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英文中的“paper”一词是从“papyrus”(纸草)演变而来。纸草是一种沼泽中的植物,在历史上曾被某一文明地区制作成书写材料,这个地区是(下图) A B C D21870年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有关“木马计”的记载,在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的西萨立克发掘出了特洛伊城址,经研究确认,这座城市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4世纪。就史学研究来说,这次发掘A改变了荷马史诗的性质 B丰富了研究罗马帝国的史料C是对“诗文证史”方法的一大创新 D是历史二重证据法运用的成功范例 3玉米是
2、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有“玉米文明”之誉的是A埃及文明 B印加文明 C阿兹特克文明 D玛雅文明海 报时间:公元2009年12月主题:古代希腊的历史贡献内容:4梭伦曾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梭伦所保护的“双方”是 A公民与贵族 B平民与公民 C贵族与平民 D公民与外邦人5某校邀请一学者作报告,报告主题如右图海报。下列不适合出现在海报上的是:A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B西方史学的源头C基督教的诞生地 D欧洲哲学的发源地6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A孔子 B悉
3、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7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以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伯里克利 B梭伦 C汉谟拉比 D默罕默德8小强在参观某遗址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建筑工具生活物品类似宫殿的遗迹石制或骨制的铲、镰、斧饲养猪狗鸡羊青铜器和礼器由此可以推断A先人的生活距今有一万多年 B先人生活在原始平等社会中C当时的社会分化已经较明显 D金属工具开始在农业中推行9现今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但“上海”在历史上是一个外延不断扩
4、大的概念,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以“上海”作为县名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0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D行为有违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11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体现在A礼乐崩坏,百家争鸣 B追求功利,实力竞争C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D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12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
5、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司马迁的成长条件1. 有良好的家教和家传2. 师从当时著名学问家3. 任史官饱览国家藏书4. 坚韧不拔、忍辱著述A礼 B义 C仁 D忠13右表是小明整理的中国史学大师司马迁的个人成长条件,但老师说他还遗漏了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A皇帝为他设立史局,并配选了助手B他曾周游南北各地,了解风土人情C他与监修官员意见不合,潜心治史D他一生不入仕途,倾心于史书撰写14英国女王伊丽莎
6、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发明动力源于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受董仲舒影响,弘扬儒学需要C推行文官制度,防范武将专权 D深受理学影响,强化君主专制15有人把文化的内涵大致分为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层次。下列有关文化传播的叙述,属于第三层次是A西汉以来通过丝路贸易,将中国的丝绸西传B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巨额商业收入C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形成了多个佛教宗派D明朝推行朝贡贸易,只在指定地点交易物品16英国人类学家白馥兰在其著作中写道:“欧洲的机械化耕作和播种方法,最终起源于17、1
7、8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技术。”把这些技术传入西方的是A阿拉伯商人 B西方传教士 C早期的航海探险家 D意大利人文主义者17观察下列服饰图片,既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都市时尚,又堪称“中华服饰文化代表”之美誉的是AB CD 18据统计:公元8世纪,中国人口的3/4生活在中国北部,到了13世纪末,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迁,北方生态环境恶化 B北方战乱较多,经济重心南移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南方出现了商贸中心 D朱元璋重视农业,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19“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市舶贸易 B民间贸易 C互市贸
8、易 D朝贡贸易20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褒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B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C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D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21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并创下了“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的编写传统。对此传统持否定态度的是:A 孔子 B司马光 C刘知畿 D章学诚22进入近代以来,西欧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海洋。17世纪英国政治家雷莱爵士更直截了当
9、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就控制了全世界。”18世纪控制海洋的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23 300多年前,在英国有很多贵族纷纷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有的甚至不惜抛弃政治,解甲归田,潜心研究农业、农具和畜牧。促使这些贵族潜心农事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革命剥夺了贵族土地 B经营农业可获得丰厚利润C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技术 D宗教改革削弱了贵族特权24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 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 D城市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2
10、5右图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法国人在巴黎世博会上以“最能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为宗旨所创作的一件不朽作品。该作品技术成果主要来自: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英国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26“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 以下最能反映作者心态的是A自豪 B歧视 C羞愧 D愤怒27右图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在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的情景。场景所在铁路是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吴淞
11、铁路 D卢汉铁路281909年9月23日旧金山观察者报以东方的莱特在飞翔为题,报道并评价到“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东方的莱特”是指A孙中山 B詹天佑 C冯如 D李鸿章创刊号29观察下列文献,按照时序,排列第二的是A B C D上海县城黄 浦 江法租界美租界英租界30毛泽东曾说“我是一个小学知识分子,当过一个小学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掉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毛泽东最初所上的“山”位于A湘赣边界 B鄂豫皖 C陕北 D川北二、非选择题部分(9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
