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家河学习感悟12篇 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 【篇一】 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理,我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总书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书中的大量方言,真实再现了习近平
2、当年在陕北生活的场景,故事娓娓道来,水到渠成,使人更容易理解。从陕西人的视角讲述习近平在陕北的知青岁月,饱含朴素的情感,表达无限的热爱。讲述陕北人与习近平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中国老百姓与习近平的深厚感情。另外,书中每一章节的内容相对独立,一页页看下去,篇篇都是新鲜事。 他心怀感恩,当年在梁家河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如沼气池、淤地坝等工程,是他带领大家干下的地方民生工程;上山劳动时把白面馍分给老乡自己却饿着肚子,是对群众竭尽全力的体现。后来平台更大,为全国老百姓着想,做了更多更大的实事好事。一带一路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惠及百姓的大事业。精准扶贫,既是体现党的温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3、更是对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关怀。这些大战略、大方略都是建立在他对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真实生活了解的基础上的。 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在梁家河的几年当中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
4、了种种考验。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形成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篇二】 一、学习坚如磐石的初心,党性要强。正如总书记说过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从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成长历程中汲取养分,寻找力量源 泉,坚守自己初心,并善于、勤于在基层的生动火热实践中来锤炼自己。政治上的坚定和可靠是组工干部的本色,组工干部一定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要 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5、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清醒,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觉悟。 二、学习求知若渴的痴心,能力要高。面对黄土高原的闭塞荒凉,他从未忘记筑牢自己的精神高地,“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 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佳话,这种孜孜以求的读书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发扬“安专迷”(安下心、专心致志、迷恋至深)的精神,深 入研究组工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事交我办无失误,事经我手全放心。 三、学习勇于担当的决心,作风要硬。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打坝、建沼气池,竭尽全力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哪里有责任,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 担当,我们都要以这种责任和担当立足
6、工作实际谋划开展工作。组工干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勇于担当,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热情为党员干部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 【篇三】 近期,怀着崇敬的心情,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就要把从中汲 取的精神营养化作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践行为民的初心、苦干的作风、担当的勇气和筑梦的情怀。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
7、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当年作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生态下,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而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7年中,从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中可以看出,他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那不屈的性格为自己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实。作为青年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二是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习总书记当年白天要劳动,晚上还要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他当时虽然年龄不大,但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 。别人
8、开会乱哄哄,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静静地听,而且听得懂,认为可以干。这都源于总书记的用心观察、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青年干部,尤其在这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日常工作中不免会产生“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要立足岗位做贡献。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也正是那样做的,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大队书记官不大,但他干的却是大事,他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打淤地坝,创立XX省第一口沼气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他担任梁家河村大队书记时才刚刚
9、二十岁,那么年轻就勤奋进取,真抓实干,确实令人敬佩。我们青年干部,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一定要从习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中汲取力量,奋发向前,勇于担当。 【篇四】 纪实文学梁家河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我们的领袖习总书记人生的一笔重大财富,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本鲜活教材。 从梁家河走出的习近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黄土地的儿子”,感受到了他“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
