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梁家河》体会12篇.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031678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梁家河》体会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习《梁家河》体会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习《梁家河》体会1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习《梁家河》体会1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习《梁家河》体会1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梁家河体会12篇 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 【篇一】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梁家河是一所学校,初心、求真、苦干,浇灌出宏阔的格局以及深切的为民情怀。 在梁家河人看来,习近平见多识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

2、保守,非常实在。习近平身上没有那种让人产生隔膜的“城市味”。他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家境贫困的伙伴,有时还会当起理发师,给村里的青年人理发,有一阵儿他还当起了游泳教练,教那些只会“狗刨式”的青年学习蛙冰。他还办起了扫盲班,“拉话”也成了课堂。说到中外历史、人文地理,习近平是主讲;拉起趣闻逸事、民间传说,社员当主讲。与习近平的交往深深影响了这些伙伴们的人生选择。与习近平交流较多的武晖,后来成了一名教师;石春阳则在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接替习近平当上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 在这些当年与习近平交往的“小伙伴”面前,习近平从未把自己当成一个“官”。2009年,习近平来延安调研,当年的“小伙伴”王宪平见到他,

3、竟一时语塞,不知道该称呼“习副主席”,还是“近平”。倒是习近平首先开口说:“黑子。你比上次见面时胖多了。”聊起年少时在一起的情形,两人又说起过去摔跤的往事。习近平似乎又回到了插队时的梁家河,低语道:“那时候真开心啊。”王宪平说:“那时候咱们年纪都小。不过,我当年要是知道你现在能当这么大的官,就不敢和你摔跤了。”习近平哈哈大笑,说:“你看你这是啥话嘛。”温暖的笔触,简朴平实,却引人入胜。 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那时因为不通电,天黑后不久,整个梁家河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还透出一丝光亮。没有人知道,这微弱的灯光给习近平

4、带来了怎样的光明。习近平常常看书至深夜,一边抽烟,一边看书。煤油灯烟大,为凑近那点光亮看书,习近平的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那“砖头一样厚的书”,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那时,大家交换着看书,竟形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 在习近平看来,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农历二三月,他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回忆起劳动场景,社员梁新荣感叹:“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习近平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让人感到踏实,也充满力量。对

5、此,习近平说:“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实践证明,习近平的处事哲理,无事不成,处事不惊,克难而进,不仅插队时这样,直到省、中央肩负重任依然如此。 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

6、、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篇二】 近期,阅读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家河一书,心灵上接受了又一次洗礼,当你打开扉页时,就写着有总书记提名的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1969年年初只有不满16岁的习近平坐上了开往延安的“知青专列”,当车上车下的人都沉浸在离别的痛苦之中时,唯独总书记的内心是平淡的,在他看来,去延安更像是一种“逃离”。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展现了总书记与梁家河的不解情缘。 一、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总书记在离

7、开梁家河之后,却把心留在了那里,他说。“我在这里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我相信这里的明天会更好。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我们下一代建康成长,成为为人民做有益事情的好人才。”当总书记2015年初回到梁家河时,他依然能记起梁家河群众的姓名和当时发生的一切,走在村道上,走进知青窑,都是他忘不掉的那一份关于群众的感情。 二、窑洞里长满了故事 初到梁家河的知青们内心充满着理想与现实的对视,正因为在物质和环境的落差下,让总书记找到了一个法宝“团结观”。习近平说:“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带着这样的“团结观”,总书记融入群众、融入乡村。 三、一声声喊我小名 四十多年过去了,铁锁、黑子、王栓、随娃.总书记的这些小伙伴的小名一直萦绕在他的耳旁,当见到小伙伴时凸显出的是插队生活的那份情感,是大山里的农民接纳并养育了他,是他用自己在这里所学到的学问来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幸福之路。 四、我们走在阳光路上 改革开放让梁家河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这些年梁家河的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群众的腰包也开始鼓起来了,村里通过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果、畜牧业养殖等方式

