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作为城市的市民,我们一定会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所设想,每个人都有他心中的一个“理想国”。明日的田园城市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国”,即作者埃比尼泽霍华德心中的那个“理想国”。霍华德针对英国城市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理论。并不胜详尽地在此书中为我们介绍了田园城市收入和支出的细则,行政管理的方法,甚至预计了将会遇到的困难。读完此书,顿觉心潮澎湃,因为书中所描绘的城市在许多地方,都与我的想象不谋而合。 这本书设想了这样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经济足够繁荣,能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社会生活和平安定,丰富多彩,多数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城市由一个代表公共权
2、力的机构来掌握,这个机构有权占有土地、制定城市规划、提供城市服务,这个城市能够协调、平衡和独立自主地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如同花园一般整洁美丽,没有漫天的雾霾,没有大量的烟尘,空气清新,处处风景如画。我想,这样的城市应该是每一个城市人都幻想过的。 其实与其说霍华德倡导的是一次城市的重新规划,不如说他倡导的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他在书中说明:想要改变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状,就必须建立起一种“新引力“来代替”旧引力“,这种新引力即是田园城市。可以说,霍华德是在带领人们夺取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他提出了实行土地社区所有制的办法,希望逐步消灭土地私有制,不让统治阶层对城市的发展一手遮天。 霍华德的田园
3、城市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设身处地的为广大普通百姓考虑,这一点是我所非常欣赏的。反观现在中国一些市政部门所做的规划,脱离了群众也脱离了城市,立足点只在于少数人的利益甚至只是领导的个人利益,使得城市规划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变成了政绩的“化妆品”。事实上,我认为城市规划真正的活力不在于图纸画得多么精美,不在于工程技术有多么高超,而在于能否真的做到让居住在这里的人生活得舒适愉快。脱离人民,脱离城市历史,脱离城市文化的城市规划都是逆其道而行,终会被城市发展的浪潮所推翻。未来,我也将从事城乡规划方面的职业,我认为霍华德的理论对我来说有着极其深刻的借鉴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田园城市”方
4、案还是暴露出过于理想化的一面,霍华德对于田园城市所必须要依靠的交通和人性的设想超越了现实,以至于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推广,“田园城市”试验没有像霍华德所期盼的那样在英国引起连锁反应,而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便宣告终止。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蕴含其中的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思想,在今天仍具指导意义。并且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是又一个极有价值的方面。田园城市理论对于现如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霍华德在其理论中划出了大块农田和绿化用地,并出现了服务性绿地,例如中央公园以及林荫大道。同时,他提出用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限制蔓延。田
5、园城市理论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就此来看,我认为如果能够摒弃那些富有激情却不切实际的幻想,踏踏实实从城市起源、历史变革和文化传承等更为复杂的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套完备而可行性高的理论。在未来,田园城市的设想并非完全不能实现。 如今中国许多的大城市盲目的扩张,将周围的一些村镇都划为己有,非但没有实现将市区的人分散到城市的周边,反而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使得城市越扩越大,最终连成了一片,导致许多交通和管理上的不便。而霍华德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方案,就是要以一个一个的小城镇逐步取代那些大城市,而那些只有大城市才能独立建设的设施,则利用高速发达的交通,通过几个小
6、城市间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而实现,从而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心,回归自然。所以中国的城市规划实在应当吸取田园城市理论的精华,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在我们这些未来城乡规划师的努力下,在所有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明日的田园城市或许不会出现,但我们梦中的家园,让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愉悦的家园,终有一天会出现。 第二篇: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2010-07-1223:42:02)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18501928)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iesofto-morrow)出版于1898年。在过去的110余年里,这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
7、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最近,我阅读了这部城市规划理论的经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二百多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第一次赤裸裸地摆到人类的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些城市问题以持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选择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经济和社会学家、政客和商人、地产主和承租人以及关心城市乡村发展的人民一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面
8、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大胆地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 当然,任何理论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局限性。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也不例外,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中也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说,需要我们辩证地分析和对待。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对近阶段平稳地推动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wa
9、ltwhiteman,1819-1892)和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等人的著作与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thomaspaine,1737-1809)的理性的世纪(ageofreason),用霍华德自己的话来说,潘恩的学说“使我成为独立思考的人”。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hygeia)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
10、的认识。 霍华德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对比之类的景象。这些城市问题引起很多的政治家、社会学家的关注和争论,在那个时代能否通过改革来建立一种人人可以享有艺术和文化、公平与民主的社会。城乡发展何去何从困扰着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伦敦政府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以谋求找到一条出路,同时授权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并提出整治方案。 受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霍华德对种种社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
