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电场水保方案实例 永州界牌48mw风电场检修道路及平台施工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 编写:审核:批准:日期: 编制单位:湖南东林建设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方案 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项目概况 江XX县区界牌风电场工程(以下称“本工程”)位于江XX县区西北部,地界属于界牌乡,风电场区域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区内海拔高程多在200m350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约150m,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场址区域呈不规则形。项目区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本工程拟建设24台单机容量20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含箱式变压器),总装机容量48mw;本风电场集电线路总长29km,其中架空线路长23k
2、m,电缆长6km;110kv升压站一座,主变容量为150mva;本工程风电场道路包括进场道路、进站道路和场内施工(检修)道路。进场道路长约为6.0km,进站道路长1.8km,风电场内施工(检修)道路总长17.0km;根据工程需要主体工程设立了1处施工生产生活区和3个弃渣场等。本风电场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草地,通过优化风机位置避开居民。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42.55hm2,其中永久征地13.05hm2,临时占地29.50hm2;方挖填总量为81.91万m3,挖方总量48.65万m3,填方总量33.26万m3,弃方15.39万m3(其中,永久弃方9.87万m3,剥离表土作为临时弃方约
3、5.52万m3)。 1.1.2.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温湿多雨,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温回升迟,秋温降得早。雨量季节分配不均,春夏雨多,秋冬雨少。雨日雾日多,相对湿度大。日照偏少,季节分配亦不均。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差异大。全县年均气温为18.4,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极端最低气温-3.9。历年平均无霜期331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465.9mm,风电场80m高度处平均风速为6.6m/s,主导风向为nne。 江XX县区境内长江水系支流有。东河、西河、沱江等;境内珠江水系支流有靖边河、白沙河等。风机场地北、西、南三面被沱江环绕,根据XX省
4、主要地表水系水功能区划(db43/23-2005)的相关规定,该江段水功能类型为农业用水区,属于类水体。项目区所在的江XX县区土壤类型以红壤土、山地黄壤土等土类为主。江XX县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植被亚地带。植物资源丰富,江XX县区境内有12个植被型、104个植物群系。项目区常见植物为杜鹃花科、虎耳草科、壳斗科、山茶科、松科、蔷薇科、大戟科、漆树科、槭树科、五加科、马鞭草科、禾本科等树种等。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在80%以上。 项目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650t/km2.a。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 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
5、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2号)、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湘政函1999115号)本工程所在的XX省江XX县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1.2.1.工程土石方 施工期主要发生的土石方工程为。场地平整、道路工程开挖填筑。开挖土石方中包括表土、回填土石方和永久大部分回填,不能回填的运往弃 渣场,对临时堆土采取编织袋临时挡护、土工布覆盖等措施进行防护,减少水土流失的产生。道路修建共用土石方量39.8万m3,其中挖方26.5万m3,填方13.3万m3,运往渣场的弃方9.87万m3,剥离表土3.33万m
6、3。施工结束后表土回填3.33万m3。 1.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1.3.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包括。道路区和弃渣场区。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工程的道路区水土流失量较大,应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组成。按照生态优先,永临结合,经济合理,景观协调的原则,布置本工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2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湘政函1999115号)本工程所在的XX省江XX县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省级水土流失