9、是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群众从住房、医疗、就业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篇三】 近期,单位组织广大干部订阅学习梁家河一书,通过自己阅读和集体交流学习使我感触颇深,默然间加深了对习总书记的崇敬之情。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直观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书中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工作历程以及亲民、爱民、为民情怀。其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动人,每一句话语都朴实无华。特别是青年习近平的鲜明形象和独特魅力,可感可信

10、、可亲可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激发了我苦干实干的激情,增强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中,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了人民疾苦,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不懈努力。习总书记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

11、长的知青”。 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在梁家河的几年当中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

12、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形成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四】 5月2日,由XX省委宣传部、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策划编撰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梁家河,乡亲们热情的接待,并与插队时的伙伴回忆七年知青岁月。 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记录了他“逃离”北京到陕北,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的励志故事。“从十五岁到二十二岁,在这个小村庄里,他实现了脱胎换骨式

13、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 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记录了当年与习近平总书记交好的小伙伴们的故事,他们从习近平总书记那里获得了人生的大学问,提升了人生的境界,影响了人生的道路。 第四部分“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讲述了梁家河40多年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它“从一个陕北普普通通的片源贫困村发展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致富村”,为我们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该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让我们体会到了习总书记与小伙伴们同甘共苦的友谊,还原了40多年前的梁家河。该书对广大党员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书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

14、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并且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知识底蕴,把民族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主动担当重任、爱国为民、勤奋好学、求真务实、吃苦耐劳。 【篇五】 读纪实文学梁家河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时候处处都印证一个“实”字。多年前,年轻的总书记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习总书记当年解决困难的时候,就给我

15、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XX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

16、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总书记总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听了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

17、一点愁、少一点难。 【篇六】 “梁家河”这是一个位于XX省XX市XX县区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小村庄,被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总人口80户347人、这是个特殊的村庄。 2015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老区进行考察调研,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生我养我的土地是终生难忘的,而就是有这样的一位党的总书记,心中一直牵挂的地方“梁家河”。 这是总书记第一站,总书记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这个原本安静的小村庄、听说总书记要来了,一下子沸腾起来,人们惊奇的发现,总书记回村了。得知消息的乡亲们都跑去迎接总书记,200多个村民都拥到总书记身边拉家常、场面十分感

18、动,他用一口陕北方言与乡亲们对话,可见总书记念念不忘他当年在这生活成长的地方,对“梁家河”的情怀。 他“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可见、根深才能叶茂、求木之长、必固其根,人民群众是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作为党的干部,不能忘本。 总书记参观了自己曾经住过的窑洞、似乎又拉回昨天“树高千尺不忘根”这是他当年下乡当知青时艰苦生活过的地方,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乡亲们眼里能吃苦、爱学习的好后生,在这七年艰苦的岁月里,从普通知青到大队支书,学到了很多受益终生的东西。 总书记到村里看了新栽的苹果树,村里还修了柏油路、改造了通村电网、还成立了仔猪繁育基地建设,看到村里于此大的变化、乡亲们过上了好

19、日子、他甚感欣慰。 最后他与乡亲们一起合影留念,还给每户带来了对联、年画、米、面、油、猪肉等年货。临走时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记记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篇七】 翻开历史的长卷,寻着伟人的足迹,踏进梁家河,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只有孔孔排排的厚实窑洞,没有山珍海味佳肴美酒,只有满眼遍野的红玛瑙,没有城市的拥挤与喧嚣,只有山乡的宁静与憨厚.带着诗中对梁家河的最初印象,一次偶然机会,让我终于踏上了这片令人魂牵梦萦的故土。 梁家河的天空是蓝色的。从梁家河回来后,总忘不了梁家河那湛蓝色的天空。从村委会出发,途经知青淤地坝、知青旧居、村史馆,以及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磨面坊和

