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结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文化+技能”混合式教学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571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文化+技能”混合式教学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结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文化+技能”混合式教学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结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文化+技能”混合式教学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智库结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文化+技能”混合式教学研究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技术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互联网+”、网络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了国家教育任务的主要内容,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成为趋势,不论哪一个学科,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块、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都势必要顺应新形势的变化。这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不仅仅只是一场教育改革,更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创新的手段1。2019年,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发布,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

2、重要,提出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互联网+职业教育”结合“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我国的涉外专业教学通常体现为以外国语言教学为主,从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角度出发,普遍以第二语言语音语法、语言翻译、专业外语交际等为主。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而涉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文化传播,激发文化创新,交流也必须是双向交互式的,在吸收、学习外来语言和外来文化的同时,需要进行对外文化传播和推广,且职业教育的语言学习实为工作技能所用,要在职业技能中融入中国优秀文化元素,方能韦丁榛(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

3、30007)摘要:本文就职业院校涉外专业教学当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探讨如何结合“互联网+职业教育”与“文化素质+职业技能”,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文化素质教学元素,打造学生跨文化能力、文化传播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关键词:跨文化能力;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文化传播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高职涉外专业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编号:GSB2020016);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编号:2020KY38013)。促进文化、经济双向繁荣。文化双向促进也体现在近年来的国际

4、教育教学形势中,随着对外关系的扩大,除了本科院校以外,广西的中高职院校也引入了留学生项目、外援培训项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到高职院校进行语言学习和培训。高职院校也增设了国际事务部门,开设各种中长短期国际项目培训以及留学项目。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不仅我国的学生要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外国来华留学生也要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技术,这体现在跨文化能力当中便是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文化适应的理解为:个体离开自身的母文化,移居相关概念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环境中,与该环境建立起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跨文化适应和交际是一种动态的积极响应新文化并提升文化能力的文化适应过程,并且双向作用,不仅是吸

5、收、适应别的文化,同时还能达到融合、传播、弘扬自身文化的效果。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职业院校的涉外专业教学以应用型教学为主体,大多强调技能技巧方面的教学,文化教学仅作为辅助,有的院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却也跟上外语听说课差不多,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更多是说外国而不说中国,或仅仅开设公共类文化艺术选修课程,这对职业人才培养而言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文化的差异及受母语习惯的影响,使得学生在留学、就业当中常常无法进行有效的涉外沟通。职业院校的涉外专业不仅面向国内企业,也面向国际市场,要 201教育智库响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就必须培养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有效处理涉外工作事务。同时,高职院校中职业类

6、涉外专业必须体现其文化特色和技能特色,而非单纯的语言培训,职业教育的第二语言环境需以行业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职业化、技能化的文化素质教学。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全球化时代越来越紧密的国际关系下的需求,不仅教师需要在涉外教学中渗入文化自觉性,创造相应的文化环境,打造“文化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教学模块,将文化元素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能力,学生也必须以全球化视野进行学习,树立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将自然习得与课堂习得相结合,以文化理解促进技能习得,使外语教学为职业教育服务,通过文化比较,解除文化障碍,消除文化差异,避免文化误区,达到有效沟通的同时,传播并推

7、广自身优秀文化,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混合式教学实践混合式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何克抗教授认为2,混合式教学原本就其字面上的意义即各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混合和结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进驻了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也有了新的含义,即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之后,各种云端教学模式纷纷出现,甚至一度有取代传统课堂的争议,但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不可取代,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确实为传统课堂打破了空间限制,尤其是2020年以来因各种

8、主客观因素,线上教学比以往都更快速地在各层面教育领域急剧铺开,各个教育院校不论是自愿还是非自愿都不能不面对新形势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的应对。信息化教学也并非缓解一时燃眉之急的对策,而是现在及未来智能时代教学的主要趋势,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身不由主地被纳入其中,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去探究,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路子3。如何在教学中用好信息技术使之与课程进行整合,而不单单局限于运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教学,这也是一直以来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其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的特点也更适合和便于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和介入。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

9、式教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课程任务点,由学生按阶段自行在客户端完成,另一方面教师在线下组织课堂活动,通过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其中,线上任务点学习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既可以作为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对课程知识点有基本的认知,又可以作为复习任务,在课后进行回顾和自我检测。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教材进行指导答疑与点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发挥学习能动性;课程在线平台的使用,能够融合优质课程资源,实时监控学习动态;课程门户的数据统计功能可有助于创建学习档案,使教学信息和学生学习数据得到最大化即时

10、反馈和利用;既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管理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也有助于教学理念的创新,激励教师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习创新、文化创新、技能创新的目的。高职涉外课程在混合式教学中融入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职业技能对接中外文化元素。课程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以教学服务对象为本,以职业能力打造为重点,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结合行业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课程标准,组织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在组织和构建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框架的同时,将

