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 4206-2022 微型月季潮汐灌溉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4171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0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4206-2022 微型月季潮汐灌溉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32∕T 4206-2022 微型月季潮汐灌溉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32∕T 4206-2022 微型月季潮汐灌溉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32∕T 4206-2022 微型月季潮汐灌溉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32∕T 4206-2022 微型月季潮汐灌溉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3.080 CCS A01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T 42052022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规范 Regulation of rural public space managemeng BDB 32/T 42052022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原则 . 2 4.1 合理规划 . 2 4.2 示范推进 . 2 4.3 生态治理 . 2 4.4 长效监管 . 2 5 治理要求 . 2 5.1 集镇治理 . 2 5.1.1 整体规划 . 3 5.1.2 基础设施 . 3 5.2 村庄治理 . 3 5.2

2、.1 整体规划 . 3 5.2.2 基础设施 . 3 5.2.3 乡村绿化 . 4 5.2.4 环境秩序 . 4 5.3 农田治理 . 4 5.3.1 基本要求 . 4 5.3.2 田间道路 . 4 5.3.3 灌排设施 . 4 5.3.4 农田林网 . 5 5.4 道路治理 . 5 5.4.1 国省干道 . 5 5.4.2 集镇路段 . 5 5.4.3 乡村道路 . 5 5.5 水体治理 . 5 5.5.1 河道 . 5 5.5.2 池塘 . 6 6 评价 . 6 6.1 指标 . 6 6.2 方法 . 6 6.3 内容 . 6 6.4 评价报告与反馈 . 6 附录 A(规范性) 乡村公共空

3、间治理评价表 . 7 附录 B(资料性)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报告 . 11 附录 C(资料性)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满意度调查表 . 12 DB 32/T 420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邳州市人民政府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邳州市农业农村局、徐州市标准化研究中心、徐州信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邳州梁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邳州银杏小镇经发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岳汉、陈晓辉、张汉权、周翔、徐友玉、程玉军、卞传建、朱宁、翟壮丽、于跃、夏

4、传伟、陈宇飞、王琦、吕传军、韩慧。 DB 32/T 42052022 1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原则、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乡镇(街道)、村庄公共空间的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 (所有部分)道路交

5、通标志和标线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6453 (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 18055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T 28840 乡(镇)村商业零售店经营规范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 38353 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 GB 50188 镇规划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

6、道工程设计标准 GB/T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标准 GB/T 50817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224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CJJ 27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12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 124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DL 493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 DB 32/T 42052022 2 DL/T 1439 镇村户配电技术导则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LY/T 2645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YD 5102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

7、规范 DB62/T 2622 农用地膜回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空间 public space 公众可以自由出入,用于生产、生活、贸易、交通、娱乐等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3.2 镇容街貌 town image and street appearance 乡镇街道整体容貌的综合反映。是与乡镇街道密切相关的街道卫生与秩序、道路绿化美化、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形象、沿街照明、户外广告、标志标线、各类设施设置、临街工地地貌、公共交通站点等构成的街道景观。 4 原则 4.1 合理规划 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定不同地区的乡村治理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标准。应量力

8、而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4.2 示范推进 应立足于乡村自然空间条件、经济基础资源、民俗地理文化,突出乡村特色和田园风貌,弘扬传统文化,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通过示范,带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整体发展提升。 4.3 生态治理 注重环境污染整治, 保护乡村自然生态。 建立政府、 乡村集体、 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标准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4.4 长效监管 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充实基层治理力量,职责分工明确。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责任督促落实

9、、工作开展情况督导、政策措施实施评价,形成适合本地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长期运行体系机制。 5 治理要求 5.1 集镇治理 DB 32/T 42052022 3 5.1.1 整体规划 5.1.1.1 整体布局规范合理,建筑(构筑)物规划、道路绿化、沿街电网、线路、照明、消防、防火等设置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5.1.1.2 集镇规划应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景观等因素,突出乡土文化建设。 5.1.1.3 公私界限明确,规划有序,无私搭乱建现象。 5.1.1.4 沿街商铺门头字号整齐统一,无乱贴乱画、移动广告、牌匾等。商业零售店经营应符合 GB/T 28840 的规定。 5.1.1.5 环境整洁卫生。生