12、分)材料一:乍一看,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环城修筑的城墙濒临坍塌,已有300年历史了。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材料二:英、美、法划定的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右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更是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上海乡土历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请回答:(1)上海正式开埠于何时?为什么说“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2分)(2)上海道台为何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夷人”为何自选荒蔓之地?(2分)32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
13、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材料二 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注:器重)之。 以上材料均选自汉书(1)在汉初统治者看来,“秦之敝”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2)汉兴之后,统治者是怎样反“秦之敝”的?效果如何?(4分)(3)孝武是指谁?他是怎样“内改法度”的?(4分)(4)概述董仲舒是怎样“以经术润饰吏事”而被统治者重用?(4
14、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创造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 选自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1)列举“轴心时代”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的至今仍影响我们精神生活的人各一位。(4分)(2)在轴心时代,中国产生的什么“见解”最
15、有影响力?请概述其主要影响。(5分)(3)你是怎样理人类“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轴心时代,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的”?请列举史实说明。(3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右图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是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材料二、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这份手稿在经过了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高福进欧美文化
16、史纲问题:(1)名画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谁?其素材源自于什么?(2分)(2)根据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3)最后的晚餐和犹大福音手稿的史料价值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历史?(2分)35、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美国人口的种族构成(千人)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1700年7502232710001820年325788417729981选自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18201860黑人人口的增长选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材料三、 移民美国图选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土著人是指什么人?白种人主要来自哪里?(2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
17、获取哪些历史信息。(4)(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大约开始于何时?简述你推断的理由。(3分)(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移民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资本向外扩张经历了三次高潮,与此相联系,中国的命运也出现了三次大的转折。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第一轮资本向外扩张的高潮,中国被打入谷底,成为资本殖民主义的最大受害者。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资本向外扩张高潮“断裂”,中国抓住时机,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起,新科技革命和第三次资本向外扩张的浪潮浩浩荡荡,中国顺势而为,逐渐走向了强国之路。郭隆隆世纪名片国
18、际理解教育市民读本(1)第一轮向外扩张的资本最初主要来自什么国家?这些资本是怎样积聚起来的?(3分)(2)导致第二次资本向外扩张高潮“断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在第三次资本向外扩张的浪潮中,中国如何顺势而为,走向强国之路的?(4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中西文化论战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论战中心论题的变化和时间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材料一:(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论争的第一阶段)。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
19、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杜亚泉认为: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由于西方文化的输入,破坏了这种统一的标准。因此,“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当今,“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国固有之文明”。 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材料二:(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0年为论争的第二阶段)。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固有文明不仅不能“革除”,而且还应该与西方文明调和折衷,把西方文明融合于中国文明之中。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20、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材料三:(从1921年到1927年为论争的第三阶段)。(梁启超在欧旅心影录中借一位法国人的话说)“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你何必又到我们欧洲来找药方呢?”(梁漱溟认为)人类文化要发生“由西洋态度变为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之复兴”。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材料四:对梁漱溟文化理论提出批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胡适、张东荪等人坚持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之路,而瞿秋白等则提出应该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以取代封建宗法文明和开始走下坡路的资产阶级文明。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回答:(1)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高举的大旗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新文
21、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5分)(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西文化论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论争重点分别是什么?综合材料三、材料四,中西文化论战第三阶段的论争重点表面上是什么问题?实际上主要在论争什么?(8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西文化论战。(15分)浦东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BDDCCDCCCDDCBA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BBDBCCBCDAACDA31(1)重功利(大兴土木,滥用民力,赋役沉重),恃酷法,急切苛刻,未推行分封制而孤立无援等(任一,1分,共2分
22、)。 (2)汲取秦亡教训,推行黄老思想(1分),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1分)提倡节俭,废除严刑酷法,重视教化等。(1分)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1分)(3)汉武帝;(1分)即位后,加强皇权,裁抑丞相职权,启用身边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内外朝制度;还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又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每个层次1分,叙述须完整)(4)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糅合改造儒学(1分).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之