7、重点预防保护区。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止标准(gb50434-2008)的相关规定,本工程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本方案措施实施进度、临时防护与永久防护相结合以及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的原则确定本工程的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为95%,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林草覆盖率为27%。 1.3.2.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1)道路区进场道路 土地整治1.8hm2,表土剥离及回填1.8hm2(3600m3),浆砌石排水沟6km;草皮护坡 1.2hm2;临时排水沟4km,沉沙池6座,土工布遮盖3
8、2000m2。 施工(检修)道路 土地整治13.6hm2,表土剥离及回填13.6hm2(27200m3),浆砌石排水沟12000m3(长24km),浆砌石护脚墙3600m3(长5500m),浆砌石护坡5000m2,浆砌石挡墙5500m3(长2750m);草皮护坡3hm2,土工格草皮护坡3.8hm2;临时排水沟10km,沉沙池20座,土工布遮盖60000m2。 进站道路 土地整治1.26hm2,表土剥离及回填1.26hm2(2520m3),浆砌石排水沟1800m3(长3600m);草皮护坡1.26hm2,栽植行道树1200株;临时排水沟1.5km,沉沙池2座,土工布遮盖15000m2。(5)施工
9、生产生活区 土地整治0.6hm2,表土剥离及回填0.6hm2(1200m3);撒播种草面积0.6hm2,狗牙根草籽60kg;临时排水沟400m,土工布遮盖900m2,沉沙池2座。 (6)弃渣场 土地整治3hm2,表土剥离及回填3hm2(6000m3),浆砌石排水沟2400m,渣面横向排水沟600m,浆砌石挡渣墙1500m3(长150m),防冲护坦1座,消力池3座;撒播种草面积3hm2,种植灌木黄杨1650株,种植灌木丁香1650株;土工布遮盖8000m2,编织袋装土拦挡1000m3,编织袋拆除1000m3,三维网覆盖35000m2。 1.4道路区防治措施 本风电场工程道路区由进场道路、场内施工
10、(检修)道路和进站道路三部分组成。道路施工区多处于丘陵地带,部分道路施工区域地形情况复杂,针对不同地形施工方案不同。同时也应布设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 1.4.1道路区 进场道路总长约6km,由原村道拓宽改造,原村道路面宽度4m,改造后路面宽度6m。考虑3m的其他占地,进场道路总占地面积3hm2(不包括原有村道面积)。主体工 程未考虑路基护坡及挡土墙防护措施、道路两侧的排水措施;未考虑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临时遮盖等措施,本方案将给予补充。进场道路地势平坦,无深挖高填区域。(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及回填 在施工道路施工前,先将表层熟土进行剥离保护,剥离厚度为20cm,并单独堆放,在施工结束后,覆于
11、表层用于恢复植被。对拓宽作业面进行表土剥离,进场道路区剥离表土面积为1.8hm2,表土剥离量为3600m3。 土地整治 在施工结束后,对进场道路两侧施工临时占地及绿化区域进行土地整治,用于恢复植被,整治面积为1.8hm2。浆砌石排水沟 进场道路拓宽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过排水沟用于拦截及将路基汇流雨水排走。采用浆砌石排水沟,沟宽0.4m,深0.5m,浆砌片石砌筑,沟底比降3,排水沟全长6km,浆砌石厚20cm。经计算,需挖方4320m3,需浆砌石2160m3。进场道路浆砌石排 (2)植物措施草皮护坡 本项目进场道路两侧边坡平缓,考虑使用草皮护坡,进场道路区共需要设置草皮护坡面积为1.2hm2。
12、草皮护坡典型设计详见附图8-19:草皮护坡典型设计图。(3)临时措施临时堆土防护 为防止雨水冲刷而产生水土流失,对临时堆土场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施工阶段,采用挡板拦挡在临时堆土周围,防止雨天时堆土坡脚受雨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挡板可重复使用于其他工程,由施工单位自行准备,费用不计入本报告书。进场道路区的土方为剥离的表土和基础挖方,堆放在道路两侧,采用土工布进行遮盖,并用装土编织袋进行压盖,可防止水蚀。考虑到施工土方为动态过程,临时堆放土方主要为剥离表土和少量的施工余土。临时堆土防护共需土工布32000m2。临时排水沟 本区需修临时排水沟4km,断面为上顶宽0.9m,下底宽0.3
13、m,深0.3m,边坡1:1,临时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临时排水沟挖方为720m3。沉沙池 为防止区域泥沙流失,应在临时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并及时清淤。本区设沉沙池6座,采用砖砌,单个沉沙池容积为1.5m3。沉沙池为矩形,内壁砖砌厚15cm,长宽 深=1.5m1m1m,内壁砖砌,单个沉沙池开挖土方3.3m3,挖方合计20m3。典型设计见 附图8-10。沉沙池(机砖)典型设计图。沉沙池在施工结束后不拆除,作为永久性沉沙池使用。 浆砌石排水沟m60001.4.2场内施工(检修)道路 本工程施工(检修)道路总长17km。新建施工道路路面宽度为5m。考虑7m的其它 占地(排水沟、施工临时占地等),施工(
14、检修)道路总占地面积20.4hm2。施工结束后,场内永久检修道路保留宽度4m。 (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及回填 在施工道路施工前,先将表层熟土进行剥离保护,剥离厚度为20cm,并单独堆放,在施工结束后,覆于表层用于恢复植被。对施工道路区内占地类型为林地或草地的区域实施表土剥离,剥离表土面积为13.6hm2,表土剥离量为2.72万m3。土地整治 在施工结束后施工道路仅留宽度为4m作为检修道路,其余临时占地进行土地整治,用于恢复植被,整治面积为13.6hm2。浆砌石排水沟 主体工程考虑了施工(检修)道路的排水问题,设置了浆砌片石矩形排水边沟6000m3。排水沟平均截面积0.5m2,排水沟长度12km
15、。依据现场地形,主要修建单侧 排水沟。初步估算,需修建单侧排水沟道路长度10km,需修建双侧排水沟道路长度7km, 共需排水沟长度24km,所以主体工程设计的排水沟工程量不足,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方案增加施工(检修)道路浆砌石排水沟12km,工程量6000m3。道路挖方边坡浆砌石护坡 挖方边坡的坡度在1:11: 1.5之间时,道路挖方边坡采用浆砌石护坡防护,护砌厚度30cm,面积5000m2,需浆砌石1500m3,典型设计见附图8-20:道路浆砌石护坡及浆 砌石排水沟典型设计图。 道路填方边坡坡脚浆砌石护脚墙防护 道路填方边坡坡比1: 1.5,利用检修道路、风机基础等开挖石料,对其边坡采用浆