11、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并逐渐形成综合处理各类问题寻求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框架。1898年10月,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问世。由于该书内容涉及土地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敏 感话题,引起部分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不满,1902年发行第二版的时候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但著作内容未做大的变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不是单纯地从城市结构和布局的角度来研究城市问题,而是通过全面规划城市空间,并建立独立城市管理机构和投资回报机制来寻求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这本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12、其实质是社会改革的一个宣言。因此,该著作发表之后很快引起各方的重视,并历经百年流传至今,霍华德也因此成为西方近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之一。 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主要内容与实践 霍华德自始至终所倡导的都是一种全面社会改革的思想,他对“田园城市”的性质定位、社会构成、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思考。霍华德精辟地分析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城乡之间开创性的组合,用城乡一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的社会结构形态。他认为“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和美丽、愉悦的
13、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他把这个城市群体称为“社会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一本逻辑上十分慎密的著作,它通过13个章节对“田园城市”的用地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运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霍华德认为土地和金钱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所以从这两点出发,他首先提出了消灭地产主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田园城市”土地将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产权归社区所有居民共同拥有。“田园城市”的全部收入来源于地租,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和承租人所需承担的费用远远低于大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对田园城市的支出,霍华德考虑的更为细致周到,详细地列出了城
14、市建设和维护所必需的12项支出。通过收入支出的计算,他认为“田园城市”的收支平衡可以轻易地做到。在“田园城市”中人民不但减少了赋税,还拥有了土地、稳定的收入、舒适的住宅、便利的交通和健康的环境。同时,“田园城市”拥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高效的管理机制。从社会改革和城市运行的角度,霍华德全面完整地勾画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未来城市的发展框架。 霍华德不仅是“田园城市”社会改革思想的发起者、倡导者、鼓吹者,更是社会改革的积极实践者。英国于1899年建立了田园城市协会,之后开始致力于莱奇沃思(letchworth)和韦林(welwyn)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摸索和实践,人们深刻地了解了
15、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前瞻性和历史意义,同时也为世界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田园城市”方案还是暴露出过于理想化的一面,这可能与霍华德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性格有关,社会改革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事实”和“人性的纯良”,还涉及城市起源、历史变革和文化传承等为更为复杂的因素,因此“田园城市”试验没有像霍华德所期盼的那样在英国引起连锁反应,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霍华德倡导的“田园城市”试验宣告终止。但是,在“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下,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也都试验性地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 三、霍华德“田园城市”理
16、论的几点启示 明日的田园城市是霍华德为后人留下的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认真阅读之后既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的启示和收获。我相信,学习和领会“田园城市”理论的深刻内涵将对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田园城市”理论使城市规划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实现重大转变。通过城市规划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关心并保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立场。在110余年前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世界,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崭新的城市构想,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体制的充分了解,更需要的是追求人类平等生活的智慧和胆量,而霍华德同时做到了这两点。“田园城市”理论从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显示
17、统治者权威的旧模式,从此,全体人民利益至上的观点使近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立足点实现了根本转移。 (二)“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本质在认识上实现了新突破。明日的田园城市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规划教科书,它是一本融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一体的有关人类社会与城市发展话题的专题研究著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因此城市问题本身兼有复杂性和兼容性特征,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城市空间规划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运用社会改革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理。霍华德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三)“田园城市”理论
18、首次提出了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分离开来将永远无法解决城市和乡村各自出现的诸多问题。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只有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市结合乡村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他的“田园城市”示意图上明显地写着:“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人口32000人”,他认为城市与乡村相互依存,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形式。 (四)“社会城市”概念成为组团城市发展模式的启蒙。霍华德提出,随着若干“田园城市”的建成,这些小城市将通过快速交通和绿带围
19、绕着一个核心城市形成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社会城市”。他认为,居民生活在这个城市之中,既可以享有大城市的一切优越性,同时又可享用乡村所有的清新乐趣。城市组团发展和空间利用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客观要求,因此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上普遍的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做法就是受霍华德“社会城市”概念的影响。 (五)中国城市规划亟待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诸如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等问题。这一切均需要城市规划、
20、建设和管理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这对中国规划师群体来说,无疑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 明日的田园城市留给我们当代人诸多的思考。美国著名的城市史学家芒福德在1946年曾经给予霍华德“田园城市”的高度评价:“世纪我们见到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成就:一是人类得以离开地面展翅翱翔于天空;一是当人们返回地面以后第一居住在最为美好的地方-田园城市”。今天,当我们回顾世界一百余年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再一次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部有关城市发展的著作时,我相信,“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仍会持续下去,直到人类真正找到通往“田园城市