23、说,倡导“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以及“大一统”的主张,(任二2分)以利于统治和社会安定,并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1分)32 (1)1843年11月17日(回答到年即可)(1分);较其它口岸比较,上海仅是县治所在地,且市政建设落后(其它言之成理即可)(1分)。(2)一是上海道台没有现代化的视野,没有认识到上海城北地带的重要地位(1分);二是实现华洋隔离,免生事端(1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3)上海地处中国经济重心、据国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该地块靠近黄浦江和苏州河,便于蒸汽轮船的航行,便于人员自由出入(2分)。其它
24、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33、(1)中国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其他符合此年代者亦可)(任一1分),印度佛陀或悉达多,巴勒斯坦耶稣,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任一)。(一个地区一人,各1分)。不写地区,按顺序给分,顺序错,不给分。(2) 答案一: 儒家学说;(1分)汉武帝后逐渐发展为中国的官方哲学,(1分)对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1分)。秦汉以来,儒学还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1分)16世纪以后在西方也引起了很大反响。(1分)答案二:只从一个角度且写得很全,给1分。(3)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文化的源头,人类文明在继承中才能创
25、新和发展,每一次新的飞跃,都是在新的高度传承人类的文明。(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给1分)例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在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下,展开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2分)其它事例言之成理,符合题意的也给2分。34、(1)达芬奇(1分),圣经(1分)。(2)不能,(1分),因为孤证不立(2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给分)(3)文艺复兴时期或(1416世纪)(1分);公元34世纪或基督教早期历史。(1分)35、(1)土著人主要是印第安人;(1分)白种人来自西欧地区或英、法、西、荷等(1分,答国家必须答对两个才给1分)(2)表层
26、:美国黑人人口在增加;获得自由的黑人比例在缩小;(每点1分,共2分)。深层:美国的南北部经济都有较大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扩大;由于南北经济制度的差异,南北方对黑人奴隶制的分歧也在逐步加深。(每点1分,共2分)(3)19世纪中期;(1分)此时工业革命在美国迅速扩张,提供了很多就业和创造的机会,吸引大量欧洲移民;(1分)鸦片战争以来,中日门户被打开,很多中国和日本人也被裹挟到美国,成为廉价劳动力。(1分)若回答从拉美去美国也给1分,但总分不超过3分。(4)早期移民促进了北美的开发和发展,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并取得了国家的独立;黑人的流入,在促进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激化了美国的南北矛盾,导致美国
27、内战,最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19世纪中期以来的移民涌入美国,不仅弥补了美国劳动力的不足,而且还带来的先进的技术,并扩大了消费市场和创造的活力,推动了美国西部开发,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局限:大量移民挤压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并产生了种族歧视的问题。核心要点必须包括:美利坚民族形成、促进经济发展、多元文化形成(任2,2分),局限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3分)。36、(1)英国;(1分)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等手段积聚起来的。(任二2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导致资本输出大国严重削弱或瓦解。(1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分)十二大
28、以后,我国农业结构明显改善;(1分)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国有经济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分)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37、1.答案(1)民主 科学(1分)(2)(A)辛亥革命促成了君主制度的终结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一度给国人带来很大希望。(1分)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随后出现的军阀统治、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将人们的希望击得粉碎。(1分)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
29、化和旧礼教,引进民主与科学。(1分)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1分)(B)能从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这一一般规律,得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在一场革命运动之后特殊现象,说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上的补课式启蒙运动。(言之成理加2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C)能按照时序回答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其间的因果关系,并揭示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有形的君主,但人们思想深处的专制观念并没有根除,在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来,当时出现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现象,就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体现。因此
30、还要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于是就出现了新文化运动。2答案(1)第一阶段论争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异同 (2分)(2)第二阶段论争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能否调和。 (2分)(3)第三阶段论争重点表面上是东西文化优劣比较问题,但实际上主要辩论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中华民族新文化问题(4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西文化论战。(15分)第一层次,前结构:未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无分。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得出结论,如:能够从历史发展进程角度来说明本土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历史作用,如: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
31、(2-5分)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如: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6-9分)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作出解释,如: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去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反映了如何评价传统文化及资产阶级文
32、化的问题。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在这场论战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10-12分)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如: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去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
33、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反映了如何评价传统文化及资产阶级文化的问题。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在这场论战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参考要点:文化现象或文化事件的出现,凸显出特定历史阶段的鲜活特征。从历史责任看:救亡还是图存;从理论武器看:进化论还是辩证法;从文化态度看:扬弃还是抛弃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水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看:适应还是不适应(13-15分)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