10、活垃圾袋装化或容器化,及时收集、处理,垃圾箱设置应符合 CJJ 27 的规定。 5.1.1.6 集镇规划应符合 GB 50188 的规定。 5.1.2 基础设施 5.1.2.1 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按期改造治理,无违章现象。 5.1.2.2 自来水入户率达 95%以上,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5.1.2.3 给、排水管网完善、畅通,应符合 CJJ 123、CJJ 124 的规定。 5.1.2.4 供电线路建设与改造应符合 DL 493、DL/T 1439、DL/T 5118 的规定。 5.1.2.5 通讯网络线路架设有序,无安全隐患,应符合 GB 50373、GB 50846、YD

11、 5102 的规定。 5.1.2.6 排污管网布局合理,定期清理;污水处理及时,路面无积水。 5.1.2.7 垃圾箱布局合理, 能够满足周边群众需要, 无露天追放、 长期积存垃圾现象, 垃圾转运及时。 5.1.2.8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居民使用,兼有对外服务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学校; b) 养老院; c) 卫生室; d) 广场、公园; e) 公厕。 5.1.2.9 学校周边管理规范,划定停车区域,无流动摊点、小商小贩、三无食品等。 5.2 村庄治理 5.2.1 整体规划 5.2.1.1 村庄整体规划有序,建筑风格协调、特色明显,设置明显村庄标识。

12、5.2.1.2 建筑外立面整治出新,无危旧房屋、破损墙体、残垣断壁。有条件的村庄可制作乡土文化、文明宣传等墙画及宣传口号。 5.2.1.3 公共通道两侧划定公用空间红线,无违章占道和占用红线等行为。 5.2.1.4 村内主干道路宽度应不小于 5 米,通畅无障碍。 5.2.1.5 村庄区域治理应符合 GB/T 50445 的规定。 5.2.2 基础设施 5.2.2.1 设施建设应符合本标准 5.1.2 的有关规定。 DB 32/T 42052022 4 5.2.2.2 实施乡村农户厕所改造,村内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应不小于 90%;厕所建设和管理应符合 GB/T 38353

13、的规定,应建设每 500 人 2 座以上(不低于 10 个蹲坑)水冲式标准公厕,布局合理且有明显标识。应符合 GB 19379 的规定,粪便无害化处理按 GB 7959 的要求进行。 5.2.2.3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应不小于 300 平方米。 5.2.3 乡村绿化 5.2.3.1 村庄绿化美化良好,道路两侧绿化以各栽 1 行以上高大乔、灌、花、草木为主。 5.2.3.2 村内池塘等四周栽植 1 行以上适宜生长的景观乔木和果树树种,适当配置临水开花灌木及水生植物。 5.2.3.3 空间满足的家前屋后常年保持栽有 10 株以上树木。 5.2.3.4 加强低效围村林的改造, 有条件的村庄宜建设宽度不

14、低 15 米的围村林, 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在迎面一侧建设不低于 5 米防护林带。 5.2.3.5 乡村绿化应符合 LY/T 2645 的规定。 5.2.4 环境秩序 5.2.4.1 村庄环境卫生应符合 GB 18055 的规定。 5.2.4.2 垃圾收运体系完善,及时收集转运生活垃圾。 5.2.4.3 乡村家庭畜禽养殖管理有序,无污水横流、粪便外溢的现象。 5.2.4.4 乡村环境应符合 GB 3095、GB 3096、GB 3838、GB 15618 的规定。 5.3 农田治理 5.3.1 基本要求 5.3.1.1 应按照 GB/T30600 的规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5.3.1.2 农田水

15、土保持治理应符合 GB/T 16453 的规定。 5.3.1.3 田间地膜应及时回收,地膜回收应符合 DB62/T 2622 的规定。 5.3.2 田间道路 5.3.2.1 田间路网完善。 5.3.2.2 机耕路路面净宽应不小于 3 米,高出田面 0.30.5 米,主要路段硬质化。 5.3.2.3 生产道净宽应不小于 2 米,高出田面 0.20.4 米。 5.3.2.4 必要时田间道路应满足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5.3.2.5 田间道路两侧无乱搭乱建、乱耕乱种、堵路草垛等杂物。 5.3.3 灌排设施 5.3.3.1 机井、翻水站等灌排设施管理规范,定期维护,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5.3.3.2 田