10、信念,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炽热的亲民、为民情怀;更激励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重新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再出发。 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并确立的重要七年。正如习近平所说“陕北黄土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从带领群众建沼气池、打堤坝、开铁业铺等实实在在的事情中,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其中的过程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但习近平就是凭着对群众的感情,一心一意为大家,让梁家河的人民过上了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 梁家河一书真实再现了习总书记当年
11、在知青窑前、在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前、在淤地坝前、在赵家河的知青林前留下的足迹,讲述了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的历练故事。“三个最”就是习总书记插队生涯的鲜明印记: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国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翻读这本书,在回望历史中,深切感受了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艰辛与不易,遥不可及的大国领袖一下子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 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挥洒了七年青春的第二故乡,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的起承点。习总书记插队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热爱读书,手边离不开书。谈论
12、具体问题时引用典故和案例,可以做到信手拈来。这使我认识到,学术、知识不能只是在嘴上,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我深刻感悟到了总书记立志“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爱民、为民的赤子情怀,并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不断升华思想境界,增强理论自觉,自己更应该学好这本书,身体力行,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立足本职工作,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继续前行。 【篇五】 在梁家河这本书的扉页上印着习近平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
13、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也是带着这句话,我进一步了解到了那个永远记挂着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 书的第一章里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梁家河的场景。40年了,习近平重新踏上了这片他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他依然记得与他生活过、奋斗过的小伙伴、乡亲们,春娃、迎春、成儿,他记得每个人的名字,记得他们的相貌,记得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甚至,他记得自己曾睡过的炕上放着几床被子。读到这,我十分震撼,四十年了,如果不是真心记挂着群众,不是真心热爱着这边土地,他又怎么会将这些记挂在心间呢。 读到这,我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牵挂着贫困群众,为什么总是关心
14、和思考着扶贫工作,为什么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那是因为他真真正正挂念着每一位群众啊,在他的心中,十三亿中国人,不是统计报表上的数字,那都是在他身边生活的活生生的人,和他一起生活过,战斗过,帮助过他,保护过他的亲人。 习近平总书记不但是这么想的,还是这么做的。无论身处何处,不论官大官小,他都竭尽所能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到了梁家河,习近平带着大家伙儿打了四个大坝,坝打好了,当地的玉米亩产翻了一倍。当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坠坝。在基层待过的人都知道,一个外地人,要在当地当党支部书记,还要干大事,这个大事还涉及到当地人的祖坟,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
15、就是这个难事,习近平不仅敢想,还敢干,最后还敢干成了。直到现在,这块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恩泽百年。 走进群众,融入群众,为群众办事,是习近平不变的信念,在梁家河,他带着大家除了打坝,还挖井、扫盲、办缝纫社、磨坊、菜园、挖沼气池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一句话,为民办实事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读了梁家河这本书,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怀,他的担当是我们值得我们一直学习的,我们始终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基层一线更好的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篇六】 近日,全县上下掀起了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的热潮中。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手捧梁家河这本书,认真阅读,仔细标记和记录,细心品味,深刻领悟。
16、读完后,让我感慨万千,梁家河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情怀就是不忘初心,精神就是砥砺奋进。 梁家河,一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庄,习近平在这里生活了七年之久,这也是青年时期习近平一步一步迈过了各种困难,受过各种挫折,经历了各种坎坷,成长蜕变的地方。把人生最美好时光奉献给了梁家河,把峥嵘岁月燃烧在了黄土地上,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注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根本宗旨中。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在梁家河这个地方得到了锤炼与升华。梁家河,回馈给习近平的更是肯于吃苦、顽强拼搏、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好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那样特殊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凭借对生活
17、的历练和火一般的热情,结合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立足于自身实际,带领着乡亲们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在苦难的灰烬中,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天地。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里的磨难和对农村艰苦生活的切身感受,让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让他懂得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让他悟到了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为国家鞠躬尽瘁奉献终身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满怀信心。从而孕育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人民永远放到第一位,人民才会爱戴你,拥护你。心中有百姓,脚下才有根,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陕西是根,延安是魂,那么梁家河就心,心系群众
