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音乐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目标:1、感受欢快流畅的乐曲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曲式结构。2、能看着图谱跟着音乐节奏做出变魔法汤的动作。3、乐意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想象,体验游戏的乐趣。准备:矿泉水瓶、水、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过程:1、 情境导入(1)师:森林里有一个小精灵,它可神奇啦!会变魔法哦!(2)什么是魔法?魔术师变魔法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幼儿回答)(3)小结:小精灵就是一个魔法师,它会变魔法汤。小精灵变魔法汤的秘诀就藏在音乐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2、感受倾听。师:听了音乐,你觉得怎么样?(欢快、刘畅等等)师:你们的感受和小精灵是一样的,所以,它决定邀请你们
2、也来做魔术师,一起听着神奇的音乐,做着有魔力的动作来变魔法汤。3、 绘画记录,引出乐谱。(1) 承接:哪些有魔力的动作可以加进音乐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试一试。(2) 师:先听第一段。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里,魔法师会做什么动作?商量后教师记录动作听音乐分段表演。(3) 第二段方法同上。(4) 引导幼儿知道第三段和第一段音乐是一样的,可以做相同的动作。知道ABA结构。4、 梳理经验,图和动作匹配。(1)教师出示瓶子,开始神秘的变魔法。(2)播放音乐,教师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3)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5.幼儿尝试操作,体验成功的体验。(游戏的
3、高潮部分)6.结束活动:把你们变魔法汤的秘诀一起和其他朋友分享。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首先,我以故事导入激趣,从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产生制作“魔法汤”的兴趣。接着,我让孩子通过完整感受分段理解自由创编等环节,还原孩子最真实的感受,老师图谱记录。最后,孩子和老师一起变“魔法汤”,把活动推向了最高潮。 活动中,我把动作创编环节放手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自己听音乐,感受音乐时而舒缓时而欢快的音乐性质,为他们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游戏氛围,感受音乐之美。不足之处:1、各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有差异,教育策略稍显单一。2、创编第二段音乐动作时,重技能、轻感受,忽略了重音的理解,偏离了对孩子音乐的审美感受。3、最后环节,如果在魔法瓶上遮上布块,可能具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