16、砌石进行防护。护脚墙高0.5m,顶宽0.5m,墙背竖直,墙面坡比1:0.2,基础深0.4m,浆砌 石挡墙5500m,需修建浆砌石挡墙3600m3。浆砌石挡墙 道路施工形成较多的边坡,方案考虑对高填路段采用mu30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进行防护,用块石以水泥砂浆砌筑和勾缝。挡土墙底部采用砂砾石垫层处理,墙基需在原状土 层冻土层以下,并按规定留泄水孔;当墙体较长时,按规定设置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 需加设沉降缝。挡土墙的修建能从一定程度上恢复原有土体的稳定状态,降低了发生滑坡、 塌方等重力侵蚀的概率。需修建浆砌石挡土墙5500m3。(2)植物措施 对于坡度缓于1: 1.5的坡面采取植物护坡。护坡形式
17、包括以下两种。草皮护坡 主体已考虑草皮护坡2.25hm2,方案新增草皮护坡0.75hm2,总面积为3hm2。土工格草皮护坡 对于不适宜进行草皮护坡的区域采用土工格草皮护坡,土工格草皮护坡面积为3.8hm2。(3)临时措施临时堆土防护 为防止雨水冲刷而产生水土流失,对临时堆土场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施工阶段,采用挡板拦挡在临时堆土周围,防止雨天时堆土坡脚受雨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道路区的土方为剥离的表土和基础挖方,堆放在道路两侧,采用土工布进行遮盖,并用装土编织袋进行压盖,可防止水蚀。考虑到施工土方为动态过程,临时堆放土方主要为剥离表土和少量的施工余土。临时堆土防护共需土工布60000m2。临
18、时排水沟 站区需修临时排水沟10km,断面为上顶宽0.9m,下底宽0.3m,深0.3m,边坡1:1,临时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临时排水沟挖方为1800m3。沉沙池 为防止区域泥沙流失,应在临时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并及时清淤。共设沉沙池20座,采用砖砌,单个沉沙池容积为1.5m3。沉沙池为矩形,内壁砖砌厚15cm,长宽深=1.5m1m1m,内壁砖砌,单个沉沙池开挖土方3.3m3。挖方合计67m3。 1.5.水土保持监测1.5.1.监测方法 根据水利部行业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法和地面定点观测法,其中地面观测以简易水土
19、流失观测场法和实地巡查为主。 1.5.2.监测频次 项目所在区域60%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69月,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且多暴雨,因此,每年69月为本工程重点监测时段。 对于本工程即将开始实施的各种工程、植物、临时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至少每10天监测记录1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至少 1个月监测记录1次;主体工程施工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至少每3个月监测记录1次。当遇到暴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1周内完成监测。 施工前进行背景值监测,施工准备期每月监测1次,每次暴雨(24h降雨量50mm)后加测一次。 1
20、.5.3.监测布点 根据水利部行业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拟在风电机组区、道路区、升压站区、弃渣场区等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监测点进行监测(集电线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只进行巡查监测,不设具体的监测点)1.6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障措施是保证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等。为确保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实施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使该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最大效益,
21、实现本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应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领导协调的组织、机构,落实方案实施的技术手段和资金来源,严格资金管理,实行全方位管理,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 1.7水土保持监测 根据水土保持法规政策规定,本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防治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水利部颁发的乙级及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按本方案规定的监测内容、方法和时段对工程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并实施。实施过程中,监测成果应定期向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通过与项目区原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恢复能力及