18、,为民造福。只有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是真正的对党忠诚,才能保持干事创业的持久动力,才能步履坚实,行稳致远。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在习近平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告诫着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实到行动中去。习近平一心为民、为党、为国的崇高情操与境界,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习近平的青春是一首同人民群众一起奋斗的青春赞歌。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
19、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做了最好的烙印。是的,只有选定了目标从而努力奋斗,奋发图强,才能真正的没有虚度光阴,这样的生活才会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我用书中的的一段话,结束这篇读后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与己方便,扎根人民,团结群众,贴近群众,带着泥土的芳香味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篇七】 前几天社区党组织给我下发了一本新书纪实文学梁家河,我见到这本书,心情好比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同时,因为工作关系,我现在和中国邮政的员工接触较多,得知他们也在代售这本书,而且也卖得火热,可见此书广受干部群众喜爱。目前,虽
20、然我只看到一半,但也感受颇深,觉得有话要说。那就是,我们每名党员都要像习总书记那样,心里要始终装着人民群众。 梁家河这本书,通过纪实的手法,让大家真正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的点点滴滴。当年的总书记,面对土地贫瘠,百姓缺吃少用,吃水、烧菜、照明都困难的现状,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敢为人先,亲自学习建设沼气经验技术,建成了当时XX省第一个沼气池;他把上级奖励的一个三轮摩托换成了一台拖拉机,为的是让群众能够“实用”;他亲自编写“战斗口号”,带领人民群众修建了一座座大坝他心系梁家河的每一位乡亲,即使40年后再回到这里,依然能叫出村民的姓名,记起当年的奋斗历程。这些,启示
21、着我们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 由此,联想到2012年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同样,“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老百姓”、“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些习近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他对人民的挚爱。对待人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近平”则是“平易近人”。我们不用高唱赞歌,他之所以受到全国各
22、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甚至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是他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这些思想和行动赢得的。 总之,梁家河这本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翔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我深受感动和教育,更加坚定了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的决心。六一节前,我对一名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扶,就是因为铭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的号召,时刻不忘我来自哪里,不忘今天自己的美好生活是身边多少人教育、培养和帮助的结果,不忘要如何继续前行、回报社会。希望能通过我自己微小关爱行动,能让这名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
23、的温暖,将来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从而能够改变命运,起码是能够从容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因此,我也号召全体党员同志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意识,从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党员。 【篇八】 近日,读了梁家河,读完以后内心澎湃、颇有感触。 纪实文学梁家河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深刻体悟,书中所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务实苦干的作风以及同群众同甘共苦的真情,让人不由生出满满的敬佩与感动。这给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觉悟做了典范,亦给当代青年坚定理想、奋斗成才点燃了希望。 习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
24、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不禁在脑海中闪现了一个问号,梁家河到底隐藏着什么大学问。带着好奇心读完,我才明白,梁家河代表着基层,代表着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越是在基层,越接近群众,越是能学到大智慧、大学问。 到基层去实践、去锻炼,是党员及青年同志成长的平台,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是未来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基层,坚定初心 初到梁家河,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困、开放与封闭、东部与西部,这些不同的概念在习近平脑海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他第一年的插队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 紧接着就发生了被人们议论拿面包喂狗和传的沸沸扬扬的“习仲勋的儿子不跟红旗走了”事件,陌生的环境里,周遭又是不信任的目
25、光,年仅15岁的习近平感到十分孤独,这份孤独也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痕。他迷惘、彷徨,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 习近平坦言他当了一次“逃兵”,他请了假回北京探亲,却不料,因为失去北京户口,被当地公安局当作“倒流”人口抓了起来 再次回到梁家河,是在五个月后。“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习近平表明了心迹。 由被动到主动,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习近平。 就是在梁家河,让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了他的初心,并且始终做到不忘初心。 基层,磨炼意志 在梁家河,习近平干得最多的活是打坝。村里把不擅长田间耕种的年轻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20多人的基建队(农田基本建设队),专门打坝、修梯田。 当时农村没有大型机械,打坝要
26、靠人力一层一层把土铺好,再用很重的夯石把松软的土砸得密实起来。这是强度非常大的体力劳动。 “一人一天要推200车。”乡亲们说,八架子车才一方土。那时候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措施,没有手套,习近平直接用手抓住木夯用力往下砸,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第二天再干,泡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累多苦,“近平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奸儿”,乡亲们这样评价。 在梁家河,习近平从来没有抱怨过、偷懒过,遇到再重的活,他都扑着身子带头干。正是这段看似苦涩的岁月,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 基层,学习智慧 插队期间,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跟着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