11、文化元素润物无声地与职业技能精准对接,与岗位工作具体环节逐一镶嵌,交互作用,确定文化元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挖掘其价值底蕴,达成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的精准匹配。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内外教学,加强文化创意、文化传播、对外交际、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能力的塑造,加强学生新形势下辩证思维、政治敏锐、文化创新、技能创新的素质能力打造。以下以两个教学模块举例:1.会议模块:涉及各类商务会议的认知,可结合我国两会时事、联合国大会国内外重大会议等;从会务工作角度,可引入全国两会及各类国际性会议的会场布置、会标设计、座位安排,从会场布置和座位安排可引入中外文化的异同;从会议成员和会议组织的

12、角度,引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五常的认知,引导学生回顾我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并讨论我国作为五常之一在联合国各大会议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在进行理论认知教学的同时,也是在进行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拓展202 教育智库国际视野;通过模拟组织线上线下国际性会议、模拟国际商务谈判、撰写中外文会议发言稿等实践活动,结合会议各类配套活动组织(如接待、参观、洽谈等),可训练学生跨文化技能和商务技能的运用。2.参展模块:以广交会、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各类国际性展会为背景,以往大多是教导学生如何认知国际品牌、如何将国外产品引入国内市场,近年来则越来越多强调文化输出。通过线上和线下资源共享、任务

13、点学习、知识点讲授、时事结合、热点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的商贸知识后,从参展企业的角度,引导学生挖掘和发现国内优秀企业、传统品牌,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企业的认识,并以企业主人公的身份设计如何将本土产品推向国际社会;为民族品牌撰写新媒体宣传文案和短视频广告脚本,设计文创活动方案,用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新闻宣传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文化传播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将跨境直播、线上展会、云上博览会等形式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面向国内外市场直播带货的方式宣传本土特色产品,同时推广中国文化,如龟苓膏、螺蛳粉、罗汉果、茉莉花、五色糯米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广西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用以训练学生开拓

14、思维,勇于进行文化创新,并树立振兴和发展民族产业和本地经济的自觉意识。线上线下教学与实践融会贯通。使用流媒体技术通过录制课程讲解视频音频、微课、视频案例,结合课件、文档、图片、电子书籍等多形式课程教学材料,建立线上课程门户,打造内容丰富、优质简明、具备创新技术特点的教学资源库和中外文化资源库,有效推进互联网动态资源与职业教育课堂的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应用于线上线下课堂,服务于文化教学和技能教学,带动学生从知识点的掌握归纳到任务环节的完成,从而有效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以各类官方媒体公众号、微博、抖音、头条等平台作为媒介,引入国内外新闻热点和文化热点4,变课堂为论坛

15、,激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锻炼其文化思辨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文化比较,并能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讨论问题,使网络学习贯穿学生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延展至每一学习领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情态、学习成果展示的载体。学生经过线上学习后,通过线下教师引导、讨论和拓展,挖掘专业技能知识其中的思政内涵,再次通过线上影音视频、案例、热点分享等,得到进一步的思想感悟和情感提升,养成辩证思维和批判的能力。以涉外秘书实务为例,在接待一章中,可设计一整套完整的涉外接待全过程线下实训,先将各个环节工作要点进行分解,通过线上观摩、演示、纠错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然后线下分组实践,再将每个接待环节进行组

16、合,通过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考评的方式给出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评价,再由学生将实训成果传到线上平台,既可作为成果展示,又可成为班级之间、专业之间共享的教学资源。来华留学生的商务中文课程亦可采用该形式,其中商务接待、商务会见等均有共同的技能内容,线上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实训任务同步进行验收,再通过交换实训成果进行展示,比较其商务接待中介绍问候、宴请安排、企业参观、涉外礼品收赠、文化礼仪等环节,又是一个文化双向传输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从线上到线下的过程当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必须相互结合,而非以某一角色为中心,学生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任务点学习、讨论、任务情境的设计、实训等环节都需要有教

17、师的引导,而不是放任自学,过程评价需要由老师来进行把控。如何克抗教授所言2,“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按照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职业教育的课堂需要增加更多的传统文化、时事政治、哲学思想、人文艺术等元素,结合全球热点,丰富文化素质内容5;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时事热点资源和考核资源,从而达到将新科技、新技术、新媒体与技能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融媒体等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水平,丰富职业技能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何克抗.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J开放教育研究,2018.10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43何克抗.大力倡导与推行“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J中国教育科学,2020.14张亚男.文化传播和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幻画报,2021.75董洛铭人.跨文化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