22、防治效果作出综合评判,并在监测结束后编制监测报告。该监测报告将作为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的依据。 1.8施工管理 对各个防治责任范围,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防护措施(包括临时防护措施)、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图及施工安排进行施工。合理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施工队伍要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标准的要求,做到精心施工、文明施工。同时做好水土保持施工记录和其它资料的管理、存档,以备监督检查和验收时查阅。 在施工过程中有责任防治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对外购砂石料和土料,施工单位必须到合法的砂石料购买。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应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
23、即处理解决,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责令其重建。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并接受各级水行政主管单位的监督检查。 施工管理应满足: (1)施工期应控制和管理车辆机械的运行范围,防止扩大对地表的扰动。(2)应设立保护地表及植被的警示牌。施工过程应保护表土与植被。(3)应有施工及生活用火安全措施,防止火灾烧毁地表植被。 (4)应对泄洪防洪措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证其防洪效果和通畅。(5)建成的水土保持工程应有明确的管理维护要求。 1.9检查与验收 本工程建成前,必须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验收的内容、程序等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执行。 建设单位将会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
24、位,依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文件的内容和工程量,对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和水土保持设施技术总结报告,聘请相关单位编制技术评估报告。对于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所列验收合格条件的,将向审批该水土保持方案的机关提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申请。在申请报告中,文字部分详细列出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位置及要求的质量和数量等,附图包括工程总体布置图和各单项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图。 验收的重点是水土保持设施总体布局与防治分区是否科学合理、各项防治措施是否按设计实施以及水土流失措施的数量和质量,质量验收中应包括林草成活率、保存率,
25、工程措施经汛期暴雨的考验情况等内容。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参加现场验收。 水土保持验收合格手续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主体工程不得投入运行,直至验收合格。 2.0建议 为落实好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及竣工验收等后续工作,特提出以下要求。(1)本方案编制完成后,应委托相关单位对方案中新增的防治措施进行设计,设计标准达到水土保持方案中的相关要求,保证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2)要求以设计文件设计的各项内容为依据,制定好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文明施工,确保各分项工程区及其
26、周边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其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管理,严把工序质量关,设置质量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3)工程施工单位要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特点,有效落实本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加大保护水土流失工作的力度,使每个施工人员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4)该项目需尽快落实好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障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顺利实施。 (5)要求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必须建立该项目的执行组织,明确主持和参加人员及其专业组成和分工。监测单位应根据监测技术规程及本报告书设计的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具体实施方案。监测工作应严格遵循本报告书设计或规定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方法和时段执行,并在监测结束后编制监测报告。该监测报告将作为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的依据。 (6)全部工程实施完毕后建设单位将组织设计、施工、监测单位首先进行自检自验,具备验收条件后聘请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估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设施技术评估报告,提请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第16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