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2、过程与方法: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并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圆。 教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
2、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圆的认识”。板书:圆的认识2、出示各种平面图形与圆。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小组交流:比较你组内的画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2、认识圆心。
3、(1)教师示范画一个完整的圆,然后对圆讲解: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2)请同学们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圆心。拿出你们的学具,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如此做几次,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几条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指出:这一点就是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师明确: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导学生在学具圆上标注圆心。 (3)设疑:同学们刚才画的圆的位置不一样,你们认为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汇报。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3、认识半径。自学课本第58页,找出有关圆的半径的概念。(
4、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2)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几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学生讨论后,全班汇报。 师小结:半径是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4)设疑:刚才同学们画的圆有大有小,你们认为它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之间讨论后全班汇报。 师小结:圆的大小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4、认识直径。自学课本第58页,找出有关圆的半径的概念(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表示
5、方法。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直径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几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吗? 学生讨论后,全班汇报。 师小结: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5、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和半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 三、初步画圆。师: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一个
6、圆呢? 生:圆规画圆最方便。1、尝试用圆规画圆(1)师: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吗?直径为4cm的圆怎样画?学生动手画圆。生:展示自己画的圆。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么画的。(2)归纳总结画圆步骤:(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长即定半径);(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定点即圆心)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即定长 定点旋转一周,四、巩固练习,提升反馈1、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4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4)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2、练习十四3题这道练
7、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在一个圆里最长的一条线段是直径。四、课堂总结,评价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同圆或等圆中半径无数条相等直径无数条相等d=2r r=d/2画圆:定长定点旋转一周教学反思: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亲历了知识的再现。二、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独立操作,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面对有挑战性问题时,教师适时引导小组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学会了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从学生认知到感知的角度出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