20、代销店,在梁家河沟道里上上下下地走,抬头便看到这样的好天。40多年前,青年习总书记一定也看过这样的好天,正是在这条沟道里,他带领着群众打淤地坝,一身泥水一身汗,只想向荒山多要一些地,多打一些粮。他年轻的心里装着群众的温饱,装着对群众的牵挂。我想,他的心底一定映现着这样蓝的天,映现着黄土高原的色调,纯净而无私。 梁家河的天空是红色的。梁家河在延安、在陕北,这片大地是革命圣地,是延安精神诞生地,是毛主席、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奋斗的地方,是“落脚点”和“出发点”。走进梁家河、踏寻红色路,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住的是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的土炕,志向

21、支撑着习近平闯过“四关”,磨炼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锻造不避艰辛、迎难而上的品质。这让我领悟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让我知道了青年人必须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积极地面对生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勇于迎接挑战,在奋斗中书写无悔青春。 梁家河的天空是黄色的。习近平曾对梁家河小学校长刘永耀说:“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梁家河村,习近平打坝淤地、造就良田,带领村民走上脱贫之路;在河北正定,习近平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甩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宁德,习近平抓“闽宁协作”落实先富帮后富。

22、“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脱贫要靠内生动力”“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贫先扶智”对于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常常牵挂于心,更是身体力行为贫困群众谋福祉。现在,全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在这紧要关头,全体党员干部要凝心聚力、全力以赴,以打攻坚战、歼灭战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打赢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篇八】 前段时间关于习大大的热门话题一直霸占微博热搜,这个国民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小小昵称,却饱含人民群众对习主席一直以来政绩的认可与人格魅力的折服,是民心所向我们都爱习大大。在我们的印象中,习大大一直是一个稳重

23、睿智、有远见卓识、锐意改革的领导人,却忽略了他也曾有过张扬稚嫩的青葱岁月,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里,我们走近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习大大。 1969年,习近平在家庭前景迷茫的情况下踏上了前往陕西延安的火车,亦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未来,这一年,他还未满十六岁,他是习仲勋的儿子,更是一名黑帮子弟。带着这个父兄用血汗拼来荣誉全无却充斥着诋毁的大帽子,这个叫习近平的少年,却依然秉持初心,毅然踏上新的征程。 七年的知青岁月,与毛主席的三十八年一弹指相比,这时间太短,对于这个曾经的毛头小伙子来说,这七年却给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七年里,他从未放下学习与思

24、考,在繁重的体力劳动结束后仍不忘拿起枕边的书本,从古典古籍、历史文典到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涉猎范围极其广泛,阅读带给他的益处惠及终生,在那个知识匮乏、头脑极其容易发热的时代,他始终保持清醒,培养了辩证的思维方式,并一步步科学规划着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简单说来,就是一句话实践出真知。他从一个优越的高干子弟、北京青年,成长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农民,一名最普通的梁家河村支书,他是“低落到了尘埃里”,却做到了真正的接地气,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蜕变。与陕西群众两万多个日日夜夜的亲密相处,他深

25、切了解到民生是国家的根本,并切实履行着这一认知,虽然他权力有限,却坚持“志当存高远”,亦要从身边点滴做起,从带领村民打井修水利,修厕所,到办沼气为村民发电,他的身影遍布文安驿的村落,与他一起下乡的知情好友雷平生这样评价他:“只有在基层受过苦,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老百姓是最纯朴的一群人,他们有着最雪亮的眼睛,习近平七年的努力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他们来说,习近平不再是带着“大帽子”的北京知青,而是他们敬爱的村支书,是他们陕北人民的儿子。 插队七年的知青岁月,他深入基层,体察民生,系好了“人生第

