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作业20(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438023 上传时间:2024-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作业20(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作业20(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作业20(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作业20(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作业20(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后作业(二十)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3届皖北联考)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 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 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 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解析】引起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果环境因素引起了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该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辐射不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基因突变会导致基

2、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答案】B2(2013届黄山模拟)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其随机性表现在 ()生物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NA复制、转录、翻译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 B C D【解析】基因突变易发生于细胞分裂的DNA复制时期,所以对多细胞生物而言,无论在生物发育的哪一个时期都存在着细胞分裂,而任何部位的形成也必须要经过相应的细胞分裂和分化而形成,所以,基因突变可发生于生物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部位。而细胞的分裂期不存在DNA的复制不易在这个时期发生基因突变,在

3、翻译过程中DNA结构也很稳定,不易发生基因突变。【答案】A3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解析】题干中“基因的中部缺失”这一信息非常关键,根据这一信息可判断出基因会有蛋白质产物,但可能造成翻译在缺失位置终止或在缺失部位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答案】A4(2013届桂林模拟)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这四个人的7号和12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正常人甲乙丙7号染色体CT

4、TCATCTTCAT12号染色体ATTATTGTTATTA.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一定是致病基因为隐性突变所致B. 若表中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则基因突变前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变C. 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与丙婚配D. 7号、12号染色体上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解析】该变异是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突变。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隐性突变,也可能是基因突变未改变其控制的蛋白质的结构;若变化的基因为致病基因,则甲、丙具有相同的致病基因,后代易出现隐性基因纯合现象。【答案】A5(2

5、011海南高考)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解析】突变型大肠杆菌必须在含有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生存,说明很有可能其自身已不能合成氨基酸甲;而野生型能正常生长,说明自身可以合成;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或者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丧失。【答案】B6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

6、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解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纯合体自交性状不分离。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主要由父母基因重组决定。【答案】C7(2012石景山模拟)图中和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和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B和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C和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D和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解析】

7、图中和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图中和表示交叉互换过程,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是基因重组的一种,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形成后,发生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会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答案】C8(2013届胜利油田一中调研)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解析】出现S型活菌的原因是R型菌的DNA与S型菌的DNA重组;B过程是转基因,属于基因重组;C是减数分裂,存在基因重组;D是基因突变。【答案】D9(2012湖北十校联考)2010年8月中旬,媒体报道南亚出现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够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水解抗生素,几乎使所有的抗生素对它都

8、束手无策。推测这种“超级细菌”是发生变异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A染色体的数目BmRNA的含量C基因的碱基序列D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情况【解析】“超级细菌”是一种细菌,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超级细菌”发生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所以应当检测DNA的碱基序列。【答案】C10(2013届皖南八校联考)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挑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甲

9、乙丙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D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91【解析】甲图个体两个SCK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100%含有SCK基因,个体自交F1中全部含有抗虫基因,全部表现为抗虫;乙图个体两个SCK基因都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50%含有SCK基因,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占50%;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3/4含SCK基因;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

10、151。【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2分)(2011北京高考)TDNA可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株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_,因为后者产生的_会抑制侧芽的生长。(2)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1代播种在含_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T2代)。(3)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2代播种在含_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4

11、)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_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_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5)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_。(6)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其过程是:提取_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_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图所示),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_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段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环状DNA示意图A、B、C、D表示能与相应TDNA链互补、长度相等的单链DN

12、A片段;箭头指示DNA合成方向。【解析】(1)顶芽的存在可导致顶端优势,进而影响侧枝上花蕾的形成。(2)(3)要筛选抗性植株,需将待选植株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筛选。(4)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就可用变异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而后自交,统计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5)由(3)中“抗盐性状的突变体”信息知: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降低。(6)TDNA存在于诱导形成的拟南芥突变体植株的DNA中。DNA连接酶可将不同的DNA片段进行连接。因为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由图示环状DNA外侧链DNA合成方向可判断,DNA扩增过程所选的引物应为B、C,这样可确保被插入的基

13、因片段得到复制。【答案】(1)顶芽生长素(2)(一定浓度的)除草剂(3)(一定浓度的)盐(4)野生型1(5)降低(6)突变体DNA连接酶B、C12(18分)(2011朝阳模拟)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1)杂交方法:_。(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野生型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

14、型)雄性小鼠A雌性小鼠B(3)结果分析与结论: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且位于_;如果A0,B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_,且位于_。(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解析】此题只能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来推断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位置。让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子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雌性全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为突变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雌雄性都有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后性状发生改变,说明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XDYd或XdYD。【答案】(1)让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3)Y染色体上显性X染色体上0显性常染色体上(4)显性性状XDYd或XdYD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