21、”那条幸福的道路。 第三篇。明日风尚读后感我刚刚看完了明日风尚里面关于厦门的描写,很震撼。我一直对那些破坏具有历史价值建筑行为嗤之以鼻。可是看了那篇文章之后,我却在考虑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否正确。 厦门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慢”,休闲的生活,人到了那儿,可以情不自禁地放下脚步和很多东西。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厦门的时候,不是高楼大厦,就是小洋楼,给人一种很现代的感觉。可是,看了这上面的照片之后,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高楼大厦会掩盖很多事情,比如说贫穷。上海的弄堂也许很有味道,可是我就是觉得太过压抑。灰蒙蒙的楼房中间架着晾衣服的竹竿,黑色的电线横七竖八地割破天空,潮湿的空气,密密麻麻地撒乱排着的自行车一切的一
22、切都是那么的不令人愉快。 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 在看了这些照片之后,我才记得中国的人均财富并不多,大部分人还很穷,很需要钱。对于这些生活水平只高出温饱线不多的人来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仓廪足,知礼仪。”我怎么能对那些只是想多赚钱养家的人说保护文化。 社会在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已经越来越快。也许这种慢生活注定是要被时间碾碎吧。我的确很想让它留下来,但是却无能为力。现代人的现实和理想已经构成了一种不可能调和的矛盾。我甚至不知道这是否能称之为一种矛盾。也许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在这里吧。人们永远在追求自己够不着的东西。在吃不上饭的时候想着能有顿饱饭吃,
23、吃到了饱饭又想着睡得舒服些,睡得舒服了又想着生活奢侈些,生活奢侈了又想着精神世界丰富些,于是开始怀念被高楼大厦挤兑了的麦田。 突然想起了顶顶有名的32how。那些年轻人说厦门发展得太快了,已经慢慢地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我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其实这一切的变化,是由于他们这帮人的到来。如果你只是抱着体验心情来,而没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儿,那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他的迫害。 第四篇。明日歌读后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歌读后感。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跎。”是啊,我们每天都想着把事留到明天做,那我们一生有多少个明日啊。 革命烈士,李大钊曾说过一句话。“我以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得也是今。因为它最容
24、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今是很容易丧失,所以我们就应该把握好今,珍惜今的时间,不能让他白白浪费了。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早晨看河水向东迅速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这样,便又过了一日,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散文家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了;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了;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了。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伸手去遮挽时,他有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了;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睛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他指的就是每一分每一秒,稍不留神就悄然离去了。 抓住今天的关键才能创造明天的
25、价值,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抓住今天的时间,去挤今天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这样才能创造明天的价值。 时间如水逝,又有多少个“明日”等待我们呢。今日事,今日毕,明日自有明日事。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让我们的岁月就这么蹉跎过去。 - 临近放假一段时间,学校的广播内容换了,下课时总是放着一些谱上音乐的古诗词,如七步诗、明日歌等,每到下课我都会侧耳倾听,这既让我心情放松愉悦,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知识,读后感明日歌读后感。对我感悟最深的还是那首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对啊。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如果我
26、们做事都要等待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浪费时间,到时候就会一事无成。听着听着,我觉得好像在说我。我做事总爱拖拖拉拉的。如周末的作业吧,我在星期六之前明明可以做完,可我总会拖拉拖拉地做到星期天晚上。 在听了明日歌之后,我就让妈妈事事计着时间。如果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没完成,就不准做了,还得挨老妈批。如果作业提前完成了,便翻倍休息。比如提前十分钟,就可休息二十分钟,以此类推,一实行,我发现我的速度快多了。原本要一个半小时的作业,我竟提前了半小时。是啊,只要你努力了,认真了,正如李宁所说,“万事皆有可能”。 后来我还从书中查到了一首文嘉写得今日歌,两首诗一对比,我的感触就更深了。这两首诗寓意都很深刻,
27、劝诫人们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这首教我“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的诗,我会永远铬记在心,让他时时激励着我,督促着我。 - 我特别喜欢明代著名诗人文嘉写的明日歌。 这首诗告诉我们。明天又明天,明天那么多。如果一辈子等待明天,那么什么事都耽误了。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在手术台上浪费一分钟,病人就会有死亡的危险;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多睡一分钟就可能会迟到;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不按预定时间发射,火箭就可能会脱离轨道与其它小行星相撞;如果你是一名军人,在战场上延误一分钟,就可能会全军覆没;如果你是一名消防队员,在救火现场拖延一分钟,就可能会生灵涂炭、损失惨重。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时间是生命、时
28、间是金钱,时间是分数 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只有把握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明日之学校读后感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利用一暑假的时间,我不间断地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完后,感触很多。真实的感受是要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
29、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以来我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管在哪方面都不如别人,虽然我也曾努力过,虽然我也曾迷茫过,虽然和别人比我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
30、名教师,爱孩子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孩子学习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 一、纯真的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 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这些话听得多,看得多,而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只要你发言,没有对和错,只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因此在我的课堂,每个学生的起点都一样,都是平等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不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
31、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二、真挚的情感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有个同学上课总是不太专心,后来有一次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立即表扬了他,还请他当小老师,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从此在课堂中他大变样了。 三、尊重学生 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
32、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在课堂中,我不仅自己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思路总给予正面评价,还要求学生不轻易取消别人,评价别人时先说优点。每次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意时,我总是将 学生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他交流应该怎么做,因此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很温柔,不像有些老师很严厉,但同学都很听您的。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第18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