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国论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拼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sng) 小则获邑(y) 燕(yn)赵之君 悒(y)悒不乐 B.胜负之数(sh) 劫(ji)后余生 胆怯(qi) 一丝不苟(gu) C.喷薄(b)而出 沟壑(h)纵横 油腻(n) 憩(q)息 D.峥(zng)嵘岁月 五彩斑斓(ln) 深邃(su) 抽搐(ch) 2.下面关于六国论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著有嘉祐集。 B.六国论是一篇史论,主要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其本意在于悲叹
2、六国因赂秦而惨遭亡国。 C.本文开篇便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又将这一中心化为两个小分论点,分别加以阐述论证,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讽谏的目的。 D.本文语言颇有特色,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有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丰富多彩,交相辉映。 3.下列加点词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驼业种树 (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9)君将哀而生之乎 A.(1)(2)(4)(7)(9) B.(1)(3)(5)(6)(8) C.(2
3、)(3)(4)(7)(8) D.(2)(4)(5)(7)(9) 4.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思厥先祖父 (2)存亡之理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5)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A.(1)(2)(4) B.(3) C.(2) D.(2)(4)(5) 5.下面句子翻译,判断正误。 (1)后秦出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后来秦两次攻打赵,李牧连连退却( )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送给秦越多,秦国侵犯他们也就越厉害( )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译: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
4、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亡,实在是不得已。( ) (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如果凭着偌大天下,却跟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在六国之下了。( ) 【能力素质提高】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国天下诸候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则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候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取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
5、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秦兵未出,而天下诸候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心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视秦也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sn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正确义项依次是( ) (1)窃怪
6、天下之诸侯 (2)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3)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4)天下诸侯以自困矣 A.偷偷的过失排除困惑 B.私下(自谦词)责备排斥困乏 C.私下(自谦词)责怪排斥困窘 D.(谦词,不译)责怪摈弃困窘 7.解释六国论(李桢)加点的词。 罪秦( );曾无虚岁( );向使( ) 视秦也无异也( ) 8.翻译两文中的句子。 (1)彼秦者将何为哉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9.下列各句加点词用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3)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4)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5)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6)若此可以应乎无穷 A.(1)(4) B.(1)(3)(6) C.(1)(2)(3) D.(4)(6) 10.苏辙以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 11.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相同处在于 ;不同之处在于 12.李桢以“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的意思是 ;他以为六国“视秦无异也”是因为 ,他观点的局限性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