16、间三沟水体通畅,无臭水沟、违章占用水面现象,无水面垃圾及其他污染物,无影响水流畅通和水质的水生植物。 5.3.3.3 岸坡整洁、完好,无生活、建筑垃圾,无破堤耕种等。 5.3.3.4 岸坡植被全覆盖,形成植物群落,生态环境自然美观。 5.3.3.5 灌溉和排水建设应符合 GB 50288 的规定。 DB 32/T 42052022 5 5.3.4 农田林网 5.3.4.1 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 2 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5.3.4.2 农渠配置 1 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5.3.4.3 无砍伐防风林用于建设等破坏农田林网的行为。 5.3.4.4 农田防护林应符合

17、GB/T 50817 的规定。 5.4 道路治理 5.4.1 国省干道 5.4.1.1 明确公路两侧控制范围,无违规种植、违法搭建、非法搭接路口等问题。 5.4.1.2 道路两侧边沟、边坡整齐,无垃圾、无杂草、无私耕乱种。 5.4.1.3 选择抗逆性强的、适宜的乡土、彩叶树种统一种植,确保两侧美观整齐。 5.4.1.4 道路沿线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耕乱种和杂草柴垛。 5.4.1.5 干道两侧宜铺设辅道。 5.4.2 集镇路段 5.4.2.1 集镇路段应整洁、美观,道路绿化美化协调统一管理。 5.4.2.2 保持消防通道通畅,无马路市场。 5.4.2.3 划定停车位,无乱停乱放。 5.4.2

18、.4 无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移动式非公路标志、乱堆乱放。 5.4.2.5 集镇路段应符合 CJJ 36 的规定。 5.4.3 乡村道路 5.4.3.1 路面无破损,无非法搭接路口和占道经营、打谷晒场、堆积物、抛洒滴漏等情况。 5.4.3.2 公路用地两侧无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种乱养以及非公路设施。 5.4.3.3 两侧绿化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 重要路口 (路段) 应突出绿化美化, 保持相交道路视距良好。 5.4.3.4 公路交通标志整洁、规范,无未经批准设置的非公路标志、挂旗广告、灯箱广告等。标志和标线的制作应符合 GB 5768(所有部分)的规定。 5.4.3.5 公路建筑控制区

19、无新修建或扩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现有建筑物保持整洁美观。 5.4.3.6 平交道口设置合理、规范,无遮挡视线,与公路搭接路段路面采取硬化措施,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齐全。 5.4.3.7 乡村道路建设应符合 GB/T 51224 的规定。 5.5 水体治理 5.5.1 河道 5.5.1.1 全面清除黑色水体,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按照要求开展巡河及隐患排查。 5.5.1.2 河道保持清洁、 水流畅通, 无漂浮物、 阻水障碍物。 直接汇入水源地的河流水质应符合 GB 3838的类标准,其他河流水域水质应保证满足类标准。无非法养殖,违法建设、挖掘取土、非法采砂等行为。河道防洪建设应符合 GB 50201

20、 的规定。 5.5.1.3 硬质护坡(块石、混凝土)平整、完好,砌缝紧密,填料密实;生态护坡覆盖完好。 5.5.1.4 堤防完好、平顺,断面基本完好,无缺口、低矮断面及上堤马道。 DB 32/T 42052022 6 5.5.1.5 滩地以植树造林为主,应选择耐水湿树种(如水杉、杨、柳等)。 5.5.1.6 无违章搭建、违章码头、货场、沙站等。 5.5.1.7 防浪林带、护堤林带林木覆盖率不低于 85%。 5.5.1.8 污染防控有力,污水排放应符合 GB 8978 的规定。 5.5.1.9 根据实际条件,沿河道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景观带。 5.5.2 池塘 5.5.2.1 水面清洁,无垃圾及

21、其他污染物,无违章占用水面现象,影响水质的水生植物基本清除,水质应满足 GB 3838 的类标准。 5.5.2.2 塘坡整洁、完好,无生活、建筑垃圾、乱耕乱种等。 5.5.2.3 绿化植被岸坡全覆盖,形成植物群落,生态环境自然美观。 5.5.2.4 无填埋侵占、随意养殖等行为。 6 评价 6.1 指标 依照附录A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考核评分表进行评价,或根据乡村、乡镇地方特色特点设立相应指标要素,形成体系进行评价。 6.2 方法 6.2.1 由专业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对公共空间治理开展评价。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实地检查考核; b) 意见征询(上门、电话、信件、网络等); c) 通过广

