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二十九)(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3届淮南一模)右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解析】由图可知,鹿的种群数量K值在不停地变动,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错误;c点时鹿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增加,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B正确;a点之后鹿的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点之后鹿的种群数量上升,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C正确;cd段可
2、能有较多的捕食者使鹿的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答案】A2(2012海淀期末)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数量变化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解析】样方法调查芦苇密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A错误;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B正确;每天定时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的数量,C正确;在随机选取足够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答案】A3(2013届合肥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
3、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解析】拟谷盗种群在第50天前增长率最大,50天以后增长率降低,A错误;拟谷盗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等因素制约,B正确;由图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为弱强弱,C、D错误。【答案】B4(2012徐州模拟)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
4、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解析】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答案】B5(2012安庆模拟)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
5、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解析】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稻田秧苗的均匀分布(即合理密植),可以达到对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产量;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保证鱼正常的能量需求;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答案】B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
6、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B42只C92只 D160只【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中的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可以得出:N504213,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5042)/13161.5。【答案】D7.(2013届黄山七校联考)如图为生活在定量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2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Bt2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3t4段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t4t5段种内斗争最激烈【解
7、析】t2对应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K/2点;环境阻力在t2时已经出现;t3t4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大约等于死亡率;t3t4段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C8下列关于“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B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C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有K值D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环境阻力,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在增长过程中有环境阻力【解析】呈“J”型和“S”型曲线增长的
8、种群都受环境的影响;在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的;而在“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且在K/2时斜率最大,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在到达K值后,增长速率为0。【答案】A9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迁入率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着动物种群的增长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增长的两个重要
9、因素;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答案】B10(2012石家庄高三质检)如图表示某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甲种群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在t2t3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Dt4时间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解析】分析题图中两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甲先于乙种群增长,达到最大增长速率后,随时间推移开始下降,而此时乙仍表现出较强的增长趋
10、势,故A正确;t2t3时间内对于甲、乙来说,出生率都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故B错误;甲种群在t1t2时间和t2t3时间内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故C错误;t4时间时,乙的种群密度还没有达到最大,它的最大密度是t5时,故D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9分)(2013届芜湖模拟)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2)t2时期后,种群数量_,其主要原因是_。(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型。(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
11、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水平,因为此时_。(5)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其原因_。【解析】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超过这个时间范围,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会下降,直到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单位时间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同时捕食者的数量增多,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增加,也就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中物
12、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抵抗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但是外来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答案】(1)B(2)不再增加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或其他合理答案)(3)增长(4)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12(11分)(2013届陕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请回答下列有关种群的问题。(1)要估算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2)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应_(多选)A在调查地段
13、内,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B在调查地段内,依据植物密集程度设置大小不等的样方若干C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个体数,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D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个体数,取其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3)调查小组对某地的5种植物进行了连续六年的密度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320042005200620072008A10.011.29.99.16.111.1B6.35.44.64.02.12.7C0.20.61.85.410.113.5D7.36.84.11.90.20E3.12.73.22.61.12.1如果AE 5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
14、侵物种最可能是_;调查期间,该地区曾经遭受特大干旱,这最可能是发生在_年。(4)下面图1和图2是从不同角度对上表中植物C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图中的b、e点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_。图1中a点和图2中的_点对应,此时种群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图1图2【解析】(1)对于像野兔这样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一般是用样方法。取样时,应随机取样;统计各样方的数据,应取其平均值。(3)AE 5种植物中,植物C持续快速增长,呈“J”型增长之势,可能为入侵物种。在2007年,除C以外的其他物种都较上一年明显减少,可能是遭受特大干旱的影响。(4)b点
15、种群数量达到最大,e点出生率死亡率,表示该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K值。图1中的a点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与图2中的d点相对应。此时其年龄组成最可能是增长型。【答案】(1)标志重捕法(2)AD(3)C2007(4)环境容纳量(或K值)d增长型13(20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图1图3(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
16、属于_多样性,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图2(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4)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17、_。【解析】(1)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2)树木A和树木B是同一物种的两棵植物,两者的区别在于遗传物质不同,属于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基因型的多种多样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树木A与树木D、E、G是不同物种的几种植物,属于物种的多样性。(3)表格中四个物种,只有C物种的数量逐渐上升,因此C最有可能是外来物种。(4)在第10年开始1,可知从第10年开始该种群是负增长(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之后增长率虽然开始上升,但还是小于1,种群数量依然在减少;直到第20年1时,种群数量停止减少,故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2030年间无变化所以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答案】(1)样方法S0(2)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3)C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