强调选举环节,甚至将选举视为民主与否的唯一衡量标准。这样使得民众的政治参与局限于投票,政党亦被选票绑架,形成恶
35、性循环。一方面是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问津的现象十分突出,选民在这种虚伪民主中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犹如习近平所点明的,“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美 桑迪梅塞尔:美国政党与选举,陆?译,译林出版社 年版,第 页。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另一方面是各式各样的选举越来越频繁,五花八门的公投渐渐被异化为政客的脱责工具,政治决策屡屡受制于非理性的短期民意。即便是在民智已开、公民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以“杰利蝾螈”为代表的政客操弄具体选举
36、流程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让选民手中选票的含金量大幅缩水。总之,投票选举式的民主极端化,使得西方民主陷入民粹主义、政治极化、身份政治的泥潭难以自拔,让西方现代化遭受史无前例的现代性危机。与之相反,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规避了西方民主过分注重选举导致的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政治乱象,使得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实践变成现实,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平稳健康发展。(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领域上以全面性超越西方民主的单一性民主领域的全面性,意味着人民民主不止于政治治理层面,还蕴含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举凡一切事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的事项,人民群众都可以
37、借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与程序,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表达自己的诉求、观点,并最终影响国家机关大政方针的抉择。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在所有领域的全面发展,是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作为系统工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多重维度的力量在实践中的非线性耦合”,涉及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依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得到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涵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指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使得“五位一体”各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具体。因此,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然要求实现经济民主、政治民主、文化民主、社会民主、生态民主在
38、中国式现代化中协同并进。在政治民主提供制度支持和法治保障的基础上,经济民主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文化民主助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社会民主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生态民主助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如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概言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保证广大人民尽可能最广泛参与各种领域各个方面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能够倾听人民声音、体现人民意志。相形之下,西方民主片面徘徊于政治领域,把人民的政治权利约束在名目繁多的投票选举内,不可避免地加剧社会内耗和撕裂。有政治观察家分析道,今天的西方在政治上越来越崇尚民主,经
39、济上则越来越不民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 年第 期。张梦旭:“杰利蝾螈”,美式民主痼疾的缩影,人民日报 年 月 日。胡玉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理释读,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年第 期。王立胜: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探索与中国道路的形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年第 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卷,外文出版社 年版,第 页。主;政治上已经充分实现了“一人一票”制度,但经济上则越来越不平等。西方政府对此不仅无能为力,反而趋恶,表现为政治精英之间难以形成共识,党争不止,治国理政被荒废。进言之,民主内容在其他领域的缺位相当程度上暴露了西方现代化的许多顽疾:统治集团既无心也无力
40、对故步自封的各种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重大变革,很难有效统筹国家资源进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增殖的速度和方式愈发肆无忌惮,各地区各阶级间的发展鸿沟与贫富差距怵目惊心;社会文化的包容性持续贫乏,奢侈浪费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甚嚣尘上;为了短期利益就将自身凌驾于自然之上,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灾难性破坏。与之相反,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发展过程中,持续扩大人民各方面的政治参与范围,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内在贯通、耦合互动。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实践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基础,任何对本质的把握都根源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而非绝对静止的
41、,全过程人民民主必然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加成熟定型,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向前。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以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擘画,提供了基本遵循。(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长期事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和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制度正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固根本、管长远、稳预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建立起的一整套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为“四梁八柱”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
42、体系,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序推进具有根基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愈加完善的政治制度保证。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发挥着统领作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然要求。具体而言,主要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基本政治制度是根本政治制
43、度的基础,通过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重大影响。因而,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三大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是由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派生而来的、国家政治领域各方面各环郑永年:全球化下的西方与中国,经济导刊 年第 期。节的具体的主体性制度。与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相比,重要政治制度的时效性较强,需要创新和完善的空间更大。持续改革创新重要政治制度,是坚持和完善、遵守和执行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动力源泉。总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中的执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44、国家新征程更需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以在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中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化发展,将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社会稳定是现代化建设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尤其是对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而言,稳定的社会秩序就显得更加重要。稳定的社会源于社会基础结构的稳定,这个基础结构必须是多元参与形成共识的各方自知责任、协同合作。习近平指出:“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
45、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对于广泛凝聚全社会共识、促进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民主协商的意识和实践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紧迫任务。其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其二,要完善作为有机整体的协商
46、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其三,要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进一步完善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民主协商方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协商民主,就能够有效地凝聚和整合各方力量和政治资源,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基层是培育现代化内生力量的沃土,也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和试验田。中国特色
4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基在基层,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主形式。习近平就此强调:“民主精神的培育、民主素质的锻炼、民主实践的操作,都是在基层产生、在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 年 月 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基层发展、在基层得到检验的。基层民主机制越健全,社会就越和谐稳定。”易言之,基层民主活力的强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性自觉,直接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的激发。鉴于新时代基层民主建设取得历
48、史性成就,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国基层民主发展已迈上对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首先,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发挥政治导航、思想铸魂、组织聚力、底部筑基的作用。其次,要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提升基层群众参与民主治理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合法要件,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选举程序和决策程序,培育群众民主精神、提高群众民主素质、推动群众民主实践,让群众在参与基层公共服务中不断提升公共利益表达能力、协商议
49、事参与能力、解纷止争调解能力、风险隐患预警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最后,要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要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基层民主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途径,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必将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中
50、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进而以强大合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胜法宝。中国式现代化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统一战线的任务更为繁重。习近平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是故,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统战工作已呈现大统战新格局,因之要求重点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等五大关系和谐发展。在政党关系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