22、泛发放问卷,开展满意度调查。 6.3 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 a)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合法性; b) 依据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相关文件执行的合规性; c)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符合性,村镇容貌、环境、安全、卫生合格率; d)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项目完成率、时效性; e) 公众服务对象或满意度调查分析(见附录 C); f) 有效投诉处理解决率。 6.4 评价报告与反馈 6.4.1 根据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并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 6.4.2 乡村机构应有专人处理公共空间治理服务质量的查询、建议和投诉,在 35 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6.4.3 乡村机构对合理的反馈意见和问题应及时纠正、改进并

23、回复,并登记、整理、建立档案。 DB 32/T 42052022 7 A A 附录A (规范性)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表 表A.1规定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内容和评分细则。 表A.1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表 序号 类别 分值 考评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1 组织领导 5 组织机构 1 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 制度建设 1 实施方案、计划等制度完善,有村规民约。 档案台账 1 台账资料齐全,保存完好。 信息报送 1 信息沟通、报送及时。 宣传引导 1 宣传发动有力,有相关报道。 2 集镇治理 16 整体规划 2 整体布局规范合理。 2 公私界限明确,规划有序,无私搭乱建。 2 沿街商

24、铺门头字号整齐统一, 无乱贴乱画、 移动广告、 牌匾等。 2 环境整洁卫生。 基础设施 1 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按期改造治理,无违章现象。 1 自来水入户率达 95%以上,满足用水需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必要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 1 给、排水管网完善、畅通。 1 各种线路架设有序,无安全隐患。 1 排污管网完善、畅通。 1 垃圾箱布局合理。 1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居民使用,兼有对外服务功能。 1 学校周边管理规范,划定停车区域,无流动摊点、小商小贩、三无食品等。 3 乡村治理 20 整体规划 2 村庄整体规划有序,建筑风格协调、特色明显,设置明显村庄标识。 2 建筑外立面

25、整治出新,无危旧房屋、破损墙体、残垣断壁。 2 公共通道两侧划定公用空间红线, 无违章占道和占用红线等行为。 2 村内主干道路宽度应不小于 5 米,通畅无障碍。 基础设施 1 自来水入户率达 95%以上,满足用水需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必要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 1 给、排水管网完善、畅通。 DB 32/T 42052022 8 表A.1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表(续) 序号 类别 分值 考评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3 乡村治理 20 基础设施 1 各种线路架设有序,无安全隐患。 1 排污管网完善、畅通。 1 垃圾箱布局合理。 1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居民使用,兼有对外服

26、务功能。 1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应不小于 90%; 建设每 500 人 2 座以上 (不低于 10 个蹲坑)水冲式标准公厕. 1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不小于 300 平方米。 乡村绿化 1 村庄绿化美化良好。 环境秩序 1 村庄环境整洁卫生,房前屋后整齐干净、宅院物料有序堆放。 1 垃圾收运体系完善,及时收集转运生活垃圾。 1 乡村家庭畜禽养殖管理有序,无污水横流、粪便外溢的现象 4 农田治理 20 高标准 农田 2 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 田间道路 2 田间路网完善。 2 机耕道、生产道符合机械化作业要求。 2 田间道路两侧无乱搭乱建、乱耕乱种、堵路草垛等杂物。 灌排设施 2 机井、翻水站等灌

27、排设施管理规范,定期维护,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2 田间三沟水体通畅,无臭水沟、违章占用水面现象,无水面垃圾及其他污染物,无影响水流畅通和水质的水生植物。 1 岸坡整洁、完好,无生活、建筑垃圾,无破堤耕种等。 1 岸坡植被全覆盖,形成植物群落,生态环境自然美观。 农田林网 2 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 2 行林带, 达到一级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2 农渠配置 1 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2 无砍伐防风林用于建设等破坏农田林网的行为。 5 道路治理 20 国省干道 1 明确公路两侧控制范围,无违规种植、违法搭建、非法搭接路口等问题。 2 道路两侧边沟、边坡整齐,无垃圾、无杂草、无私耕乱种。