26、一粒扣子”,家庭与环境的重压,构建美丽中国蓝图的愿景,强烈的使命感,激发了他从政的斗志,从不满十六岁的稚嫩北京知青,到梁家河的村支书,再到21世纪新中国的国家主席,这一路,他走的无比艰辛,却又比谁都稳,钢铁一般的意志与非同凡人的定力夯实的不只是习近平的主席之路,还有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发展之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下,我们万众一心,脚踏实地夯实大国基础,而今更是锐意昂扬,乘势而上,向着新的目标迈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还看今朝。 【篇九】 青春对于每个人都应是美好而鲜活的,但往往夹杂着一堆堆青涩的记忆,在人生的成长中,随着时间的沉淀,渐次发酵成为一种历史的甘醇

27、和人生的宝藏。16岁,一个腼腆的少年,走进了梁家河,这个神奇的地方。从此,在未来的七年中,黄土地的沟沟坎坎多了一个劳动的身影,窑洞里昏暗的灯下多了一个勤学的后生,从一个纤弱的书生渐渐地成长一位陕北的汉子,这正是梁家河的神奇之处,从这里走出个党的总书记,更是梁家河的神奇之处,梁家河已不仅仅只是河。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全书通过习近平农民、知青、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角色的转换,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堪称几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作品在表现习近平知青岁月的人生奋斗、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如何去历练,尤其是从这种平凡的生活中磨练出坚毅的品格,值得

28、我们深思学习。当年,习近平亲自带着干部群众从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种蔬菜、办代销社等吃饭饮水问题抓起,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看到他的为民之心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很快赢取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习近平身上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激励影响当代青年人的人生观。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人的才干、气质、风范的“黄金时期”的成长过程,以直观生动的事实,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地位是建立在多么坚实、多么深厚的根基之上,让我们深刻领会到马克思主义权威观、领袖论的科学性、重要性,让我们深刻领会到社会主义运动、党的事业发展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领袖的需要

29、和依靠是内在的、必然的。比如,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党的领袖。这“三个最”与书中提到的另外“三个最”,即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有着跨越时空的内在联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民怀抱,哺育成长。当年梁家河的“三个最”中已经蕴含着当今大国大党领袖“三个最”的初始密码。学习这本书,就是要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时期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

30、觉行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总书记当年“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是一本总书记“手把手”教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教材。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堂党的群众工作精品课程。学习这本书,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到实处。 掩卷遐思,当年的延河边汇聚了多少有志青年,以身许国,他们跨越万水千山,冲破重重阻碍,来到延河两岸,读书,工作,开荒,种地,神往着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延河边嘹亮的山歌、欢声笑语和潺潺的流水,交织成充满了青春活力的生命交响曲。当年,延河边的山沟沟梁家河

31、也来了一批知识青年,他们在这里发端,在这里成长,成就了如今的大国领袖、党的总书记。如今延河边的山沟沟梁家河同样也来了一批批有志青年,他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历程”中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历程”,把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结合起来,才能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他们从了解总书记重要思想的起点和源头,才能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他们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才能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努力践行好干部标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梁家河,一个神奇的地方;梁家河,一个筑梦的地方。 【篇十】 初拿到梁家河

32、时,翻看了一部分,因为“忙”就丢在一边了,这一部分已经深深感到了他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地方。端午放假时将梁家河带回家“狠狠”的通读了一遍,这本收录40幅图片,10余万字的纪实文学梁家河,没有华丽的辞藻,亲切的语言,感情真挚的人物形象,读起来就像是身在其中,脑海中不时呈现一部以习总书记和梁家河的乡亲们为“主角儿”的“电影”。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到1975年10

33、月间,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用一颗真诚的心和一双奋斗的手让全村的落后面貌得到大变样的奋斗历程。讲述了他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青年习近平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讲述了与习近平交往的“小伙伴们”获得怎样的人生大学问,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记录了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就是习总书记“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都是在梁家

34、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浓厚的、真挚的情感,如习总书记所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个小村庄里的大学问更是我励志的“心灵鸡汤”。 继承和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学习总书记为人民做实事,用“四心”来服务群众。有服务群众的真情之心。关注群众关切,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人心换人心,自然就会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有服务群众的工匠之心。要以“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锲而不舍将居民群众的事做好做实做细。有服务群众的创新之心。善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