27、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对农村里的各种活计,习近平已经干得很娴熟了。他还学会了自己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带来的针线包派上了用场,尽管针脚不那么齐整,但也有模有样。他说,自己极强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在梁家河,习近平不仅学会了干农活的技巧,生存的本领,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梁家河,他学到了做人的大智慧。 基层,收获欣慰 1972年冬,习近平加入了共青团。 1974年1月,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 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打水坠坝、建沼气、成立铁业社、办扫盲班梁家河的村民一步一步过上了以前想都不
28、敢想的生活。 1975年10月7日是习近平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全村人都没有上山干活,排成长队为习近平送行,一直送到十多里外,习近平落泪了。 习近平虽然离开梁家河了,但他的感召力一直存在。梁家河的村民们凭着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从土窑洞到新楼房;生病不再硬扛着;农民变身上班族,梁家河走进了新时代。此刻的习近平看到了梁家河的村民过上了好的生活,看到了XX县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无比欣慰。 梁家河,一个小村子,蕴涵着大智慧。 如今,我们过上了好生活,作为党员同志和当代青年,更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向习总书记学习,到基层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
29、发挥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基层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收获人生大智慧。 作为电建人,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深入施工一线,秉承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发扬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企业作风,建出一项项为民造福的伟大工程。 【篇九】 周末闲来无事有幸阅读了梁家河一书,翻起扉页赫然一幕“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大概如我般年纪的人都有着英雄情结吧,国家主席看似与我们有距离的人物可以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书去了解他的成长、他的思想,于是,抱着莫大的兴趣欣
30、然阅读起来。 也的确,朴实的文字记录了习近平同志饮水思源树高千尺不忘根的品德,分享了习近平同志青年时代在陕北农村插队劳动时的诸多故事,记录了一代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历程,梁家河村的发展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习近平青年时代的成长是父辈那一代人成长的缩影,他们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榜样,他们身上具备的那种在艰苦条件下依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入团、入党的经历、为梁家河办沼气池的经历、借着煤油灯读书到深夜的情景,在那样艰难的政治环境下怀着执着的信念一次次向组织靠拢、在群众质疑的条件下为了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办沼气池、修坠水坝、在那样艰苦的生
31、活条件下一直坚持读书学习,这些文字的描述一次次把我带进那个时代,甚至脑海里就是青年习近平同志力排众议坚定的眼神和挑灯夜读的情景。我没有经历过那样艰苦的生活,无法感同身受那样的岁月,可我却被感动着,我出生在80年代末,我感恩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我之所以生活的这么幸福是因为有无数习近平同志那样的父辈人在替我们这一代人负重前行,没有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奋斗,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80后我有幸见证和享受到了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生活从挑水吃到吃自来水、电视从无线到有线、出行从火车到高速、高铁、从土路到水泥路、夏季生活用电不再受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普及,这些一点点的在改变
32、着我们的生活水平,这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凭空而来的,这跟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像习近平同志一样心系人民的“英雄”。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读完梁家河让我颇有感触,我不曾经历过艰苦时代,却被习近平同志经历的那些艰苦岁月感动,未来,我只愿自己能够保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人生,用习近平同志办沼气池的钻研精神、打知青井的吃苦耐劳精神勉励自己不懈奋斗。 【篇十】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就是习总书记对于梁家河的情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读全书,我深刻认识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便是如今习近平新时
33、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水源头”。因此,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要深入学习梁家河里所蕴含的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为投身伟大事业的实践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爱读书,已成为形容习总书记的重要标签之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引经据典的讲话,都来自于他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深刻认识,来自于对读书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把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时间多么紧迫,他从未忘记阅读。从被煤油灯熏黑了的脸到跑30里路为借一本浮士德、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他真的把读书当做自己的爱好,正是丰厚的阅读量,让习总
34、书记有了丰富的理论累积。对习总书记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要养成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空白,从而为学生工作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充分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能团结人的优良品格。习总书记的“团结观”源于父亲习仲勋的教诲。作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主席,父亲习仲勋曾长期在革命根据地从事群众工作。父亲经常会跟习近平讲团结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