28、 DB 32/T 42052022 9 表A.1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表(续) 序号 类别 分值 考评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5 道路治理 20 国省干道 1 选择抗逆性强的、适宜的乡土彩叶树种统一种植,确保两侧美观整齐。 1 道路沿线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耕乱种和杂草柴垛。 1 干道两侧铺设辅道 集镇路段 1 整洁、美观,道路绿化美化协调统一管理。 1 保持消防通道通畅,无马路市场。 1 划定停车位,无乱停乱放。 1 无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移动式非公路标志、乱堆乱放。 乡村道路 1 路面无破损, 无非法搭接路口和占道经营、 打谷晒场、 堆积物、抛洒滴漏等情况。 1 公路用地两侧无乱堆乱

29、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种乱养以及非公路设施。 1 两侧绿化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重要路口(路段)应突出绿化美化,保持相交道路视距良好。 1 公路交通标志整洁、规范,无未经批准设置的非公路标志、挂旗广告、灯箱广告等。 1 公路建筑控制区无新修建或扩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现有建筑物保持整洁美观。 1 平交道口设置合理、规范,无遮挡视线,与公路搭接路段路面采取硬化措施,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齐全。 一事一议奖补道路 1 路面无破损, 无非法搭接路口和占道经营、 打谷晒场、 堆积物、抛洒滴漏等情况。 1 桥涵、交通工程及沿线标志、防护等设施完好。 1 道路两侧(含边沟)无农作物种植及影响通行和环境美观的

30、行为。 1 两侧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栽种适宜的果蔬、花木。 6 水体治理 19 河道 2 河道保持清洁、水流畅通,无漂浮物、阻水障碍物。直接汇入水源地的河流水质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其他河流水域水质应保证满足类标准。无非法养殖,违法建设、挖掘取土、非法采砂等行为。 2 硬质护坡(块石、混凝土)平整、完好,砌缝紧密,填料密实;生态护坡覆盖完好。 2 堤防完好、平顺,断面基本完好,无缺口、低矮断面及上堤马道。 2 滩地以植树造林为主。 2 无违章搭建、违章码头、货场、沙站等。 2 防浪林带、护堤林带林木覆盖率不低于 85%。 DB 32/T 42052022 10 表A.1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

31、价表(续) 序号 类别 分值 考评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6 水体治理 19 河道 2 污染防控有力。 池塘 1 水面清洁,无垃圾及其他污染物,无违章占用水面现象, 1 影响水质的水生植物基本清除,水质应保证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1 塘坡整洁、完好,无生活、建筑垃圾、乱耕乱种等。 1 绿化植被岸坡全覆盖,形成植物群落,生态环境自然美观。 1 无填埋侵占、随意养殖等行为。 7 一票否决 / 安全环保要求 / 对照村庄整治技术标准,进行现场抽样查看,发现有重大安全环保问题以及隐患,可采用一票否决制,出具相应不符合或整改报告。 8 加分项 5 创新加分 5 在公共空间治理过程中有创新举

32、措,提高治理成效,群众普遍认可,被所在县(县级市)以上主要领导肯定的,酌情加分。 F DB 32/T 42052022 11 C G 附录B (资料性)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报告 表B.1给出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报告的内容 表 B.1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评价报告 编号: 年 月 日 项目名称 存在问题 整改要求 整改期限 检查人 备注 集镇治理 乡村治理 农田治理 道路治理 水体治理 责任单位签字: D H DB 32/T 42052022 12 附录C (资料性)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满意度调查表 表C.1给出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表 C.1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满意度调查表

33、姓名 住址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类别 集镇治理 村庄治理 农田治理 道路治理 水体治理 序号 调查内容 很满意 比较 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非常 不满意 1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范围是否满意? 2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措施是否满意? 3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要求是否满意? 4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考评是否满意? 5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性是否满意? 6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人员的态度是否满意? 7 您对投诉举报处理的效率是否满意? 8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维护是否满意? 9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再利用是否满意? 10 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公正性是否满意? 意见或建议 备注: 1.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类别为“村庄治理”时,抽取样本为某行政村常住人口,样本数量为:10+常住人口数量*5%;乡村公共空间整治类别为其他类别时,抽取样本为某乡镇常住人口,样本数量为:10+常住人口数量*5%。 2.对应调查内容为“很满意”得10分、“比较满意”得8分、“满意”得6分、“不满意”得3分、“非常不满意”得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