35、载体、服务内容,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其中。有服务群众的激情之心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更加要加强学习,才能保证业务上精,思想上新,热情度高,学会自我加压自我调节,永葆对工作的热爱,对群众的热爱。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树高千尺忘了根”。 只有不忘根本,不忘初心,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 【十一】 在梁家河的开篇,习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知青时期的习总书记抱着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这份初心,在最困难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送给群众,自己饿着肚子将食物分给群众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

36、的帮助当地群众促发展谋幸福,让梁家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总书记的青春是奋斗中不断成长的青春,一边放羊一边背字典、点着煤油灯熬夜看书、为提高粮食产量不惜家家户户做工作排除万难建成淤积坝、多处考察学习最终建成XX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群众煮饭、点灯问题而正是因为总书记敢于在这块贫瘠的环境中战天斗地,梁家河村民们的生活才能够悄然发生了变化。 读完梁家河,我明白了农村工作急不得、怕不得、退不得,也真正体会到梁家河中习总书记为什么说陕北高原是他的根,正是在那7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苦岁月里,他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在基层工作,只有时时想到村民的事无小事,事事都关系到衣食住行的生存问题

37、,把村民的事放在心里,村民才会把我们放在心里,才会得到群众们的认可与信任。 其实,我们人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梁家河”,习总书记的梁家河在延川,我们的梁家河就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对于青年基层干部而言,能够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在各自的“梁家河”里,留下自己拼搏奋斗的足迹,这将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铭记心中的“梁家河”,不忘初心,不褪本色,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力前行,用奋斗书写最闪耀的青春。 【十二】 纪实文学梁家河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的深厚感情,提供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本人认真学习研读了梁家河,深刻地感受到了习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

38、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心中感慨颇深。 不忘初心,小山村孕育大学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梁家河,坐落在XX县区文安驿镇的一条狭长的沟道里。初到梁家河生产大队插队的北京知青习近平,和同行的伙伴一样,抱着对未来未知生活的憧憬和立志改造世界的决心,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插队生涯。梁家河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讲述了习总书记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鲜活事迹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一声声喊

39、我小名”,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通过对习总书记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的学习,感慨这个小山村几十年间孕育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感受到了习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不平凡的成长历程。 牢记使命,小故事折射大情怀。初读梁家河,只觉得精炼、有力,读出了习总书记坚定信念、扎根基层、敢想敢做、艰苦奋斗的为民情怀。再读梁家河,读到习总书记入团、入党的经历,数十份的申请书一次次石沉大海,他坚定信念,决不言弃,用实际行动感动了组织,最终得以接纳入团、入党;读到习总书记带领农民群众打坝造田,深冬时节,他赤脚卷裤、站定冰水里,手上全是血泡,从清晨干到

40、深夜,赢得了全村人对他投来赞许的大拇指;读到他克服各种困难,一心为开发、推广沼气技术,两度去四川“取经”的经历;读到习总书记回到梁家河为人们讲述他当年“受气”的事,彭丽媛听得泪眼盈盈.书中所述的经历,让人读来,都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真切,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切身体会习总书记身上闪烁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 追赶超越,小脚步丈量大时代。读罢梁家河,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们该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该如何在当今社会把梁家河精神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践行在自

41、己的脚步上。是习总书记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行动践行理想。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广泛涉猎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兼顾“博学”与“专修”,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平时工作中,要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敢想敢做,勇于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螺丝钉”,敢于同艰难困苦硬碰硬,切实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群众当中,了解他们的诉求,真帮真扶真扶贫,致力于与贫困群众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身为组工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两手抓,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组工干部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梁家河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向新的高潮。同时,要在锤炼干部党性、提升组工业务水平上再下功夫、再出实招,将知青岁月的奋斗精神融入到组工队伍建设中来,为打造新时代的陈仓组工“铁军”做更大贡献。第24页 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