35、。习总书记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不依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是团结,让习近平学会主动融入群众、融入乡村;是团结,让习近平扎根人民、团结群众。作为青年的我们,在做一些学生工作的时候,也要时时刻刻想着团结同学。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一个团结的集体会拥有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团结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团结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道德品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面对群众贫穷的生活,习总书记敢于担当,带领村民修厕所、打水坝、通沼气、办铁业社、建磨坊、开扫盲班,
36、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遇到困难,习总书记从不退却,扑下身子解决一切难题。为了能在建沼气,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又是学习“取经”,又是实地考察,始终奔波忙碌,可他丝毫没有倦怠,因为他相信,难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实干就是解决办法。在他的努力下,“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不攻自破了。当年沼气池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宣传画,便是习总书记勇于担当、追求实干的最生动的写照。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新时代呼唤勇于担当的新青年,民族要强盛,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没有担当精神不行。勇于担当,体现了一种价值追求,一种面对困难的气魄。唯有勇于
37、担当、追求实干,才能凝聚起团结协作的活力,进而增强推动学生工作有效进行的执行力。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让我们从梁家河中汲取精神力量,以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做出贡献,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 【十一】 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召唤下,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登上了开往延安的“知青专列”,历经辗转周折抵达梁家河,从此他把心留在了这里,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要为百姓办实事。 从到办夜校、搞社教、翻公案再到打坝、建沼气池、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 群众需
38、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每一次努力,每一个收获,均源自习近平一心为民的初心。每一次思索、每一次探索,均源自习近平胸怀百姓的情怀。革故鼎新、创造奇迹是习近平报效国家、回报人民的真实写照。 正是在这种情怀的引领下,习近平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启程,一步步担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最好的例证就是。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了基本养老,村民们有了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办成了许多长期想办而没有办
39、成的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十二】 一口气读完梁家河后,心潮澎湃。梁家河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人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三点让我体会深刻。 第一点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无完人,习近平在最初下到梁家河时,也曾迷茫过,吃穿住行,没一样能习惯的。也曾当过“逃兵”,他跑回过北京,还被当做倒流人口抓起来,强制干了四五个月的重体力劳动,但他没有迷失,艰难困苦的生活反而磨砺了他,跳蚤、饮食、生活、劳动让他的身体和思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融入梁家河,学习梁家河的土学问,梁家河是习近平精神升华的起点,也是他为人民谋幸福、干实事这
40、个初心建立的起点,带着这个初心,习近平在梁家河建立起了沼气池、筑起了堤坝,成立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建起了磨坊,挖出了甜水井,这一件件实事让梁家河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利,带着这个初心,习近平让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可以想象,从1918年的军阀割据,到2018的一路一带,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爬出来的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何等令世界震惊的道路,国家发展取得了何等丰硕的成果,梁家河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砥砺的一个缩影,只有不忘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才能真正得到自己的幸福。家国天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要让事业发展的好,
41、这个干实事,谋幸福的初心是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要想自己更好的生活,首先得有为自己的集体干好事干实事的初心,得有一心一意让单位发展更好的初心,单位蒸蒸日上,个人才有更好的生活。就像习近平所说的一句很直白的话“锅里有了,碗里也会有,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 第二点是保持学习,与时俱进。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日子里,无论何时都保持学习,吃饭的时候再看,放羊的时候再看,晚上挑着煤油灯看,2014年他到俄国访问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对俄国作品如数家珍,主持人惊讶地说很多俄国人都没看过这么多的书。知识给了他启迪,也给他成长,知识给他别人没有的眼界,别人没想到建沼气、堤坝,他想到了,知
42、识给了他不一样的起点。联想到实际工作,网络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5g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等技术的发展,随时可能会让互联网一样引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发展,我们要随时保持学习,保持开眼看世界,随时关注新技术、新发展、新事物,立足自身实际,提出合理建议,让自己始终保持在潮头之上,让单位与时俱进不落后。 第三点是敢想敢干,善作善成。习近平在梁家河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建起了XX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他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他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习近平敢于创新,也敢于担当,他联系实际,能干事也能干好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他这种干事的方法和理念,联系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实际需求,多看其他成功部门的技术创新发展手段,充分观察,巧干秒干,做一个能干事也能干好事的人,这样才能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这三点体会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的信念;保持学习,与时俱进是在工作中应该随时保持的精神状态;敢想敢干,善做善成是做事的态度和理念,我们要向习近平学习,坚持做到这三点,就能走好自己的路,干好自己的事,脚踏实地,写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篇章。第25页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